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03 05: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揭示
C.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值的变动 D.商品价格的变动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C.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第 1 页 共 2 页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7、“纸上得来终归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间接经验毫无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 价值 C.交换价值 D .价格 1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全党服从中央 D.一切服从大局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及错选都不得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
A.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 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 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 声东击西 3、“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
第 2 页 共 2 页
)
A.国家资本的输出 B.私人资本的输出 C.商品资本的输出 D.生产资本的输出 E.借贷资本的输出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先判断对错,再陈述理由。共25分)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4、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5、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四、材料分析题(每问5分,共15分)
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一]: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材料三]: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德国学者莱辛有一句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请谈谈你对这一名言的理解及从中受到的启示。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A 4B 5B 6C 7D 8D 9D 10A 11C 12D 13D 14D 15D 16C 17D 18B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及错选都不得分) 1BC 2AB 3ACD 4CDE 5ABC
第 3 页 共 2 页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 错误。(1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表明主体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2分)
客观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错误。(1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1分)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1分)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与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1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分)
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答案要点】 错误。(1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2分)
4.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要点】 正确。(1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2分)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凝结了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2分) 5.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答案要点】 错误。(1分)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自然规律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2分)社会规律则要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社会规律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一]: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材料三]: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
第 4 页 共 2 页
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考,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5分) (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5分)
(3)材料2和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德国学者莱辛有一句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请谈谈你对这一名言的理解及从中受到的启示。 【答案要点】
(1)真理是与客观事物符合的认识,追求真理是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占有真理使真理不再发展。(7分)
(2)对真理的追求不仅可以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而且正是对真理的追求才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仅仅对真理的占有,只会使人类认识停滞不前,人类社会不能进步。所以,“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8分)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答案要点】
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分)
科技革命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5分)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4分)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4分)
总之,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B)
适用班级:08级本科生 开卷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第 5 页 共 2 页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第 6 页 共 2 页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 B、感觉 C、思维 D、实践
1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3.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所有的人 D、人的意识
14 、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人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15、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8、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第 7 页 共 2 页
19、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20、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包括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美国实用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联系的基本特点有 A、必然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 D、多样性
4、价值的特性包括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者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30分)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第 8 页 共 2 页
4.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5.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四、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2.谈谈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B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A 2C 3A 4C 5C 6C 7A 8D 9A 10C 11D 12A 13B 14D 15 C 16C 17A 18D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 2BCD 3BCD 4ABCD 5 BCD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30分)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 错误。(1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表明主体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2分)
客观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3分)
2.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错误。(1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分)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1分)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与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1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分)
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答案要点】 错误。(1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3分)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2分)
4.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第 9 页 共 2 页
【答案要点】 正确。(1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2分)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凝结了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3分) 5.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答案要点】 错误。(1分)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自然规律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2分)社会规律则要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社会规律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3分) 四、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答案要点】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4分)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国际水平分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各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的一个环节,整个世界俨然一个大工厂。(4分)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4分)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4分)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它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分)
2.谈谈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分)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3分)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3分)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3分)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1分)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3分)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3分)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3分)
第 10 页 共 2 页
第 11 页 共 2 页
正在阅读: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04-03
《庄子》读后感07-12
《围城》读后感12-12
6-多基因遗传 - 图文11-11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107-05
关于巩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成果延伸产业链条10-11
部队安全整改措施02-07
17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05-29
第十七讲 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04-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期末
- 试卷
- 考试
- 马原
- 油气田工艺管道连头方案20150810 - 图文
- 2015-2016学年度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 三年级数学暑假奥数测试卷
- 湖南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复习提纲
- 关于成立公司制度文化建设项目小组的通知
- 如何编制2013版激光切割和拼焊成套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符合VC风
- 如何有效提高雅思阅读速度
- 针对杰出人才的一种几乎零花费的一种移民美国的方法
- 电视民生新闻采写误区及策略分析
- 商品学及其答案
- 2018年中国连锁超市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目录) - 图文
- 广播电视台台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人工智能问答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诗意 赏析 朗读
-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 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及其在纸带上的应用
- 统计学课后第四章习题答案
- 最新2018珠宝公司合伙协议-word范文(11页)
- 一年级上册语文十月份教学反思
- 救生(含水上救生)有什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