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中考题附录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09 18: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杜甫诗三首》2004—2011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

(1)望 岳·杜甫(16个试题) (2)春望·杜甫(19个试题) (3)石壕吏·杜甫(1个试题)

(1)望 岳·杜甫(17个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湛江市·2011)1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6.(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2、成都市(05四川省)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答: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答:

答案:⒈(2分)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雄伟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

⒉(2分)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百色市(06广西省)

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19—20题。(5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下面是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 答案:19.D

20.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4、河南省(06)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题。(共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深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

答:

21.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答案:20.雄伟高大(2分)

21.示例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示例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示例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2分)

5、徐州市(06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4.(2分,每处1分)望 高大雄伟

15.(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6、沈阳市(06辽宁省)

7.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C

7、十堰市(08湖北省)

(二)阅读《望岳》一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3.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 ”字,二是诗句中的“ ”一词。

24.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行品析。

答案:23.望,会当(2分,一词l分)

24.①诗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内容)

②“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钟”或“割”答一字即可,如果从对偶的角度回答也可。)(语言)(2分,合乎题意即可) 8、贵港市(2009年广西省)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答案: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7.①不尽②终要,终当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9、海南省(2009年)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l7~18题。(5分)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景色。(2分)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3分) 答:

答案:17。神气秀丽(2分,只答“神奇”或“秀丽”亦给满分。学生若用其他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8.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情。(3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给满分) 10、铜仁地区(2009年贵州省)

(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4分)

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__________(2分) 答案:(一)9.①4分;泰山是什么样子?(1分); 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1分),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2分)。

②2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答案不求同一,意思对即可。) 11、襄樊市(2009年湖北省)

(一)阅读古诗《望岳》,完成10-11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1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答案:(一)(4分)10.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2分) 11.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12、枣庄市(2009年山东省) 二、阅读鉴赏(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5.“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13、鼓楼区模拟(09南京市)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杜甫《望岳》和《春望》,完成题目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的题目都有一“望”字,都扣住“望”字来写,统摄全篇。

B.《望岳》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高峻;颈联写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抒发豪情壮志。

C.《春望》首联望而忧国,颔联望而伤时,颈联望而悲己,尾联望而思亲。 D.由于写作背景不同,诗人在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6.杜甫写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两首诗加点字(“钟”和“溅”)任选一例加以赏析。(2分) 我选 ,赏析: 答案:(一)(4分)

5(2分)C(颈联望而思亲,尾联望而悲己)

6(2分)钟:聚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写出泰山汇聚大自然的神奇和灵秀,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无比赞美之情。

(2)溅:移情于物,以花喻人,因感时伤乱,连花也流泪,表达诗人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 14、栖霞区模拟(09南京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有两联运用了对偶句式,请写出其中的一联。(1分) ▲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借“齐鲁青未了”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B.颔联上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颈联抓住“生曾云”“入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写的是实景。

D.尾联写出诗人已经登上泰山极顶后“一览众山小”的感受,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写的也是实景。

答案:6.(3分)(1)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1分) (2) D

15、2010四川广安诗词鉴赏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3.这首诗颔联(第三、四句)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用“割”字好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这首诗尾联(第七、八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词鉴赏(4分)

33.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2分)

34.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意同即可)(2分) 16、2011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字用得好,历来被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1分)

(2)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两句?请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答案:示例:我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语言、手法、中心等角度赏析皆可)

16——05—09各地期末考试题整理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_________;“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____________。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春望·杜甫(19个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四川省(04)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2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1.(共2分)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 2.(共2分)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2、黄冈市非课改区(05湖北省)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一12题。(16分)

春 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2分)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答案:7.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8.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3、金华市(07浙江省)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19.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1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19.忧国思家的情怀。评分标准:第18题2分。第19题2分,意思对即可。 4、沈阳市(07辽宁省)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答案:D

5、大庆市(08黑龙江省)

5.阅读《春望》,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1分)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答案:5.(1)忧国思家。(必须答全“忧国”“思家”)

(2)示例一: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

示例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如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巴彦淖尔市( 2009年内蒙古)

10.对《春望》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B.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C.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在战火连绵的时期收到家书,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读家书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D.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答案:C

7、滨州市(2009年山东省) (一)古诗词鉴赏。(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 8.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2分) 答案:7.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8.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8、宿迁市(2009年江苏省) 二、诗歌赏析。(6分)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4分)

答案:二、(6分)7、(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2分,每点1分。)(2)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2分)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2分。意思对即可,只抄写诗句不得分。)

9、溧水县模拟(09南京市)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2题。(15分) 【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1分)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理解。(2分) ▲ 答案:7.(1)望1分(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此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或: 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诗人将主观感情“移情”或“拟人化”到花鸟身上,使花鸟亦含悲,更显人的悲伤。2分 10、雨花区模拟(09南京市) 【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通过一个“搔”字,我们可以读出诗人 ▲ 的心情。(1分) 7.下面对本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本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诗题“春望”,就是望春。

B.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表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战乱景象;“深”字描绘草木茂盛、繁荣滋长的美好春景。

C.对颔联有理解:其一,诗人感时恨别,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其二,诗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D.颈联中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答案:6.(1分) 忧国、伤时、思家的愁苦心情。 7.(2分)B

11——05—09各地期末考试题整理 1、《春望》是“ ”代大诗人 的作品。

2、诗歌为“春望”,诗人望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颔联中“的“溅”和“惊”字在诗人表达“感时”“恨别”的情感时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句中的“破”“深”二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5、杜甫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试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运用等任一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1、唐;杜甫。

2、沦陷的城池,破败的山河,以及草木花鸟。

3、国破家亡,满目荒凉,诗人睹视生活,寄情于物,流泪之人观落花,落花儿似在流泪,恨别之人听鸟哀鸣,鸟儿也惊心,情景交融。这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4、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5、示例:思想内容: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经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感时恨别的思想感情。

12——期末试题1——古诗赏析(4分)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这首诗自问世起,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它反映的是诗人 的高尚情操和 的情怀。(2分)

10.前四句写景,“城春草木深”写的不是生机盎然,而是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2分)

答案:9.热爱国家(或家乡);眷念家人。 10.因战乱造成的人走城空的荒芜之状。 13——期末试题2——古诗赏析(4分)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第二联中的“感时”和“恨别”分别与上下文的哪些内容相照应?从而可以看出它们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案:7.“感时”是感叹时世,指首联的内容;“别”是离别,指下面“家书抵万金”。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每处1分) 14、2010河南徐州古诗鉴赏。(3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阅读上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对“”两句诗作简要的评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1)忧国思家(2)采用拟人的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移情于物)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国家战乱而落泪,鸟因人间离别而惊心。表达诗人内心的伤悲。 15、(2010·云南省昭通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16(本溪市·2011)9.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9.A

17(长沙市·2011)五、古诗文鉴赏(共13分)

(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答案:12.忧国思家之情(2分)13.“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答出两点即给满分)(3分) 18(黄冈市·2011)(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19(潜江市·2011)(一)古诗赏析(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一)(4分)11.国破或:破(2分)12.C(2分)

(3)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5—09各地期末考试题整理

1、《石壕吏》是一首____诗(体裁),以___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正确译文是:_____ 4、组词:

⑴ 妪___讴__呕 ⑵ 孤__狐__弧__ ⑶ 炊__吹___欢 ⑷ 暮___幕___慕 5、解释句中的词语: ⑴ 老翁逾墙走 逾: ⑵ 三男邺城戍 戍: ⑶ 老妪力虽衰 妪: ⑷ 急应河阳役 应: ⑸ 夜久语声绝 绝: ⑹ 如闻泣的咽幽 咽:

6、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7、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1、叙事时间先后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4、⑴ 老妪讴歌呕吐 ⑵ 孤独狐狸弧形 ⑶ 炊具吹牛欢呼 ⑷ 暮色幕布仰慕 5、⑴ 越过 ⑵ 防守 ⑶ 年老的女人 ⑷ 应征 ⑸ 停 ⑹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l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