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预测卷
更新时间:2024-06-30 14: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6《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预测卷(4)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王老师在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诗的时候,让同学们找出和这首词风格类似的作家作品,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同学们用来举例的是( )。 A.柳永一《蝶恋花》一伫倚危楼风细细 B.晏殊一《浣溪沙》一一曲新词酒一杯 C.李煜一《虞美人》一春花秋月何时了 D.陆游一《卜算子?咏梅》一风雨送春归
2.老师在讲到杜甫的《蜀相》一诗时,曾用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来作为该节课的结束语,学生也因此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教师为学生补充的对联,其中.对联的内容与作家、作品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王勃《滕王阁序》 B.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欧阳修《醉翁亭记》
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之风。——李清照《玉漱集》
D.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婚。——陆游《咏怀古迹》
3.老师在讲解郭沫若的诗歌《女神》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郭沫若诗歌的风格特征,特意让学生收集郭沫若的诗作。以下选项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C.《天上的街市》
D.《地球——我的母亲》
4.某教师在讲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以“臆!微斯人,吾谁与归?”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宾语前置的语法现象。下列选项中的语句与例句相同的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沛公安在? C.战于长勺。 D.甚矣,汝之不惠。
5.学习《江南春》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借古讽今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石头城》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逢人京使》 D.《泊秦淮》
6.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中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C.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过秦论》)
7.教师在教学《诗经?蒹葭》一课时,讲到了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赋”这种手法,特举了以下例句。其中,没有用到“赋”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C.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D.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8.学生习作积累材料的基本途径是( )。 A.听别人介绍
B.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C.广泛涉猎各类读物 D.从网上搜索
9.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老师在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即使个别学生在听讲,也显得心不在焉。但是当他随机提问的时候,发现学生几乎都能理解他讲的内容。鉴于这种情况,李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之前也学过很多辛弃疾的词,有些同学从课外也看过很多,今天我们就自己所知道的辛弃疾的词进行一次“你最喜欢的辛弃疾的词”讨论.好不好?”听完李老师的话,学生顿时打起了精神。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的什么原则?( ) A.多样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0.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的时候,有同学对文中的“海燕”形象不知道具体指什么,下列教师点评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不是来告诉你们答案的,不会的内容可以自己去多想想,多思考思考。 B.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海燕其实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C.自己去翻翻资料,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想想海燕到底指代什么。 D.能大胆提出问题,这一点很好,还有别的同学没弄明白吗? 11.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言行神态如何?其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把表现菲利普夫妇言行神态变化的词句都找出来。
生:如我的父亲“脸色煞白。两眼呆直”,母亲“神色张皇,结结巴巴地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接近我们!”
师:找得非常好,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几句台词。 (陆续叫的几个同学都没把母亲那暴怒的语气读出来) 生:老师给我们范读一下吧!
教师课前并无这个准备,一时显得比较尴尬。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但这位教师并没有拒绝,而是迅速调整状态,接着便进入角色,用气急败坏的、暴怒的、低沉的声调读道:“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读完后,学生给予了老师热烈的掌声。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精心备好的一节课。结果却因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一团糟的现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B.教师富有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能够应对偶然事件,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C.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D.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够很好地检验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各方面能力 12.阅读《穷人》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当教师顺利地按教案教学完课文的第一部分时,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右手。) 生:前文写到:“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时间已是深夜,而第三自然段开头却写“睡觉还早。”我觉得这样写前后矛盾了。 师:你能对课文提出批判,了不起!谁有不同的见解?
生:我觉得这样写并不矛盾,因为渔夫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经常早出晚归出海捕鱼,桑娜等到十一二点睡觉也是常事,她可能已经习惯了,所以觉得“睡觉还早”。
生: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我爸爸是开出租车的。每天都要到半夜才回来,对他来说到十一二点睡觉不算晚,因为他已经习惯了。
师:你以身边的事例为依据,很有说服力。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从前文中可以体会到此时桑娜最牵挂的是丈夫的安危,想到丈夫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在海上捕鱼,现在又生死未卜,即使她躺在床上,能安心地睡着吗?所以对桑娜来说“睡觉还早”。
师: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对生1)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生:(点点头)文中写西蒙临死时,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那她到底想抓什么呢?
师:对呀,既然课文没有写明,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猜猜看,西蒙临死时想干什么? 生:我猜想西蒙可能看到孩子睡梦中把盖在身上的衣服踢掉了,她怕孩子受凉,想伸手帮孩子盖好。
师:你的猜想很合乎情理。
生:我想西蒙可能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但又舍不得抛下自己的两个可爱的孩子,她想最后一次摸摸自己两个孩子的脸。
师:假如你是西蒙.你想对两个熟睡的孩子说什么?
生:我肯定会含着泪水对孩子说:“宝贝,你们的命真苦啊,是娘对不起你们,娘不能把你们养大,上帝保佑,开开恩吧,但愿你们能遇上好心人收养你们。” 师: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让我们一起用深情的朗读对他们不幸的命运表示同情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对以上教学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案例中学生的两次质疑教师在备课时并未预设到,但这位教师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B.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适当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
C.该教师视学情及时生成,引导学生围绕疑问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多维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的成果,热情给予鼓励,积极引导,拓展文本的思想教育的内容
13.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有人说,祥林嫂是没有春天的人,是的,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我们待会在阅读小说时会发现。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这样一来,就用生机盎然的春天给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作自然背景,有着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反映出封建制度的罪恶。接下来,我们就看祥林嫂在春天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对以上教学片段的解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继而让学生在小说中找线索,过渡简明、直接,应该提倡
B.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学生缺乏自我构建主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C.教师让学生根据“祥林嫂在春天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条线索去读课文,减轻了学生自己构建主题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D.教师在将“找依据”的任务交给学生时,学生可以从信息检索中,体会到自我阅读构建主题的趣味
14.阅读《愚公移山》教学实录片段,完成题目。
师:用今天的眼光看,愚公的行为到底愚不愚?大家先听老师唱一首歌吧。 (歌曲:《愚公移山》,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
师:好,听完了歌曲,也学完了课文,现在大家来展开自由辩论,要求要围绕观点说话,理由要充分,先稍作思考。 (彩屏显示:辩题——愚公愚否?)
(学生对愚公的行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智叟才是明智的;有人认为愚公的精神是可嘉的,但做法是愚蠢的;更有人甚至认为中国人的落后正是信奉了愚公移山的愚蠢精神) 正方:我方认为愚公不愚,因为愚公移山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他对移山的过程和结果都作了考虑。
反方:愚公是愚的,他有勇无谋,不识变通。他虽有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但他缺少灵活性,不思变通。倘若他当初选择的是搬家而不是移山,那他只需把家搬迁,易地而居,二山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又何劳子子孙孙都为愚公的愚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糟蹋了他们的一生。愚公!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三岁小孩;子孙之难,无穷匮也。
师:辩论谁都说服不了谁,但从大家的观点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愚公的精神是可嘉的,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但还要知道变通,要用新的方法来完成愚公“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理想。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不能是愚蠢之“愚”,我们的精神应该像愚公一样的“愚”,那样我们个人和国家就大有希望了,正像歌中所唱。
(同时歌词显示在大屏幕上: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对以上案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教师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利用歌曲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B.从文本阅读教学,到口语交际教学,转换自如,展现了教师很好的课堂调控能力,体现了教师的课堂主体作用
C.辩论,不仅给学生各抒己见、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D.辩论式教学,体现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开放式教学原则
15.阅读一堂作文课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师:上次作文为大家布置的是写一篇事物说明文,我发现大家对说明文的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掌握得还算可以。有一个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它和修辞学上的比喻类似,如何在文章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出来,那一定基于我们对其深刻理解,弄清二者区别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弄清二者的区别,学会使用打比方和比喻,让它们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B)师:(幻灯片展示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说明文中的打比方是一种说明方法:因所要说明的事物和选取的打比方的事物之间存在共性,故此用来做比。它的目的是为说明服务,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某种特征,它只适用于说明文文体。而修辞
学上的比喻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它的目的多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为增强文采服务。它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C)师:大家应该能大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详细解释一下,翻开《看云识天气》看第一段内容:……它们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
(老师通过举例对照课件的内容详细解释了起来。学生们不时地在记笔记) (D)师:同学们不要只顾记知识点,要理解消化。记好后大家开始自己检查作文,看你们的文章中有没有使用打比方或者比喻,使用是否正确。没有使用的同学,看能不能将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加入到作文中。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单刀直入直奔教学主题是简洁且有针对性的导人方式 B.说明教师讲课准备充分,且恰当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C.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节奏跳跃性大 D.体现出教师重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阅读以下某版语文教材九年级课文《热爱生命》教学实录,完成第16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的短暂。于是有人认为,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也有人说,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于是有人坚信,只要有勇气,生活就会变得美好。同学们对生命一定也有自己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读过的作品.说出你对生命的点滴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生:有的人会埋怨生命的不公,可我认为,即使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中也要感谢命运给予你的磨练。
师:是啊.生命是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有时,它要顶着烈日,有时要历经千辛万苦,翻越座座高山。哺育两岸的万物是它的任务,克服路上的磨难是它的使命。当汇入大海时,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生:我觉得生命是一个奇迹,它不仅仅属于人类。海龟可以存活几百年,可昙花只能一现。每个人的生命“漏斗”是不同的,但是你可以选择。选择自己的人生:是留恋于海龟的生活方式,还是期待灿烂的瞬间。(众生鼓掌)
师:生命是曼妙无常的,它总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无论如何,生命是真实的,喜爱人生、热爱生命的人绝不是失败者。它能使人在经受生存极限的考验时,迸发出耀眼的生命之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二、把握情节,体会主旨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有的同学还读了《热爱生命》的全文,在这篇小说中,你感触最深的情节是什么?是什么打动了你?
生:打动我的是最后当他已精疲力竭,被狼用最后一点力气咬住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并不激烈的动作.缓慢地透着活下去的希望。对于生的无尽渴求足以让他有用牙咬破那病狼的咽喉的勇气与力量。(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教师给予肯定)
生:当这个人发现比尔的骸骨时,他没有拿走金子,也没有吮吸比尔的骨头,主人公是宽厚善良的,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被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
师: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如果大家看过小说前半部分了解了比尔丢下受伤的他给他带来的恐惧和绝望的话,就会敬佩他在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仍能坚守着做人的道德良知。
(学生纷纷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三、品味赏析,走近人物
师: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生:我想谈谈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时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生朗读后评价: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他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师:是啊,人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生命如此脆弱时还在执著求生,维持一个自己也知道随时可能丢失的生命。心理和动作描写相呼应。表现了主人公无比坚强的生存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生: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很精彩。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
师:主人公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这段描写就是他这种精神的最真实、最精彩的写照。
生:文中说,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教师总结:我们之所以被这篇小说的许多情节打动,不仅是因为它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还因为我们在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这得归因于作者对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的细腻描写和大量逼真的描写。 四、多向探究,深层领悟
师: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为什么小说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他”指代?文中的象征物“狼”又有何隐喻呢? (学生很快对作者以“这个人”作为整个人类的象征达成了共识)
当大家都赞成可以把“狼”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时。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
生:可是你们不认为,“病狼”的意志力也很顽强吗?它不也是热爱生命的吗? 师(略思考):那我们是否可以从把自我感悟和作者意图相结合,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我觉得不仅是人类“热爱生命”,所有的生命都“热爱生命”!狼一路上都在挣扎,它极度衰弱,随时都可能丢掉生命,被其它动物吃掉。可它也渴望活下来,从这点看,它也和主人公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生:在作者笔下,狼和人互相威胁,可是没有了这种威胁,哪有走出绝境的力量,他们都是热爱生命的!他们互相推动对方尽全力求生。如果我们狭隘地认为病狼是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的话,那就是狭隘地领会作者的意图了。 师:确实,病狼一路紧跟主人公,不肯放弃,它也与人一样明白,只有获取对方的生命它才能活下去。应该说在作者眼中,无论是“这个人”,还是“病狼”都是生灵,都是伟大的生命。由此我们才能真正品味出“热爱生命”的深层意义:敬畏、热爱和善待所有生命!
五、思考生活,关注人生
师: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生活中的我们该怎样热爱生命呢? 生:生活中,珍惜也是一种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让自己时时刻刻都快乐、充实,让命有足够的精彩,就是一种热爱生命!
生:热爱生命就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生:我觉得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只管向着既定目标努力,不因为其他人的讥讽而停下也是热爱生命的表现。
师:同学们。只要心中生命的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为了让生命有意义、有价值,让我们热爱生命吧!也许我们无法丈量生命长度,那么就让我们拓展它的宽度吧!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让我们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 问题:
16.请运用新课标的相关知识对以上教学实录进行评析。 阅读下面学生的写作,完成第17~18题。 难忘的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现如今已经深入到我们心中,成为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夜无人入眠,一轮皓月当空,全家团圆赏月。美味的月饼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举家团圆的中秋。
②我一大早起来,就觉得街里热闹非凡,大家都忙乎起来。一到大街上就听到有人叫卖:“又香又甜的月饼!”刹那间,又来一声“五仁、广式、蛋黄、莲蓉、京式月饼咧!”呵,还真是各种各样。又来到小胡同,几位老人在兴致勃勃地讲中秋节的传说,他们谈笑风生,旁边的孩子也仔细地听着。还有不少卖干果的,一打听才知今日恰好是稻子成熟之际。我们买了五个五仁,三个莲蓉、蛋黄和板粟月饼。
③临近傍晚之时,我们都匆匆跑回家。六人并排坐在沙发上看中秋晚会。这才发现,家里的老花瓶也摆在桌子上,地面干干净净,转身一瞧,月饼被妈妈精心地铺成爱心形状,灯光似乎也很柔和。我心里想:家里多温馨啊,这才是快乐的中秋吧!接近8点多,妈妈用小刀“唰,唰,唰!”三下五除二把月饼分成六份递给我们。此时,一轮深黄色的圆月从天边冉冉升起,它洒着融融金光,把半边天照亮了。天幕似乎有些亮了,黛色的夜幕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又如缀满钻石的丝绸;地也似乎亮了,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仿佛有一层薄薄的霜。今年的中秋节,真是美不胜收!
④我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家人有说有笑坐在一起赏月,我爱家乡平凡朴素的中秋! 问题:
17.从第②段中找出两个明显用错的词语和一个指代不明的句子,并加以改正。 18.给这篇习作写供小作者参考的评语。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9~21题。 《那树》课文原文: 那树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
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有问题。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
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出乡村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课后练习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那棵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最后遭到怎样的命运;对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展开讨论。 二、品味下列语句,探讨括号里的问题。
1.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了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类似的词语进行品味。)
三、大地上最悦目的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被逐渐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树,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地倒下,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
单元导语
那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那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阴、心神的安慰。但在急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的碾压下,它倒下了……这一切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思考。 学生情况 九年级.48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9.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
20.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题干中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婉约派的代表作,风格婉转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选项中A、B、C三项的作家均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且选项中的作品也均为婉约派的代表作,语言圆润,清新绮丽。D项陆游为北宋豪放派的作家,作品多抒发爱国之情,风格豪放。故不适合同学们用来举例。 2.【答案】D。解析:A项中的对联语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故A项正确。B项语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对应正确。C项对联所赞之人是李清照,李清照撰有《漱玉集》,并为丈夫的《金石录》作了后序。对应正确。D项所赞之人是王昭君。青冢据说是王昭君的坟墓,杜甫在《咏怀古迹》中说昭君“独留青冢向黄昏”。故D项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应为杜甫《咏怀古迹》。
3.【答案】A。解析:A项《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是艾青。
4.【答案】B。解析:A项为定语后置;C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主谓倒装。故选择B选项。
5.【答案】C。解析:A项,《石头城》是刘禹锡的诗作,借六朝的灭亡,讽喻现实,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B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C项,《逢人京使》是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没有运用借古讽今手法。D项,《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故选择C项。
6.【答案】D。解析:A项中“风流”的今义一是有业绩、有才华的,二是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三也可以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而古义一是杰出的人物或功业,二是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B项中的“老大”今义是指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而古义是说年龄大。C项中“举手”的今义是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而古义一是动手,二是告别时的动作。D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故选择D选项。 7.【答案】D。解析: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上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题中A、B、C三项都运用了“赋”这种手法,而D项主要用了“比”这种表现方法。故选择D项。 8.【答案】B。
9.【答案】C。解析: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包括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故首先排除D。李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讲授法改为讨论法,充分体现的是灵活性原则。故选择C项。
10.【答案】C。解析:A项的点评会让学生觉得这是教师的变相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B项的不利于维护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D项没有正面解决问题,可能下次学生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只有C项既解决了问题。又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选。
11.【答案】A。解析:学生的要求虽然是教师始料未及的,但教师并未因此乱了阵脚,而是迅速调整自己,进入角色,及时化解了课堂突发事件。并未造成课堂的混乱。
12.【答案】B。解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按照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拓展,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
13.【答案】B。解析:这种解读直接将“样林嫂没有春天”与课文主题相联系,开篇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之后的解读过程就只剩下“找依据”的信息检索,学生无法体会到自我阅读思考从而构建主题的阅读趣味。
14.【答案】B。解析: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故B项表述错误,当选。
15.【答案】C。解析:“大家应该能大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详细解释一下”,说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了解。且课件与课本相结合,过渡自然。并非课堂节奏跳跃性大。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这节课较为成功。首先教师将整体感知环节的具体做法设置为“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由于结合了自身体验,不仅营造了氛围,同时与结束部分的思考自身生活相呼应,启发学生要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成长.自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语文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就要立足于语文课的根本——语言表达,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文章特点等方面来领会。在品味赏析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揣摩品味文章的具体描述,随着与课文内容的近距离“接触”与领悟,不自觉地移情换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教师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予以充分肯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提出“病狼”的表现也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就“生命”和文章的主旨深入探究“病狼”的形象意义,不仅为自己变换教学内容和思路赢得了时间,也使得学生换一个角度、兴味盎然的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有兴趣、有新意的阅读探究更有助于学生的心灵成长,这样的阅读才回归了阅读的本质。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第②段中“谈笑风声”应改为“谈笑风生”;“板粟”应改为“板栗”。
病句:“我们买了五个五仁,三个莲蓉,蛋黄和板粟月饼。”有歧义,应改为“我们买了五个五仁的月饼,莲蓉、蛋黄和板栗的各买了三个。” 18.【参考答案】
本篇文章条理清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中秋节一天的行程。从一大早去赶集到临近傍晚回家,结构很紧密。第二段对集市的描写也很生动,叫卖声、胡同里老人的谈话、旁边仔细听故事的小孩,作者都作了描绘,将集市的热闹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第三段写小作者回家之后是怎样度过中秋节的,看电视、吃月饼、赏月,一家子热闹的景象也表现了出来。美中不足的是文章中有少许错别字和病句,望作者在以后的习作中改进。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1)“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急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发展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严重的不对称。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有时是好事,但有时也会是坏事,有可能人为地造成生态失衡。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类似的思想,但我们从文字中可以获知此意。
(2)“咬”“呻吟”“骨粉”这都是描述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直观的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来,这几个词语不应当用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所以它们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类似于这样的感情色彩的词语还有“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解托物寄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恩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珍爱自然。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写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昧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体会作者的用意。 21.【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好大一棵树》。
2.导语: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们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人在大自然中,原来是可以那样的物我相亲,自由自在,但是这一切在慢慢离我们远去。有那么一棵曾经庇护人类却被人类屠杀的大树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就让我们去听一听《那树》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深切关注那树的命运,看看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 2.有人为那树的故事配了几幅图片,请选择其中的一幅配一点文字。 (出示几幅图片,学生任意选择一图配字) 3.师生交流自己所配字。
(1)早期的树:长在泥泞的马路边,佝偻、老态,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霉黑潮湿的树皮层,隆起的筋,纵裂的纹,树身像铁铸就;面对台风,屹立不动;炎热夏天,撑开绿阴;给鸟儿栖息之所,给情侣以温馨,不断伸展.滋润土地。
(2)近期的树:斗转星移,人们在树的附近架起了电线,铺起了柏油路,盖起了高楼,那树似乎有些碍事,有人开始质疑这颗树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那树一声不响,仍然释放着诗意的绿色。
(3)现在的树:后来由于一个醉汉撞到树上死了,交通专家给树判了死刑,在一个夜里树被从踝骨锯掉.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三、深入课文,感受那树的形象
1.那树的不平凡的经历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在我们的心中,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朗读课文。那是一棵……的树,因为课文第……段中这样说“……”。(或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理由。) 老师提示:
(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 (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 (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 (4)从树的遭遇方面概括 (5)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6)从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7)从树的作用方面概括 2.教师展示生字词,帮助阅读。 3.学生交流 4.教师交流
(1)有着坚固而稳定身躯的奇特的大树: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树皮。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自身像生铁铸就。
(2)对人类大有功德的大树: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阴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总之,大树是人类的守护神。
(3)有着无私奉献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品性的大树。因为当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身处逆境时,它仍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
(4)有爱心的大树: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告诉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爱心。
(5)让作者心痛的大树:作者对大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大树倒地,而让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5.过渡:那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那树,是人类的朋友,给我们浓浓的绿阴、心神的慰藉。这样的大树让人肃然起敬,让我们用赞叹的语气来读——那树啊!那哪里是树,那是人类的守护神! 6.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棵大树的?
(1)以老太太为代表的普通人,诸如清道妇。 (2)还有蚂蚁。
(3)千万别忘记还有作者。
7.这位人类的守护神就这样被人类屠杀,无情的人类就这样对待曾经给过自己无数帮助的友人,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请大家用痛苦的语气来读——好树哟! 四、拓展
1.好树不幸的遭遇震撼着我们,在你我的心中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想对那树说,想对交通专家说,想对蚂蚁说,想对作者说。 交通专家,我好想对你说:__________。 那树,我好想对你说:__________。 作者,我好想对你说:__________。 清道妇,我好想对你说:__________。 蚂蚁,我好想对你说:__________。 2.角色转换,写出几句心里的话。
(A)想象蚂蚁王国参加葬礼的场面,蚂蚁和树互相倾诉了什么?
(B)如果你是一棵树,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的倒下,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吗? 3.交流 五、结束语
好想用言语感动一棵树,让风见证往事,历历在心头……
我相信:“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紧握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
不,我们决不后悔!对于文明造成的灾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用进一步的文明来解决,而不是否定文明。”
我相信:人类完全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只是要看我们怎么走。 让我们一起向世界宣告:留住绿色,留住地球,留住未来!
正在阅读: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目(四十套)04-16
汉王OCR录入工厂软件系统应用方案08-27
小学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上册5爱劳动《聆听 三个和尚》优质课公开课04-16
《军事高技术》题库(1)模板12-04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拟推荐人选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05-25
汽轮机开、停车操作票11-17
国外喷泉技术05-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初级中学
- 学科
- 语文
- 预测
- 能力
- 知识
- 2016
- 阿拉善旗历代王爷
- 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 新员工接待流程
- 2013年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
- 京东商城及当当网招商流程及细则
- 《工程技术经济》教案
- 管廊质量策划 - 图文
- ADS学习-基于CMOS工艺5.2GHz Mixer的设计实例
-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 2017-2018学年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 风机介绍
- xxxx项目施工邀请招标文件
-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设计标准
- 家长学校教案集
-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 年糕类食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范
-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日志
- 重庆市编委办公室关于规范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的通
- 断热铝合金窗安装工程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