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4年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更新时间:2024-07-02 09: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常州市2014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共14页,第1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4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煊赫/寒暄 隽秀/隽永 炽热/对峙 拙劣/相形见绌 ........

B.作坊/作息 桌帏/帷幕 小巷/巷道 间或/间不容发 ........C.尽打/尽量 淬火/仓猝 蕴藉/狼藉 纵横/老气横秋 ........D.拮据/根据 炮烙/烙印 僚属/瞭望 当差/差强人意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道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则止。

B.父亲是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颜厉色。

C.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D.广东人爱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骛。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明白)长治久安(治理)推陈出新(摆脱)冠冕堂皇(帝王的礼帽) ....

B.残曛烛天(映照)望洋兴叹(海洋)沉沦之渐(逐渐)一蹴而就(踏) ....C.因地制宜(根据)如愿以偿(偿还)殚精竭虑(竭尽)不经之谈(通常的道理) ....D.以身作则(榜样)沸反盈天(充满)厥功至伟(他的)反璞归真(天然,自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心胸宽阔,提倡同众人一起做好事,这种与人为善的观念至今仍具有号召力。 ....B.“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后,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来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秋蝉的 ,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4 页

②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 。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的歌声似的。

④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A.嘶叫 擦拭 渺茫 明朗 B.鸣叫 擦拭 飘渺 明朗 C.嘶叫 摩擦 渺茫 开朗 D.鸣叫 摩擦 飘渺 开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D.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今晚没晚饭吃了,”女仆说,“她的小儿子也没饭吃了。”

B.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明陈辉)正是指的七月。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他表示自己不知置身何处?便引起读者惝恍迷离之感。 8.下列各句的表达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A.十一点十五分到秭归。秭归是屈原故乡,是楚先生熊绎始封之地。后来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死在那里。(记叙)

B.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然而,如果辅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收效就会显著得多。(议论)

C.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描写)

D.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而一旦天光熄灭,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抒情)

9.下列各项中,作品、出处、文体、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传》——《名人传》——人物传记——巴尔扎克 B.《过去的年》——《红高粱》——散文——莫言 C.《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长篇章回体小说——曹雪芹 D.《冰河英雄》——《新闻记者》——新闻特写——克莱尔·萨夫安 10.下列有关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对幸福生活的设计,也是对理想的诠释。诗中的幸福是一般人的,而不是诗人自己的;它既表达了对世俗的日常生活的肯定,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坚守。

B.《雷雨》这部话剧将整个故事安排在雷电交加的暴雨之夜,以拟人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社会大变革即将到来。

C.《时间》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通过“聪明人”和“愚蠢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的比较,揭示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了要实现生命的存在及意义,必须珍惜时间的主张。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4 页

D.《苏东坡传》节选的部分主要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一些片段,作者用了很多细节描写突出了苏东坡处于人生低谷时旷达的性格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题(三大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一)

这是一个蝉的庞大家族。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一种特别的危险。它必须有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经过多次观察,我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一种极小的蚋,和它们比起来,蝉简直是庞然大物呢!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的工具,这工具位于身体下面靠近中部的地方,伸出来时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就会立刻把它毁坏。这真是蝉家族中的灭顶之灾!其实作为庞然大物的蝉只要轻轻一脚,就可以把这些蚋踏扁,然而这些蚋竟镇静异常,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之至。我曾见过三个蚋守在旁边,同时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就移到稍高处另做新孔。这时蚋就会立刻上前占领了蝉的位臵,虽然蝉的爪可以够得着它,然而它却镇静而无恐,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它在蝉卵上刺一个孔,将自己的卵产进去。当蝉飞走之后,它蝉卵的孔内,多数已加进了异类的卵,这些冒充的家伙能把蝉的卵毁坏掉。这种成熟得很快的幼虫——每个小孔内一个——即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有很多次,我看到当蝉沉浸在母亲的工作之中时,这些很不起眼的蚋就开始干起了毁坏蝉卵的勾当。但这可怜的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的不怀好意地鼓翼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节选自法布尔的《蝉》

11.对选文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 B.蝉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以牺牲自己的家族的方式保全了自己。 C.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同情心,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 D.写出了蝉这“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 12.下面关于选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事理说明文,选文主要介绍了蝉卵遇到的危险。

B,选文具体写了产卵多的原因、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C.蝉产大量的卵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一种特别的危险,以保证遭遇危险后可能有幸存者。 D.强调蝉的“庞然”和“蚋”的“极小”,反衬两者交锋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3.本文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下面各项中不能表现其文学色彩的一项是: A.作者“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 B.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C.运用比喻或生动形象的词语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 D.抓住蝉的本质特征,系统、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二)

(三)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的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作大将。?蔡先生说时,声色俱厉,我的酒意也便醒了。

此外如此类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大凡中国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4 页

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明其无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他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凡有人以一说进,先假定其意诚,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节选自傅斯年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4.本篇集中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而且写作手法多变,第一段文字运用的手法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以纪实手法引述先生的原话,而后浓墨重彩写受教者心里泛起的波澜。 B.运用了白描的文学笔法,而语言则非常俭省。

C.富文学色彩,现场感很强,把长篇的话语空间留给作者。 D.用叙述的方法间接描写人物语言,简洁紧凑。

15.第一段划线句子体现了蔡元培先生什么性格品质?下面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修养,也体现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精神。 B.写出先生非同寻常的宽容及宽容中蕴含的胸襟和气度。

C.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宽而有制的教育家风范和光明磊落勇于担当的君子品行。 D.可见先生的高见卓识,亦可见先生对儒家思想的亲身实践。 16.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三段文字对于人物的形象塑造,较前三件小事深刻得多,把先生行为深处的理性提升到一个文化高度,既符合西方理性主义的精粹又合乎东方传统文化的规范。

B.蔡先生待人接物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滥”,而是因为他的理想高深,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善人。 C.蔡先生身上的勇毅,非侠客义士的勇毅,而是“恕”与“自由平等博爱”的贯通。

D.借用儒家经典语句和西方近代法律思想来表现人物身上的精神气质,结合侧面烘托和作者议论,凸现蔡元培人格中蕴涵的中西伟大文化。

(三)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节选自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

17.对第二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成了“别人的”,暗含了对变化的无奈,隐含了故园不再的感伤。

B.写人们“挖土打墙”,是为了说明,无论墙打得多么坚实,终究会有倒塌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C. 当一个人的家乡变成了故乡,一切都面目全非的时候,我们不必太留恋过去,而要勇敢地向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4 页

前走,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D. “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指的是人为的痕迹(证明自己的生命、生存的证据)总会被时间吞噬。

18.对选文最后一段含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家园没有了,失去了,我对家乡的寻找都成了徒劳;也意味着我失去了精神的家园,真正无家可归,没有人生的归宿,人成了精神的流浪者。

B.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人最终只能生活在“虚无”之中。 C. 故乡既是具体的家、家园,更是家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沙,因此这些打上人生印记的景物是人生的证据,是人的精神依托。当一切不复存在时,人就像失去了根的浮萍,失去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

D. 这一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全文主题的升华。这句话设想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日常性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1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旧房子、尘土、村里的人、牲畜、刮着的风,都是“今生今世的证据”,因为它证实了曾经的生活,那是生命的痕迹。

B.“内心的生存”是一个复杂的表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内心的生存”找不到依凭,那么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

C.这篇散文与许多乡思作品反复抒写思乡之情不同,它没有过多的抒情,而是把感情深藏在具体的故乡场景描写之中。

D.文中的“证据”、“村庄”、“家园”实际上指的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而是精神的。 三、文言文(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0.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佛狸祠下(fó) B.自牧归荑(guī) ..

C.暴霜露,斩荆棘(Pù) D.大王见臣列观(guān) ..

2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乎技矣(前进) 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倒下,后退)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果)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目) ..2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A.技盖至此乎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函梁君臣之首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秋豪不敢有所近 ..

24.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 A.暮去朝来颜色故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梁,吾仇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代“他”) .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i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