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7:58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纵向考察某种物品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演变;第4课《神奇的纸》,以纸为具体例子,让学生横向考察对一种材料的改造而导致其性能的变化,体会

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现出原本没有的性能;第5课《椅子不简单》,以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整体而系统地研究一个真实的物品,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第6课《做一顶帽子》为单元总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经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过程。 “材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里,学生已对物体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将在3—4年级开展物质状态的学习,而对材料概念的理解是从物体到物质概念发展必不可少的进阶。这一单元的编写,强调和突出了对“材料”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据目前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材料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提高现状,设计和组织了“材料”单元的内容结构,以期让学生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不固化对某种材料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是功能化了的物质,人们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各种物品。学生能够以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研究材料,观察并描述材料的特点,能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实地观察和建构简单模型的能力。“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单元也都设计了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关的教学活动,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物质的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形成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2.“材料”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能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能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决定材料的用途。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原有的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2)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品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类。 ●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 ●发展进一步改进材料的兴趣。 ●体验创造产品的喜悦和成功感,学会与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选择材料需要考虑其优缺点,倡导节能环保。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材料会不断改进。 ●了解当前许多材料是随科技进步逐步改进后的产物,给人类的生活、发展带来了便利。 ●认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这样做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体会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起止日期 2018.9.2-9.8 9.9-9.15 9.16-9.22 9.23-9.29 9.30-10.6 10.7-10.13 教学内容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 1-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1-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1-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国庆放假 1-4.观察月相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14-10.20 10.21-10.27 10.28-11.3 11.4-11.10 11.11-11.17 11.18-11.24 11.25-12.1 12.2-12.8 12.9-12.15 12.16-12.22 12.23-12.29 12.30-2019.1.5 1.6-1.12 1.13-1.19 1.20-1.26 1-5.各种各样的天气 机动 1-6.不同的季节 1-7.做大自然的孩子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2-1.我们生活的世界 2-2.不同材料的餐具 2-3.书的历史 机动 2-4.神奇的纸 2-5.椅子不简单 元旦放假 2-6.做一顶帽子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初 备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补备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 、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 动植物 人类 地球 水:海洋 河流 空气 阳光

初 备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补备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 教学探究目标: ?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科学态度目标: ?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 (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 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初 备 补备及反思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 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五、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

初 备 补备及反思 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 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 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 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 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 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一、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 1. 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 2. 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3. 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4. 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5. 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6. 小组展示。 7. 班级评价。 二、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 1. 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 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初 备 补备及反思 5、《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 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1、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 2、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太阳) 3、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雪) (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 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 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区分不同的天气 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 (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 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 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 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 D、拓展练习:完成活动手册第五课“拓展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共同订正。 3、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师: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同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A、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说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B、出示幻灯片(干死的秧苗、拔出地面的树根、雨中玩耍、太阳能集热板和风车) 分别指名说说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反映出了不同天气给动植物和我们人类带来的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 C、教师小结: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如果某一种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板书: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 D、 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学习和生活的。 三、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极端天气吗?它们的产生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A、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极端天气。(出示投影:什么是极端天气和相关天气图片) 极端天气通俗的说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很少见的天气现象,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但造成的影响很大。比如: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台风、冰雹、强寒潮、高温、长期干旱等都属于极端天气。 B、说说你知道的极端天气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C、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后果。(播放视频) D、小结: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梳理总结 学生畅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师:既然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所以我们是不是希望这样的天气情况出现的越少越好呢?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以下内容:1、极端天气为什么会出现?2、人类的哪些不良行为会影响

天气变化?3、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天气 晴 图片 天气 阴 图片 天气 影响 动植物和人类 雨 图片 雪 图片 风 图片 雾 图片 ...

初 备 补备及反思 6、《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不同季节的词语、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使用:课件、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四季》课文 学生读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四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季节中的景物的认识。 2.揭示课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探索不同季节的现象 1.出示四季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中不同季节的现象。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 3.分组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 4.填写记录单。 季节 景物 用来形容天气的词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看看我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6.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三、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指导学生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回去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做一个“季节礼盒”。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春季 小草、柳树 温暖 夏季 花草树木 炎热 秋季 果实、落叶 凉爽 冬季 雪花 寒冷

初 备 补备及反思 7、《做大自然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探究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 教学难点: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每组一份)、操作纸(每人一份)、奶盒、剪刀,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预设5分钟)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 生:好。 1.进入第一关游戏: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 要猜的三种动物:猪、小狗、青蛙。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一下子都猜出来,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猜出的这些,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 生:动物。 2.进入第二关游戏:猜谜语。 谜语一:高高的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 谜语二: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荷花) 谜语三:一顶小伞,落子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蘑菇) 师:好聪明的孩子啊!我们刚才猜出的,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植物)。 师: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关系呢? 二、出示图片,讨论这些图片分别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关系。(预设20分钟) 1.学生拿出各组动植物图片小组讨论,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个有关系? 2.动手操作,完成连线。(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操作纸) 棉花 树木 西瓜 马 猪 牛皮 玉米 橡胶 衣 食 住 行 3.学生汇报表格。 4.举例说出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 三、制作“小鸟餐厅”。(预设10分钟) 1.师:同学们,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人类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一个小鸟餐厅(事先准备好的奶盒,为了安全方便给孩子剪好两个口) 2.课件显示制作方法 3.学生制作。 4.学生展示及评价。 5.教师评价并提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提问:你知道了哪些动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系? 五、拓展。 1.将我们做好的“小鸟餐厅”挂到树上。 2.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到户外寻找和了解更多的动植物,知道它们与我们的关系。 板书: 做大自然的孩子 动物 植物 人类 衣 食 动植物与我们的 密切相关 住 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