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A

更新时间:2024-07-09 11: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4章多选题

一、多选题(共13小题,满分待定)

1.稳态经济所要求的保持恒定的因素有( AD )

A.人口数量 B.财富收入 C.遗传特性 D.人造资本总量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ABCD )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投入、产出分析法 C.宏观、微观分析法 D.制度分析法 3.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大批对发展前景持悲观看法的著作有( ABC ) A.《世界末日》 B.《生存蓝图》 C.《只有一个地球》 D.《只有站票吗?》 4.1972年6月,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第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在该会议上,最终产生了( A )

A.《斯德哥尔摩宣言》B.《执行计划》C.《我们共同的未来》 D.《世界自然保护战略》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 ABCD )

A.公平性原则 B.可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污染排放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 ABCD )。

A.人口 B.资源环境 C.科技进步 D.制度 7.绿色消费模式的含义( ABC )

A.适度消费 B.无害消费 C.理性消费 D.科学消费 8.支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有( ABCD )

A.综合性原则 B.描述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资料可得原则 9.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有( ABC)

A.人口的出生 B.人口的死亡 C.人口的迁移 D.人口的质量 10.世界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死亡率的下降,那么影响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有( ABC )

A.生活水平的提高 B.医疗条件的改善 C.卫生知识的普及 D.经济因素对生育观念的影响

11.影响孩子效用大小的因素( ABCD)

A.经济发达程度 B.收入水平的高低 C.人们的生产方式 D.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2.影响生育率下降的因素有( ABCD)

A.人口城市化 B.家庭纽带的逐步松懈 C.妇女受教育状况的改善 D.父母的社会和经济流动性增强

13.有效投资需求取决于哪些因素( ABC)

A.人口增长 B.人们的生活水平 C.资本系数 D.技术进步

(备注:第二章2.1小节、2.2小节、还有第四章4.2小节实在没什么题可出,即第3、4、10题,老师可酌情删除。)

第5-8章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哪些是衡量人口质量测度的指标(ACD)

A、ASHA B、XMI C、HDI D、PQLI 2、以下途径提高人口质量的有(ABCD)

A、进行知能够识的研究和发展 B、教育 C、培训 D、健康 3、以下属于人口特点的有(ABC)

A、生物性 B、社会性 C、经济性 D、理性

4、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有(ABCD) A、精细生产技术 B、替代技术 C、减量化技术 D、再利用技术 5、以下会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有(ABCD) A、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死亡率的差异 B、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C、知识普及性 D、技术的可得性

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D)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7、以下属于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特点的有(ACD) A、处于泽林斯基人口迁移和流动阶段论的早期阶段 B、处于泽林斯基人口迁移和流动阶段论的中期阶段 C、流动人口以非正式或非永久性方式流动 D、流动人口大部分流入城镇非正式部门 8、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主要属性的有(ABC) A、自然属性 B、系统性 C、功能多用性 D、可复制性 9、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B) A、初级教育的基础仍然不牢固 B、教育的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C、教育费用过高 D、教育普及面窄

10、以下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D) A、以人为中心和归宿 B、以经济基础为条件 C、以自然资源为基础

D、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资源困境的必经之路

第9—12章多选题

1.一般来讲,水资源具有( )特征:

A.动态循环性 B.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C.多功能性 D.多价值性 E.经济上的两重性 2.一般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 )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即3R原则;

A.减量化(reduce) B.再制造(remanufacture) C.再使用(resuse) D.再循环(recycle) 3.自然资源价值计量的方法大体可以归纳为( );

A.旅行费用法 B.直接市场法 C.替代市场法 D.净价法 E.假想市场法 4.自然资源价格主要理论模型中市场估价模型的优越性有( );

A.比较直观 B.定价的具体方法众多 C.在计算资源商品价值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D. 在计算资源服务价值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E.许多资源没有相应的市场和价值 5.中国资源的现状从总体上看,存在以下特点( );

A.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数量少 B.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大,配置利用不甚合理 C.资源类型多、品味低、开发难度大、浪费严重 D.呆滞资源多,开发投资大 6.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问题;

A.草地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物种资源 E.淡水资源 7.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有( );

A.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降低资源利用率 B.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 C.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D.提高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 E.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 8.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所称的“四大资本”为( ); A.物质资本 B.资源 C.环境 D.人力资本 E.社会资本

9.有一种片面的看法认为,环境恶化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发展不起来。这样看来,似乎发展中国家只能走( )的发展道路。

A.先增长,先污染 B.先增长,后污染 C.先保护,后污染 D.后保护,后治理 E.先治理,后增长

10.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 );

A.环境质量下降引发环境与贫困的恶性循环,损害生产要素的质量 B.环境治理成本降低经济增长率,影响就业 C.严格的环境管理影响国际贸易中的行业竞争力 D.污染削减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11.意愿调查法的随意性较大,容易产生( )的偏差;.

A.信息偏差 B.工具偏差 C.假想偏差 D.心理偏差 E.策略性偏差

答案:

1.ABCDE 2.ACD 3.BCE 4.ABCD 5.ABCD 6.ABCDE 7.BCDE 8.ACDE 9.AD 10.ABCD 11.ABCE

第13-16章多项选择题 第13章 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代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气候变暖 B、酸沉降 C、臭氧层损耗 D、水污染 E、大气污染 答案:A、B、C

增长型环境问题严重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片面追求GDP B、环境投资能力不足 C、环保意识不强 D、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 E、受可获技术的限制 答案:A、B、D、E

下列情况中属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有( )。

A、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

B、欧盟以我国农产品兽药及化学监控体系不健全为由,禁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 C、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

D、立法规定,啤酒包装必须使用可循环使用容器

E、拟定新的打火机儿童安全装置标准,要求海关价格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必须安装安全装置

答案:A、C、D

第14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 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的手段有()

庇古税 B、私人谈判 C、公共政策方案 D、道德约束 答案:A、B、C、D

下列哪些是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手段来削减污染的()

收费 B、管制产出 C、押金退款制度 D、执行刺激 E、规定生产技术 答案:A、C、D、

对于清洁生产和企业环境管理的评价,目前主要采用()方法 ISO14000体系 B、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 C、绿色设计 D、绿色标志 E、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执行与监督机构 答案:A、B、C、D

联合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B、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C、不损害他国环境和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 D、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E、损害预防原则 答案:A、B、C、D、E

第15章 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造成目前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污染加重的原因有() 人口压力 B、经济规模扩张 C、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 D、粗放型增长方式 E、城市化水平提高 答案:A、B、C、D、E

按照《环保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环保产业包括() 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B、环保产品的销售 C、资源综合利用 D、环保产业市场管理 E、环境服务 答案:A、C、E

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就是要() A、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 C、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 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E、开展国际环境合作 答案:A、B、C

第16章 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要做到() 环境保护和改善在先,尽量少排放、少污染、不污染 生产和生活废弃物不超过环境的吸收、净化能力 尽量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现有资源 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努力开发新资源 答案:A、B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改革观 树立正确的开放观 答案:A、B、C

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呢?()发展循环经济 B、优化经济结构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推进技术创新 E、深化体制改革 F、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G、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H、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A、B、C、D、E、F、G、H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n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