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复习题01
更新时间:2024-01-26 07: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中国古代文化史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
得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871年, 泰勒 发表《原始文化》一书,第一次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物质、精神的 生产能力 ,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3、狭义的文化,则仅指人类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新产品,包括一切 社会形态 。
4、 心态文化层 包括人们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心态等。
5、中国大地上文明运动的核心区域是中原地区,它是借助于 国家权力 的形成。
6、中国古代专制政体得以长期持续,与其紧密相连的是 宗法制 延绵不绝。
7、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它的 伦理性 。
8、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以儒、释、道文化为主流,融会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主要文化形式的 动态 文化系统。
9、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表达为“ 刚健自强、贵和尚中 ”八个字。 10、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所强调的是 人 。
11、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中世纪以前以 神 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迥然而异,它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
12、我国笛子的鼻祖是 贾湖骨笛 ,距今约8000年。
13、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 后母戊鼎 。
1
2
14、现存青铜器中刻有最长的铭文的是 毛公鼎 。
15、周人祭祀祖先,与商人的“周祭制度”不同,实行的是所谓“ 昭穆之制 ”。
16、周初“天命转移”思想直接启迪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人本主义 思潮的兴起。
17、“天命转移”观念 宗教神学 从观念我国古代国家政治中开始分离出来。
18、 敬天法祖 的宗法宗教构成中国宗教的主体。
19、考古学家在河北磁山遗址发现大约8000年前原始先民遗存的灰坑中有 稷 的遗迹。
21、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了整罐的 黍 类作物。 21、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 麦 的炭化籽粒
22、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类遗存,同时还发现人工栽培的 葫芦 籽遗存。
23、礼乐中的 礼乐器 是表明器主身份、权位的标志。 24、战国时对官吏的任免是以 玺 为凭。
25、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 轻刑罚 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26、 孟子 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
27、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的 邹衍 。 28、杂家是“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其代表性著作为《 吕氏春秋 》。
2
3
29、扁鹊发明了中医四诊法,即 望、闻、问、切 四种诊断病情的方法。
30、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篇就是按15个地区汇编而成的,显示了各地风土人情之异,倡 文化地域类分 的先声。 31、战国时代“养士”思想的核心是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32、楚国孙叔敖主持兴建的 芍陂 是我国亘古以来第一个社会性的农田水利工程。
33、楚文化中长于 幻想玄思 ,是其一个显著特色。 34、 谶纬 经学,是我国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学说。 35、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 将张骞开辟的东西交通大道称誉为“丝绸之路”。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
36、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家修行,领悟到 苦、集、灭、道 “四谛”,以及“十二因缘”,终于觉悟成道,信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 37、佛教以 缘起 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象产生之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特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8、 涅盘 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39、西汉宣帝时的 桓宽 根据昭帝始元六年)盐铁会议文献,著成《盐铁论》。
40、东汉初年的王充所著《 论衡 》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41、《周髀算经》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高的方法,从而使 勾股定理 得以发现。
42、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九章算术 》。
3
4
43、《 黄帝内经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44、《 黄帝内经 》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
45、崇无派认为万物之本为“无”,以 王弼 为代表
46、崇有派认为万物乃自生,而另外无本,以 郭象 为代表。 47、提出“三教可一”新经学主张的是 王通 。 48、柳宗元认为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着的 元气 构成的。
49、为了未来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健全,《唐律》还专门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近亲通婚者以 奸 论,并强令离散。
50、 陆羽 撰写成《茶经》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 51、7世纪中叶,新罗学者薛聪用汉字作音符来标注朝鲜语,创造“ 吏读 ”法。
52、 吉备真备 回日本国后,用汉字楷体偏旁创造了“片假名”。 53、学问僧空海用汉字草体偏旁创造了“ 平假名 ”。
54、日本现存唐招提寺,是唐代时东渡日本的 鉴真 主持修建的。 55、7世纪30年代,阿拉伯半岛上已经建立起一个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中国史书上称之为 大食 。
56、唐太宗时还从 印度 学习了把甘蔗熬成糖的技术,改进了中国的熬糖方法,制成了白糖。
57、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编纂的《大衍历》吸收了 天竺 术士瞿昙氏的历法成果。
58、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 举孝廉 各一人”,标志
4
5
着察举制得以确立,完成了从“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转变。 59、我国古代文化,以“安史之乱”为标志,使前两个时期形成的雄浑大度而又开放的文化气象转为 精致内省 的文化风格,
60、唐中期的《春秋》学派在取舍三传和自我发挥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即“ 明王道 ”。
61、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 道统 ,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63、孔颖达编撰“五经义疏”采取的是“ 疏不破注 ”原则。 64、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由经学家郑覃主持全面校订包括“五经”在内的 十二经 ,并刻成“开成石经”,立于太学。
65、北朝乐府民歌著名的有《敕勒川》和《 木兰诗 》。 66、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 史评史论 著作,
67、杜佑《 通典 》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通史。 68、《 元和郡县志 》,李吉甫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全国性地理书。
89、 传奇小说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脱离了萌芽状态而逐渐发育成熟了。
90、1176年,陆九渊和朱熹在鹅湖寺进行了一场大辩论,这是我国 哲学史 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91、北宋末年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是风俗画的杰出代表。 92、 元好问 是金代文学集大成的杰出诗人。
93、宋室南渡后,在金统治地区的杂剧,变名为 院本 杂剧,标志着
5
6
中国戏曲进入了成熟阶段。
94、 金国 的汉族人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建了全真、太一、大道等新的道教派别。
95、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 毕升 发明了活字印刷。 96、至元十八年(1281),元廷颁布 郭守敬 所制的《授时历》。 97、 宋慈 于南宋理宗时撰成的《洗冤集录》15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
98、北宋欧阳修的《 集古录 》,收集了历代古器物和石刻的铭文拓本400多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专著。 99、 《农桑辑要》 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
100、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下诏在广州设 市舶司 ,作为主管广州港海外贸易的机构。
101、八思巴还奉忽必烈之命创制了用吐蕃文字改制而成的新的蒙古文字,共有40多个字母,方形,后人称为 八思巴文字 。这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次创造性的尝试。
102、 八思巴文字 创制出来后,忽必烈下诏用这种文字“译写一切文字”,这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次创造性的尝试。
103、元人称基督教徒为 也里可温 ,由中央崇福司进行专门管理。 104、元代,中国旅行家在历史上第一次访问了欧洲,他的名字叫 列班·扫马 。
105、元中后期人, 汪大渊 曾随商船出游南亚、东非数十国,著有《岛夷志略》一书。
6
7
106、 摩洛哥 旅行家伊本·拔图塔于元顺帝时自印度至中国,回国后著有《伊本·拔图塔游记》一书,对中国南方经济、社会生活描述颇多。 107、 天主教 教士孟特·弋维诺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到达大都,并长期居于大都传教。
108、王守仁“心学”的主旨是“ 心即理 ”说和“致良知”说。 109、王守仁“心学”的实行路径是“ 知行合一 ”。
110、以王艮为首的泰州学派,主张本体即是工夫,近于“ 顿悟 ”。 111、以邹守益等为首的江右学派主张由工夫达到本体,倡导“ 渐修 ”。
112、泰州学派善于“物欲合理”的大胆言论,反映了正在兴起的 市民 阶层的意愿。
113、耶稣会士来华始于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114、 利玛窦 数学造诣较深,是介绍西方数学的第一个传教士。 115、利玛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本数学著作是《 几何原本 》。 116、利玛窦的《 坤舆万国图 》成为第一部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地理的较为准确的地图。
117、 牙行 的主要职能就是联系买方、卖方,促成二者交易,从中收取牙佣,它起到一种中介的作用。 得分
7
8
二、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A、B、C、D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佳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下面答题框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文化结构,基本可用四个层面来概括,即: 。
A、物质文化层面、心态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 B、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风俗习惯层面 C、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风俗习惯层面、思想与价值层面 D、物质文化层面、社会关系层面、精神文化层面、艺术语言符号层面。 2、下列是对物质文化层的一种解释,哪个选择是正确的?
①物质文化层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生产、生活的器具及其相关的技术。
即“物化的知识力量”。
②物质文化层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
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物质文化层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
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物质文化层面,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期新产品的总和,中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哪些内容是东亚文化圈的主要特色?
①“汉字” ②“儒学” ③ “华夏礼仪” ④佛教
8
9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包括它的 及独特的价值取向等。
①广泛性 ②连续性 ③平和性 ④坚韧性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易传》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里提出了高度关注和积极倡导的 思想。
A、万物和谐 B、刚强不息 C、以人为本 D、天人合一
6、《正蒙·太和篇》提出:“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揭示了“太和”之道包含多样性,启示人们要 。
A、胸怀宽阔,广纳百川,在和谐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心态下奋发进取。 B、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C、人要效法天,在行为上允当适度,中道而行。
D、在天人关系中,始终将人置于积极的、主动的、核心的地位。 7、我国最早的畜牧业,所养牲畜应是多种多样的,在长期畜牧实践中,人们才将 等作为主要的畜牧品种。
①狗 ②猪 ③牛 ④羊 ⑤鸡 ⑥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8、
8、我国远古时代已经懂得观测鸟、火、虚、昴四恒星黄昏时在南中天的日子,来定 时日。
A、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春、夏、秋、冬 D、以上都不对
9
10
9、 都为早期文字的产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伏羲 ②神农 ③仓颉 ④黄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清人辑佚的《世本》中,有 的记载。
A、伏羲造琴瑟,神农造琴,女娲造笙簧,随制竽、笙,无句等制磬,垂等制钟,巫咸等制鼓,舜制箫,夔制乐,伶伦制作律吕
B、伏羲造笙簧,神农造琴,女娲造琴瑟,随制竽、笙,无句等制磬,垂等制钟,巫咸等制鼓,舜制箫,夔制乐,伶伦制作律吕
C、伏羲造琴瑟,神农造鼓,女娲造笙簧,随制竽、笙,无句等制钟,垂等制磬,巫咸等制琴,舜制箫,夔制乐,伶伦制作律吕
D、伏羲造琴瑟,神农造笙簧,女娲造琴,随制竽、笙,无句等制磬,垂等制乐,巫咸等制鼓,舜制箫,夔制钟,伶伦制作律吕
11、“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劚,试诸壤土”。“美金”“恶金”分别指的是 。
A、“美金”指铜,“恶金”指铁 B、“美金”指金,“恶金”指铜 C、“美金”指金,“恶金”指铁 D、“美金”指钢,“恶金”指铁 12、下列文字不符合六书中指事原则的是 。
A、 B、 C、 D、
13、下列文字不符合六书中象形原则的是 。
10
11
A、 B、 C、 D、
14、士在战国时代还成为了关于个人能力和人格的称谓,而不受 的限制。
①国家 ②宗族 ③经济地位 ④政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没有正确答案
15、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 ”,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十二家也。”
A、兵、医 B、名、纵横 C、杂、农 D小说、兵
16、秦国统治者力图强盛,穆公、孝公以来多次变法改革,大批引进人才,下列哪组不属于秦国的“客卿”。
A、荀子、申不害、慎到 B、吕不韦、张仪、公孙衍 C、范雎、尉缭、百里奚 D、李斯、郑国、王翦
16、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 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A、丞相卫绾 B、丞相田蚡 C、董仲舒 D、太尉窦婴 17、 在先秦阴阳五行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政治历史观,关于王朝的更迭问题,他提出了“三统”说,
A、董仲舒 B、朱熹 C、荀子 D、郑玄 18、儒家“六经”,指的是 。
A、《诗》《书》《礼》《乐》《易》《春秋》
11
12
B、《礼》《乐》《书》《御》《射》《数》
C、《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春秋》 D、《诗》《礼》《乐》《书》《数》《春秋》 19、、以“经”专指儒家经典,是在之时。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宣帝 D、光武帝 20、文帝始置“经博士”,“经”始有法定经典之义。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宣帝 D、光武帝
21、东汉中后期在今古文注经的影响下,今古文经渐趋混同。东汉末, 不居于一家之见,遍注群经,择善而从,把今、古文经学糅和而成了一种新的经学。
A、郑玄 B、贾逵 C、服虔 D、马融
22、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秦、汉、明 B、秦、汉、唐 C、秦、唐、宋 D、汉、隋、明 23、在丝路上起居间和转运作用的 等对中国丝绸的西运作出了重大贡献。
①大宛人和康居人 ②印度人和安息人 ③阿拉伯人和西突厥人 ④波斯人和东罗马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佛教向外传播有北传 和南传两个路向。北传路线上主要是哪几个国家?
A、中国、朝鲜、日本、越南 B、中国、朝鲜、日本、老挝
12
13
C、中国、朝鲜、日本、菲律宾 D、阿富汗、中国、朝鲜、日本 25、佛教向外传播有北传和南传两个路向。南传路线上主要是哪几个国家?
A、斯里南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B、斯里南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 C、斯里南卡、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D、斯里南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 26、佛教传入中国是在 王朝时代。
A、公元1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3世纪 D、公元4世纪 27、佛教教义中所讲的“八正道”,即合乎正法的八种悟道成佛的途径。下面哪种说法是对“正思想”的正确阐释?
A、正确的思维 B、正确的见解
C、正确的言语 D、去恶从善,勤奋修行
28、佛教教义中所讲的“八正道”,即合乎正法的八种悟道成佛的途径。下面哪种说法是对“正业”的正确阐释?
A、正确的行为活动 B、正确的生活方式
C、正确的努力 D、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和谋生方式 29、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 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
A、张道陵 B、老子 C、张鲁 D、寇谦之 30、道教的主要经典有 。
A、《道德经》、《正一经》和《太平洞经》 B、《老子》、《老子化胡经》和《周易参同契》 C、《老子想尔注》、《道德经》和《正一经》
13
14
D、《正一经》和《太平洞经》和《周易参同契》
31、道教以“道”名教,具体而言,是从 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A、“天”、“地”、“人”、“鬼” B、“天”、“地”、“人”、“神” C、“天”、“地”、“人”、“仙” D、没有正确答案 32、道教徒实践天道的重要宗教行为,一般认为它有 等内容。
A、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 B、外丹、内丹、服食和禁欲 B、炼丹、禁欲、服食和房中 D、炼丹、禁欲、服食和静修 33、 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
A、司马相如 B、枚乘 C、扬雄 D、蔡邕
34、汉帝国集权政治崩溃后, 成为此后几百年间一大特征。
A、门阀制度和贵族政治 B、官僚政治与士族政治 C、门阀制度和庶族政治 D、汉族政治与胡族政治 35、被誉为“竹林七贤”的是 。
A、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B、王弼、嵇康、阮籍、山涛、向秀、裴頠、王戎 C、王弼、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郭象 D、王弼、嵇康、阮籍、何晏、向秀、刘伶、王戎
36、 提出“三教可一”新经学中的“可一”不是“合一”,指的是三家共存并立。
A、王通 B、牛弘 C、韩愈 D、葛洪
37、 对长生和成仙有没有可能、怎样才能够长生和成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促使了早期道教向神仙道教转化。
14
15
A、葛洪 B、寇谦之 C、司马承祯 D、成玄英 38、上清派主要代表有 。
A、司马承祯和吴筠 B、司马承祯和成玄英 C、吴筠和成玄英 D、没有正确答案
39、重玄派在理论上最有影响的是 。
A、成玄英 B、司马承祯 C、吴筠 D、楼观派
40、成书于三国孙吴初期的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一般认识。
A、《牟子理惑论》 B《四十二章经》 C、《心经》 D《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41、 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争取最高统治者支持,把佛教纳入国家保护之下,利用国家力量帮助佛教发展的僧人。
A、佛图澄 B、释道安 C、鸠摩罗什 D、法显
42、 禅师的禅法在南北中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被尊为禅宗创始人。
A、菩提达摩 B、鸠摩罗什 C、佛陀禅师 D、菩提流支
43、 灭佛的主要原因是道、佛之争,经济在其次,是一次典型的宗教斗争,但与儒家无关。
A、唐武宗 B、北魏武帝 C、北周武帝 D、周世宗
44、在 法难中,确实与儒学有涉,但这种关涉主要表现为政治,而不是宗教。
A、北魏武帝和北周武帝 B、北周武帝和唐武宗 C、唐武宗与周世宗 D、北魏武帝与周世宗
15
16
45、 灭佛则主要是经济原因促成的。 A、周世宗 B、北周武帝 C、唐武宗 D、北魏武帝
46、刘禹锡力图从社会现象中去寻找 产生的根源,是有积极意义的。
①天命论 ②宗教迷信 ③宇宙 ④人类社会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47、魏晋南北朝时期, ,以“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登上大雅之堂,这是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
A、文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 B、史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 C、哲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 D、没有正确答案
48、 用甲、乙、丙、丁四部分类,其丙部即史部,与甲部经书并列,表明史学开始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
A、荀勖《中经新薄》 B、李充《晋元帝书目》 C、王俭《七志》 D、阮孝绪《七录》 49、 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A、陶渊明 B、戴逵 C、孙绰 D、许恂 50、《女史箴图》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戴逵 C、张僧繇 D、陆探微 51、《论画》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戴逵 C、张僧繇 D、陆探微 52、 发现天周与岁周之间的差,即“岁差”。
A、东晋虞喜 B、战国石申 C、北魏和北齐时人张子信 D、僧一行
16
17
53、 首次发现了恒星移动的现象。
A、僧一行 B、东晋虞喜 C、战国甘德 D、北魏和北齐时人张子信
54、 还主持了在全国24个地方实地测量实地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A、僧一行 B、东晋虞喜 C、战国甘德 D、北魏和北齐时人张子信
55、《千金方》是著名的医学家 所著。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巢元方 D、李时珍
56、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疾病病因、病理、证候的专著。
A、巢元方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57、 时,在四川出现了在门上贴春联的风俗。
A、五代十国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58、寒食节纪念的是 。
A、介之推 B、屈原 C、祖先 D、黄帝 59、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登高习俗的是 。
A、重阳节 B、清明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60、我国古代最早见于记载的一次航海活动是 的常骏。
A、隋朝 B、三国 C、汉朝 D、唐朝
61、下列四人中哪一位对中国文化输出做出了最大贡献。
A、鉴真和尚 B、玄奘 C、义净 D、晃衡 62、唐代时,西域宗教文化 等传入中国。
17
18
①祆教 ②摩尼教 ③景教 ④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63、唐太宗诏令孔颖达撰“五经义疏”, 此次整理的是诸经中的 ,颁行后定名为《五经正义》。
A、《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B、《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C、《周易》《尚书》《诗经》《论语》《春秋》 D、《周易》《尚书》《诗经》《孟子》《春秋》
64、“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指的是哪部著作?
A、《水经注》 B、《水经》 C、《山海经》 D、《图志》 65、南北朝时期,修有数部历史著作。下面所列哪组符合前面的条件? A、《宋书》《南齐书》《魏书》《十六国春秋》
B、《三国志注》《华阳国志》《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C、《北齐书》《晋书》《梁书》《周书》 D、没有正确答案。
66、 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A、《齐民要术》 B、《氾胜之书》 C、《农桑辑要》 D、《农政全书》
67、南朝文学评论十分活跃,是南朝文学发展的特色之一。其最突出的是 。
A、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18
19
B、萧统的《文选》和徐陵的《玉台新咏》 C、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 D、徐陵的《玉台新咏》和钟嵘的《诗品》 68、“唐修八书”指的是 八部正史。
①《北齐书》《晋书》 ②《宋书》《南齐书》 ③《周书》《陈书》 ④《南史》 《北史》 ⑤《梁书》《隋书》 ⑥《魏书》《唐书》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69、“唐修八书”中有四部是父子两代人,子承父志共同完成的。它们是 。 ①《北齐书》《晋书》 ②《梁书》《陈书》
③《隋书》《周书》 ④《南史》 《北史》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70、《三经新义》中的“三经”指的是 。
A、《诗》《书》《周礼》三经 B、《诗》《书》《易》三经 C、《周礼》《春秋》《易经》三经 D、《周礼》《诗》《春秋》三经 71、 建立起了一个以太极为主的本体理论,并奠定了理学体系的框架结构。
A、周敦颐 B、二程 C、张载 D、绍雍
72、 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志大愿,经过呕心沥血的探索,在《正蒙》中建构其思想体系,成为理学创建过程中的主要人物。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绍雍
19
20
73、 是北宋理学建立的标志性著作。
A、《伊川易传》 B、《太极图说》 C、《正蒙》 D、《伊洛渊源录》 74、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
①理气论 ②心性论 ③修养论 ④格物致知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5、《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杂剧四大家所作,其作者依次是 。
①关汉卿 ②白朴 ③王实甫 ④马致远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76、北宋印书业的四大中心是 。
①开封 ②洛阳 ③杭州 ④成都 ⑤长安 ⑥建州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77、王祯的 集中反映了元统一后南北农学技术相互交流、融合的情况。
A、《农书》 B、《农桑辑要》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78、阿拉伯数字在 时传入中国。 A、元 B、南北朝 C、宋 D、唐
79、 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高皇帝的决策能力,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宣帝 80、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中书省、尚书省、秘书省 C、门下省、秘书省、内侍省 D、尚书省、秘书省、内侍省
20
31
这些都城皆有如下特点:第一,都城的选址和城墙、护城河等因素,表明这些都城都具有军事功防功能。第二,城内朝堂、宗庙、寝殿布局,表明这些都城都具有政治功能。第三,城内宫殿区、墓葬区和作坊区都有规律的分布,说明都城内部居民的阶级分化和身份等级甚是分明。第四,城门、街道、中轴线和内外城套合等因素,说明当时都城建筑的整体规划与后代城市建筑的相关理念之间有着渊源关系。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后代商品经济发达时期的城市不同,也与西方民族的城市不同,前者是先城后市,后者是先市后城。政治控制、军事防御和神圣崇拜,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三代时期尤其如此。 10、简述周公“制礼作乐”的目的是什么?
周公在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后,“制礼作乐”,使礼乐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礼”无处不在。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11、战国时代的为官者的入仕途径和各国选拔官吏的办法,大致有哪几种? 战国时代的为官者的入仕途径和各国选拔官吏的办法,大致有三种。一是通过军功入仕。二是游说自荐。三是荐举。
12、请简要说出儒家在政治上的各项主张。
儒家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13、请简要说出法家的各项主张。
法家在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
31
32
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14、请简要说出墨家的各项主张。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15、你怎样来理解惠施所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中的哲理?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处于变动之中,例如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但是他无条件地承认“亦彼亦此”,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件,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又陷入相对主义之中。
16、请简要说说中国文化元典创制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中国文化元典——《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六艺”及《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其他诸子著作,都在西周春秋战国时代脱颖而出。这批典籍初步建立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公理体系和思维模式。如“天人之辨”方面循天道、尚人文、远鬼神、近世俗特征;“发展观”方面通变易、守圜道特征;“伦理-政治”方面崇教化、求经世特征;“君民之辨”方面民本与尊君两翼一体特征,都对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深刻影响。因此,中国文化元典初创于西周,又在东周订定发扬,所以说,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32
33
17、《春秋经》首句为“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解释为:“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王正月?大一统也。”《公羊传》究竟想说明什么?
17、为什么我国古代的皇帝又称天子,这种文化现象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18、请简要说出黄老之学的特点。
黄老之学有两个特点;一是道法结合,提出“道生法”的观点;突出刑德观念,主张恩威并施以巩固政权;二是以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即在阐述道家的“自然无为”理论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有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的一面,又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主义。 19、请简要说出中国古代“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经学从汉代至清代一直是官方哲学。西汉时汉武帝立有“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秋》。东汉时,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合称七经。唐文宗时,《春秋》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礼经》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三经,加上《尔雅》,成为十二经。宋代时,《孟子》也上升为经书。这样,“十三经”便正式形成了。 20、请说出今古文经的大致区别在哪里?
今古文经的区别大致有下列几点:一、今文经学以六经皆孔子所作,系托古改制之书;古文经则以六经皆史。二、今文经学家崇奉孔子,认为孔子为政治家、哲学家;古文经则崇奉周公。三、今文经学家信纬书,讲微言大义;古文经学家斥纬书荒诞,谓六经皆史,主考据。
33
34
21、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构成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决定了整个中国大陆古代经济、文化大致分为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请说出两区三带是怎么划分的?各区在经济、文化上都有什么特点?
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以西是畜牧业(间有河谷或绿洲小块农业)经济发展地区。
南北三带即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秦岭、淮河以北至阴山、燕山以南和东北平原的旱作物农业经济发展带,阴山以北、贺兰山以西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带。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构成中国大陆古代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22、请简要说出长城带的经济、文化特点。
长城带却包含了整个旱作农业经济发展带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带的大部,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两种经济相互依存,互相补充,即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畜牧业为重要补充。文化上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农、牧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吸收,不断汇聚与辐射。 23、请列出四部佛教重要的经典著作。
24、简述道教产生的文化渊源。
道教的文化渊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道教将中国古代神灵系统中的部分天神、地祗、人鬼纳入崇拜对象;其二是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尤其是《庄了》、《楚辞》中“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四海之外”的种种神仙之说,大量吸收。由神仙方术
34
35
演化为道教的修炼方术,方术士演化为道士;其三是先秦两汉的道家学说,尤其是黄老之道盛行,在吸收儒、墨、阴阳五行、谶纬、佛教等诸家学说内容之后从而演化而成。
25、“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抒发了他在战胜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后的那种既感怀兴奋欢乐、踌躇满志,又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复杂心情。《大风歌》洋溢着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反秦起义以来雄放之风的真实写照,它是以刘邦个人喟叹的形式将一个时代的追求释放出来。 26、魏晋至中唐时期,贵族大官僚可以左右朝廷政治,影响士人的文化取向。请简要说说这些贵族的影响力主要来源哪些方面?
魏晋至中唐时期,贵族大官僚可以左右朝廷政治,影响士人的文化取向。请简要说说这些贵族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其经济上的独立和政治、军事方面的强悍力量,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他们自己的文化人格。他们往往具有玄、儒、文、史兼通的学问基础,同时天文、术数、医学、礼学等内容也是当时贵族修养的重要成分。这些文化修养在维系其名门豪族地位的同时,也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文化风尚。
27、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句话的?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如果你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你会怎么做?
“君立布虐兴,臣设而赋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阮籍) 28、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句话的?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如果你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你会怎么做?
35
36
“父子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孔融)
29、“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种观念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种观念有三层主要含义:第一,它承认华夏族与少数民族在血统、语言、风俗、思想、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二,它坚信华夏族文化传统比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要先进,只主张“用夏变夷”,反对“变于夷”;第三,如果华夏族的生存和华夏族文化传统受到少数民族威胁,就必须“刑以威四夷”,进行武力抵抗。
30、在魏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受“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一民族观念的制约,曾经出现了哪些典型的现象?
在魏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受这一民族观念的制约,曾经出现以下两种典型现象:(一)汉民族竭力维护本民族的生存环境及文化传统,与少数民族不断发生冲突。(二)少数民族也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所自觉,并试图按照本民族原有的方式来统治中原。
31、请简要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族内迁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有哪些?
胡族(匈奴、鲜卑、羯、羌、氐)内迁,政治割据和汉族政治中心的南移,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第一,促进了中国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二,促进了胡汉民族的大融合,各胡族很快实现汉化,同时汉族也广泛吸收胡族文化中的新鲜内涵,使得随唐帝国重新统一后,中国文化更增添了雄健、自信和向上的豪迈之气。同时,与周边胡族文化的互动,与南亚印度文化的互动,将中国文化推进到“亚洲之中国”阶段。
32、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句话的?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如
36
37
果你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你将取怎么一个生活态度?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秀之大较也。”
33、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句话的?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如果你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你将取怎么一个生活态度?
“邢、魏之藏否,即是任、沈之优劣” 34、科举制度具有两大特征,是哪两大特征?
科举制度的两大特征:一是相对的开放性。士人可以自由投考,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二是相对的公平性。考试制度的逐步完善,以考试成绩确定入仕资格,与世袭制、荫任制、察举制相比,对全社会来说,无疑具有相对的公平性。
35、《唐律疏议·户婚》中规定“若夫妻不相安偕而和离者,不坐”,体现了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表明唐代若夫妻生活不和谐,双方要求商婚,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妇女再嫁或婚前失贞也不受舆论谴责和歧视的。
36、宋代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扼要说出体现在哪几方面?
宋代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科举考试,同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了州(府)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2)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3)宋代科举开始实行锁院、糊名和誊录,加强考试管理、防止徇私舞弊的考试制度。
37、宋代新学学者表现出了新的治学特点,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37
38
宋代新学学者表现出了新的治学特点:(1)新学学者突破了汉唐儒者的章句训诂之学的局限,注重从整体上探究、把握儒家经典的义理内涵与精神实质,根据自己的主观体认,直接领悟、阐发儒家经典蕴含的大义。(2)在治学方法上具有鲜明的轻经传、重义理的特征。新学学者创造性地发挥经典义理,为现实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3)新学学派治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兼取百家、惟理之求的会通精神。
38、“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请说说二程将天理与人间的伦理道德原则直接等同起来的时代意义。
二程将天理与人间的伦理道德原则直接等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在二程看来,人伦道德、纲常秩序之礼就是天理。这样就把伦常原则上升到世界的本体,使儒家伦常原则与天道本体就通过天理范畴得到了统一,儒家伦常原则的合理性与神圣性也因此得到了论证。这种天理本体论,成功地完成了为儒家纲常道德原则提供本体论依据的时代课题,使之成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的指导性原则,为儒家思想再次成为宋及以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本体论的理论基础。
39、朱熹的思想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说出是哪三个方面。
朱熹的思想地位用一句语概括,就是集理学之大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构筑了一个博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第二、权威地确定了更深的传授道统。第三、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合为四子书(四书),并为之详细注释,从而取代了五经的地位。
40、“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这是对哪个学派哪个代表的思想概括?
38
39
浙东事功学派、陈亮
42、请简要说出元王朝汉化进程的特点
元王朝汉化进程有表现有以下特点:
一是推行“汉法”,却保留大量蒙古旧制。二是尊崇孔子,更重佛道。三是科举取士,重吏轻儒。四是颁行法律,却因循旧例。五推行儒学教育,皇帝与大臣却不通汉文。
43、请简要说说造成元朝汉化迟滞的因素。
造成元朝汉化迟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蒙古族在进入中原以前从事比较单纯的游牧、狩猎经济,对汉族农业文明几乎全无接触和了解。认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接受相关的一套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他们来说较为困难。其次,蒙古国建立后,除汉文化外,还受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亚伊斯大林兰文化,乃至欧洲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对蒙古统治者来说,汉文化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治世药方。第三,尽管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在建立不久就陷入分裂,分化出元王朝和四大汗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元朝在名义上依然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漠北草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存在着一个强大而保守的草原游牧贵族集团。这就使得元朝统治集团仍不能摆脱草原本位政策的影响,长期难以做到完全从汉族地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44、中国古代的专制君主制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的专制君主制度,自秦统一开始,到清末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第二阶段,隋唐宋元时期的君主宰辅制;第三阶段,明清时期的绝对君主制。 45、简述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能。
39
40
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曾经发挥过维系国家统一、发展经济和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古文明的辉煌,从广土众民国家的建立,万里长城的兴筑、南北大运河的开掘,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修纂,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另一方面,君主专制政治从诞生之日起,便有压抑人民基本权益(包括精神自由)一面,许多帝王都有“暴君”恶名。此外,君主专制政治还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如果说,君主专制在其产生前期较多地发挥过历史起步作用,那么,随着时代推移,其阻滞历史进步的惰性则愈兴彰显。
46、在中国文化史上,存在一个什么突出现象?
在中国文化史上,存在一个突出现象,即专制君主监视和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唯恐知识分子扰乱了统治秩序。这种情形到清代发展到苛酷的程度。清朝专制主义君主集权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由是派生出文化专制主义的泛滥。一方面,朝廷将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规定为士人必须崇奉的官方哲学,并将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以搜罗广大士人;中一方面,又推行迫害政策,屡兴文字狱,对于稍有“越轨”、“悖逆”表现的士人,予以无情打击。纺织文网,对文人加以恐吓。
47、由清代专制政体的基本特征产生的文化政策,具体包括哪三个方面的举措。
由清代专制政体的基本特征产生的文化政策以扼杀民主和民族思潮,巩固清廷在精神领域的统治地位为目标。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以科举为诱饵,特设博学鸿词科,搜罗人才;二是标榜右文,组织大批学者编纂种种浩大的辞书、类书,将文人引向故纸堆;三是迭兴文字狱,剿灭
40
41
异端。
48、“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是谁提出的?这种观念的产生,表明此时期开始孕育出什么样的思想了?
49、“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又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是谁提出的?表达了什么观念? 50、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表现了李贽哪方面的态度?
这句话表现出李贽反对偶像崇拜、要求尊重个性和个人权利的态度。 51、 得分
五、论述题(每1小题30分,共30分)本大题共3个小题,
只选一题作答,如果做两个题或三个题都答,则以第1个题计分。
1、你是怎么理解《尚书·禹贡》中“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这句话的?《尚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现象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2、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地方,我们主要是从哪几个方
41
42
面把其区别开来的?
中国文化受其伦理道德基本精神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价值取向。在价值取向上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地方。这主要反映为:在天人关系上,更重视人文研究和人的道德的修养,而对天(包括物质自然的宇宙)的探索相对薄弱,与西方文化重视自然知识的钻研大异其趣。在群己关系上,强调群体利益和存在,主张个人服务和服从于群体。儒家的“克己复礼”,墨家的“兼爱”、“尚同”,法家的“无私”,佛教的“普渡众生”等都反映了这一点。在义利关系上,持先义后利、“义以为上”的态度。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舍生取义而决不见利忘义。在理欲关系上,倡导存理灭欲,理性优先的原则。仅这些独特的价值观念,就可以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文化区别开来。 3、你是怎么理解儒家学说中的“大同”与“小康”社会的?
4、请从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其一是,肯定“民”的地位与作用。“天道远,人道迩”,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从“顺天受命”转到“敬德保民”,再进而转向“为政为德”,所谓“人无于天监,当监于民”。其二是,认识到君依赖于民、民制约君的君民关系。“民足则国富,民逆则政亡,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荀子将其概括为著名的君舟民水、亦载亦覆之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三是,在前两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处理君民关系的理论框架。为了防止“覆舟”,必须“取民有制”,“使民以时”,“使民如承大祭”,“视民如子”,实行“仁政”“王道”。
由“重民轻神”和“民贵君轻”这两个命题民构成的民本主义,不仅流播战国时期,而且泽及后世,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秦以降,
42
43
华夏民族中虽有宗教流行,却始终未曾陷入全局性的宗教迷狂,与“重民轻神”传统不无关系。自秦汉起专制君权日趋强化,而能够与之对应,成为一种平衡力量的经典观念则是“君轻民贵”。
随着儒家思想的国家化、政治化,民本思想也成为历代立国治邦的基本国策。凡中国历史上相对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之时,除是综合国性的社会因素促成外,民本主义中的“轻刑薄税”、“制民之广”等训言的指导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要认识到,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观念大不相同。它是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前提下的民主,即在尊君前提下的重民。尊君与重民可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体双翼。
5、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你怎么来理解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请以此为出发点来孔子的思想。
6、说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郡县的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7、简论秦帝国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地同域”政策。 8、简论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
9、试论汉帝国对大一统文化的整合策略与形式。 10、试论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11、你对中国古时候历代修筑长城是怎么评价的?说出理由。 12、从文化角度论述杨坚建立隋朝是历史的选择。
13、试论述唐朝的中国成为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因。
唐朝的中国成为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因主要是有:一是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项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43
44
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他们视中国“东方文化的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繁荣昌盛的唐朝,在各国人民的心目中,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至今仍有称中国人为唐人的。二是唐朝对外政策开明,对“远夷”不歧视。唐太宗认为自己对华夷是一视同仁的。这种开明的对外政策,不仅在唐朝有少数民族官员,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外国官员。三是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唐朝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最高,对外来文化、艺术,毫无恐惧感,而是采取“开放”政策。这是积极主动的文化政策,它采纳、吸收有益的文化,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向外大力宣传和输出唐文化,影响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文化。唐朝坚信“盛世无忌”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吸收、改造外来文化的巨大功能,而毫不惧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即使如博大精深、徒众广多的佛教,在中华文化的改造下,也中国化了。这种兼容并蓄的精神,使中华古代文明达到了一外新的高峰。
14、请先说出九品官人法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习惯称九品中正制。曹丕称帝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 ,为了拉拢士族,由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
其主要内容为:以著姓世族且在中央任官者为各州郡中正、大中正,
44
45
使其执掌搜荐人才之事,以帮助中央政府诠选官员。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其实施的方法有:通过察举制、试经(考试五经)、赐官、赐爵与袭爵、中正制度五种方法获得资品以后,就算有了做官的资格。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原则上是获得一品资品,就可以做需要一品人才做的官,二品资品做二品人才做的官。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往往随之变动。 九品官人法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因而九品官人法等于承认了世家大族有作官的特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九品官人法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
45
46
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由于这种制度导致国家再也不可能从世家大族中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到了隋代,终被科举制度所取代。
15、试着论述儒道佛融合的基础。
儒道佛融合的基础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三家的学说都是治理天下、安抚民众所需要的。如《三教平心论》卷上所说:“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三者缺一不可。其次是人在不同的时候分别需要儒家的入世进取、道家的进退自如甚至佛家的逃避放弃,仅有一两种精神是不够和不完整的。再次是三家在哲学思辨方面认识方式上的互补性。儒家重视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太实用了,在哲学思辨方面不够深入,道家和佛家对现实持超脱或遗弃态度,总讲些游离现实、抽象玄奥的道理,哲学思辨要高出一筹。尤其是佛教,在三家中是思辨层次最高的。三家在思辨方式上的互补性还在于儒家习惯于正面阐述,道家习惯于从反面认识,佛教视而不见,不正不反,三者结合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方法。正因如此,再加上唐朝盛世雍容包纳的气度,这个时期儒道佛三家融合实际上都是立足于本家融合另外两家,结果仍然是三家并存并且都得到了改进。尤其是儒学,在这个融合的趋势中吸收了佛道精神,开始由传统儒学向新儒学即理学的转变。
46
47
16、试论科举制度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
47
48
份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朿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
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精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17、“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体现了一种什么哲学观点?你作为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历史学者,如果你运用唯物史观返回到那个时代,你将从哪几方面着手与其辩论?你又将从中学到什么?
18、两宋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的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理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它将中国文化重视伦理追求推向极致,又在思
48
49
辨的精微上别开生面,从而产生了复杂的文化效应。(以下只是要点,需展开论述)
(1)理学的建构使得中国的礼治秩序在经过了魏晋六朝的乱世裂变之后得以重建。
(2)理学的建构使得中国古代的经世路线由“外王”事功转为“内圣”修身。
(3)由于理学高扬“内圣”之学,使中国传统社会凸显道德化倾向。 (4)理学的建构使得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得以完善和实现。
由于内在的精神修养成为最高的伦理本体,对天理伦常的注重超越务实的政治活动之上,世俗的功业被成圣的理想所遮蔽,以故那些经世务实的政治改革家遭到诋毁,事业受挫,王安石就是典型的例子。
49
50
19、论述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忽必烈与其前任诸位大汗相比,他受到过更多的汉文化熏陶,并且是以汉地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夺汗位,因此即位后将统治重心放在了汉地。其标志是“汉法”的推行,即有计划地吸收、采用前代中原王朝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和统治经验。地吸收、采用前代中原王朝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和统治经验。
1)建立年号、国号及有关礼仪制度。忽必烈一即位,即采用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定年号为“中统”,复改年号为“至元”。至元八年(1271)十一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至此,元朝之名正式确立,这表明了元朝明确承继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
2)建立中央集权王朝官僚机构。忽必烈即位后,在汉族儒臣的策划下,模仿金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官僚机构。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吏台三大中央官制系统。中书省掌政事,为宰相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处理具体行征事务。枢密院掌军事。御史台掌监察,负责纠察百官。另设察院和殿中司,作为皇帝耳目,行刺举之事。忽必烈还设有宣政院,以管理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民政事,崇福司管理也里可温事,回回司天监掌回回历法,蒙古翰林院掌蒙古事。地方行政机构:在地方上,最初设立十道宣抚司,下辖路、府、州、县。忽必烈即位后,设宣抚司、宣慰司,统领路、府、州,为处理地方上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元在金的“行某处中书省事”基础上创设“行省”制,在全国形成了辽阳、甘肃、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四川、云南九大行省,使之成为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50
正在阅读: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0101-26
评价CTP版材的几项技术指标08-13
单代号网络图和双代号网络图讲解04-23
连云港市远程教育培训网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考试题库90分以上104-18
a《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导论08-13
2010.09.03.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doc06-10
如何过一个有意义假期建议03-09
齿轮齿条06-1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复习题
- 文化史
- 中国
- 2-五上金试卷整理(阅读)答案
- 中国电信在线计费系统(OCS)OCP接口规范(1.04) - 图文
- 综采工作面更换液压支架推拉杆安全措施矿业安全技术
- 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复习题-1
-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堆肥处理方法的现状对策及发展趋势
- 2010年山东潍坊中考物理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 - 图文
- 固定资产盘点小结
- 网络中的木马病毒泄密事件解析
- 七年级数学下册 - 第七章《三角形》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 JAVA期末复习和答案(1)
- 《实证佛教通讯》第1期(简)
- 大学英语-作业题
- 民居房空气能方案01 - 图文
- 电厂锅炉检修试题库及答案
- 我国矿山企业税负现状及改革思路分析
- 中海地产 - 营销策划工作手册 - 74页 - 图文
- TOT与BOT区别
- 控规基础资料汇编20140318
- 10-11(1)宏观经济学试卷答案A
- 1.广西大学各类人员量化考核内容和办法(2015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