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难题破解之道

更新时间:2024-03-04 1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基层党建难题破解之道

杨群红

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存在四大难题,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破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国涌现出一批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没有确立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制度,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队伍建设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加以破解,这是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拓宽用人渠道,破解人才来源单一、队伍老化的难题

在选拔使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问题上,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农村工作性质的限制和传统选拔方式的影响,还是采取“就地取材”的办法,“本村人当本村官”,很少任用外村优秀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使村党支部书记来源受到很大限制,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健康发展,导致了“矬子里拔将军”,或者老党员“轮流坐庄”。据调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一半以上,队伍年龄老化现象突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①按照这一原则,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秀人才来源单一的难题,就必须跳出“本村人选本村人”的定式,运用“党找人才”的科学办法,广开选人视野,创新选任方式,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用“三个培养”的方式,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中。通过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双强”型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这三个途径,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致富上有本领、为人上有品行、发展上有思路、讲奉献、守信念的同志,吸收到基层干部带头人队伍中。

拓宽选拔区域,以县域为范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要逐步推广跨村异地任职的办法,根据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把选人用人的范围扩大到本县范围内。通过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的方式,选用一批有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规定在本县范围内,凡具有一定工作经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市镇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的中共正式党员均可报考。对考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先试用,任职半年后进行公信度测评和实绩考核,然后按相关规定履行党内选举程序,将合适的人选确定为党支部书记。

优先选拔在本村成长起来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首先从在本村成长起来的现有的优秀大学生中选拔,因为他们对村情有更多的了解,对村民乡亲有更深厚的感情,选聘他们到村任职,有扎根农村的基础。他们到村任职后,乡镇党委对他们要进行农村政策、村政管理方面的培训,采用目标责任管理和民主评议等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村官队伍健康成长。

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农村任职。转业退伍军人经过部队的大熔炉锻炼,有见识、有胆量,选聘他们到农村任职,也是一项提升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满足基层干部的基本诉求,破解优秀人才留不住的难题

经济收入低、政治前途受到制约是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遇到的普遍问题。根据这些情况,运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办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中来,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

发挥物质激励作用,靠待遇留人。要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建立薪酬保障机制,使基层干部的付出与收入挂钩。推行“基本工资+绩效报酬+规模补助”的报酬模式,根据基层干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所管辖人口多少、地域的大小来确定他们的经济报酬;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乡镇党委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量化考核,根据量化考核和评议情况,与经济收入、评先树优挂钩,县乡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工作成绩优秀者。

发挥政治前途和荣誉激励作用,靠事业留人。对那些工作能力强、政治思想觉悟高、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机会,成绩优秀的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同时,还要探索多元化出路,拓展农村基层干部个人发展平台,创造条件使他们进入乡镇事业干部的队伍。此外,还要发挥政治荣誉的激励作用,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靠感情留人。要逐步探索建立村干部卸任经济补偿制度,对离任的村干部按工作年限长短,按照不同标准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 给予生活资助。对于连续任职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应办理退休手续。也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状况,适时适当提高养老保险比例、金额和离任村干部补助标准,切实解决离任干部实际困难和在职干部的后顾之忧。

多渠道培养村干部,破解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力不足的难题

当前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基本素质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与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多渠道培训干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发挥党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计划地选派农村基层干部,到地方党校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

发挥好典型示范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研究发现,典型示范教育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通过感性认识的直接作用,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要重视示范教育的作用,根据不同产业特点,搞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通过组织他们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地的学习考察,起到增长见识、开阔思路的作用,使他们掌握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教育的科学方法,为基层干部学习知识提供科学的平台。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实用的手段。近几年,组织部门已经开通了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提高基层干部基本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应该进一步发挥该网络在干部参加学习方面的便捷作用,利用网络加大对基层组织干部的培训力度。同时,应采取一些具体的监督落实措施,激发基层干部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加大在优秀农民及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优秀人才后继乏人的难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通过升学、参军、经商、外出务工、领办企业等渠道“跳农门”,出现了农村优秀人才“断层”现象。

用发展的方法论,不断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储备优秀人才。做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不能用静止的观点,仅重视现有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而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队伍中的人员会不断老化,必须从思想上及早着手,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储备优秀的人才,防止继续出现人才断层问题。

用联系的方法论,解决农民工党员培养过程中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相互衔接和沟通的问题。第一,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农民工党员培养机制。传统的发展党员原则是实行属地管理,即由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来培养和发展。但是,受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后,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务工地,他们户籍所在地即家乡的党组织对其在务工地的表现无法及时掌握,在发展新党员时很少考虑他们。而在务工地,由于其户籍不在务工地,务工地的党组织没有培养他们的义务和权利。这样,在农民工入党的培养、考察机制上,就出现了空档。所以,这几年,优秀农民工入党难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要破解这个难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培养农民工入党的工作机制,“实行城乡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第二,明确每年发展新党员的任务。针对近年来一些基层组织负责人在发展新党员问题上出现的家族化“近亲繁殖”倾向和因担心自己位置被他人取代而故意阻拦年轻人入党的情况,要求基层党组织每年必须培养和发展1~2名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加以监督检查。第三,细化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培养责任。根据农民工大部分时间在务工地工作和居住的实际,应明确规定由务工地党组织为他们指定培养人,家乡党组织定期与务工地党组织沟通情况,根据农民工在务工地和家乡

的双重表现,由两地党组织共同商议完成农民工入党的组织程序。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将那些有文化、守信念、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农民和农民工吸收到基层组织中,从而促进党的队伍永葆青春活力。(作者为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教授)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kx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