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15 13: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古 诗 三 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2、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预习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

1.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同学们喜欢古诗么?如果喜欢古诗就应该对李白这个人不陌生了。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

李白的确是一个文学大家,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一个流芳千古的作品《独坐敬亭山》。(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认准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1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谁来读一读题目?(生读) 介绍敬亭山 1、学读诗句 (1)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一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解。借助注解,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生同桌交流)

(3)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当时李白是一个人的。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4)从“孤云独去闲”这句话中看出来

“孤云”是什么意思?(“一朵云”)“闲”呢?(悠闲)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在解释这句话时我们应该调换一下语序,可以说成“一朵白云很悠闲地飘去。”(板书:云去闲“)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安静的,寂寞的)

2、“相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个人了,他和谁在看呢?

“两不厌”可以说成是“彼此总是看不够”。“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

2

么说?

“看”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 3、诵读

(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整体读,感知美。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二、认准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 重点研讨

(1)作者在什么时候望洞庭? (2)刘禹锡是在哪儿望洞庭呢?

(3)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3

1、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诗中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比喻)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背诵古诗 2、总结: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忆江南》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课题) 二、认准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4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分句理解诗句

(1)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样的意境,能描述下吗。(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初(2)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旧曾谙”是什么意思?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达标测评:

(一)《独坐敬亭山》作业

1、抄写学过的古诗词一次,并默写一次。 (二)《望洞庭》作业

1、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2、词语积累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蒙蒙胧胧、宁静和谐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三)《忆江南》作业

1、背诵《忆江南》,并能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5

2、了解并尝试背诵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鸟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江南好, 云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风景旧曾谙。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教学反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

2 桂 林 山 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预习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7

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二、认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

8

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1)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2)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3)、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3、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9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4、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课堂达标测试: 读课文,填空。

1.“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说( ) ,这句在文中起( )的作用。

2.课文将( )、( )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 ) 的特点;将( )、( )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 )的特点。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在文中起( ) 的作用。

10

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教学反思:

3 记 金 华 的 双 龙 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

1、边读边想象,准确把握金华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体会景观的奇异、美丽;

11

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仔细品味孔隙一段借其他事物写本事物的写作方法以及通过写感受来写出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预习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

(一)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跟爸爸妈妈去哪里旅游过?你在旅游中有什么感受呢?

(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三)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认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

3、仔细品味孔隙一段借其他事物写本事物的写作方法以及通过写感受来写出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 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12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3、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5、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达标测评: 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

13

__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 3.“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____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的特点。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 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山洞--内洞--外洞--洞口--随着山势流下山

教学反思:

14

4 七 月 的 天 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预习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认准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15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2、引导阅读: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2、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3、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 4、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达标测评:

16

我能理解课文并填空。

1.“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码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___________,像天边的霞光___________,像高空的彩虹___________。”读了这句话,我发现作者用了___________句式描写了同一个实物——___________,我觉得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这是一个陈述句,我能将其改为反问句来加强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 溪流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 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教学反思:

5 中 彩 那 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

2、学习文中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心理;

17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文,体会父亲心里变化; 4、体会文章叙事条理清楚,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特点。 5、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预习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划出语言描写,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对文本的理解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懂得诚信、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最为珍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心理。 2、懂得诚信的重要。付诸行动。

3、“道德难题”是什么?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课前准备:预习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

1、师:刚过了妇女节,我知道孩子们都给妈妈送上了自己的礼物,今天我受一位母亲之托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齐读这句话,谈谈你对“财富”的认识(板书“财富”)

3、师: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试问,获得财富的方法有哪些呢?(引出课题,板书《中彩那天》) 二、认准目标:

18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文,体会父亲心里变化;懂得诚信、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最为珍贵。

2、体会文章叙事条理清楚,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特点。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中彩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集中讨论问题

①、爸爸遇到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父亲中了彩还不高兴? ②、中奖以后,“我”开始很兴奋,后来为什么闷闷不乐? ③、为什么汽车被库伯开走了,“我家”反而特别高兴呢?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出示句子“我几次想要??赶下来。”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 2.默读第七至第八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父亲”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难在什么地方?读书后小组进行讨论。

3.由学生发言(出示句子):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 K 字。 4.为什么会有淡淡的“K”字?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5、想象写话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父亲、母亲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6、课外延伸

诚信就像是美丽、纯洁的花,在喜欢它的人的精心呵护下,灿烂地开放着。这里老师采撷了几朵,我们一起来好好欣赏:

19

(出示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配上音乐。) 言必信,行必果。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达标测评:

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1、文中说“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A父亲中了彩很激动,开车时很紧张。

B因为父亲面临道德难题,被诚信的观念折磨着,他在进行思想斗争。 二、课内语段阅读。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1短文中“富有”的意思是( )

A拥有大量的财产。本文指从中彩那天起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B拥有大量的财产。本文指父亲把车还给库伯后父亲及家人精神上的喜悦 2、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的教诲”指的是 3、结尾段的作用是

20

板书设计:

5 中彩那天 诚实?信用?财富

中 起因:(神情严肃)

彩 经过:(道德难题)诚实守信

那 结果:(特别高兴)

天 结尾: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

6 万 年 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21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万年牢”在文中的多层含义。 课前准备:预习。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认准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ba)闷(men)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达标测评:

22

按课文原文填空。

1、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 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 干净, 上油备用。

2、串糖葫芦的竹签,由我一根根 好、 净、 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

3、父亲把糖 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父亲把锅 下来, 在备好的架子上,我在一边往父亲手里 串好的葫芦,父亲

过来在糖锅里亲、滚蘸,蘸好了一手 给我,一手 过我 过去的没蘸的。

横线上的字都是 词,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父女 。 板书设计:

做糖葫芦 万年牢 产品 做生意 万年牢 生意 做人 万年牢 人品 教学反思:

7 尊 严

教学目标:

23

知识与技能:学会“逊”、“喉”、“捶”、“惬”四个生字,理解“疲惫不堪”、“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法,了解表演课文的步骤。 情感目标:学习哈默面对施舍不失尊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品质,懂得劳动的意义和自尊的价值,提升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课前准备:预习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认准目标:

1、学会“逊”、“喉”、“捶”、“惬”四个生字,理解“疲惫不堪”、“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哈默面对施舍不失尊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品质,懂得劳动的意义和自尊的价值,提升生活的理念。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24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自悟,体会内涵

1、这个故事非常感人,课文中主要讲了哪两个主人公?(哈默、 杰克逊)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两位主人公之间故事?(2~5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合作学习第二、三次对话: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⑴ 汇报第二次对话: ⑵ 汇报第三次对话:: 2、由读到演,体会内涵:

⑴ 三次对话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你对年轻人也加深了了解,那么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⑵ 同学们演得真棒,充分表现了哈默坚持靠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这就是做人的的尊严。(板书:尊严)正是由于哈默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 齐读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小结:

25

是呀,一个人能够自尊并尊重别人,坚持按劳取酬,坚持做人的尊严,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最大的财富。(板书:=财富)哈默拥有尊严这比精神财富,也为他日后创造物质财富奠定了基础,所以哈默成了著名的石油大王。 达标测评

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你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这句话通过对年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描写,说明了年轻人不是一个 _____________的人,而是一个 ___________ 的人。 板书设计:

尊严=财富

教学反思:

26

8 将 心 比 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课前准备:预习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27

二、认准目标:

和学生一起制定目标,用小黑板出示。 三、汇报交流、导学释疑:

1、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2、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理解。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a、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b、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a、“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b、“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c、“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配乐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

3、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28

4、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5、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四、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五、达标测评、当堂总结: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选一个词语来造句。

平静( ) 鼓励( ) 温暖( ) 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

龄( ) 扎( ) 励( ) 铃( ) 札( ) 历( ) (三)、我会选。 鼓励 鼓舞

A.“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使所有中国人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 )。 B.要不是你的( ),我真不敢再给您扎了。

29

平静 冷静

A.妈妈( )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对实习护士的宽容和理解。 B.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 )的头脑,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四)、你读懂了吗?

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板书设计: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教学反思:

9 自 然 之 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响彻云霄”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30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情感目标: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预习。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认准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

3、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5、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1

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看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3、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达标测评: 一、课内阅读 《自然之道》片段赏析

1.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句中的动词是 。

⑵向导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2.最后向导发出一声悲叹:“( )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 )不会受到伤害。”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2

(2)我知道“悲叹”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根本”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

(3)向导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读出来? 板书设计:

遵循 人 违背

教学反思:

保护? ?伤害 海龟 33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黄河素称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可以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么,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曾经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怎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研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认准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34

(一)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1、学习时,要基本完成下列问题:

①利用资源库或其它方式,理解不懂的词语。 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③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④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⑤黄河的变化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2、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把它记录下来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达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 、变化的 及其 的方案,告诉人们要 ,否则 。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 二是 。

3.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 ,多次,改道 多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些数据说明了 。 板书设计:

摇篮 祸河

气候温暖 含沙量大 深重苦难 森林茂密 (大自然) 凶暴猛烈 土地肥沃 (人为) 叫苦不迭 生息繁衍 民族忧患

35

教学反思:

11 蝙 蝠 和 雷 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课前准备: 1、课件

2、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板书课题。

36

二、认准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5、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拓展延伸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达标测评: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装雷达的夜航飞机 蝙蝠的嘴

37

雷达的天线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无线电波 夜间飞行的蝙蝠

荧光屏 蝙蝠的耳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蝙蝠 和 雷达

嘴巴

耳朵 天线

荧光屏38

超声波 障碍物 反射 无线电波 障碍物 反射

12 大 自 然 的 启 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

39

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认准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 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4、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5、总结、拓展。

《“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

40

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它们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 达标测评: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这是因为( )。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 )船头是尖尖的,( )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 )常常 ( )地超过海轮。这是因为 ( )。

3.科学家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 )。 板书设计:

无知违背 受惩

自然规律

认识利用 受益

教学反思:

41

13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沉寂、盘问、埋伏、凝神、呻吟、宛转。

2、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情感目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课前准备:预习

42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夜莺”指谁?夜莺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样的歌?读了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二、认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沉寂、盘问、埋伏、凝神、呻吟、宛转。

2、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⒈出示自学步骤方法:⑴初读,学字词;⑵再读,知结构;⑶细读,明中心;⑷精读,表情感。 ⒉默读课文。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

43

美好的。

2、读了这篇课文后,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男孩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是个小英雄。) 3、讲述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达标测评: 读课文填空。

1.“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两句话,描绘了一幅( )的景象,这两句写景的句子突出了( )。

2.人呢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1)给第“2”段加上标点。

(2)“野兽”指的是( )。表达了苏联人民( )的情感。 (3)小孩这样回答的目的是( )。

3.课文中的“小夜莺”指( ),在课文开头,他吹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 ),他穿着( ),是为了( ),在给德国兵带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是为了( ),在接近游击队埋伏地时,他用夜莺叫( ),用杜鹃叫( ),在听到游击队的回声后,他( )。课文最后两节内容跟开头一样,小夜莺又( )。从这些内容看,我们知道小夜莺是这样一个孩子:( )。

4.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描写小夜莺的内容基本相同,紧密联系,这在写法上

44

称为( )。 板书设计: 25.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诱敌人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取得信任机智勇敢 经过:引敌进埋伏圈 巧妙报告敌情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教学反思:

14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给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雨来的勇敢机智。

情感目标: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45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课前准备: 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二、认准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5、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46

6、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巧妙点拨引导提高: 1、激趣:

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

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5、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

47

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达标测评:

一、恰当地搭配词语。

( )的芦花 ( )地哭着 ( )的浮云 ( )地看着

( )的眼睛 ( )地飞来 ( )的芦苇 ( )的苇絮 ( )地叫着

二、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把两边的内容连起来。 课文写作的顺序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误以为牺牲,大家伤心 第二部分 机智脱了险,人们高兴 第三部分 被敌人拷打,宁死不屈 第四部分 上夜校念书,明白道理 第五部分 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抓 第六部分 游泳本领高,伙伴佩服

板书设计:

小 游泳技高

英 上学明理 热爱祖国 雄 勇斗日寇 宁死不屈 雨 跳河潜逃

48

)地指着 ( 来 脱险得胜 勇敢机智

教学反思: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读、写这些词语“维护、壮烈、牺牲、沉浸、凯旋、凝固、贡献、圣坛、罪恶、弥漫、威胁、健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主要以读的方式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预习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49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认准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三、交流预习,导学释疑:

1、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利用集的资料结合地图理解“弥漫”及此句意思。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合作探究,理解重点词及句子的含义,感悟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解疑时注意以下问题:

⑴适时鼓励多读多思,利用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善于引导学生归纳、疏理问题。

(使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分析对综合,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探究的需要并从学习中得到满足)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oj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