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随笔

更新时间:2024-06-24 14: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间隔排列》教学随笔

本教学内容从原来的四年级教材提前到三年级上册,随着受教学生年龄的降低,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是过多的让学生去解决间隔排列中的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对过去抽象的规律“首尾相同,数量相差1,首尾不同,数量相等”进行区分。而是要求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规律,在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学习的情感。

直观的教学始终是数学课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探索规律,离不开感知,离不开操作,离不开对应,离不开归纳。根据教材、教参和课标要求,教材呈现一幅生动的画面:许多兔子排成一行跳舞,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一根绳上,每两个夹子之间晾一块手帕;场地前面,每两根木桩之间有一块篱笆。观察现象,怎样看,看什么,都很重要。教材问学生:图中的兔子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这些问题引领学生把画面里的物体分成三组,分别观察各组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发现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从而初步了解课题“间隔排列”的意思。

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寻找规律的完整过程,特别注重学生操作对规律的探索,从数学角度观察现象,要关注现象里的数学内容。“数”能得出物体的数量,“比”能找到相同与不同,“圈”能体会同组两种物体个数相差1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从收集数学信息中,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得出兔子比蘑菇多1个,夹子比手帕多1个,木桩比篱笆多1个,发现同组的两种物体的个数都相差1。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一组,圈的结果是多余1只兔子,表明兔子与蘑菇像图画里那样排列,兔子应该比蘑菇多1个。按照圈兔子与蘑菇那样,把1个夹子和1块手帕看成一组,圈成一圈;把1根木桩和1块篱笆看成一组,圈成一圈,能够发现多余1个夹子或1根木桩。放大情境,随着数量的增加,个数差1是固定的,一一对应。在固定的排列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间隔排列的本质认识。

创设摆学具的操作情境,安排学生继续探索间隔排列的规律。让学生把正方形和圆按照间隔排列,知道正方形有10个,猜圆有几个,根据前面的基本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通过合作操作摆学具、找规律、想原因,进一步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集体交流。小学生还不具备利用数学模型的能力,所以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小学生表示间隔排列“首尾不相同,个数相等;首尾相同,个数差1;中间少1,两端多1”。的规律,最适宜采用语言描述、画图、写式子等多种形式。能比较概括地表示当然很好,也允许比较具体地表示。只要经历描述规律的过

程,有自己表示规律的办法,就应该得到赞赏。 回顾本课新知的探索规律活动过程,学生交流体会、享受喜悦、保持兴趣、积累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索精神,学生操作能力,用学生操作探索代替教师的直接灌输,要让学生体会探索规律需要科学的态度,既要大胆猜想,又要及时验证;体会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乐趣,学会合作交流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k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