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大发展战略

更新时间:2023-08-10 00:39: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坚持四大发展战略推动学院快速进步

——关于我院发展战略的思考

门忠民

思考和确定学校发展战略,对于地方高校在一个时期内“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大学”至关重要。2006年初,我们提出“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学院品位;以本科教学评估为抓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院二期建设为契机,尽快改善办学条件;以院内各项改革为动力,推动学院快速、科学发展”的基本办学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办学特色、整体队伍建设等方面应该更加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此,我们提出“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实施质量兴校战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特色名校战略,不断培育办学特色;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四大发展战略。这是对我院基本办学思路的深化和发展,目的是使我们的目标更为明确,思路更为清晰,对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加快学院建设步伐。

一、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一)倡导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目的,我们已经反复讲了多次。随着我院大学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领会将会进一步加深,将会进一步理解我们大力提倡和建设大学文化的良苦用心和真正意图。

1.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

总体来看,大学文化是大学内涵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它不等同于一

1 / 29

般意义上的校园文化,不完全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相反,大学文化渗透在学校办学的各个环节,影响和支配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质量和发展特色。

就一般意义而言,大学文化建设引领和带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它既是高校工作的轴心,更是育人成才的根基。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完善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就特殊意义来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以质量求发展的重要时期,我院也进入了创建合格本科院校的关键阶段,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构建和谐校园,加快我院创建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

大学文化在高校内涵建设中具有五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功能。大学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告诉我们在大学建设中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一切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规章制度、学术规范、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受到大学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二是激励功能。大学的文化一旦渗透到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内心,就会激发出个体和群体无穷的能量,能够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大学的使命而凝聚力量,在逆境和困难中无所畏惧、奋发图进。三是规范功能。管理有三种境界,低层次管理是人管人,中层次管理是制度管人,高层次管理是文化管人。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从众心理,一旦文化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学校中的个人思想和行为就会以群体为参照,自觉规范自我的言行。四是熏陶功能。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

2 / 29

识,更重要的是感受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教育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五是识别功能。大学之间具有鲜明的文化差异,大学文化也是大学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志。

我们提出大学文化建设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师生对什么是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认识。明确大学是文化单位,大学的使命是以文化人,大学要发挥社会道德良心、文明旗帜作用,大学人要有崇真、向善、求美和务实的精神境界。二是营造良好精神氛围,端正校风。文化氛围是一种风气,目的是要学生刻苦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之风;教师要认真治学,精心育人,有良好的治学育人之风;管理服务人员要率先垂范,服务一线,有良好的工作之风。三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继续深化大学文化建设

2006年初,学院党委提出了“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学院品位”的工作思路,一年半来,我们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全院师生响应党委号召,身体力行“四种精神”和“四种要求”,工作作风、教风、学风有了明显进步,学校的学术氛围、学习风气有了显著变化,大学文化成为推动我院事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但是,对于大学文化建设,我们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内容还有待于深化,措施还有待于加强,效果应该更加明显。

1.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我院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学院品位”,确定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大学精神铸“校魂”,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在校园风气上努力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在管理体制上尽快形成以系(院)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运行机制;建设

3 / 29

优势学科专业,培育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强化科研,真正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带动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进一步深化大学文化建设,就要按照《加强我院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切实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努力培育我院的大学精神;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高效有序的大学管理机制;三是推进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四是加强学院形象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五是培育办学特色,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六是加强大学文化阵地和载体建设。总之,学院和各系(院)、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完善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形成大学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2.在四个层次上狠下功夫

(1)领导与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提升领导能力,将先进的文化理念渗透到领导和管理过程之中很有必要。因此,要在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中间,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重视管理,研究管理,提升管理,形成追求品位、追求修养、追求境界的领导和管理氛围,培育争先创优的发展意识。要加大改革力度,明确职责,细化分工,采用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2)教师与教学文化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是育人的关键。教师是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宝塔尖”,是学校进行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思想引导者,更是文化的使者,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面貌和业务技能是构成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4 / 29

决定着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构建先进的教学文化,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就要严格落实我院《教学工作规范》,不断规范和提高教学水平。就要认真抓好教风建设,使广大教师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来。就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关系。

(3)学生与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文化场所,它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的气息,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

建设班级文化,应教育引导全院各个班级根据班情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在教室环境、班级标志、班级制度、文化活动等方面塑造自己的特色。要实行班级目标管理,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感,学会自我发展,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作用。要以优秀学风班级建设为载体,培育良好学风。要加强学生管理,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作为优秀班级评选的考核指标。

(4)校园与环境文化

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环境的建设。我们应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院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将自然之

5 / 29

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3.切实抓好内部管理

(1)充分认识高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掌握高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大学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是高层次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学校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等进行具体的科学管理。对于高校发展来讲,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因素,但高校领导自身的领导才能和工作作风无疑是决定性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办教育也要看干部。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要看学校的校长和党委怎么样,他们的政治水平如何来决定。”邓小平同志也讲过:“我们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学校管理人员,这也是专业人员。应该是懂得教育的有管理学校专长的专业人员,会管理某一类学校。”发展要求管理,管理为了发展。加强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应有之意和长久之计。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各个高校发展经验表明,学校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成为一流大学,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工作,把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就我们学院来讲,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的水平,与一流大学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高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掌握高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2)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坚持“严格、民主、科学”这三条原则、基本要求

严格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管而不严,等于不管。严格管理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大庆提出的“三老四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精神实质是我们今天仍然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的。从严治校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为许多教育家所倡导,所践行。目前,我院还存在管理不到位、不严格的问题:有的事情没有

6 / 29

规矩,没有标准,做成啥样就是啥样;一些任务没有时间要求,想啥时完成就啥时完成,甚至定了的事情一拖再拖;一些现象明显有问题,碰见也见怪不怪、无人问津。上述情况虽然是个别现象,但要引起注意。今后我们不论对事的管理还是对人的管理都要敢于管理、严格要求,以保证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

民主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我们管理工作做的好不好的标准。为此,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各方面的利益,严格工作程序,注意工作方法,特别是要深入群众,尊重民意,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科学管理就是遵循规律,科学确定管理目标、科学组织管理活动。其核心是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知识分子工作特点,符合知识分子生活特点。周济部长把高校管理概括为四个特点:一是高校管理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活动过程,是知识管理。目标是使知识的传播、创新、应用有效运行,从而实现三大功能。二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管理要符合知识分子工作学习个性化程度比较高,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三是高校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系统,高校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管理。高校要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文化环境。四是高校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管理具有开放性。高校一方面要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推动自身发展。以上看法对我们实施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3)内部管理要从“建章立制,典型引路,抓住关键”三个方面着手

建章立制,就是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一切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健全的制度有这样一些特点:禁止性规定要明确,规

7 / 29

范性制度尽可能量化;制度设计无漏洞,管理无死角;制度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制度上的合力。制度建全,大家接受制度制约,都按制度办事,是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制度管理方面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按照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些制度制定时考虑的不周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完善;有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要及时修订。二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现在更多的问题是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有制度没有认真去执行。今后必须要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要建立和执行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典型引路,就是要善于抓住典型,搞好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盘。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是优良的传统。这方面我们要推广典型、培育典型、做好试点。首先是发现、推广典型。各系(院)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就业等方面都有搞的比较好的经验,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相关处室要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全院推广,以带动全面工作。其次是培育典型。受国家和省上重视,通过评比确定的项目,我们要积极培育,如重点学科(包括重点实验室)、名牌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成果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层次科研成果;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这些都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可比性指标,其中大部分我们是空白,已有的项目数量很少。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相应工作,有针对性地培育。在这个问题上要切忌心中无数的态度,临时抱佛脚的方式,猴子搬包谷式的方法。第三是有些工作要搞一些试点,如人才培养模式,不少学校前两年按大类打通培养,后两年按专业学习,所谓“2十2”或者“3十1”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否在专业多一些的系(院)试点;还有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基地的建立,都可以搞一些试点。

8 / 29

抓住关键,就是管理要抓住关键点,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关键环节在不同管理层次,宏观、中观、微观上有不同表现,有的属于重要任务、主要工作,有的属于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就学校层面上,我们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继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树立良好的党风、校风、教风、学风。二是要抓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各部门、各系(院)也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

(4)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谈到关键,应该说办好我们学院的关键,还在于在座同志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大家的素质和能力对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党和政府要求高校领导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即成为教育管理专家,要求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和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就学院层次讲,我们几位领导经常议论,大家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深感我们责任的重大,深感提高自身的领导力、管理力的必要。就各部门、各系(院)来说,明显看到,不同单位人们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工作实绩与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我们的素质和能力,这里提出几点与大家共勉。这就是讲学习、讲规范、讲民主、讲实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管理者需要的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也需要通过学习来培养。我们大家都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善于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那种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干好管理工作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的目标是要让管理对象的行为守规矩、有秩序,从而保证组织正常地运行和活动。为此,管理者的管理行为首先要讲规范,包括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保证学校政令畅通,全校一盘棋。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

9 / 29

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大家心齐、气顺,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讲实干,就是要坚持严格管理的原则。必须强化执行力,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北京大学老校长陆平同志曾经说过:“大学领导要有省委书记的水平,支部书记的作风”,意义非常深刻。我们既要有战略思维、长远眼光、前瞻意识,又要脚踏实地、立足当前、小处着手,干好每一件事情。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有“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的态度和精神,管理具体到一人一事,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

二、实施质量兴校战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就一般意义而言,高校有三大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最基本的首要的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要为教学、为人才培养服务,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社会满意是最高标准。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传承文明的机构,是文化再生产的组织。大学的所有职能都在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灵魂、启迪学生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该视质量为生命线,把质量放在突出位置。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客观要求

从特殊意义讲,我们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客观要求。我国自从上世纪末,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受生源、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彰显,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和用人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教育

10 / 29

规模基本适当,已经到了要更加注重质量的阶段”,“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并出台了“质量工程”等多种措施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院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

我们应该坦荡地承认,我院就生源、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来说,与兄弟院校比,基本上都不占优势。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需要花很大的力气,下更多的功夫,搞好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国家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即,我们没有退路,必须义无反顾、别无选择地狠抓教学质量提高。2005年学院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去年到上学期又抓了学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外语、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等,学生的学习风气日益好转,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离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本学期开学初,我们要召开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准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认真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解决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标准问题。明确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水平的教学?什么样的学生是一名好学生?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要从宏观时代背景和高教发展阶段两个角度考察。当今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高校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而必须接受人才市场检验。因此,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和认可度是检验学校人才质量的标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不是毕业生在考场上能得多少分,而是在实际岗位上能干多少事。换言之,就是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与此相适应,高校的人才质量观必须由过去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综合质量观,要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追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为特征、以胜任为指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质量标准。同时,高等教

11 / 29

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校的类型和培养对象发生了明显分化,质量标准也必然走向多元化,各个学校的质量标准首先要和本校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相一致。一所大学培养的学生既符合本校的培养目标,同时又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就是高质量。根据以上看法,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应突出两点:一是综合素质高;二是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是指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思想品德优秀,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积极向上、务实肯干、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实践能力强”是指与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相一致,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胜任工作,师范生能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非师范生能有与岗位相适应的较强的动口、动手能力,均能受到服务对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营造良好氛围,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要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认真教学,政策导向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和运行机制。学院和各系(院)要坚持教学质量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党政一把手是学院、系(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要坚持教务处每两周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每月一次专题研究教学工作的院务会议制度;坚持院领导联系系(院)制度和听课制度,把教学工作作为工作主要内容。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保证教师在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时间投入,加强教师师能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津贴分配上,教师的平均津贴要高于管理人员的平均水平;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中,要重视教学业绩,向教学质量优秀者倾斜;在专业、课程、教材、教改研究等方面建立表彰、资助办法;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坚持科研服务教学、推动教学。要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以教学为目的确定科研内容,通

12 / 29

过科学研究追踪学科前沿最新突破,掌握学科前沿最新成果,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要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坚持“学习即探索”原则,制订以研究、探索为本的教学方案,开展本科生科研、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实践,把科研训练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观念,树立民主管理意识,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院在财务预算上要优先安排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工作经费,教学四项经费投入要超过当年学费收入的25%,要建立教改基金,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和改革实践。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1.完善教学内容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解决好教什么、学什么以及怎么样教与学的问题。教学内容是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包括三个层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学习内容,总体上解决学生上学期间,该学一些什么课程,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每门课程内容有什么要求。就人才培养方案来说,古今中外都特别强调通识教育。耶鲁大学从关心人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大量的人文、社会、文化艺术课程,认为通识教育“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生活”。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们有过很好的见识和倡导。蔡元培先生提倡大学本科教育要“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梅贻琦认为大学教育应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从目前世界各国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各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方面都特别强调拓宽专业面,重视通识教育、基础知识,使学生有宽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广泛性,需要通过人文、

13 / 29

社会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地看待和处理人生和社会相关问题。二是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通识教育为学生本科后深入学习,终身发展做了准备。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未来的技术难以预测,只能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有利于学生将来发展。基于以上认识,现在各校都很重视通识教育,我们也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目前,各系(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将《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列为本科生的必修通识课。除外语、体育、计算机、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若干门课程列入必修通识课程外,还要设若干系列、门类的选修通识课,如教师综合素质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自然、信息科学系列、艺术、体育系列、管理科学系列等,文科生和理科生必须兼选一定课程,取得一定学分。只有构建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种“文理贯通”的教育,才能完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方面,要科学处理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主干课之间的知识整合与优化,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统筹课程结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方面,要精选内容,不断充实本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最新成果,着力反映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等。与此相适应,要积极推进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2.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今天的学生与十多年前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部分学生入学时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相对差一些;二是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因长期学习负担过重、过累,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强;三是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

14 / 29

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大为增加。以上情况给今天的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问题,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必须采取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激励式教学方法。二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与学会怎样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三是注意教书育人。教学过程既传播知识,又培养能力、开启智慧,既教书又育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当前,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质量工程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3.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实践教学被置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实践教学系统不完整,设施不到位,指导教师不匹配,管理不严格,社会支持力度低等。从而造成了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我院实践教学情况也大体如此。为改变这种情况,上学期我们制定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文件,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在这里,我再强调几点: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各专业要制订与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相一致的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基本环节、基本内容、基本设

15 /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nl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