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复习题+(2)
更新时间:2024-03-18 00: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个别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个别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以使之发生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它包括一般的个别教育和特殊个别教育两种形态,特殊的个别教育指自我教育。
4.自我教育:即特殊形态的个别教育,是指以人的自我觉醒为前提,自觉选择学习目标,自觉对己施教,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一种自主性教育(学习)形态。
5.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为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主张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6.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杜威,其基本观点是:(1) 教育即生活(2)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3)儿童中心。
二、填空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将“教”和“育”二字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在我国,关于教育历史分期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即以生产关系 发展为标志的观点、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志的观点和以教育自身特征发展为标志的观点。
3.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 庠、序、学、校
4.在欧洲,奴隶社会初期有过两种早期学校教育,即斯巴达早期学校教育和雅典早期学校教育。
5.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类型 。
6.我国古代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其中“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
1
7.在终身教育系统的生成过程中,可以看出两股发展浪潮:一是近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化浪潮;二是现当代教育系统的信息化浪潮。
8.近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 学校教育的层次类别多样化;二是学校教育制度化;三是学校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9.教育学的性质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具有社会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 人文科学的特点。
10.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11.孔子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贤人”和“君子”。
12.《学记》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 13.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著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4.在教育学史上,一般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的著作《大教学论》作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其学生林克根据他讲课的笔记整理成书《康德论教育学 》于1803年出版。
16.在教育学史上,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 对教育学的科学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形成的标志。
17.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以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教育学流派,即“实验教育学”。
18.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于1916年出版;他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儿童中心。
三、简答题
1.简述自我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为一人。 (2)自我确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
(3) 自我监控教育(学习)过程和评价教育(学习)成效。 总之,自我教育是以自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 2.古代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有可能让一部分人专门
2
从事教和学的活动,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2)文字的产生和广泛使用,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了空前的积累,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
(3)出现了一批脑力劳动者。使早期学校选择师资成为可能。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招生具有等级约束,只有权贵子弟才有可能进入学校,劳动者的子弟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
(2)传授的是统治术,基本上不关注生产知识和技能。
(3)教育是在大抵固定的场所,由相对专门的教育者来实施的。 (4)教学采取个别的方式。
(5)学校没有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有哪些新的特征?
(1)教育学走向分科化和综合化。经过分化和交叉组合,已出现了许多子学科和边缘学科,这种多次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综合,使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教育学研究基础多样化。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教育现象进行探讨,有利于教育理论间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教育学研究范式多元化
(4)教育学发展更加自觉化。当代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教育学元理论的建构是教育学发展自觉化的典型表现。
第二章 教育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和社会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2.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社会的形态、变迁以及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制约,但教育又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性质,它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
4、教育的个体功能:也称为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教育活动本身直接产生的对人的发
3
展的影响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系统的影响,它可以是直接对各系统的影响,也可以是教育通过培养人而对社会各个系统产生间接地影响。
5、教育的正向功能,也称为正功能、正常功能、正面功能或正效应等,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教育的正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也称为负功能、反常功能、负面功能或负效应等,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二、填空题
1.教育功能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层次来看,可分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方向与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性质来看,可分为自我保存功能与自我更新功能。
2.个体发展的特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 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3.教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体现为:促使智力和能力社会化、培养社会角色、传递社会规范。
4.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体现为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和 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形成。
5.制约教育发展的社会要素主要有: 人口状况 、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性因素 和社会文化
6.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
7.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为通过培养人才 为社会政治服务;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教育能够形成政治舆论。
三、简答题
1.教育功能具有哪些特征?
(1)客观性:非主观期望,而是客观结果。
(2)整体性:教育功能中的各种效应总是相互关联并综合的产生作用。
4
(3)层次性:1)作用对象:直接功能(个体功能),间接功能(社会功能)
2)持久程度:短时功能(个体功能),长时功能(社会功能)
(4)迟效性:体现在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上。 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指教育在人口质量的提高、数量的调控以及迁移所具有的作用。 (1)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教育对提高人口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2)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①一方面可提高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另一方面可降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②表现在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上
(3)教育可以促进人口的迁移。人口有计划地合理迁移,对适应生产力发展和资源开发,促进地区间文化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对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承和选择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客观上对文化起到传播和普及的作用 (2)吸收和融合先进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要以某种文化为主吸收其他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创新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四、论述题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它们分别在个体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即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1)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的年龄特点。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的个别特点。 3)遗传素质本身具有可塑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环境一般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对人的身体发展是有影响作用的 2)社会环境使人千差万别
5
3)环境对个体发展给出了一定的限制 (3)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的方向。 2)教育对人的影响系统而且全面
3)学校教育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的指导 4)学校教育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反映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
2.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是教育价值选择的结果。
3.形式教育论:也称“训练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形成于17世纪,兴盛于18、19世纪。代表人物是洛克、裴斯泰洛齐、赫斯特等,它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思想体系可概括为:(1)教育的任务是训练心灵的官能;(2)教育应该以形式训练为目的;(3)学习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
4.实质教育论:也称“滋养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兴盛于19世纪。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斯宾塞、索尔蒂斯等,它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思想体系可归纳为(1)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2)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3)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 5.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我国学校培养目标可分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高中培养目标、初中培养目标、小学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培养目标。
6.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期。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课程目标,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所有课程目标的实现以及课程目标之间的融合与协调。
二、填空题
6
1.教育目的体系一般由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2.教育目的的作用体现在:导向作用、 选择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等四个方面。
3.科学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可以追溯到英国实科教育的代表 斯宾塞 。 4.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 生产劳动 和 社会实践 相结合,培养 德、智、体、美、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1) 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主观:教育目的是人提出来的,属于意识范畴,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1)人们倡导的教育目的总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制约性,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传统等都会对教育目的产生影响
2)同时也受制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2) 教育目的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现实性:指在确立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国家当前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考虑到社会成员现实生活的需要和满足。现实性集中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国家主义化和个人功利主义化方面;
超越性:意味着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者理想人格的建构和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现实性和超越性是辩证统一的,现实性是超越性的载体和基础。
(3)教育目的是理论抽象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统一 2.简述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又称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孔子
思想体系:被认为是一种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育价值取向。人文主义极为崇尚传统文化遗产,将古典著作视为教育内容的核心,课程的中心是人文学科,而不是经验学科。
7
科学主义:代表人物:英国实科教育代表斯宾塞
思想体系:是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科学即真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功利性,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长期以来的冲突,实质上体现了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矛盾。正如两者同时存在合理性一样,极端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所以,两者必然趋向融合,这就是科学人文主义,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方向的教育价值取向。 四、论述题
论述教育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思想体系: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的本性和本能。在教育目的的确定上,主张以个人需要为本,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教育目的在于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强调性善论。 其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
评价: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极大地强调了个人价值,这是它的优势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弊端即过分夸大了人的价值。
社会本位论:思想体系:社会本位论意指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其代表人物:孔德、那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
评价:社会本位论更多地主张社会价值,但背离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脱离个体的发展,社会价值则成为空中楼阁。
总的来说,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两者的划分,主要是对不同教育思想家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问题上的价值选择所作的概括。
第四章 教育主体 一、名词解释
1.学生(狭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 2.教师(狭义):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
3.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中心,决定着教育的内容、标准和方法,控制整个教育过程;而学生则像容器一样被动地接受由
8
教师传递的知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4.学生中心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基本主张:提出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口号,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优点:切中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强调认知的要害。 缺点:导致学生不能系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效率较低。 二、填空题
1.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少年儿童的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等。
2.在处理学生权利和限制问题上通常有两种对立的做法:强调学生的权利自由 和强调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3.当代学生具有生理成熟期提前、视野开阔、兴趣广泛、 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心理问题增多等时代特点。
4.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变化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和非专门化阶段 、专门化阶段 、专业化阶段。
5.教师职业的性质体现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和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职责的职业。
6.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教员 、学习者和研究者、学生心灵的导师 、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等几种。
7.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等几个阶段。
8.以往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主要有: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等两种。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的基本特点。
(1)学生是能动的人。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他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具有选择性
(2)学生是发展的人,说明不成熟、不完善 (3)学生是完整而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是学生学习的
9
另一重要特殊性。
2.你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有什么看法?
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明显的特点是:身体发育普遍较好,成长较快,品德行为习惯上的缺失较为明显。
导致独生子女各种问题的原因:
(1) 失当的家庭教育(过分溺爱、智力投资过剩、品德培养不足等)
(2) 失衡的学校教育(过分注重知识教育,应试教育,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 (3) 片面的社会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宣传、大众传媒信息缺乏筛选等) 解决方法:(1)优化独生子女教育的初始环境。 (2)学校应在环境营造中起主导作用。
(3)社会机构应为他们提供社会化的场所,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舆论氛围。 3.近年来我国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是主导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致使这一原则变成教师中心主义。
(2)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授的主体-教师和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际关系即主体—客体—主体说,;两个“主”分别指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客体是指诸如语言、教材以及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交流所需要的资源。
(4)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和客体,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5)复合主体论,教师和学生虽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动态发展的,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4.简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
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学生是用自己的头脑能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教育影响。
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东西,都会作“过滤”处理。 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前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吸收,
10
而是“加工改造”后据为己有。
⑷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作为教育的真正内涵,应该是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四、论述题
1.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认识。
根据素质的内涵,可以把教师的基本素质分为五个方面,即师德、师知、师能、师心、师体。
(一)师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有三大要素:教师善、教师公正、教师责任感。
(二)师知
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应包括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情境知识
教师除了要具备上述三种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学科知识的延伸和辅助学科知识。
(三)师能
教师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和教学研究能力等。
(四)师心
教师的心理素养,是构成心理品质的各种要素在个体身上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特征。首先,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再次,教师应要有较强的自制力。 最后,教师还应当坦诚,有错便改。 (五)师体
教师的特定生活环境和工作性质,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精力充沛。
教师除了要具备上述素质外,还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当然关键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提高审美情趣,提高修饰自我的能力。
2.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如何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认识。
11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密切合作的关系。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从教师方面看,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2)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和信赖。
(3)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教师必须:1)加强学习和研究;2)经常进行自我反思;3)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4)学会自我控制
从学生方面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尊敬教师。 (2)理解教师。 (3)努力学习。
第五章 教育内容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内容(含广义和狭义):
广义: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
狭义: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1)授予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2)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3)发展学生的智力
3.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和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4.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工业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 (2)农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3)服务性劳动、公益劳动的知识和技能(4)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6.综合课程:又称整合课程、统合课程,其根本特点是试图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相近的学科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
12
之中,其优势在于1、可以发挥学生的迁移能力2、更大程度上体验人类知识的综合性3、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4、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7.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法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其结构一般包括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解、附录等。
二、填空题
1.在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人生观和价值观 、 社会公德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 、 集体主义教育 、 民主、纪律和法律教育 。
2.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是: 均衡性 、 综合性 、 选择性 。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门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别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优点:(1)重视分科传授相应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重视课程的逻辑组织。 (3)重视教师的作用。
缺点:(1)由于学科是按照各门科学类型来组织的,很容易把相关知识割裂开来 (2)学科往往同社会上关心的问题及发生的事件相脱节
(3)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心理准备诸如学习的兴趣、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很少考虑 2.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优点:(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2)认为教育即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 (3)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崇尚学生的自发性。 (4)课程具有偶发性质。
缺点:(1)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略了这些经验本身的内容和性质
(2)片面强调教材的心理顺序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
13
第六章 教育途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施加影响于受教育者所经渠道的总称,它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教学(狭义):是指在学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的双边活动 3.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参加的自愿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实践性。
4.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所进行的教育 。其特点是(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与生活的统一性(5)教育者对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5.网络教育:(广义):通过网络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网络教育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借助网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网络时代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填空题
1.教育途径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构成 教育活动 的基本要素,是实现 教育目的 的根本保证,是影响 教育质量 的重要因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 、 上课 、 布臵和批改课外作业 、 课外辅导 、 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
3.教师备课需要做好 备学生 、 备教材 、 备方法 和 备计划 等几项工作。
4.常见的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即: 个别教学 、 课堂教学 、 小组教学 。
5.课外活动有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即 群众性活动 、 小组活动 、 个人活动 。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结合教学的特点,
14
可以将教学的任务作如下表述:
(1)双基: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双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它是顺利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3)三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与劳动观。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三方面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实现的。 2.教学认识有哪些特殊性?
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 教学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尚未成熟的学生。
(2) 教学认识客体具有特殊性。即教材,由于教材本身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
克服人类一般认识中难以克服的许多困难,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条捷径。
(3) 教学认识目的具有特殊性。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则是从全面培养人出发,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4) 教学认识的方式具有特殊性。表现为:1)学生认识是有条件的,是在教师指
导下的认识;2)学生的认识方式采用学习性实践,即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3)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检验方式,主要是考试而不是实践。
3.简述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课堂教学是指按年龄和程度把学生编成一定规模的教学班,教师根据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教,按照课程表对全班学生进行的同一进度的集体性教学。优点:(1)教师按照一定的上课时间表,有利于扩大受教育面,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2)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3)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疲劳。
(4)易于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缺点:(1)较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2)难于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3)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15
四、论述题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一节好课的标准的认识。 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符合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正确,讲解要正确,重视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3教学组织合理,一堂好课要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恰当
(4教学方法多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既能面向全体,又注意因材施教 (5教学效果好。通过教学要使不同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有所提高和收获。
综上所述,衡量一堂好课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第七章 教育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各种规范或规定。其特点为:强制性、客观性和时代性。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制约因素有: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历史条件和文化系统、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3.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在中国,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其特点是:强迫性、免费性、公共性和时代性。
4.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二、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特点体现:强制性、客观性、时代性。
2.我国现行学制将教育分为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3.终身教育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
16
1.简述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当今,教育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种形势的有力推动下,当代学制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庭对儿童时期的发展特别重视 (2)大力推行义务教育。许多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义务教育。基本举措:1)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2)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3)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将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适度提前
(3)普教职教综合化。总的方向是“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
(4)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多样化。主要表现在:1)高等教育扩展为多种院校、科系和专业2)开放式大学迅猛发展。
(5)继续教育发展迅速。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旨在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2.义务教育有哪些特点?
(1)强迫性。它是以法律手段对一定年龄的儿童普及国民基础教育。
(2)免费性。实践证明,要顺利推行义务教育,只靠强迫还不能达到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所以,多数国家在实行义务教育时都实行免费的做法。
(3)公共性。公共性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
(4)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义务教育的年限、内容及其阶级属性与政治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3.简述终身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终生教育的兴起,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主要表征如下:
(1)政治格局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大众要求在教育上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使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得到了更好的结合。
(2)生活状况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3)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教育。一知识总量的增加:二是科技的应用时间缩短。
(4)自我认识的深化,终身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过程贯穿于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整个人生的各个阶段,是以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为基础的。
17
(5)传统教育的弊端。
这样,以根本改变各级教育的结构、职能、方法和内容的终身教育便应运而生了。
18
正在阅读: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2)03-18
浅论膜乳化法的原理及影响因素03-11
初中英语仁爱版《八年级下》《第八单元(Unit 8) Our Clothes》《04-14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登记表(1) - 图文01-20
珍惜时光作文300字07-04
高压线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09-09
乙炔发生单元降低电石单耗浅析09-19
大型建设项目全程投资控制策略论文10-31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补充习题12-01
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01-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题
- 教育学
- 原理
- 我国当前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研究-论文定稿
- 基于数控技术的椭圆轴组合体编程与设计
- 浅谈电子商务中“秒杀”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 基于STM32F03系列MCU的ProfibusDP从站软核芯片的研究
- 现代汉语上笔记 - 图文
- 铣床简答
- 谐波分析
- 09届高三年级地理科上册月考试卷
- LED灯饰销售工作计划与MERS医务工作者个人计划书汇编 doc
- 吉林大学大学物理试题集(下)
-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2016.6
-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导学案
- 专利基础知识试卷1
- 数据库考试试卷及答案
-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 600年老药店的养生药
- SSH框架专业试卷摸版(2012.5.)
- 部编新版三年级语文上1-4单元所有词语表词语汇总带解释
- 监理基本工作范围和内容
- 夏天的消暑神器 - 冰棒(蒋佳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