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案例-沙中寻宝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08 13: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活动案例

活动案例——沙中寻宝

(2009学年第二学期)

中(5)班 冯婷婷

“沙中寻宝”是我们投放在探索区的一款材料,针对这款材料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推进策略和方法,并在过程中不断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和观察。观察过程中我进行了对活动的反思并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活动背景

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在进行区域活动时似乎不够热情,对科学区的兴趣更是逐渐减退,观察发现孩子们手中的材料不是现成购买的玩具就是已经投放了很久自制材料。正在我思索着增添一些益智区和探索区自制玩具的当口,一个偶然的事件激发了我的灵感,在我们班级中的储物袋中存放着不少平时教师的日用品,有曲别针、小夹子、棉签等物品,有一次我不小心将储物袋中的物品散落一地,孩子们在帮我分拣的过程中纷纷讨论、尝试分离的方法:“呀,怎么办?”快捡起来。”“用扫帚扫一扫要快。”“老师,怎么样才好呢?”于是沙中寻宝的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二、活动记录

片段一: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开始进入到区角中开始活动,由于最近我们刚投放沙中寻宝这一活动,所以我将指导重点定位在探索区。姚江喆和朱晨阳已发现了今天的新材料。

一盒子沙子?似乎沙子中还有东西?他们正饶有兴趣的在研究,但又不知所措。于是我介入其中,告诉他们:我不小心把我要用的东西都掉到沙子里面去了,你们帮我把它们分开好吗?他们一听来了劲,开始想办法,朱晨阳用手直接到沙子里去淘,姚江喆在一边着急的喊道:“你的手上都是沙子了,脏死了” 这时我很想提醒孩子们“旁边有个工具盒呢,你们可以看看有什么可以使用的”但是我忍住了没说,想看看孩子们的反应。这时他们注意到一旁的工具盒,姚江喆开始去翻看工具,他发现了筷子,毫不思索的便用筷子到沙子中寻找物品,一边找一边还得意的说道:“瞧,这样手才不会脏掉”我静静的看着他们,由于筷子插入到沙子中根本对沙子起不了什么作用,也不能把沙子下面的东西翻出来,只能偶尔的翻到一两个小夹子,而沙子也撒了一地。我对孩子静静的观察着,连续很多次之后,姚江喆失去了耐心,把筷子交给了朱晨阳:“还是你来吧,找也找不到的,可能下面也没什么东西” 在他把筷子交给朱晨阳后他开始东摸摸、西瞧瞧,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工具盒中的吸铁石,并尝试着把他放到了沙子中,并用使用筷子

1

活动案例

的方法那样设法在沙子中用长长的吸铁石挑起小夹子,我真想去帮助他,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就在这时,他的吸铁石碰到了一枚小夹子,他激动的转过来对我说:“冯老师,原来这里有吸铁石,我能用吸铁石把他们找出来了”朱晨阳看到他的好方法后也开始模仿。我微笑着走开了。

在活动中我以极大的耐心和欣赏的态度来观察幼儿的言行。 当幼儿并没有选择吸铁石而是用筷子和手一下下分离混合物时,我并没有急于去提醒,而是耐心的观察等待,幼儿在满足了一时的新鲜感后便通过观察“工具”发现了吸铁石,并用它进行尝试。这是幼儿自己的发现,对于他的影响是不同一般的,更重要的是能养成他良好的、积极的探索习惯。

2

活动案例

片断二:新材料提供后的几天里,有不少幼儿都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东西?”“这个怎么玩?”“我已经会分了,但是好像吸铁石坏掉了,有点吸不住沙子里的东西了”。。。。。。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的产生,我利用一次区域讲评的时间进行了一次小小的集体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因为考虑到有部分幼儿没尝试过,于是我先让他们自由的用多种材料操作,然后引出吸铁石这一工具,并让孩子们了解了吸铁石的名称、特点,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了它的作用。幼儿很快掌握了游戏的方法。在活动的最后,孩子们了解到吸铁石的特性是吸取铁质的物品,沙子中还有非铁质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其他的工具比如筷子来分离。但这时候鬼点子和想法最多的姚江喆跳起来问道:“那有没有像吸铁石那样的东西有专门吸不是铁的东西呢?那样我们不是就能把其他东西也分开了吗?”这一问题的确让我有点手足无措也促使着我去思考和推进这一游戏。第二天早上,我在这款材料旁边增添了一个布满小孔的小篮子,幼儿一开始看到这个新工具时有点手足无措,反复的琢磨还是想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我观察了一会儿,决定介入指导:我故作惊讶的对汤逸纯说:“咦,这个是什么呀?上面有很多小洞洞呢,那样沙子不是会漏出来了吗?”我说着故意抓了一把沙子放到篮子中,之间沙子全部从小孔中漏了出来,聪明的汤逸纯看了一会儿小篮子,突然兴奋的说:“呀,我可以把沙子倒在里面就可以找到剩下的东西了”说着她便动手操作起来了。

我根据实际情况在区角活动中先让幼儿自由操作吸铁石,当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时,利用了一次非正式活动,让幼儿对吸铁石和这款材料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最后又投放了新的材料,鼓励幼儿更有创造性,更主动,更深入的进行探索。由此可见,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能灵活多样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学习需要,那么这样的活动所具有的教学效益是非常巨大的。而区角活动中幼儿能自主的选择、自主的学习,在培养孩子的个性与创造力及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又有着集体教学活动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在实践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利用两者的优势,

3

活动案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案例分析:

1、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时间进行介入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两者间存在着相互制约、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关系。教师教的越多越满,幼儿的学必然越被动,在这种状态下,幼儿的学习的空间从何而来?反之,如果教师退一步,被动一点,幼儿则进一步,主动一些。如案例中,如果教师教的欲望太强,急于告诉幼儿可以用吸铁石来分离沙子中的物品,那么幼儿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一定会少许多,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相关联的其它知识。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应对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充满信心。以欣赏的态度观察、接纳幼儿的探索与学习方法。在这样的观念下才能做到放手让幼儿自主学习。如案例中,正是教师对幼儿充满信心,放手让幼儿自己探索,才让幼儿生成出使用其他材料来分离非铁质的物品的想法。当然,这也并不是否定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除了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的意识,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创设探索、学习的条件,引导幼儿向一定的方向深入的探索、学习。

2、为幼儿提供能启发探索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1)材料应科学有趣。有趣的材料是对学习的最好刺激。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如果只有科学因素,幼儿不易进入活动中,只有趣味,它又失去了科学发现的作用。如案例中的沙子是孩子们平时喜欢的好奇的东西,

4

活动案例

但又很少有机会去接触,能吸引幼儿反复操作的兴趣,结合沙子生成这样一款材料又能增加材料的科学性,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特性,探索分离沙子中物品的方法,避免了单纯的探索吸铁石特性并进行记录的枯燥性。

(2)材料应有探索的空间。往往是低结构、半成品的材料,能给幼儿探索的余地、延伸的空间。如这款材料中的工具盒我提供了多种可以选择的工作,并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可以使用工具,也可以直接用手在沙子中淘宝,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用手淘会弄脏小手,便开始探索工具盒中的工具,更是有孩子提出了“用可以吸起不是铁质物品的东西来寻宝”的想法,这才激发我投放小篮子的想法。

这样的观察和反思的过程让我感悟到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2010-6-9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k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