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题

更新时间:2024-06-13 20: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研究主题: 致富点子公司 研究领域: 经济领域 研究组长: 汪迅

研究成员: 杜涛涛 黎坤坤 田金航 史钰鸿

沈万三富可敌国,资财达惊人的“二十万万”,明清以降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古人弄不清沈万三致富的真实原因,产生了各种猜测,以至于出现怪力乱神的“炉火术”、“聚宝盆”之类神话。在现在的沈万三研究中,对于沈万三致富原因,也有数种说法。其中有说他是“大地主”,以地租发了家;有认为是经商,特别是“通番贸易”积聚了大量财富;南京某教授则认为沈万三“是一个地道的大地主兼商人,更重要的还是个地主兼高利贷者”,这种看法似乎“最全面”。

由于史料非常匮乏,以上各方对于自己观点的论证其实都是相当苍白的。

沈万三为“大地主”说的主要论据是沈万三孙子沈伯熙和侄子沈汉杰的两篇墓志铭,其中称“其先世以躬稼起家。曾大父祐,由南浔徙长洲,见其地沃衍宜耕,因居焉。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事??”“其大父祐,徙苏长洲之东蔡村,爱其水田膏沃,土俗忠仆,因家焉。人遂以所在污莱未田者归之,躬率子弟服劳其间,粪治有方,潴泄有法,由此起富,埒于素封。”笔者认为,这种“论据”不足为凭,已撰文辩之,详见沈万三研究札记之三《沈万三为何迁居周庄》。

认为沈万三以大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三位一体致富的说法虽是“最全面”,但“论据”同样不充分。沈万三为大地主的证据与上述的完全一样,并没有任何新史料的补充;沈万三为高利贷者的论证更是有点离谱:在没有任何直接史料证明沈万三曾经放过高利贷的情况下,只是“因为元代社会盛行高利贷是其他时代所不及的,可以说是元代封建社会的一个特色”,所以,“沈氏家族致富,始于元代,在高利贷普遍成风的情况下,兼营高利贷是致富的必然措施。”这样的“论证”是不是太粗糙,并有点“莫须有”的味道了呢?

沈万三经商,特别是“通番贸易”致了富的说法,其考证也是很困难的。已故明史专家吴晗先生也持此说,但即使是他这样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家,也并未能加以考证,只是看了相关记载后的推测而已。这也是事出有因,有关沈万三经商致富的第一手史料太少了。太远的过去不去追溯——自1990年代苏州与近年昆山周庄两次沈万三研究高潮以来——人们在谈论沈万三经商时,翻来覆去引用的史料只有一条,真有孤证单行之嫌。

这一反复引用以至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史料来自明孔迩《云蕉館紀談》一书:“乃变为海贾,遍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转展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该书仅一卷,沈万三条目所占篇幅最大,记述相当丰富,除沈万三经商信息外,还有不少其他有关内容有利于研究的深入。所以,笔者句读后特地全部抄录如下,以飨同好:

“沈万山,苏州吴县人也,家贫无产,以渔为生,常于吴淞、三泖之间撒网捕鱼,冀其所得以具饔飧。一日饭毕,就水洗碗,碗忽坠水中,山因撩之,不知碗所在,但觉左右前后累累如石弹,遂拾数枚,光泽迥常,乃尽其所有取之,然不知其为何物也。有识者异之,谓曰:‘此乌鸦石也,一枚得钱数万。’山秘不言,乃变为海贾,遍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转展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或曰:‘夏月山仰卧渔船上,见北斗翻身,遂以布襕盛之,得一杓。及天明,有一老者引七人挑罗担七条而至,谓山曰:‘汝为我守之,我将来取。’言讫忽不见,山启视之,皆马蹄金也,以此致富。’二说不同。

“山既富,衣服器具拟于王者。后园筑垣,周回七百二十步,垣上起三层,外层高六尺,中层高三尺,内层再高三尺,阔并六尺,垣上植四时艳冶之花,春则丽春、玉簪,夏则山矾、石菊,秋则芙蓉、水仙,冬则香兰、金盏,每及时花开,远望之如锦,号曰绣垣。垣十步一亭,亭以美石香木为之,花开则饰以彩帛,悬以珍珠。山尝携杯挟妓游观于上,周旋递饮,乐以终日。时人谓之磨饮。

“垣外以竹为屏障,下有田数十顷,凿渠引水,种秫以供酒需。垣内起看墙高出里垣之上,以粉涂之,绘珍禽奇兽之状,杂隐于花间。墙之里四面累石为山,内为池,山时花卉,池养金鱼,池内起四通八达之楼,面山瞰鱼,四面削石成桥,飞青染绿,俨若仙区胜境。矮形飞檐接翼,制极精巧。楼之内又一楼居中,

号曰宝海,诸珍异皆在焉。山间居则必处此以自娱。楼之下为温室,中置一床,制度不与凡等。前为秉烛轩,何取?何不秉烛游之义也。轩之外皆宝石栏杆,中设销金九朵云帐,四角悬琉璃灯,后置百谐卓,义取百年谐老也。前可容歌姬舞女十数。轩后两落有桥,东曰日升,西曰金明,所以通洞房者。桥之中为青箱,乃置衣之处,夹两桥而长与前后齐者,为翼寝妾婢之所居也。后正寝曰春宵涧,取春宵一刻值千金之义,以貂鼠为褥,蜀锦为衾,毳绡为帐,用极一时之奢侈。

“初万山富时,有一夫一妇流移道路,妇怀孕十月巳足,适至万山之门首,而产时将夜半矣。进退无所,不得已就于门下以手扳门环生一女子,因名扳环。是夜万山亦得一梦,梦一老人谓曰:‘汝的金银尽是扳环者,今当还之不相负也。’山惊觉不晓所谓,及明乃有此应。山遂收其女为子妇,并其父母而养焉。自女来之后,家益殷富,既长聪明过人。山常与斗。造一桥,新妇先成,又规度精致,号曰赛公桥,桥今在秀水县北境平望。

“我太祖既克金陵,欲为建都之地,广其外城,时兵火凋残之际,库府虚乏,难以成事。万山恃其富,实愿与圣祖对半而筑,同时举工先完三日。太祖酌酒慰之曰:‘古有白衣天子号曰素封,卿之谓矣。’然心实不悦也。

“万山有妻十三,尤爱者曰丽娘。山尝与之观花后园,至探香亭傍有一古梅,白萼鲜美,馥郁充斥,娘因脱所着金翡衫加于树头曰:‘香则有矣,但少兹艳色耳。’未几娘亡,后人有月夜见梅底走一美人着金翡衫,时皆谓丽娘精魄也。山思之甚,或夜宿梅下,或曰祷梅间,又作恩锁台于冢上,置离思碑,其中有曰:‘红脂尘化万态俱空,玉骨土融百形皆幻’,构室见其恩牵,树碑由于情结,会稽杨铁崖所制也。 “万山田有近湖者,延湖筑成,石岸以障田。上怪其富过于己,独税其田九斗十三升,及欲害之而无由。适万山筑苏州街,以茅山石为心,上谓其有谋心将为逆,遂收杀之,血流出尽白,以兵围其家,尽抄擿之家财入官。新妇先万山卒,以床施周普寺为观音床,沉香胚、象牙格、八宝栏。又金留殿十三只床,乃万山之妻所用者,皆制极精巧。苏州九里石塘万山所筑,铜桥万山所造者也。” 对上述孔迩的沈万三资料仔细分析研究,人们也许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沈万三经商起步的原始资金,或称“第一桶金”的来历,是沈万三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几种说法。孔迩提供了不同的“二说”,但人们只要除去其神秘、神仙的“外衣包装”,可知沈万三确是平民出身的创业型巨富,他历来备受大多数人们的青睐、好评,乃至出现沈万三年画、赞美沈万三的昆剧与民间故事等,就是而然的事了。而了解了他经商的“第一桶金”来历具有偶然性、突然性因素,对于古人关于沈万三致富的一些光怪陆离说法,就不会再感诧异,对其荒诞性也就知道不值得再加批评,今后在沈万三研究中可不必再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笔墨了。 沈万三有13妻妾之类的奢侈生活,不应该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方面倒要向一位研究清代胡雪岩的教授学习。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评说胡雪岩时指出,“红顶商人”胡雪岩有很多老婆,是时代的局限,研究胡雪岩不是研究他的绯闻,而是研究他的社会意义,能给现在的人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启示。笔者认为,研究沈万三也应如此。

沈万三的公益性行为,在孔迩记载中相当明白。造桥,儿媳妇造“赛公桥”,沈万三当然对等地也是造了桥的,恐怕不止一座,如文中还提到了“铜桥”;助朱元璋筑南京城墙,这是人们熟知的;筑路,建“苏州街”;文中所说的“苏州九里石塘”,恐怕指的是运河两旁的石砌驳岸,当属于水利与水运基本建设了。 现在所有的沈万三研究者,包括笔者在内,在论及沈万三田亩时,往往都这样引述孔迩的话“有田数十顷凿渠引水以供酒需”。这样的句子很简洁明了,但实际漏缺了“种秫”两个字,并因之失去了一个重要信息。今将之补上,并句读为“有田数十顷,凿渠引水,种秫以供酒需”。笔者与其他研究者不同,认为这种数十顷田种秫所供的巨量“酒需”不是生活性消费,而是生产性消费,是沈万三能够成为巨富的一个旁证。详见沈万三研究札记之十《沈万三与徐民望》,此处不再展开。

另外,这漏缺的“种秫”两个字,也是很有“文章”的。“秫”为粘高粱,多用于制酒。苏州一带主产大米,盛行米酒,人们也习惯喝米酒,但沈万三却偏要“种秫以供酒需”,且要拨出“田数十顷”的面积来种植——这种秫酒酒精度可能比米酒高得多,更适合沈万三通番海上船队水手们饮用与出口之大量需要——这无疑也印证了笔者提出的生产性消费的判断。笔者认为,沈万三生产的秫酒,是否丰富了元末出口货物的清单,今后可视资料情况,撰写专文研讨之。

《云蕉館紀談》收录于明黄昌龄的《稗乘》、清陶珽的《說郛续》、193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文集,目前所能了解到的该书版本,有七八种,其中注明出版年份的有清順治三年宛委山堂刻本等。囿于检索范围,笔者至今只知道作者孔迩是明代山东人,其生卒、行事等都不清楚。如有高明赐教,不胜感谢。

然而,从该书中的其他内容看,说的也都是元末明初事,提到的人事最晚的是“都城隍庙学士刘三吾奉敕撰记”,刘三吾为明洪武时的翰林学士,人称“老儒”,是元末至明洪武间人。由此笔者判断,孔迩很可能比刘三吾稍晚,是明永乐至景泰间人,很可能在载有沈万三资料的明代笔记小说作者中是比较早的一位,他的记载可信度也因此可能比较高。

笔者还注意到《云蕉館紀談》中还有如下的记载,“友谅时,??又开宝市于伪都,招致海商大贾,仍建尊珍馆,朱衣巷内以待有宝者,设宾客卿使之名,丰其谷禄,别其敬礼。得其绝色以进,则封为奇货上宾。得珠玉以进,则封为珍精贵客。又有华卿丽使,亚于宾客也。有桑妃者陈所至爱,海贾所进金丝纽花袄、紫霞帐、水晶楼、凤箱皆以赐之”。这说明即使是在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等混战的年代,“海商大贾”们并没有受到战争影响,仍在积极进行贸易活动,甚至深入到陈友谅势力所达的长江中游地区。沈万三当是“海商大贾”们中最活跃的一员,笔者在《沈万三史料一则之研究》文中曾指出“沈万三在元末群雄割据的缝隙中,仍能全力进行海外贸易”。孔迩的记载旁证了笔者的这一视点。

躲藏在迷雾深处的沈万三早已是一位沉默者。但如果人们能够结合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全面、深入地分析与理解这一大段宝贵资料中有关沈万三的事件与行为,很可能会因此“听到”沉默的沈万三作为行为主体的“说话”,就可以了解到相当多的情况,初步考证沈万三经商致富还是可以的,正如笔者所希望、所做的那样。

同时,笔者认为沈万三研究应是具有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研究,或称是交叉学科,所以笔者更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多学科专家、学者参与沈万三研究,研究视野与范围更加广泛、深入,让沈万三研究水平能更上一层楼;能够发现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史料,让研究成果能有新的突破??

高二<12>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l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