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之自制教具

更新时间:2024-05-18 02: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课堂之自制教具

一、课程简介

地理学科第二课堂是与地理课的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的,它是地理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与增长课外知识的场所,也是教师发挥自我地理知识和素养的场地。根据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课程特点,特设以自制教具为主的第二课堂。

自制教学用具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高中地理教学使用教具,使抽象的知识更具体,起到化简为繁的作用,让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印象也更为深刻,提高了地理教学效果,较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地理教学水平。

二、课程特色

新课改背景下,自制的教具辅助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为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渠道,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难点和探索学习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地图。在高中地理授课中,如果提高使用地图授课的次数,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缓解教学压力。如果地理教学使用教具,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要想教具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求教师强化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呈现规范性动作。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具的制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参与学生制作教学用具的过程,这样能缩短教学用具的研发时间,也能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内容介绍: (一)课程理论依据:

以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知识相关内容为主。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部分难度最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为此我通过开设自制教具课程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辅助媒介:

多功能教室、地理教学仪器、地理园、自制模具等。 (三)辅导员组成:

本课程辅导员以我校地理教师为主,负责主持、讲解、辅导。 (四)主要课程内容介绍: 1、地质构造模型

制作材料:泥土、水果刀、颜料、木板、小细绳、牙签

制作原理:利用泥土的黏性制作成为褶皱模型。并利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理将模型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进行展示。

制作过程:

(1)在后山挖适量泥土,筛选出泥土中的草根、小石子等杂质。加适量水使水与泥土混合反复揉捏、捶打使其揉成一团。

1

(2)将泥团摔出一个长方体的形状。

(3)将长方体的泥团拿出去晒一会儿,待泥土稍干一些后,用水果刀在长方体表面的中间划出的波浪形状。然后用刀割开,割不太开的地方用小细绳拉扯着割开。

(4)在长方形的上半部分的侧面划出与之前相反波浪的形状。然后用水果刀切开。 (5)调出5种不同的颜料。用牙签在模型的几个侧面画出几条与顶面波浪相同的波浪。然后进行上色。

(6)顶层用草绿色上色后,撒上草粉。

地理课堂的应用:本模型适用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讲授地形变化和地质构造时,自然界变化时间长,难以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难于理解。通过模型可以把褶皱构造现象及地表形态的动态变化过程缩小、以大见小,帮助学生建立起这方面的观念和概念。沉积地层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由不同颜色的颜料代表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岩层。显示岩层最初的产状——水平岩层及岩层的新老关系——上新下老。模型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模型显示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是发生弯曲变形。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成为谷底或盆地。模型由两块组成,上层取下后显示由于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底,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

2、等高线制作模型

制作材料:橡皮泥,小木棍,小刀,剪刀,以及先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分成小组

合作共同制作。

制作过程:

(1)数一数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多少条等高线。

(2)将橡皮泥压成块状,每块厚1厘米,橡皮泥的块数和等高线的条数相同,大小和等高线地形图图幅大小相当。

(3)在已经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用剪刀顺着最外面的等高线剪去图幅范围以外的部分。

(4)将剪下的等高线地形图放置在橡皮泥块上,沿着纸的边缘将等高线画在橡皮泥块上,切去等高线外面的橡皮泥。

(5)再沿着靠近外面的等高线剪纸片,把剪下的纸环放置在上一步中做好的橡皮泥块上,使纸环外圈和橡皮泥块的边缘吻合。

(6)用剩下的地形图和新的橡皮泥块重复步骤3和4

(7)把第二块橡皮泥块叠放在第一块上,使它的边缘和第一块上的纸环内圈吻合。 (8)重复4和7,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块都叠放在一起。

应用:等高线的应用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应用广泛,课本上接触的都是平面图,对于学生理解等高线有一点的难度,通过学生亲手制作,会更加容易理解如何将立体的等高线平铺

3、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图

(1)准备材料:一张硬纸板、一瓶胶水、三种体积不同大小的豆类若干(如花生、黄豆、

2

在一张平坦的白纸上。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以后解题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绿豆)、铅笔。或者让学生自备三种体积不同的小物件若干。

(2)应用:在自然地理中涉及到中国地形图方面都可以用到自制的中国三地形三级阶梯图。该课程让学生亲自制作教具后,对中国地形的三级阶梯印象会更加深刻,能够从立体的角度直观去观测中国地形图,,对后面气候的讲解有很大的帮助,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课时安排:

课程共设计12课时,每周六下午第八节开课。 (六)具体课程设置:

序 号 1 课 程 题 目 辅导教师 课时 地质构造模型 梁振妹 4 2 等高线制作模型 梁振妹 4 3 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图 梁振妹 4 四、课程开设成果

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对高中地理这门课程,应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学生深刻感受其蕴含的道理。学生通过自制教具,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对这些教具非常感兴趣,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满足了现代教学理念的需求,是对教学操作和实践的重视。学生参与到教具的制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参与学生制作教学用具的过程,这样能缩短教学用具的研发时间,也能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自制教具还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自制教具,让地理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地理。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p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