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册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更新时间:2024-03-14 0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选

1、A 2、D 3、D 4、C 5、D 6、C 7、B 8、B 9、C 10、A 11、C 12、D 13、C 14、B 15、C 16、A 17、A 18、D 19、B 20、C 二、多选

1、B C D 2、A B C D 3、A B C 4、A B E 5、A C 6、A B 7、A B C 8、ABCD 9、ABCDE 10、A C D 11、A C 12、B C D 13、B C D 14、A C E 15、A B C D 三、简答

1、简述中共六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为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路线和政策,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阶段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形势一个革命浪潮已经过去,而新的革命浪潮还没有到来。党的首要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武装起义。大会批判了“左”、右倾两种错误倾向,特别是批判了“左”倾盲动主义,指出当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尽管党的六大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对大革命失败后党所需要的策略退却以及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业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相关的政策,但它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对中国革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简述建立中国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斗争的基本方式和基本任务。(1)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根据地就不能巩固。(2)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根据地。(3)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没有巩固的根据地,便不可能开展土地革命,红军就不能扩大,武装斗争就失去战略阵地。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富农经济存在。

文化纲领: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是如何论述实事求是态度的?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报告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作了全面的论述。认为这种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就是有

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是’就是客观事务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所说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论述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概括。

6、简述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942年2月全党普遍开展整风运动,这次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最根本的是反对教条主义。

整风运动清算了教条主义的影响,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统一了全党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

1、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首先,关于建立中国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党领导革命必须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红色政权。而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存在下去,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种不平衡给红色政权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并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大都是受革命影响的南方地区。第三,全国

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大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革命的整个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毛泽东认为这是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并且发展必须具备的“一个紧要条件”。

其次,关于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斗争的基本方式和基本任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根据地就不能巩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没有巩固的根据地,便不可能开展土地革命,红军就不能扩大,武装斗争就失去战略阵地。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最后是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并不是为割据而割据,而是要通过不断扩大武装割据,实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政策,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实际上也就是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这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最重要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

情,是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它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它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多样性的先河,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新鲜经验。这一理论所蕴涵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永远给后人以教益和启迪。 2、试述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思想及其意义。

1929年12月底,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其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在军队建设方面,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支军队必须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这一规定,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阐明了军队同党的关系,确立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和制度,指出军队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军事不要服从政治,或者军事来指挥政治的单纯军事观点。决议再次提出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同时决议还阐明了必须加强军队的政治工作、建立军队内部外部正确关系和对敌军应该采取的政策等问题。

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着重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红四军党组织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方法。提出要加强党内建设特别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和开展党内的正确批评。在着重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思想,初步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它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军方向和原则,解决了在农村进行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试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史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4、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宣告了国民党消灭共产党和红军计划的彻底破产,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第二,它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宣传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国际影响。

第三,它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培育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长征精神,即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第四,它使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西北抗日前线,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它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坚持正确革命道路的重要保证。 5、试述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大会提出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党的七大高举以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而载入史册。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确立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地位。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 五、材料分析

1、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的存在。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2)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 材料1、4: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材料2、3: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3)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尚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

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不适合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

(2)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正?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伤害,不利于革命的开展。

(3)比较材料3和材料1,土地政策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正?

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土地革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私有制,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

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3、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宣告了国民党消灭共产党和红军计划的彻底破产,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第二,它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宣传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国际影响。

第三,它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培育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长征精神,即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第四,它使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西北抗日前线,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它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坚持正确革命道路的重要保证。

(2)“长征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i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