新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更新时间:2023-04-07 04: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第二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业达标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1~2题。

1.在区域开发早期,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河网密布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D.红壤广布

2.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工业原料B.提供生活水源

C.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解析:第1题,在区域开发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2题,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答案:1.B 2.C

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题。

3.城市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依次是( )

A.a、b、c、d B.b、c、a、d

C.c、d、b、a D.c、a、b、d

4.图中各发展阶段表明( )

A.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没有差异

B.b阶段对应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C.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D.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解析:第3题,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先形成城市然后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故B 选项正确。第4题,由于b阶段城市刚刚形成,其对应的是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故B选项正确;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大;c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d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答案:3.B 4.B

2013年7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结合下图,回答5~7题。

5.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开发历史悠久

D.石油资源丰富

6.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区域竞争力下降

B.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人口容量小

D.传统产业衰退

7.我国下列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 )

A.杭州市B.济南市

C.黄山市D.大同市

解析:第5题,底特律开发较晚,早期劳动力并不丰富,石油资源也不丰富,但是其位于五大湖沿岸,水陆交通便利。第6题,底特律人口外迁的原因在于传统产业衰退、环境恶化、区域竞争力下降;与环境人口容量无关。第7题,人口外迁、环境恶化、经济衰退说明底特律处于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大同市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发展也处于转型阶段。

答案:5.B 6.C 7.D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从几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材料二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

(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河西走廊地区重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河西走廊重工业发达,但酸雨危害却很小,分析其原因。

(4)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水源条件是决定生产、生活的主要条件。第(2)题,河西走廊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第(3)题,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风力作用强劲,降水稀少。第(4)题,由于气候干燥及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现象严重。

答案:(1)特点:多沿河流分布。原因: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可以作为水源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资源丰富

(3)河西走廊多大风天气,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北方土壤呈碱性,扬尘、扬沙可以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河西走廊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4)荒漠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能力提升

下图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甲—土地②乙—劳动力③丙—资本④丁—科技进步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2.关于图示社会发展阶段中描述正确的是( )

①原始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

②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取决于土地区位和用途

③工业文明阶段主导经济增长的要素是科技进步

④环境文明阶段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第1题,劳动力在原始文明社会影响最大,甲对应的是劳动力;农业文明时期,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乙对应土地。第2题,由图可知,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取决于土地和劳动力,工业文明经济增长各阶段的主导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主导因素由资本慢慢转化为知识和技术。

答案:1.D 2.C

3.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 )

解析: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对比四幅图,城镇最少、结构最简单的是C图。

答案:C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

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5.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从1990年至1994年持续加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199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第二产业并没有占主导地位;图示一段时间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整体看该地区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说明经济不断发展。第5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应把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4.D 5.B

6.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解析:第(1)问,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水稻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第(2)问,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第(3)问,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

区合理调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pv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