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一陈艺术略论(李伟铭、翁泽文)(附年表)

更新时间:2024-06-12 21: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高一陈”艺术略论

李伟铭 翁泽文

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合称“二高一陈”,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身世和经历颇为相似。他们都是广东番禺人,“二高”还是亲兄弟;少年时代,高剑父与陈树人曾先后进入岭南著名画家居廉门下学画,而高奇峰也间接地从高剑父手中得到居氏衣钵;光绪末年,“二高一陈”相继东渡日本,从近代日本美术中寻求变革中国画的灵感;他们还先后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他们成为岭南画坛上令人瞩目的三颗新星,被公认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从而获得“岭南三杰”的美誉。

早在光绪末年,当高剑父将源自近代日本绘画的经验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获得维新派著名诗人丘逢甲等的激赏的时候,他已经跻身于广东画坛著名画家之列;而通过1921年“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的举行,他与高奇峰更成为广东画坛有志于中国画变革的画家队伍的盟主。从此,“二高”以其独特的方式,确立了他们作为民国年间艺术上新正统主义者的代表的地位。

然而,在倡导“新国画运动”、贯彻“艺术革命”与“艺术救国”主张的过程中,高剑父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与旧画派阵营发生的新旧之争中,他承受了来自国画研究会的猛烈攻击,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信念。这除了倚赖于他个人坚韧不拔的毅力之外,来自旧日政治盟友的支持,显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不过,高剑父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也觉得只有把日本画视为中国画,其向日本画学习的动机和行为才具有“合法性”。因此,对高氏游学期间活动范围主要在东京,但舍近求远,与东京画坛以横山大观及菱田春草为代表的“朦胧体”保持了谨慎的距离,转而致力于从京都画坛竹内栖凤、山元春举等画家作品中寻求启发的事实,也就不难理解——对一生以拥有传统书法用笔优势而自豪的高剑父来说,由于京都系画家在吸纳西洋绘画经验的同时,始终不放弃传统的用笔和线条,较之东京系画家致力于用色彩表现空气和光线的“朦胧体”,无疑能够获得更为妥帖的文化认同感。

高剑父惯于运用如刀削斧砍般的笔触来夸张事物圭角峻硬、锋锷峥嵘的形象,强调线条狞厉、张扬的力度和在克服阻力的状态下运行的艰涩、凄厉的美感,直至衰病暮年也未曾消减。其作品中雄奇劲健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其忧时伤世的意识和挺身入世的精神密切相关,并在美学上使自己与居派、文人画及充满“物之哀”情调的日本画拉开距离,转而接近于水墨苍劲的浙派风格。

最能代表高剑父艺术观念的口号是“折衷中外,融汇古今”。平心而论,仅凭秉承居氏衣钵,在偌大的岭南画坛,高剑父也完全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甚至与国画研究会的同行和衷共济,相安无事。然而,高剑父具有振兴民族文化的雄大抱负,具备广阔的视野和义无反顾的叛逆性与煽动力。他在艺术事业中始终充满“扩张欲”,具有唯我独尊的英雄主义意识或者说“领袖意识”。他所选择的“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方向,无疑比单纯固守传统家法或全盘西化更富于想象性和诱惑

1

力。“艺术的大众化”和“大众的艺术化”始终是高氏萦系于怀的主题。这种无可非议的忧患意识,在文化社会学的意义上,使高剑父的艺术更倾向于教化功能的追求,并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

与高剑父一样,高奇峰也是20世纪最早一批倡导中国画变革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经历和革命经历与高剑父密切相关。他早年接受高剑父的启蒙教育,学习居派技艺。其后又跟随高剑父到日本,向田中赖璋学习传统日本画,同时对日欧融合的近代日本画——无论是竹内栖凤、山元春举、桥本关雪的画风还是横山大观、菱田春草的“朦胧体”,也都保持着高度的敬意。因此,在高奇峰的某些早期作品中,不乏模仿乃至抄袭他们作品的迹象,但其写实及表现能力在“二高一陈”中无疑仍是最强的。其实,他的这种能力在接受高剑父以居派没骨法相授时即已基本具备,到日本之后又得到进一步确立。有趣的是,在他后来脱离日本风格影响而独立自存的时候,也出现了大批的追随者和仿效者。

高奇峰的作品强调技术性,中国传统的没骨、小写意等技法与日本画技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传统的用笔线条,始终被他认为是一份不容忽视的精华而在创新的过程中与之难舍难分。他善于以繁复浓丽的笔触和色彩来皴擦、渲染逼真的山川与树木结构及空间氛围,以涩笔来勾勒树枝,以撞水撞色来表现树叶的质感和肌理,通过精妙绝伦的水墨技巧,在湿润的纸面上营造出一种月色朦胧、烟雨迷濛的凄美意境,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与日本画的“物之哀”情调融为一体。同时通过对鸟雀、猿猴等进行神形毕肖乃至纤毫毕现的描绘,表现出这些动物栩栩如生的真实状态。

作为辛亥革命的元老,高奇峰也和高剑父一样,在艺术上一直得到来自权力阶层中那些过去的政治盟友的支持与保护。国民政府议决筹建中山纪念堂时,即拨出重金购买“二高一陈”之作以饰壁;民国年间,“二高”不仅以“政治革命家”和“艺术革命家”的双重身份在官方操办的各种重要展览中出任要职,而且每逢画展,几乎例必有党政要人捧场;高奇峰在其身后甚至还获得官方认可的“画圣”称号,并享受“国葬”待遇在南京栖霞山得到最后归宿。

陈树人长期在国民政府任职。他是“二高”革新中国画的盟友,且私交极深。但在“二高”大张旗鼓倡导 “新国画运动”的时候,陈树人却似乎很少介入其中;对1925年由此而引发的中国画新旧之争,也似乎置身事外。在陈氏看来,绘画仅是一种超乎社会功利目的之上的个体精神活动,应以主体内在的“心得”为准绳,强调艺术家保持宽容、平和的非功利心态。

大体而言,陈树人在居氏门下时即已全面地领略了居派的精髓,并作为居氏弟子中出类拔萃的人才而获得社会的认同。其执业居门时期的作品,即以精确的造型和洗练的线条笔法,体现了居氏状物精微、赋彩鲜丽的典型风格,具有平易近人的世俗性和精雕细琢的写实技巧。

陈树人就读日本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期间,与后来同样成为著名画家的郑锦及鲍少游是同学。当时京都画坛最杰出的三位画家竹内栖凤、菊池芳文和山元春举均在该校兼课,因此,陈树人进入该校也即等于进入当年京都日本画坛的核心氛围中。此外,陈树人还曾经拜菊池芳文的高足川北霞峰为师。他从山元春举和竹内栖凤的风格中获得了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画法上深受到他们影响,山元春举式的折带皴和红树青崖尤其是草泽嫩黄的画法在陈氏山水画中一再出现。而他所标举的“清劲”之笔和“清峭”之气,则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在其花鸟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陈树人对东、西绘画的经验保持着积极开放的心态。他致力于将西画的焦点透视法则挪移到传

2

统的山水画模式中,将山水结构抽绎为简括的几何形态,甚至弃绝了行笔中墨彩的浓淡变化。而花鸟画接近全景式的构图和多次皴擦以强调枝柯体积质感的写实主义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被一次成形的简括线条所代替。这种均匀流畅的线条和接近平涂而富于透明感的色彩铺排类似于西方绘画中的淡彩硬笔速写,虽然很难获得传统的审美训示的支持,但却是他在摹古主义长期占据画学主流的情境中明确的美学追求。

几十年艰苦的艺术实践表明,“二高一陈”是充满使命感和献身精神的艺术家。他们所谓的“艺术革命”实质上是一种政治革命的延伸,他们所追寻的写实主义,首先意味着艺术对现实社会变革的介入,其次才是表现语言的具体、准确和感染力。在他们以及一大批有志于中国画变革的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国画逐渐由形式上的“折衷”推进到对生活和时代主题的把握,并由此而获得发展的契机以及新的、充沛的生命活力。

附:“二高一陈”艺术年表

翁泽文 陈志云 张煜

1879 光绪五年 己卯

10月1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高剑父生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员岗乡。名仑,别名年,字爵廷,号剑父,别署麟、麐、爝庭、芍亭、鹊亭、卓庭、员岗樵子、昆仑山奴、老剑、老剑父、剑、剑庐等。后以号行。

1884 光绪十年 甲申

2月9日(农历正月十三日),陈树人生于广州市,祖籍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明经乡。名韶,字树人,别署澍人、树仁,号拈花微笑子、葭外渔子、二山山樵、得安老人,笔名陈哲、陈晋、讱生、美魂女士等。后以字行。

1889 光绪十五年 己丑

7月10日(农历六月十三日),高奇峰生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员岗乡。名嵡,字奇峰,又字飞瀑。后以字行。兄弟六人,长兄桂庭、仲兄灵生、三兄冠天、四兄剑父、弟剑僧。

1890 光绪十六年 庚寅

高剑父在族叔指导下初学绘画。

1893 光绪十九年 癸巳

3

高剑父从居廉学画,并寄居广州居廉十香园内的啸月琴馆。

1894 光绪二十年 甲午

高剑父就读于黄埔水师学堂,半年后辍学,重返啸月琴馆学画。父亲逝世。

1896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高奇峰在高剑父指导下学习居派绘画。母亲及长兄相继逝世。

1900 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高剑父就读于澳门格致书院(岭南学堂),课余从法国画家麦拉学炭笔素描。寄居同门伍德彝万松园内的镜香池馆,得观伍氏所藏古画。

陈树人从居廉学画,为居廉关门弟子。

1903 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由居廉作媒,陈树人与居廉侄孙女居若文结婚。

1904 光绪三十年 甲辰

居廉逝世。高奇峰入广州永铭斋玻璃店绘制玻璃灯罩,业余勤奋学画。 陈树人在香港任《广东日报》主笔,发表宣传“革命排满”的文章。

1905 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高剑父在广州广东公学、时敏小学、述善学校任图画教员。与何剑士、潘达微等创办《时事画报》。

陈树人与郑贯公在香港创办《有所谓报》。成为《时事画报》美术同人。

1906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高剑父在两广优级师范学堂、高等工业学校任教。赴日本东京进修美术,在太平洋画会、白马会学习雕塑、西洋画和日本画。

陈树人与刘思复、谢英伯等在香港创办《东方日报》。

1907 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高奇峰随高剑父东渡日本,从田中赖璋学画。 陈树人在日本为粤、港报纸撰文。

1908 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高剑父携高奇峰回国。以《时事画报》的名义在广州发起“广东图画展览”。

陈树人在日本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注册入学,选读图案科。摘译英人波露然布罗运《美术概

4

论》在《时事画报》连载。

1909 宣统一年 己酉

高剑父与高奇峰等在广州开设守真阁裱画店及博物商会。 陈树人转入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绘画科。

1910 宣统二年 庚戌

高奇峰受聘于南海广府中学。参加在广州的画展。

1911 宣统三年 辛亥

高剑父在广州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开国内个人画展之先河。

1912 民国一年 壬子

高剑父与高奇峰在上海共同创办“审美书馆”,发行《真相画报》,为国内最早采用铜锌版印刷的综合性期刊,高奇峰任主编。

陈树人在《真相画报》发表译著《新画法》。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绘画科毕业,在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广雅书院)任图画教员。不久重赴日本,在东京私立立教大学文科注册入学。

1913 民国二年 癸丑

高剑父在上海与康有为、邓实、黄宾虹等组成“艺术观赏会”。由黄兴证婚,与宋铭黄(青娥)结婚。送高剑僧赴日本学画。

陈树人在《真相画报》发表《图画教授法》。

1914 民国三年 甲寅

高剑父在上海、杭州、南京举办画展。《剑父画集》由审美书馆出版。 《奇峰画集》由审美书馆出版。 《新画法》由审美书馆出版单行本。

1915 民国四年 乙卯

高奇峰与杨翠杏结婚。

1916 民国五年 丙辰

陈树人从私立立教大学文科毕业。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三人作品合集《新画选》由审美书馆出版。

1917 民国六年 丁巳

陈树人在加拿大任《新国民报》主笔。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k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