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4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6 11: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 机械 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简单机械 。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 。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 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点 。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省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 。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 ),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 杠杆 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 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 轮 ,刀杆是 轴 。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 省 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 费 力。 3.轮轴可以 省 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 省 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 粗 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 轮轴 ,这时整个扳手是 轮 ,螺帽部分是 轴 。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定滑轮 ;定滑轮可以 改变用力方向 ,但不能 省力 。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动滑轮可以 省力 ,但不能 改变用力方向 。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 改变用力方向 。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 最简单的滑轮组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 省力 。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4. ①名称:定滑轮_ ②名称:动滑轮 ③名称:滑轮组 ④名称:滑轮组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改变用力方向 能省力 既能省力 既能省力 不能省力 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 ④ ),其次是( ② 、③ ),不省力的是( ① )。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斜面 。 2.斜面能 省 力,斜面的坡度越 小 越省力,坡度越 大 越不省力。 3.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 “S” 形的盘山公路、各种斜坡、各种刀刃、螺丝钉的螺纹,高架桥的引桥等 。 4.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 省力 。 5. 研究的问题: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吗? 我的假设: 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需要改变的条件: 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块的高低) 不改变的条件: 同一个重物,同一块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 实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2)用测力计勾住重物,用同样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3)记录下在每种斜面上用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八、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运用了 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 、 轮轴 (如:把手、脚蹬) 、 斜面(如:螺丝钉) 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这些简单机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2.自行车上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 快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 慢 。

* 综合:请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起来。

斜面 轮轴 杠杆 滑轮

螺丝刀 镊子 螺丝钉 水龙头 起重机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一、抵抗弯曲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有关,纸越宽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量: 纸的宽度 ;不变的量有: 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3.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了?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是W是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

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如手捏鸡蛋不

易碎) 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5.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门,拱窗,拱桥;圆顶形:龟壳,贝壳;球形:蛋壳,果实,头骨。 6.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轻、强度高。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钢管都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五、做框架 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2.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加上斜杆相当于里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六、建高塔 1.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2.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等。 七、桥的形状和结构 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3.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八、用纸造一座桥 1.用纸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2.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3.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第三单元 能量 一、电和磁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电磁铁 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2)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2.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实验要保持那些条件不变 实验结论 四、电磁铁的磁力(二) 1.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实验要保持那些条件不变 实验结论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吗? 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电池节数 1.电池1节 2.电池2节 3.电池3节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线圈圈数 1.线圈20圈 2.线圈40圈 3.线圈60圈 电池的节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线圈圈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2.在进行科学探究中,探究的顺序: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与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 五、神奇的小电动机 1.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3.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六、电能和能量 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输入的能量形式 用电器 电饭锅 电风扇 电 能 电视机 电 灯 电 炉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电能从哪里来 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2.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3.电能的来源和转化 电能的来源 普通电池 光电池 水电站 热电厂 核电站 八、能量和太阳 转化的能量 化学能 光能 动能 热能 核能 电能 输出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热能 动能 光能和声能 光能 热能 1.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4.新能源: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5.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校园生物大搜索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 1.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2.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 、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等。 3.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如: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如: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陆生植物(如:雪松)。 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6.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如:蕨菜)、藻类(如:紫菜)和苔藓类(如:葫芦藓)植物等。 7.属于开花的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等 四、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近地爬。两栖动物: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3.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5.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长有脊柱,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它又可以分为鱼类、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蝙蝠、羊、兔、猪、鲸、海豹 鸟 类:鸡、鸭、鹅、老鹰、大雁、猫头鹰 爬行动物:壁虎、蛇、鳄鱼、龟、蜥蜴、甲鱼 两栖动物:蟾蜍、蝾螈、娃娃鱼 鱼 类:海马、鲫鱼、鳗、泥鳅、黄鳝、鲤鱼 五、相貌各异的我们 1.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相同的特征。 2.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六、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植物的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承担起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功能;松树生活的区域较为广泛,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2.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也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结构。 3.浮萍是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生活在陆地上,根既要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活,因此它们都有庞大的根系。 4.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捉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飘移。 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 身体特征 鳃 金鱼 水中 鳍 纺锤形 羽毛 鸽子 空中 骨骼中空 长有翅膀 七、谁选择了它们 1.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它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 2.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3.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4.大自然的选择使得生物发生变化,然而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 5.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大的球形烧瓶这个容器内的水温降得慢,细而长的玻璃瓶这个容器内的水温降得快。在大自然中,大而圆的动物的体形降温慢。 八、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2.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功能 水中呼吸 水中游泳 减少水对它的阻力 保温,防水 身体轻,便于飞行 空中飞行 3.每种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 4.多样的生物对我们人类有不同的价值。有的具有欣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具有药用价值。

5.就像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举例:花繁殖后代需要昆虫帮助传粉;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排出的粪便可成为植物的养料;蝗虫生活需要以水稻等植物为食物。

6.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做起。

7.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资料库:

1.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源和地域等。 2.《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 3.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4.全世界已有180多个国家成为《生物多样性条约》缔约国。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一、科学常识: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像钉锤、剪子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做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 工具 。各种各样的 工具 就是简单机械。家中常用的工具有钳子、螺丝刀、钉锤、剪刀、刻刀、菜刀等。

2、使用机械的目的: 省力、加快速度(省时)、操作方便(改变力的方向) 3、要打开啤酒盖你用开瓶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钉锤,拧下螺丝钉你用螺丝刀。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5、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 用力点 、阻力点 和 支点。 6.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7、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火钳、夹子等)。

8、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9、杠杆有 省力 杠杆, 费力 杠杆, 不省力 杠杆 也不费力 杠杆。

10、“四两”拨千斤,称为 省力 杠杆。

11、杆秤是杠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省力杠杠的特点。 1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13、轮轴可以改变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轮上用力时,_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14、生活中的轮轴有: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电风扇。 15、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轮轴原理,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其中刀柄相当于轮,刀杆相当于轴。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16.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7、定滑轮有(改变力的方向 )的作用,动滑轮有( 省力 )的作用。

18、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既能

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几股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

19、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 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

②动滑轮: 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 ③滑轮组: 起重机、升降衣架。

20、旗杆顶端安装的是 定滑轮,吊车上安装的是滑轮组_,窗帘上安装的是_定滑轮。 2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例如引桥、盘

山公路、劈、螺丝钉、刀刃等都是运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22、斜面都能 省力 ,坡度越小越 省力 ,坡度越大越 费力。

23、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道理同上)

24、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的坡度

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25、生活中的斜面:(斧头、刀刃、楼梯、盘山公路、立交桥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

26、不论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总是大齿轮转速慢,小齿轮转速快。

27、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 轮轴 ,刹车是 杠杆 ,脚蹬子是 轮轴 ,螺丝是 斜面 。 28、自行车的车把利用了轴轮原理,刹车运用了杠杆原理。

29、自行车综合运用 轮轴 , 斜面 , 杠杆 等机械原理进行省力工作。 二、选择题。

1.用镊子夹东西( B )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2.以下哪种工具应用杠杆工作原理?( A ) A.钓鱼杆 B.方向盘 C.旱冰鞋 3.定滑轮( C )但( B );动滑轮( A )但( D )

A.省力 B.不省力 C.能改变力的方向 D.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A )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B )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C ) 5.“S”形的盘山公路( A )了路程,而( D )了坡度。 A.延长 B.缩短 C.增长 D.减小

6.螺丝钉上的螺纹利用了( B )的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滑轮) 三、判断题。

1.所有的机械都是省力的。 ( × ) 2.机械可有可无,没有它,人们照样生活。 ( × ) 3.轮轴能省力,轮轴越大越省力。 ( × ) 4.人们日常使用的杠杆都是省力的。 ( × ) 5.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 ( √ ) 6.跷跷板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 ( √ ) 7.启瓶器、钳子是省力杠杆。 ( √ )

8、镊子、筷子、火钳等是费力杠杆。 ( √ ) 9.用斧头劈木柴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 √ ) 四、连线。 把应用机械的位置与应用机械的类型用直线连接 水龙头(车把) 杠杆 刹车 轮轴 螺虫丝和螺帽 斜面 脚跳板和齿轮 轮轴 五、科学探究:

1.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提升情况。

实验器材:木板、测力计、文具盒、科学书、字典等。 实验方法:①用木板搭一个斜面;

②用测力计分别测出文具、科学书、字典的重量;

③分别将文具盒、科学书、字典放到斜面上拉,发现它们的拉力都小于它们的重量。

实验结论: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 2. 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情况。 实验器材:木板、砝码、测力计。

实验方法:①用多块木板搭几个不同的斜面;

②用砝码分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3.下面是603班的同学在研究滑轮时收集整理的一组事实材料。 名称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用测力计拉钩码的方向 钩码运动方向 向 下 向 上 向 下 向 上 向 上 向 上 钩码的重量 100克 100克 100克 测力计的读数 100克 50克 50克 分析以上资料,你有什么发现?

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 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六、知识归纳:

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车把手 刹车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车铃的按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轮轴 杠杆 轮轴 杠杆 应用机械的位置 车上的螺丝钉 车轮和车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脚蹬 应用机械的类型 斜面 轮轴 杠杆 轮轴 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 定滑轮 滑 动滑轮 轮 滑轮组 3、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省力杠杆 杠杆 举 例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作 用 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轮轴 斜面 筷子、镊子、钓鱼杆、火钳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刀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一、科学知识:

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2、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 梁比柱容易弯曲。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 强 。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 增加抗弯曲能力 ,增加梁的厚度 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4、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或宽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6、纸的厚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纸的宽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7、纸的宽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会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8、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材料的厚度比增加材料的宽度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9、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原因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

10、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 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受受巨大的压力。

11、拱形可以 向下 ,和 向外 传递承受的压力。

12、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

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13.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14、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5、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16、生活中的拱形: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腿骨,植物的杆、

茎、接近圆形的水果,拱门,拱窗,拱桥等。

17、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抗弯曲能力强。

18、人体的足部、头部部利用了拱形的特点。人的头骨近似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

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9、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 节省材料、坚固不容易

变形、拆装方便。 (同下)

20、框架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他的优点是:省材料而又能达到很高的强度。因此,

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20、我们利用框架结构可以用较少的钢材建造很高的铁塔。

2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我们通常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的原因是它具有(稳

定性) 。

23、最常见的框架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2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利用三角行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4、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

25、高塔不倾倒的秘密是: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6、框架铁塔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的阻力小,抗风能力强。这就是它不易倒的原因。

27、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优点是:①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

担。②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③桥面低而平坦,方便通行。

28、拉索桥通常由钢缆、铁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钢缆能能承受巨大的

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所以,拉索桥的最大优点是跨度大。拉索桥分为悬索桥和斜拉桥。我知道的钢索桥:江阴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美国跨海峡大桥。 (钢索桥的特点: 跨度很大。) 二、简答题

1、用手弯曲尺子,平着易弯,立着不易弯。为什么?

答:(厚度比宽度更能提高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为何增加了抗弯曲能力?

答:(折成这些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的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怎样将平板形增强抗弯曲能力? 答:(做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

5、不开花植物包括 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它们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6、根据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

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7、动物分为 脊椎动物 和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的身体中有 脊椎 ,构造比较 复杂 。 8、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9、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10、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11、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

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12、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宜的。

1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大自然 就是运用这一法则 选择 和 淘汰 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4、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15、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16、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7、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4.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9 、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地球环境变化 是主要原因。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一、填空。

1.你家常用的工具有克丝钳、螺丝刀、钉锤、剪刀、刻刀、菜刀等。 2.要打开啤酒盖你用开瓶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钉锤,拧下螺丝钉你用螺丝刀。

3.杠杆的三点分别叫做力点、重点、支点。

4.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轮轴原理,其中刀柄相当于轮,刀杆相当于轴。 5.利用轮轴原理的简单机械,我知道的有方向盘、电风扇、水龙头、门暗锁拉手等。

6.固定在支架上下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用来提起重物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人行天桥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便机械,叫做斜面。 9.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楼梯、盘山路、刀口、螺丝。 10.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 11.自行车的车把利用了轴轮原理,车刹利用了斜面原理。 二、选择题。

1.用镊子夹东西( B )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2.以下哪种工具应用杠杆工作原理?( A ) A.钓鱼杆 B.方向盘 C.旱冰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A )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B )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C ) 4.定滑轮( C )但( B );动滑轮( A )但( D )

A.省力 B.不省力 C.能改变力的方向 D.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S”形的盘山公路( A )(A.延长 B.缩短)了路程,而( B )(A.增长 B.减小) 了坡度。

6.螺丝钉上的螺纹利用了( B )的原理(A.轮轴 B.斜面 C.滑轮) 三、判断题。

1.用斧头劈木柴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2.如果自行车前面的链盘加大,骑起来就会更加省力。(×) 3.把一楼的楼梯做成两折是为了省力。(√) 四、连线。

把应用机械的位置与应用机械的类型用直线连接 水龙头(车把) 杠杆 刹车 轮轴 螺虫丝和螺帽 斜面 脚跳板和齿轮 轮轴 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一、填空。

1.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2.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既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形受压时向外推的力。

3.人体的足部头部利用了拱形的特点。

4.像埃菲尔铁塔,翻滚列车支架这种骨架式构造叫做模型。 5.最常见的模架有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6.模架铁塔结构特点是上轻下重上小下大。 7.埃菲尔铁塔是法国首都巴黎最重要的标志。

8.常见的桥梁结构类型有渠桥、拱桥、拉索桥和浮桥。

9.拉索桥通常由钢缆、铁塔、桥面组成。拉索桥分为悬索桥和斜拉桥。 10.下列哪种形状最不易变形,在( )打“√”

( ) ( √ ) ( ) ( ) 11.冬天很冷,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身体暖和起来多穿衣服、运动、吃食物、磨擦、烤火等。

12.衣服本身不能发热。 二、判断。

1.同种材料,增加厚度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使用瓦摆纸是为了好看。(×)

3.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比立放承受力大。(×)

4.上重下轻,上大下小的物体比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物体容易倾倒。(√) 三、排列。

1.把下列物品按抗弯曲能力从弱到强排列。

挂历纸 报纸 餐纸 互楞纸 牛皮纸 (4) (2) (1) (5) (3) 三单元 热和燃烧 一、填空题。

1.热在水中传递由下向上。

2.热在固体中传递是从物体热的一端传到另一端。 3.热在空气中传递是四面八方,主要向上传递。

4.使用温度计,首先要观察它的最大量程,认清它的最小量程。使用时温度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

体中,但不能碰到物体和__________。读数时要等温度计的字数停下以后再读。这时温度计要

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表面垂直。

5.根据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我们常把这些材料分为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6.保温杯不能使热水始终原来的温度吗? 二、选择题。

1.光照的冰与棉花包着的冰哪一块融化得快。(A)

A.光照的冰融化得快 B.同样快 C.棉花包着的冰融化得快 2.两杯同样多的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水温变化有什么规律。(C) A.都热了 B.都冷了 C.介于两者之间

3.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第一杯中的水是第二杯中的两倍,如果在两杯水中加入同样多的冰水,这两杯水的温度会一样吗?(B) A.会 B.不会

4.杯子里有水,水面上浮着一块冰,这块冰融化后,杯子的水面有何变化?(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5.煮饭用哪种锅盖住饭锅,饭熟得快。(C) A.铝的 B.铁的 C.木头的 6.在喜马拉雅山上,用(A)能把饭煮熟。

A.高压锅 B.钢锅 C.铁锅 D.铝锅

7.小刚洗澡要用38℃的温水,他先把水烧开倒入浴盆中,然后加入水,调成38℃

的温水,小红

觉得这个方法不好,浪费燃料,认为水烧到38℃,然后就直接倒入浴盆中洗澡。请你想一想, 谁的方法好?(B)

A.小明的方法 B.小红的方法 C.一样 8.下面有几种保温方法,哪种最佳(C)

A.给杯子加盖 B.杯外包毛巾 C.把杯子嵌入泡沫料中 9.野炊结束了,地上还有两堆。火在燃烧,为了把火扑灭,小军拿来一盆冷水,而小红却拿来一盆开水,他们同时把水浇向两堆火,这样(C) A.小军的火灭了 B.小红的火灭了 C.都灭了

10.有人说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当今的文明社会,这些变化都与火有关,你觉得他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吗?(A) A.有 B.没有

11.不管是哪一种物体着火了,通通都可以用水来灭火,对吗?(B) A.对 B.不对

12.当油类的东西着火时,用(B)灭火。 A.水 B.沙土

13.火灾发生后,当有浓烟时,怎么逃生。(B) A.快跑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行 四单元 能量 一、填空题。

1.能量有多种形式,如风、流水、电、汽油、太阳能、光、声、热、潮汐、煤、天然气等。

2.人力、畜力是可再生能源。

3.神舟六号火箭靠化学能把它发射升空。

4.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能源都源自太阳。 5.用沼气煮饭、照明、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 6.电磁铁的性质:通电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

7.你是根据同性排斥、异性吸引的道理找到电磁铁南北极的。 8.自制一个电磁铁需要准备电源、导线、铁蕊等材料。

9.电磁铁的磁力是电能转化的,增加电池很可能会增加它的磁力。 10.电磁起重机主要是由电源和缠绕在铁蕊周围的线圈构成。

1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与串联电池电量线圈匝数等因素有关系。 二、判断题。

1.蛇冬眠是为来年储存足够的能量。(√)

2.原子弹爆炸摧毁了许多建筑物,这是一次化学能转化动能的体现。(√)

3.磁性黑板是根据电磁铁性质制作的。(×) 4.选用铝芯导线制作电磁铁,它也会成功。(√) 5.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6.搬运杂乱的废钢铁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用电池铁就省事多了。(√) 7.电磁铁的磁力强度一是由铁蕊的材料,二是由缠绕的电线与铁蕊的距离两种因素决定的。(×)

8.制作电磁铁时,把钉子变成“U”形,很可能增强磁力。(√) 填空:

1.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都要吸热;水蒸气变成水,水变成冰都要放热。 2.在炎热的夏天,用隔绝热的传入方法使冰不融化成水,这说明了冰融化水需要吸热。

3.水的三态变化是一个热量传递的过程。 4.水释放热量变成冰水蒸气释放热量变成水。 5.促使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6.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吸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变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遇 冷变成小水晶。

7.推想煤可能是由植物变成的。

8.石油天然气主要是由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9.植物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了身体,它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

10.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的亿万年的太阳能。 11.一次能源是指自然存在的能源。 12.二次能源是指转化生产出来的能源。

13.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都属于自然能源。

14.电、煤油、汽油、柴油等都属于二次能源。 15.人们按照能否再生,把能源分为二大类。 16.按照能量的来源,能源可分为二类。

17.按照自然界是否存在,人们把能源分为自然能源与二次能源。 判断:

1.在水的三态化变化中,水蒸气变成水和水变成冰的过程都要吸热。(×) 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冰变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都放热。(×)

3.水在自然界有固、液、气三种不同的状态,是热传递在改变着水的变化。(√) 4.天上的雨、雪年年下,所以水是用不完的。(×) 5.天上的雨雪落到地面上后,全都渗进了土壤里了。(×)

6.水的循环给地球的万物带来了生机,但有时也带来灾难。(√)

7.大自然中的水循环运动,是一种地球公转和自转所出现的必然现象。(×) 8.许多物质在热和冷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

9. 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太阳能那里来的,所以它们是可再生能源。(×)

10.煤是古代沉积下来的泥沙形成的。(×) 11.氢气是二次能源。(×) 12.雷电是一次能源。(√)

13.生产核能使用的燃料——铀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14.畜力是可再生能源。(√)

六年级科学(下册)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 放大镜

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 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 放大物体 、 会聚光线 、 成像 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 放大 ,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 肉眼 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 放大 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 折射 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 沿直线 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 放大 。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 )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 )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 、 胸 、 腹 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

2、使用 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 彩色的小鳞片 ,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 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

1、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 规则 。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 食盐 、 白糖 、 味精 、 碱面 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 结晶 和 蒸发 。

4、透明的物体 不一定 (一定 不一定)是晶体。 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 )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 )

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 ) 4、味精不是晶体。 ( × )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 √ )

第4课 怎样放得更大

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 不相同 (相同 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 大 (大 小),叫做 物镜 ;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 小 (大 小),叫做 目镜 。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 倍。

5、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 第5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第6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 细胞学说 的建立被誉为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 玻璃标本 才能在 显微镜下 观察清楚。 3、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用 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相反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判断题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 ) 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 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 ) 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 ( × ) 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 ) 第7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 微生物 的缘故。 2、微生物是 生物 ,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 列文虎克 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 4、微生物是由 细胞 构成的。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 ) 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 × )

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 )

第二单元

第1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 物质 构成的。 2、火柴燃烧,铁钉生锈,它们的变化都会 产生新的物质 。

3、物质总是不断地 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状态 、 形状 ,有些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变化得 快 ,而有些物质变化得比较 慢 ,甚至 不易 被我们

察觉。 判断题

1、唾液能消化淀粉。 ( √ ) 2、淀粉和滑石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蓝色。 ( × ) 3、土豆中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黑色。 ( × ) 4、肥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 × ) 5、淀粉就是滑石粉。 ( × ) 第4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因为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液体没有气味了。 2、混合以后同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情况相似的物质有 铁的生锈 、淀粉遇到碘酒等。

3、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气体 ,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 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 二氧化碳 ,当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 二氧化碳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 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也有 二氧化碳 产生。 第8课 物质变化与我们

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 化学变化 和 物理变化 。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 多 ,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 新物质 。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 化学变化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判断题

1、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 ) 2、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 ( × ) 3、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 ( √ )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红色的铜。 ( √ )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 √ ) 3、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 ) 4、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 5、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 ) 6、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 ) 7、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 ) 8、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 ) 9、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 11、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 ) 12、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 ) 13、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 × ) 14、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中物质。 ( × ) 15、硫酸铜与铁反应能产生一种红色的物质。 ( √ ) 16、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 ) 17、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 √ ) 18、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 ) 19、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 20、早我们的感官中,人眼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问物体。( √ )

21、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 ) 22、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 ) 23、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 ) 24、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棕红的铜。 ( √ ) 25、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 √ ) 26、淀粉遇到碘酒都会变黑色。 ( × ) 27、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 )

六年级科学(下册)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 放大镜

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 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 放大物体 、 会聚光线 、 成像 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 放大 ,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 肉眼 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 放大 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 折射 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 沿直线 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 放大 。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 )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 )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 、 胸 、 腹 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

2、使用 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 彩色的小鳞片 ,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 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

1、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 规则 。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 食盐 、 白糖 、 味精 、 碱面 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 结晶 和 蒸发 。

4、透明的物体 不一定 (一定 不一定)是晶体。 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 )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 ) 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 ) 4、味精不是晶体。 ( × )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 √ )

第4课 怎样放得更大

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 不相同 (相同 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 大 (大 小),叫做 物镜 ;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 小 (大 小),叫做 目镜 。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 倍。

5、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 第5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第6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 细胞学说 的建立被誉为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 玻璃标本 才能在 显微镜下 观察清楚。 3、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用 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相反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判断题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 ) 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 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 ) 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 ( × ) 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 ) 第7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 微生物 的缘故。 2、微生物是 生物 ,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 列文虎克 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 4、微生物是由 细胞 构成的。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 ) 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 × )

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 )

第二单元

第1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 物质 构成的。 2、火柴燃烧,铁钉生锈,它们的变化都会 产生新的物质 。

3、物质总是不断地 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状态 、 形状 ,有些变化产生

了 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变化得 快 ,而有些物质变化得比较 慢 ,甚至 不易 被我们察觉。 判断题

1、唾液能消化淀粉。 ( √ ) 2、淀粉和滑石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蓝色。 ( × ) 3、土豆中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黑色。 ( × ) 4、肥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 × ) 5、淀粉就是滑石粉。 ( × ) 第4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因为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液体没有气味了。 2、混合以后同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情况相似的物质有 铁的生锈 、淀粉遇到碘酒等。 3、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气体 ,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 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 二氧化碳 ,当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 二氧化碳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 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也有 二氧化碳 产生。 第8课 物质变化与我们

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 化学变化 和 物理变化 。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 多 ,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 新物质 。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 化学变化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判断题

1、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 ) 2、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 ( × ) 3、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 ( √ )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红色的铜。 ( √ )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 √ ) 3、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 )

4、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 5、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 ) 6、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 ) 7、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 ) 8、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 ) 9、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 11、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 ) 12、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 ) 13、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 × ) 14、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中物质。 ( × ) 15、硫酸铜与铁反应能产生一种红色的物质。 ( √ ) 16、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 ) 17、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 √ ) 18、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 ) 19、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

20、早我们的感官中,人眼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问物体。( √ ) 21、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 ) 22、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 ) 23、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 ) 24、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棕红的铜。 ( √ ) 25、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 √ ) 26、淀粉遇到碘酒都会变黑色。 ( × ) 27、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 )

六年级科学(下册)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 放大镜

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 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 放大物体 、 会聚光线 、 成像 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 放大 ,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 肉眼 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 放大 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 折射 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 沿直线 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 放大 。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 )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 )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 、 胸 、 腹 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 2、使用 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 彩色的小鳞片 ,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 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

1、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 规则 。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 食盐 、 白糖 、 味精 、 碱面 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 结晶 和 蒸发 。

4、透明的物体 不一定 (一定 不一定)是晶体。

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 )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 ) 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 ) 4、味精不是晶体。 ( × )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 √ )

第4课 怎样放得更大

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 不相同 (相同 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 大 (大 小),叫做 物镜 ;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 小 (大 小),叫做 目镜 。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 倍。

5、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 第5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第6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 细胞学说 的建立被誉为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 玻璃标本 才能在 显微镜下 观察清楚。 3、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用 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相反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判断题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 ) 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

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 ) 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 ( × ) 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 ) 第7课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 微生物 的缘故。 2、微生物是 生物 ,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 列文虎克 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 4、微生物是由 细胞 构成的。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 ) 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 × )

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 )

第二单元

第1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 物质 构成的。 2、火柴燃烧,铁钉生锈,它们的变化都会 产生新的物质 。

3、物质总是不断地 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状态 、 形状 ,有些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变化得 快 ,而有些物质变化得比较 慢 ,甚至 不易 被我们察觉。 判断题

1、唾液能消化淀粉。 ( √ ) 2、淀粉和滑石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蓝色。 ( × ) 3、土豆中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黑色。 ( × ) 4、肥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 × ) 5、淀粉就是滑石粉。 ( × )

第4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因为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液体没有气味了。 2、混合以后同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情况相似的物质有 铁的生锈 、淀粉遇到碘酒等。 3、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气体 ,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 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 二氧化碳 ,当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 二氧化碳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 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也有 二氧化碳 产生。 第8课 物质变化与我们

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 化学变化 和 物理变化 。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 多 ,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 新物质 。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 化学变化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判断题

1、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 ) 2、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 ( × ) 3、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 ( √ )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红色的铜。 ( √ )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 √ ) 3、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 ) 4、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 5、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 ) 6、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 ) 7、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 ) 8、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 ) 9、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

11、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 ) 12、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 ) 13、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 × ) 14、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中物质。 ( × ) 15、硫酸铜与铁反应能产生一种红色的物质。 ( √ ) 16、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 ) 17、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 √ ) 18、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 ) 19、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

20、早我们的感官中,人眼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问物体。( √ ) 21、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 ) 22、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 ) 23、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 ) 24、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棕红的铜。 ( √ ) 25、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 √ ) 26、淀粉遇到碘酒都会变黑色。 ( × ) 27、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 )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一、填空。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 剪刀这些机械的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要打开啤酒盖你用开瓶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 钉锤 ,拧下 螺丝钉你用螺丝刀 。

3.杠杆的三点分别叫做 用力点 、 阻力点 、 支点 。它的作用是:

①传递力 ②改变力的方向 ③省力。

4.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5.利用轮轴原理的简单机械,我知道的有 方向盘 、 电风扇 、 水龙 头 、门暗锁拉手 等。

6.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定滑轮 ,随重物移动的

滑轮叫做动滑轮 。

7.用来提起重物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 滑轮组 。 8.像搭在汽车车厢板上的那样的木板的简便机械,叫做 斜面 。 9.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 楼梯 、 盘山路 、 刀口 、 螺丝 。 10.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 省力 。 11.自行车的车把利用了 轮轴原理 ,刹车利用了 斜面原理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nn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