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3-04-09 18: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植物地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地理学生物圈

二、问答题

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一、解释下列名词

物种双名法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高等植物低等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

茎叶体植物叶状体植物世代交替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

配子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原核植物真核植物裂生多胚现象

简单多胚现象显花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二、填空题

1. 蓝藻细胞由()和()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分为()层,后者分化为()和()两部分。

2.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3. 葫芦藓的配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

4. 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处于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

5. 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

6. 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葫芦藓植株上产生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

7. 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真正的()、()和()的分化和()的分化,生活史中()体和()体都能独立生活,但()体占优势。

8.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和(),无性生殖器官为()。

9. 大多数真蕨植物的每个孢子囊群还有一种膜质的保护结构,叫做()。

10.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

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为()、()、()()和()。

-精品-

14. 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和()等五纲。

18.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和()。

19. 双子叶植物花部常()基数,极少()基数。

21.葫芦科植物的果特称()。

22. 下列植物果实中主要食用部分各是什么?

23.草莓:();西瓜:();苹果和梨();桃:(),樱桃()。

26. 双子叶植物最原始的科为(),最进化的科是();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科是()。

27.低等植物包括( )、( )和( )三大类群;高等植物包括( )、( )和( )三大类群。

28.维管植物包括( )、( )和( )三大类群。

29.颈卵器植物包括( )、( )和( )三大类群。

三、判断题

四、问答题

1.阐明植物分类的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2.植物界分为几大类群?

4.为什么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类型?

5. 蕨类植物在哪些方面比苔藓植物进化?

6. 为什么说苔藓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7.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8. 简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9. 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的一个类群?

第三章植物区系地理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分布区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狭域分布区特有分布

世界种古特有种新特有种地理残遗种地理替代

生态特有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

生态成分历史成分植物区划生物入侵

二、填空题

1.分布区的表示方法分为()、()和()三种。

2.残遗种包括()、()。

3.分布中心包括()()()()。

4.植物区系成分分为()()()()()。

三、问答题

1.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

2.阐明特有分布的成因。

3.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

4.简述岛屿上物地理学平衡理论。并说明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的指导意义。

5.阐明生物入侵的途径。

6.阐明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

-精品-

第四章植物生活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条件

生境环境胁迫限制因子生态幅

植物内稳态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

生活型生态型光反应暗反应

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光呼吸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抑制生理有效辐射

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

物候春化作用

二、填空题

1. 按照生态因子的性质,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大类。

2. 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环境分为()()()()()5大类。

3. 环境中非生物因子对植物的影响,称为();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称为();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4. 按照生态幅的大小,物种可以分为()和()。

5. 光对于植物的生态作用,由()()和()三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构成。

6. 光合固碳途径分为()()()。

7. 根据光合固碳途径,可将植物分为()()()三类。

8.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是不同的,由此将植物分为()()()三类。

9. 绿光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很少被吸收利用,因此,绿光又称为()。

10. 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四大类。

11. 低温胁迫划分为()()()三类。

12. 温度的生态适应类型划分为()()两类。

13. 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包括()()()三类。

14. 根系被动吸水的动力是(),主动吸水的动力是();根系吸水的途径可分为()()两部分。

15. 根据植物沉没在水中的情况,水生植物分为()()()三类。

16. 根据环境水分的多少,陆生植物分为()()()三类。

17. 根据环境的特点,湿生植物分为()()两类。

18. 根据植物体内含水分的多少,旱生植物分为()()两类。

19. 根据植物适应短期水分亏缺,陆生植物分为()()两类。

20. 植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适应类群为()()()三类。

21. 按照分布区类型,盐土植物分为()()2类;按照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盐土植物又分为()()()3类。

22. 适应分为()()2类;植物的生活型是()适应的结

-精品-

果,而生态型是()适应的结果。

23. 丹麦植物学家 C.Raunkiaer将植物的生活型分为()()()()()5大类。

24. 根据引起生态位分化的主导因子,生态型包括()()()3类。

25. 生态对策分为()()2个类型。

26. CSR系统中,植物采取了不同的资源分配策略,即()()和()。

三、问答题

27. 阐明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

28. 阐明限制因子原理。并比较这些原理之间的异同。

29. 比较C3、C4 和CAM组植物的适应特征。

30. 光具有什么生态意义?

31. 比较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不同点。

32. 为什么高山植物毛茸发达、茎叶富含花青素、花色鲜艳、植株矮小?

33. 在植物界,各种植物的开花季节为什么各不相同?

34. 以水生植物为例,阐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5. 阐明阳性湿生植物与阴性湿生植物之间的区别。

36. 冬小麦为什么要秋播?

37. 阐明低温胁迫的原因。

38. 温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39. 阐明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40. 阐明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作用以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41. 比较少浆液植物与多浆液植物。

42. 阐明盐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43. 什么叫积温?它对生产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44. 如何制定植物的生活型谱?

45. 沙区生境有何特点?沙生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第五章植物种群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种群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性比年龄金字塔

最大持续产量生物学过捕生态位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分离环境容纳量生态对策内分布型

二、填空题

1. 自然种群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

2. ()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

3. 根据生态年龄,通常将一个种群分为三个年龄组,即:()()()。

4. 种群的年龄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即()()().

5. 种群的增长一般分为()型和()型。

三、问答题

1. 阐明种群与群落和物种之间的关系。

-精品-

2. 写出种群指数增长模型的公式,并阐明各个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3. 写出logistic增长方程的公式,阐明其修正项(1-N/K)的生物学意义。

4. 如何应用logistic增长方程来指导资源利用及资源保护?

5. 阐明种群衰亡的原因。

6. 阐明种间竞争原理,并说明生态位与种间竞争有何关系?

第六章植物群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被植物群落最小面积群落成员型

优势种建群种物种多样性季相

季相演替层片主要层次要层

层间植物小群落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

植物环境裸地群落波动群落演替

顶极群落演替系列原生群落次生群落

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排序

二、填空题

1. 常见的植物群落成员型的分类为()()()()()。

2. 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因素有()()()()()()。

3. 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取决于()()()等三个因素。

4. ()是群落最基本的三维结构单元,而()则是群落的二维结构单元。

5. 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4种类型。

6. 群落内的空气状况是()()。

7. 根据裸地的成因,将其分为()()2种类型。

8. 群落的形成过程包括()()()()等。

9. 群落的发育包括()()()三个阶段。

10. 群落的变化有()()()等形式。

11. 根据模造顶极群落的因子,顶级群落分为()()()()()等类型。

12. 《中国植被》采用的群落分类单位是:()是基本单位;()为中级单位;()为高级单位。

13. 群丛与群系的命名常常采用()法和()法。而高级单位的命名则采用()和()。

14. 排序的方法分为()和()。

三、问答题

1. 阐明地球表面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及成因。

2. 阐明群落主要层与次要层的作用。

3. 小群落是怎样形成的?

4. 阐明群落交错区的特点。

5. 阐明群落的光照条件及其成因。

-精品-

6. 阐明群落内的温度条件及其成因。

7. 植物群落在水分循环中有何作用?在实践上有何指导意义?

8. 森林群落为什么能增加降水量?

9. 阐明群落的形成过程。

10. 阐明群落三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11. 群落的波动与演替有何区别?

12. 什么叫原生演替?阐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

13. 以云杉林的采伐演替为例,阐明次生演替的过程及特点。

14. 阐明三种顶极群落理论的异同。

15. 阐明《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

第七章世界植被地理

一、名词解释

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显域植被隐域植被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垂直带谱

老茎生花红树植物胎生泰加林

阴暗针叶林明亮针叶林

二、填空题

1. ()()()合称为三向地带性。

2. 中国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更替着()()()三个植被带,整体上变现为()地带性。

3. 我国植被区划的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依次为()()()(),在各级单位内均可划分出“亚级”。

4. 热带雨林的气候是()气候,具体表现为()和();雨林下的土壤类型为()。

5. 热带雨林的乔木具有独特的特征,如()()()()等。

6. 在热带雨林中层间植物十分丰富,()()()()等层片构成了雨林独特的景观。

7. 在世界范围内,热带雨林包括()()()三大群系。

8. 稀树草原的土壤类型为()。

9. 亚热带地区由于大气环流与海陆分布的影响,明显分为三个气候型,由此产生了三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大陆东岸为(),西岸为(),内陆为()。

10. 我国亚热带地区是广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群落类型十分复杂,通常将常绿阔叶林划分为()()()3个类型。

11. 常绿硬叶林的气候为(),表现为冬季(),夏季()。群落中()是其典型特征。

12. 在纳米布荒漠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以见到一种特殊的裸子植物()。

13. 在夏绿林的生长季节里,水热条件十分有利,因此()在这里繁茂生长。

14. 在世界范围内,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

15. 针叶林主要由()类植物组成。

16. 泰加林的特点为()()()。

17. 中国植被将中国的草原划分为()()()()

-精品-

四个植被亚型。

18. 草甸分为()()()()()等类型。

19. 沼泽、草甸等植被属于()植被。

三、问答题

1. 阐明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学说。

2. 结合中国实际,阐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规律性。

3. 比较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4. 阐明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

5. 阐明落叶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6. 阐明荒漠的环境特点,以及植物的适应性。

7. 草甸与草原有何区别?

8. 阐明苔原的环境特征,并说明苔原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点。

《植物地理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生物圈。

二、问答题

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

(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

(4)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

植被是由植物组成的,因此与植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从1866年海克尔创立生态学以来,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植物地理学与其中的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

1)植物地理学的开端:古西腊的提奥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纪

(1)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古西腊、我国周代、战国

-精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ob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