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9: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导学案)

班级:1504 班 教师:孙淑英

★学习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其体现的原则和意义。

难点: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失败原因。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 静心、快速 ★自学导航 ——辛亥革命之过程

(学法指导:按要求预习课文,在书上做好预习笔记——圈、划、勾、点,并识记基础知识。)

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结合以下表格列出辛亥革命大事时间表。

辛亥革命概况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1.4 1911.5 1911.10.10 1912.1 1912.2.12 1912.3 1912.4 历史大事件 2. 请结合以下材料和课本知识,全面总结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 (1)社会背景:

? (2)条件(阅读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

材料一: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1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阅读材料一,归纳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阶级基础 。 ? 经济阶级基础: ? 思想基础: ? 组织基础:

(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宗旨、机关刊物、革命纲领、性质) ? 军事基础: ? 有利时机: ? 组织领导: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合作、高效 ★合作探究:近代化里程碑 ——辛亥革命之影响

1.概念解释

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有三大主要标志: 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的理性化、科学化和大众化;生活社会化。核心是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材料一:辛亥革命千年未有之变局,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3年的历

史打上了一个铁和血的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材料二: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

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材料三:临时政府鼓励华侨来华投资,成立实业部,颁布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

施,1912年至1919年,民族工业新建厂矿470多个,投资约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扩建投资,新增资本至少有一亿三四千万元左右,相当于此前50年间投资的总和”。

2

材料四: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

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材料五: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

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等。民国建立后,男人剪辫子穿中山装、女人放足穿旗袍,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辛亥革命使当时中国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变化?辛亥革命对此起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情况?这说明了什么?

(4) 概括材料五中所反映的变化?

( 5 )归纳: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政治方面: ? 经济方面: ? 思想方面: ? 社会生活:

★第三环节 感悟升华 巩固、反思 ★发散思维:成功?失败? ——辛亥革命之反思

材料: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年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3

? 《全球通史》的作者对辛亥革命的作用持怎样的观点呢?他的理由是什么?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四环节 沙场练兵 大显身手 1.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首要目标 ②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②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④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2.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

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4.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4

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课后反思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l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