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历史练习卷

更新时间:2023-06-07 18:55: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届高三(上)第21周历史练习卷

范围: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制度最深刻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废除井田制 C.统一度量衡 D.“燔诗书明法令”

2.《战国策·秦策一》载:(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深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代表的利益群体是

A.新兴地主 B.没落贵族 C.立功将士 D.富裕农民

3.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4.《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5.“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7.商鞅变法中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的条文。以下对井田制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农村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重农抑商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9.“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0.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 B.李悝 C.吴起 D.西门豹

11.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发展新兴封建经济

C.富国强兵增强国力 D.正式废除井田制

12.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与鲁国“初税亩”的共同本质是

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有利于农民获得土地 D.赋税有了统一的标准

13.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C.推行县制 D.连坐制

14.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都具有

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 B.官制改革的性质

C.监察制度改革的性质 D.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

15.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背景有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②铁器、牛耕得以推广使用③争霸战争激烈④世卿世禄制已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A.都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进行的改革 B.都规定了私田的合法性

C.都触及到了上层建筑领域 D.都没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17.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 D、奖励耕织

18.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1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项规定不利于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0.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所反映的是

A、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B、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

C、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 D、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

2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较,其最大特点是

A.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 B.明确废除了井田制

C.瓦解了西周所形成的宗法分封制 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22.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23.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年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文中所说商鞅变法中的措施,和秦朝建立后采取的经济措施中相对应的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和车轨 D.开垦土地和休兵

24.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C.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D.推行县制,为分裂割据埋下了祸根

二、非选择题:

25.(本题满分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

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缮、孝悌、减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4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及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6分)

26.(本题满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8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

27、(本题满分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法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

(3)材料三中的作者对“王制遂灭,僭差亡度”所持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BDDD AABCB CBDDB ADACC DDBD

二、非选择题:

25.(本题满分18分)

(1)态度:赞扬。(2分)

(2)特点:对罪犯株连处罚,与什伍制度相结合。(2分)直接目的: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2分)

(3)原因:“六虱”是秦国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4分)实质:思想文化的专制政策。(2分)

(4)消极影响:“轻罪重罚”、株连政策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造成了不良影响;文化专制政策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秦的法律严酷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点2分)

26、(本题满分12分)

(1)原因: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秦的经济实力。(2分)

原因:给晋人土地和住宅,免除晋人三代人的兵役和劳役。(4分)

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分)

(2)原因: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2分)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2分)

27.(本题满分22分)

(1)主要内容:按军功赏罚: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剥夺旧贵族特权;法不阿贵;废井田,开阡陌。

(2)社会影响: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奴隶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3)态度:否定。(2分)该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jh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