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2全册学案
更新时间:2024-02-29 09: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课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们当家作主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我国国家的性质、我国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要求。
2、理解我国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基础自学】
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阅读P4探究材料,回答课本问题。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本质是 。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
〖重点设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5-6页,谈谈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 (2)专政:
〖问题思考〗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民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具有___。专政_________。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问题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关系怎样?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重点设问〗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重、难点解析】
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思考提示】(1)1931年发生洪灾时,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制度腐败,国家一盘散沙。1998年发生洪灾时,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通人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2)1931年发生洪灾时,国家政权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为少数人利益服务。1998年时,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权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即已经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
1、国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从国家的产生来看,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国家的构成要素来看,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见教材第89页)。
2、国家性质又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按性质分国家类型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具有必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正确地的是 ( )
A.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B.国家是为社会谋利益的工具 C. 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D.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这一规定直接表明了我国的: (1)国体 (2)国家性质 (3)民主的广泛性 (4)民主的真实性 ( )
A.(2) B.(3) C.(1)(2) D.(3)(4) 3、下列对民主与专政关系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
A.对一定阶级既有民主又有专政 B.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C.民主与专政互为前提 D.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4、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 )
A. 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权利 B. 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C. 对社会的大多数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二、问答题
5、简答: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人民民主专政?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二课时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基础自学】
我国2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探究与共享〗请同学们预习教材,结合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政治生活与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含义: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包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我国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重点设问〗(1)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怎样?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对公民有怎样的要求?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设问〗(1)在我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因是什么?
(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有何要求?
【重、难点解析】
1、公民、人民、选民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的公民;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时期,人民的范畴是不同的。选民:凡年满18周岁(被剥夺政治权利除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是选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指选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力)
2、权利和权力是不同的:权利是法律概念,包括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应。权力是政治概念,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3、 要全面认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即司法和守法平等。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立法的平等,法律只能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 A、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B、这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C、它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主要方式 D、它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基础和标志 2、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下列方式中不可取的是 ( )
A、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提出批评和建议 B、给国家机关写举报信,反映自己的意见 C、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 D、广发手机短信,反映领导问题
3、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在享有政治自由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因为 ( )
①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盛衰和民族兴旺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及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是指 ( )
①立法上的平等 ②适用法律上的平等 ③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④享有同样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问答题
5、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课时 政治生活:积极参与 重在实践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重点:
1、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中学生应当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基础自学】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法实行____、____、____、____,积极_____________,这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4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社会主义____,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______、______和____的有机统一。因此,____________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关心________,维护____,关注我国的____和__,维护_______,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
二、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
〖理解点拨〗我们总要参与——指明了参与的必要性;我们总会参与——指明了参与的主动性。 1、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____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____的关系。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______和____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____的实现程度,与我们每个人的____息息相关。因此,我们_______________观念,自觉地投身于____之中。 2、需要学习政治知识(意义何在——五个“有助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重点设问〗(1)举例说明具体在我们身边的政治生活有哪些?
(2)参与政治实践有何意义?
【重、难点解析】
本框内容着重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重点清晰、知识结构较为明朗。须要注意的是关于在参与政治生活时的实践形式,不能把它理论化、神秘化。结合我们的生活实践,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参加学校的时政学习,认真收看新闻、报纸,参加政治社团活动,参加共青团活动等等。通过对该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指明了努力方向。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推行政务公开活动中,创造出公开监督、执行公示、公民评议等一些较好的办法。这些办法 ( )
A、表明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B、表明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C、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5
C、坚持依法治国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3、有人说:“政治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参与不参与无所谓。”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 A、错误,政治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B、错误,这样必然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 C、错误,这是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的表现 D、正确,因为公民有自己的自由 4、下列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是
①帮助村委会开办“生活小常识”专栏 ②去商品服务小卖部帮助卖东西 ③参加“教育收费问题”听证会 ④利用节假日去地里干农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问答题
5、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课时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学习重点:
1、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及公民应怎样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基础自学】 一 、民主选举面面观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15,思考相关问题。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1)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选民和被选举人的关系来看): ① 直接选举: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间接选举: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的关系来看): ① 等额选举: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差额选举: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重点设问〗 结合我国不同时期选举方式的变化,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重点设问〗 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有何意义?
2、公民应以怎样的态度参与选举? 3、公民应怎样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举方式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 )
A、全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县人大代表选举市人大代表 C、某村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 D、某乡镇选举本乡镇人大代表 2、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①物质生活条件 ②国家性质 ③选民文化水平 ④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的选举方式是( ) A、间接选举 B、差额选举 C、直接选举 D、等额选举 4、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一个重要尺度是( ) A、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权利多少 B、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能力高低
C、选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文化知识的多少 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并认真行使选举权 二、填空题:
比较几种不同的选举方式: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局限性 直接选举
7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课时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2、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运用实例说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
1、民主决策的具体方式和意义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基础自学】
〖合作探究〗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思考点拨〗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民主,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____,选出__人民意志的人进入____,__、__、__、__决策,是公民______的方式。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____、__民情、体现____。 2、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______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____反映__、提出__。就是公民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民主决策。 〖问题思考〗根据教材,思考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这一民主决策方式的依据(原因)、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2)专家咨询制度:
〖问题思考〗根据教材,思考专家咨询制度这一民主决策方式的依据(原因)、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8
〖问题思考〗阅读教材,思考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民主决策方式依据(原因)、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4)社会听证制度:
〖问题思考〗阅读教材,说明社会听证制度这一民主决策方式的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二、同历决策过程 共享决策成果
1、民主决策的地位:公民通过____,采用____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___、___的重要环节。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前提是 ( )
A、召开信息发布会 B、调查研究,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C、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 D、决策者的决策能力 2、下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正确地是 ( )
A、是政府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 B、要从国家利益而不是群众利益考虑 C、要考虑各方面利益,反映人民意愿 D、由专家学者论证决策即可 3、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依据是,公民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 ( ) A、知情权 B、决策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4、下列对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理解正确地是: ( ) ①有利于把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 ②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反映民意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 ④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比较民主决策的不同方式
方式 含义 主要方式 依据 主要目的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9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三课时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的含义及居委会的作用, 2、把握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1、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2、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
3、青年学生应如何自觉参与民主管理 【基础自学】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重点设问〗发展基层民主有何重要性?我国有哪些基层民主形式?
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思考探究〗阅读教材第23-24页内容,说明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1)含义及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实行____,在实践中学习、掌握____的__,切实行使____的权利。 (2)村民自治的内容:
村民____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这是村民自治的__,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____。
村民通过____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____和____的决策与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__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______的原则讨论决定。
制定村民____或____。这是村民规范__和___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____的有效途径。
运用____、____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___和___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___、___的轨道。 2、城市的居民委员会
〖思考探究〗阅读教材,说明城市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这一民主形式有何作用?有哪些主要内容? (1)含义及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居委会干部由居民____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____,要提请____讨论决定;居委会实行办事____,定期向____回报工作,接受居民的_____。 二、共建祥和的文明社区 1、如何看待基层民主自治
10
实行______和______,以扩大____,是______最为__而深刻的__,必须作为发展________的___工程重点推进。 2、青年学生应如何自觉参与民主管理
〖重点设问〗结合教材及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自觉参与民主管理?
【重、难点解析】
1、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其设立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其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干部不是国家公务员,不拿国家工资,他们的补贴是村民给的。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在民主管理上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它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2、村民自治的内容概括地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把握:⑴村民委员会的干部由村民选举产生,民主选举村干部 ,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⑵村民村民决策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决策与管理。⑶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管理日常事务。⑷怎么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村民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
3、居委会不是国家机关。其性质是民主管理机构,是自治组织。
4、居民自治的内容,也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把握:⑴居委会干部居民选(选举);⑵社区大事居民定(决策);⑶日常事物居民管(管理);⑷各项工作居民监督(监督)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农村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 ( )
A、居民委员会 B、村民委员会 C、村党支部 D、村民监督委员会 2、下列内容不属于居民委员会管理的是 ( )
A、调解居民纠纷 B、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C、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D、办理居民户口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实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4、下列关于村民自治的说法正确地是:( )
①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 ②村委会是我国最基层政权机 ③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 ④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问答题
5、结合教材及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自觉参与民主管理?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四课时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方式。 2、理解公民的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11
3、学会如何行使监督权。 二、学习重点
1、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的方式、重要性。 2、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基础自学】
〖思考探究〗阅读教材第27页“探究材料”,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一、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民主监督权
〖重点设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民主监督权有哪些?适用情况怎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主监督的方式
〖重点设问〗公民通过哪些渠道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比较民主监督方式的异同: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含义 不同 方式 特点 作用 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 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使公民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①都是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都要依照法律、规则和程序办事;③都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依法行使监督权
〖重点设问〗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公民应该如何行使监督权?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达标检测】
12
1、当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依法享有 ( )
A、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申诉和诉讼的权利 C、揭发和举报的权利 D、指控和告发的权利
2、某公民发现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贪污受贿行为,于是通过信函向当地检察机关反映情况,经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查处一起重大行贿受贿案件。这一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 )
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信访举报制度 D、监督听证会方式 3、下列对民主监督的意义理解正确地是( )
A、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 B、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4、某村民因修公路占用本村土地,组织村民集体上访,围攻县政府领导人员,影响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正确地是( ) A、组织村民集体上访是一种违法行为 B、 是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 C、是维护村民合法利益的正当行为 D、是一种无序的政治参与行为
二、问答题
5、2008年5月12日,是北京市“政风行风热线”开通三周年。北京市“政风行风热线”是北京市纠风办与北京市信息办合作,在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开通的民主监督与公众参与创新渠道。自2005年5月12日正式开通,三年来已累计接收各类百姓来信近10万封,共计举办128期政府部门走进直播间在线直播,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1)北京市开通的“政风行风热线”,维护了公民的哪些政治权利?
(2)面对日益便捷和开放的“热线”,公民应怎样行使上述权利?
第一单元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们当家作主 1、B 2、C 3、A 4、D 5、答案要点:(1)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 D 2、D 3、D 4、C
1.3政治生活:积极参与 重在实践 1、B 2、D 3、D 4、D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1、B 2、C 3、A 4、D 2.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B 2、C 3、A 4、D 2.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3
1、B 2、D 3、D 4、D 2.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B 2、C 3、A 4、D
5、(1)北京市开通的“政风行风热线”,有利于市民对有关部门的政风行风提出批评和建议,维护公民的监督权。
(2)行使监督权时: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自觉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②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行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课时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政府的性质、基本职能及政府的作用。 2、知道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
3、要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 二、学习重点: 政府的职能
【基础自学】 一、“公仆”的本色:
〖探究设问〗上述材料表明政府履行了什么职能? 二、政府的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 执行机关,是国家的 。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 。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负有重要职能,主要是 , , , ,以促进 提高 水平。
(3)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努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4) 。例如: 、 、 、 、 、 。 3、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 。我国正在建设 ,其根本目的是 。 三、便民利民的政府
1、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2、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知识设问〗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重、难点解析】
1、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见《同步导学方案》第49页“教师点拨”第三)。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
内容 目的 14
保障人民民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主和维护国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个人的合法权财产不家长治久安 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组织社会主①经济调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保持经济持续义经济建设 快速协调建康发展) ②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组织社会主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义文化建设 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①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建设;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⑤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⑥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 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方向,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注:从本质上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
3、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由人民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集中力量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等。我国的严打斗争是在行使( )
A、保障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 近年来,为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务院对该地区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一事实表明国务院具有 ( )
① 组织我国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职能 ③调控地区经济发展的职能 ④制定法律和政策的职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资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海水开源,大势所趋。天津是国家确定的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市政府将淡化的海水纳入水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建立专项资金,采取一系列扶植措施,使海水淡化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市政府的决策主要在履行( )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文化职能 D、 环保职能
4、政府履行职能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新生婴儿到派出所登记户口 ②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③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导致工人下岗 ④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供人们日常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问答题
15
5、辨析: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因此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二课时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政府的宗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 2、理解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3、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二、学习重点: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基础自学】
〖知识回忆〗回忆政府的职能有哪些? 一、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探究设问〗1、分析市长的承诺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
2、市长的承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3、政府承诺的目的是什么?
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宗旨:我国政府的宗旨是 。
(2)工作原则: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 2、我国政府应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
(1) 坚持 的工作态度;
〖重点设问〗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何要求?
(2) 树立 的工作作风;
〖重点设问〗某些地方的政府为捞“政绩”,搞了很多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请你谈谈对“形象工程”的看法?
(3) 坚持 的工作方法。 〖重点设问〗如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三、救助有门,投诉有道: 1、公民求助的途径:
公民可以从 、 等方面获得帮助,还可以求助于 。 2、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知识设问〗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哪些途径?填表比较这些途径:
求助有门,诉讼有道 途径
内容及意义 优点 16
3、 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知识设问〗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什么意义?
【重、难点解析】
1、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1)市长的承诺体现了政府在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2)正是因为有了市长的承诺,才会使更多的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使更多的人解决了饮水困难、交通不便的状况;使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等。
(3)市长承诺的目的是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增强服务职能。通过职能的行使是更多的人享受到政府的服务,使人民真正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如何理解政府对人民负责的依据:
对人民负责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从理论上讲,这一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政府活动中的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要求。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如何理解形象工程:
第一,增加了政府财政的开支,劳民伤财;
第二,搞“形象工程”捞的是所谓的“政绩”,而不是着力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第三,会助长某些公职人员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滋长了腐败。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0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并进行实地考察。这说明 ____ 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 ) A、 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B、对人民负责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群众路线
2、对人民负责原则表现在政府工作中的许多方面,其中在工作方法上的表现是 ( ) A、为人民服务 B、求真务实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依法行政
3、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湖北省考察时强调,各级政府要重视信访工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主要体现了 ( )
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②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③公民能够利用这一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是温家宝总理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中的话,表达了政府倾听民声、受民监督的施政理念。这一施政理念表明政府( ) ①对人民高度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②致力于提高决策水平 ③受政协监督,对政协负责制 ④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二、问答题
5、简答:我国政府为什么坚持对人民负责?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
17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一课时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依法行政的含义、具体要求及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2、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3、明确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二、学习重点:
1、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及意义。 2、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基础自学】 一、政府依法行政 1、内涵;
(1)含义:依法行政是指 。
(2)必要性:依法行政是贯彻 、 基本要求,体现了 的原则。
2、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 、 、 、 、 、 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重点设问〗政府依法行政有什么重要意义?
4、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重点设问〗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二、审慎行使权力 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权力的行使的环节:包括 、 、 等环节。 2、政府的科学决策:
(1)重要性: 。
(2)如何科学决策: 。 【重、难点解析】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关键。
(1)从我国行政机关的性质看,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权力机关的意志即人民的意志,这种意志的集中体现就是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关系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2)从政府行政权的作用范围看,政府工作几乎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府是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社会生活法治化的进程。
(3)政府要成为高效、民主的政府就要依法行政。 2、合理行政与合法行政:
18
(1)合理行政≠合法行政。
(2)联系: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3)区别:合法行政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行政机关不得做出影响公民合法权利或增加公民义务的决定,它体现了法律的严格性、绝对性、权威性。合理行政指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采用多种手段中应避免损害公民利益的一种。它体现了行政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人文精神。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这一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体现 ( ) A.对人民负责原则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D.依法行政 2、 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是因为 ( )
①依法行政关系人民利益 ② 只要严格依法行政,就能消除腐败 ③ 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 ④ 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原因 A.① 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② ④
3、 某县修公路占用村民承包地,在没有与村民达成协议情况下,将庄稼毁掉,于是,村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责令县政府对原告做出合理赔偿。这一事实表明( )
A.政府不能完全代表人民利益 B. 政府行政职权受到司法监督 C. 人民法院坚持依法行政 D. 村民的土地所有权不容侵犯
4、加强政风建设要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不满意的问题。这表明 ( )
①为人民服务是依法行政的宗旨 ②政府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④接受群众监督是消除腐败的根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问答题
5、2008年5月12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全国法制办主任、法规司司长会议上强调,依法行政既是政府工作的一项准则,又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政府的全局性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1)为什么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2)政府应怎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课时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2、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什么是“阳光工程”,“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点:
19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基础自学】
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对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必要性
〖重点设问〗对权力进行制约监督有何必要性?。
2、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_________,二靠________。
(1)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 、 、 、 ,使人民能够有效地 权力的运行。
〖知识回忆〗回忆第二课知识,说明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政治参与活动形式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创建 和制定 ,例如,健全质询、问责、 、引咎辞职、 等制度,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职责加以 ,引导权力行使在法律制度框架之内。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4、我国政府接受监督对政府工作的意义:
〖知识设问〗我国政府接受监督对自身的工作有何意义? 二、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 1、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知识设问〗什么是“阳光工程”?
20
2、“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
〖知识设问〗实施“阳光工程”有什么意义? 【重、难点解析】
科学、全面地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按民主监督与法制监督分类: 民主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群众通过法定渠道 法制监督 司法机关、政府系统内部 (2)按监督主体分类: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政治、社会团体 人民政协及其他 人民群众 司法机关 政府自身 监察、审计等部门 新闻、社会公众、法院、检察院 群众通过法定渠道 行政系统内部 司法机关监督 上级政府监督 法制机关监督 审计机关监督 监察机关监督 (3)按政府机构体系分类 行政系统外部 权力机关监督 政党监督 社会与公民监督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加强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这一机制主要靠( ) A、举报和惩治 B、民主和集中 C、民主与法制 D、批评和建议
2、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最终目的是为了 ( ) A、贯彻依法治国原则 B、防止权力的滥用 C、保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 D、铲除腐败,规范政府行为
3、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只有接受监督才能 ( ) ①保证权为民用 ②保证政府清正廉洁 ③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 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 政府推行“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 政府推行“阳光工程”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 政府推行“阳光工程”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
5、辨析:建立官员问责制,可以防止权力被滥用,确保政府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3.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A 2、A 3、B 4、C
5、参考答案:(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1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政府该管的管住管好,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财富。
(3)评价一个政府好坏的标准是政府能否发挥职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而不在于管多管少。
3.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B 2、C 3、C 4、A
5、(1)我国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执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是对人民负责的。 (2)略
4.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A 2、A 3、B 4、A 5、略
4.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C 2、C 3、A 4、D
5、(1)建立官员问责制,通过对失职官员追究责任,有利于官员树立责任意识,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有利于政府正确使用行政权力。所以题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不能确保政府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 (2)建立官员问责制只是监督政府和官员的方法之一。要确保政府正确行使权力,关键是要建立监督制约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通过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协、司法机关、人民群众、新闻舆论、行政机关内部等来监督,才能确保政府权力不被滥用。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课时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课标要求】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主要职权。 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2.运用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学习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学法导航〗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作保障。我国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本单元从政治制度层面阐述了上面两个单元有关知识的根据和基础。
本框学习和掌握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基础自学】 一、人民当家作主
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国体内容),人民不可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行使国家权
22
力是通过通过民主选举选出 ,由他们组成各级 ,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工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 、 、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 的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及其职权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性质)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和 。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 。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 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 ,对它 并受它 。它的常设机关是 。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 职权由 行使。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 。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 的完整体系。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权、 权、 权和 权。 三、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学法导航〗本目讲述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 的组成人员。
2. 人大代表的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 和 ,依照 和 规定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协助 和 的实施,与 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 负责,受 监督。
3.人大代表的权利有 权、 权、 权和 权。 〖相关链接〗人大代表的产生有两种方式:
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 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② 、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民族乡、 的人大代表由选民 选举产生。 【重难点解析】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教材把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归纳为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这是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的概括。但宪法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有差异的。例如,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下,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其人大常委会虽有立法权,但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规。这里必须明确,上述单位是授权立法,并不是立法机关。而县(不含民族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都没有立法权。又如,关于监督权。教材讲的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乡镇一级并不设两院,因而乡镇一级的人大并没有这方面的职权,故对“两院”的监督,仅是县以上的各级人大拥有的职权。 【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0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回答1-3题。
1.会议分别听取了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的工作报告,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对政府工作报告等提出了意见。这表明 ( )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部门 ③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④人民代表享有质询权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审查和批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表明全国人大拥有 ( ) ①最高决定权 ②最高监督权 ③最高立法权 ④最高任免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在十一届全国人大2987名代表中,工人、农民占18、46%,知识分子占21、14%,国家公务员占32、4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16、08%,解放军占8、98%,港澳和华侨代表占1、68%。上述数据充分表明 ( )
23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 ②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已达到完善的程度 ④人民代表都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和义务。下列属于人民代表享有的权利的是: ( ) ①立法权 ②审议、表决权 ③任免权 ④质询权 ⑤提案权 ⑥决定权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二、问答题 5.材料一:2010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仍是一大的亮点,百姓们普遍关心的,如养老、医疗、子女上学、住房、就业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在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 上述材料揭示了人大代表的哪些权利?你认为人大代表如何才能做到反映百姓心声、为百姓办事?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课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基础自学】
〖学法导航〗从第一目的情景初步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进而把握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政体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 的 ,它是与我国 的国体相适应的。(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 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 和 。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 ,它是 和 相结合的制度。 〖思考〗民主集中制表现在哪三方面: ①人民代表大会与 的关系上: 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 的关系上: 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按照 原则,由人民选举 组成 作为 ,统一管理 的政治制度。它以 为基石的
24
是我国的 。 〖知识拓展〗国家权力体系:(课本P60)中央国家机关是一个国家权力体系,它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构成我国完整的国家权力体系。(这是从纵向上理解)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 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适合我国国情)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 ② ③ ④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 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 ,充分体现了人民的 ,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适合我国国情) .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对照搬西方 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完善 ,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的选择,具有哪些优越性?
【重难点解析】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权力体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权力体系”是二者的区别,但这个“国家权力体系”又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这是二者的联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他政治制度均由它创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搞清这个问题要掌握如下几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关于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胡锦涛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概念,由此可见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 ③我国的政体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 ④我国的政体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2.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协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 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 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 ) ①分工不同又协调一致 ②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26日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这体现了我国 ( ) A.公民政治权利的扩大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二、问答题
5.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
25
军等35个选举单位,根据选举法等有关法律和规定于2008年1月分别选举产生,共2987名。会议先后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审查并通过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并决定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以及决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的人选。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第五课第一框
一、选择题:1——4 B A A C 二、5.答:(1)材料一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材料二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决定权和监督权。
(2)①人大代表的审议、表决、提案权。
②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第五课第二框
一、选择题:1——4 D C A B
二、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等等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一框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课标要求】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学习目标】识记党的性质、宗旨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学习重点】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及三者间的联系
【自学导航】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相适应的,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本单元从执政地位、执政理念、政党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本框学习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执政的。 【基础自学】
一、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 ,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 。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 和 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作为 的政党登上历史舞台的,它是 的先锋队,同时也是 和 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为什么?
26
三、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不仅有 和 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 的能力。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 、 、 。 (1)含义: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 规律、 规律、 规律,以科学的 、 和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 执政、靠 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健全 ,以发展 带动 ,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 ,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 、 。 (2)三者联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 体现出来,又要靠 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 、 的领导核心作用。
〖自学探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能够印证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为什么历史和人民会选择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重难点解析】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关系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自己的历史任务。
3.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最重要特征,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在我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表现在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以确定社会发展的总方向和每个历史阶段的目标;推荐优秀党员担任各级国家机关的主要领导职务。这些都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其职权来实现。 【达标检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月11日至13日 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了2010年的任务, 审议通过了贺国强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的《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 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回答1-2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 ) ①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②中国人民的先锋队③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④中国公民的先锋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现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夺取国家政权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据此回答3~4题:
3.我党之所以强调科学执政,根本原因在于 ( ) A.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党内腐败问题严重,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 D.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进一步把
27
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依法行政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09年9月15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2)三种执政的关系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课标要求】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学习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马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认识它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核心与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及 其本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深刻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自学导航】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本框从党的指导思想角度分析了这一理念。 【基础自学】
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结合起来,开辟了 道路,形成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 以及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基本问题?
核心内容: ;精髓: 、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 ,代表中国 ,代表中国 。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什么问题?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深刻内涵、主要回答了什么问题? ①客观依据:
②内涵:第一要义 ,核心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 ③主要回答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是什么?
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 、 、 、是否站在 的立场上。
2.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的根本利益。
28
要尊重人民 ,发挥人民 ,保障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 ,发展 ,发展成果由 。 〖重难点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由于这三大理论成果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而每一个阶段必然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各个阶段所形成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肯定会有所侧重。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三大理论成果既然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 【达标检测】
1.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2010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因为 ( )
①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③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经济能否较快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某市市委决定将“民生净福利“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指标。这一举措 ( ) A.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 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 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到2010年3月,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答3—4题
3.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在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基于 (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领导干部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主体
C.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D.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解放思想 B.以人为本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实事求是
5.2009年12月7日结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和政府明确表示:2010年将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三框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课标要求】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学习要求】识记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内容,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理解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人民政协的性质,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容及优越性
【自学导航】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可是在党领导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要听取各民族党派的意见和建议。民主协商,科学决策。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础自学】
一、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29
二、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的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事业的 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 的政治联盟,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和 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制度。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 。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 ,参与 ,参与 ,参与 。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即 、 、和 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 、肝胆相照、 ”。“互相监督”。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 和 。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 。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 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 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 和 两大主题,履行 、 、 的职能。 三、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执政、 参政, 领导、 合作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展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和 ,有利于构建 ,有利于推进 的实现。 〖合作探究〗 2010年1月27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听取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政协委员列席人民代表大会议体现了政协的什么职能? 〖重难点解析〗
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笼统地说,是友党关系。不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政治上,民主党派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民民主党派的领导就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通俗地说,就是确保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性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服务。组织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自保持组织上的独立,互不干涉其人员的组成。法律上,都是中国合法的政党组织,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同时,在依法享有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从这个角度说,是彼此平等的。 【达标检测】
1.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是说:“各位代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
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措辞不相同,其原因 ( )
A.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法律地位不同 B.人大和政协具有的代表性不同 C.人大和政协的组织构成不同 D.人大和政协的职能不同
2.200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
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
①多党合作有利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③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和制定
30
④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0年2月3日,中共西安市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向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 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有关人事安排方 案,进行民主协商,听取意见和建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在讲话中说,坚持重大问 题民主协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科学发展 的必然要求。这一制度是 ( ) A.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D.我国根本制度 4.我国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共事,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现 代化建设。这表明,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 ) ①适合我国国情 ②既能防止多党相互倾轧造成的动荡,又能克服一党专制、缺少监督 的弊端 ③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健康有序发展,有效实现了尊重多数与照顾少数、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充分发挥了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重要功能。简要说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A 2.A 3.B 4.A
5.(1)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答: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怎样?
答: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6.2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B 2、A 3、A 4、B
5、①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D 2、B 3.B 4.A
5、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②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课标要求】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
31
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学习要求】识记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联系当前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加快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分析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自学导航】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良好的民族关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兴衰。我们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来之不易,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密不可分。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广大群众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西藏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西藏人权事业取得广泛进步。
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 【基础自学】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 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的 的总称。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 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 ,
逐步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的、 仍然存在。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 、 、 。
(1)坚持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宪法规定:“ 。”
各族人民都有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我国坚持 的原则。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2)坚持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3)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由“解放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 、 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是 、 的。
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 和 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国坚持以 、 和 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我们要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 和 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把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重难点解析〗
准确理解“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的含义中“平等”不是“相同”,民族平等着重讲各民族地位平等,即我国各民族享有权利方面已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但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还很不平衡,还不可能很快消除民族之间的差距,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2)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3)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为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铲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这就为我们把这一原则真正贯彻到各个领域奠定了基础。(4)在民族平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参政权。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达标检测】
32
1.《中国民族报》报道,内蒙古师范大学提出的“犬鹿说”,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犬鹿说”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祖先,属于同源一体。依据政治生活知识,对中 华民族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定居在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总称 B.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C.世界上使用汉语语言民族的总称 D.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月3日下午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2010年全国“两会”由此正式揭开大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反腐倡廉,房价,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人事变动,中美关系,中国军力,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等问题料将成今年全国“两会”热点。据此回答2-3题。 2.民族地区发展稳定问题成为两会的热点,说明了目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是 ( )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民族歧视 C.56个民族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3.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及东部发达地区对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援助,这直接表明 ( ) A.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还比较落后 B.我国已经消除了东西部地区差距 C.民族地区人民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D.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4.我们中华民族,在旧中国由于贫弱,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而如今,我国已初步繁荣昌 盛,昔日“东亚病夫”成了世界体育强国。回过头来看我国56个民族,无论在人口数量、
发展程度上有什么差别,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实现了平等
C.我国的民族问题已得到了顺利解决D.现阶段我国的民族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
5.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学习要求】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 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必然性、优越性;联系民 族自治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说明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自学导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了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它更加有力的保障了我国的民族关系。 【基础自学】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 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设立 ,行使 的制度。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 、 三级。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和 。在行使 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 权、 权、 权、 权及其他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由我国的 和 决定的。(原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 ”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 和 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33
1.有利于维护 和 ;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 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 、 、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 蓬勃发展。 〖重难点解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关系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民族政策。
(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是制定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有利于贯彻民族原则。
(3)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达标检测】
2009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2周年。这是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它开创了中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回答1——2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B.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D.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区的经济落后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A.坚持民族平等 B.坚持民族团结 C.自治权 D.人民当家作主
2009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区51周年。半个世纪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区生产总值增长了80多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近40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31倍和27倍。回答3—4题。
3.宁夏五十年的沧桑巨变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民生 ③必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 ( ) ①巩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间差异 ②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三框 我国的宗教政策
【课标要求】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学习要求】识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理解我国的宗 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的关系,区分宗教与邪教、封建迷信, 运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弘扬科学精神的关系知识,联 系当前实际,说明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我国的宗教政策 【自学导航】
34
在当代世界中,约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口信仰宗教,在我国也有一亿多的信教人口,宗教已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党和政府制定了我国的宗教政策,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本框从宗教政策内容和弘扬科学精神的角度,告诉我们在对待宗教问题上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础自学】
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⑴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是:公民有 自由,也有 的自由;公民有 自由,也有 的自由;公民有 自由,也有 的自由;公民有 自由,也有 的自由。
⑵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宗教,是公民 的权利。
⑶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主要包括既保护 的自由,又保护 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 ,是我国尊重和保护 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 。
〖专家点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
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 和正常的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 活动,抵御 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 的原则。支持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 ,坚持抵御并揭露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 ,坚决打击 。 4.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相适应。既是 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 自身的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二、弘扬科学精神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 。我们要遵循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弘扬科学精神。实行宗教信仰政策的同时,又如何弘扬科学精神? 3.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办?
〖自学探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吗?
〖重难点解析〗理解我国宗教政策要注意四个“不”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宗教在我国已不再具有消极作用。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质就不会变,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
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鼓励发展宗教。由于宗教的客观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把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3.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意味着国家只保护宗教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并不矛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有利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不依法规、不讲政策的行为发生,以便更好地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达标检测】
2009年6月11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出通知,要进一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回答1——2题。
1.在我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直接表明( )A.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能够和睦相处 B.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遵守宪法和法律 D.宗教的社会作用总是积极的
35
2.政府要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这说明 (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国家要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③国家要限制信教群众的活动 ④国家要依靠行政力量消灭宗教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10年1月10日召开的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提交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西藏2010年将完成全区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和活佛、僧尼资格登记备案工作。这表明 ( )
A.宗教思想与科学世界观不存在根本的对B.正常的宗教活动都是在宗教服务中心进行的C.宗教信仰与奥运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D.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4.下列行为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 ( ) A.公民向寺庙捐赠钱物 B.学生参加圣诞节活动 C.新华书店出售《圣经的故事》 D.父母强制未成年子女信教
5.2009年3月27日,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来临之际,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展品集中展示了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参观过程中,胡锦涛指出,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社会的沧桑巨变雄辩地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西藏经济社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西藏各族人民才能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成为国家的主人、共同创造和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简述西藏社会50年来沧桑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B 2.D 3.D 4.A
5、(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坚持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4)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C 2、 C 3、C 4、D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1、B 2、A 3、D 4、D
5.5、(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2)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3)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5)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第一框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课标要求】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学习目标】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理解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分析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 【学习重点】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
【自学导航】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国际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两大成员。本框从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入手,分析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在联合国的各项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这对于正确了解国际社会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36
【基础自学】
一、国际社会的构成
〖思考〗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图谋不能得逞的根本原因? 二、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1.主权国家
(1)主权国家的多样性及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在当代国际社会, 是最重要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 。
①按国家性质划分,主权国家可以分为 和 国家;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主权国家可以分为 和 国家。中国是 的 国家。
②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 、 、 和 ,其中最重要的是 。是国家 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 和 。它有两个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权力的 ,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 。 (2)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是什么?
(3)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有: 、 、 、 。同时也应履行 、 、 等义务。 2.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是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 ,通过签订 或 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 的团体。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 。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都以 为依据。
(2)国际组织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和 的,有世界性的和 的。
(3)许多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哪些作用?
三、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1)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 、 的国际组织。
(2)联合国的宗旨简单地说就是: , 。
(3)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各会员国 ,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 ,以 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 或 , 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 等。
(4))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 ,促进 ,以及实行 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局限性。
(5)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思考〗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自学探究〗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图谋为什么不能得逞? 〖重难点解析〗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与灵魂
1、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即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具有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独立性两个特性,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国家与地区的根本区别就是是否有主权。地区一般也有人口、领土和政权组织,但它并不具有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主权。当今世界共有196个主权国家,还有20多个地区,如格陵兰、台湾等。台湾一直以来图谋加入联合国,但最终不能得逞,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不拥有独立的主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神圣的领土。
2、主权高于人权。国家主权对实现人权有决定性作用,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国家的主权是该
37
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人权是主权的体现。一些西方国家不履行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而是以所谓“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侵犯别国、干涉他国内政,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达标检测】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回答1~2题。 1.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 ) ①独立权 ②平等权 ③自卫权 ④管辖权 ⑤人权 ⑥生存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⑤ D.②③④⑥
2.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 A.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对外具有独立性
C.国家主权的大小程度由国家的强弱决定 D.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3.2009年12月26日,在中国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的“马鞍山”舰上,护航海军信号兵发射信号弹纪念海军护航一周年。当天,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举行多种活动,纪念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
任务一周年,以表达护航官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完成任务的坚强决心。这说明 ( )
①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各国的根本利益因共同打击海盗而趋于一致 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承担了应尽的责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2010年1月11日表示,2010年是发展之年,世界需要集中精力加快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联合国2010年的工作重心是发展问题。 ( ) A.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方面一直起积极作用 C.联合国一贯遵守其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D.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材料一:近年来,联合国在处理和解次各种国际问题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在联合国内,多数国家的声音和意志得到较多体现。
材料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固,中国为平息巴以冲突、缓和地区紧张局势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中方还将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第二框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课标要求】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势力,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学习目标】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分析说明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学习重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自学导航】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它由国家利益所决定并随着国家之间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应更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展示国家实力,为促进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础自学】
一、国际交往剪影
二、国家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1)国际关系是指 之间、 之间以及 与 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 和 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 关系、 关系、 关系、 关系等。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是 、 和 。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38
国际关系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性因素是 。因为国家利益是国家 的权益,维护 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 的利益。
〖思考〗影响国家间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国际关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思考〗每个国家应如何对待本国的国家利益?
三、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 的根本利益,是完全 、 。
2.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 、 、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 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 。 〖自学探究〗 结合96页探究活动材料,说明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
〖重难点解析〗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制约国际关系的原因,是国际政治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理解当代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关键,是人们正确观察和判断国际政治现象的一个重要依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国家利益是指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等内容。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归根结底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表现为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际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所以说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密切联系的,在国际舞台上,国家利益的实现依赖于国家力量的大小,国家力量制约着国家利益的实现程度。 【达标检测】
1.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 ( ) A.各国的对外政策决定的 B.各国的领导人决定的
C.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D.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2.2009年9月,由于美国对中国轮胎出口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随即向WTO投诉,并提出准备对美产汽车零部件和鸡肉进行“双反”调查,中美贸易摩擦有升级之势。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尽管存
在贸易摩擦,但贸易大战肯定打不起来,何况在贸易争端中没有完全的赢家。这一材料这表明: ( )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决定因素 ②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摩擦与冲突的根源 ③只要世界各国存在着共同利益,国际关系就会由紧张趋向缓和 ④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竞争与共处、合作与冲突等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定于2010年3月3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发言人 赵启正将奥巴马会见达赖和宣布对台军售之后的中美关系称为“倒春寒”。他强调,“这种 倒退的责任在美方,这就像打网球一样,发球的是美方,中国不过是一个反手打过去”。中 国反对奥巴马会见达赖主要是为了 ( ) A.维护中国的安全利益 B.维护美方自身的根本利益 C.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D.维护达赖的政治利益
4.国家主席胡锦涛2010年2月27日就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8.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向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致慰问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向巴切莱特总统、智利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胡锦涛表示,在此危难时刻,中国人民感同身受,愿向智利人民提供紧急
39
救灾援助,支持智利人民抗震救灾。这充分表 明: ( )
A.中国向智利提供紧急救灾援助是自己的义务
B.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和维护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
C.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D.我国把其他国家的利益摆在首位
5.材料一:2009年6月7日,第二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东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日本外务大臣中曾根弘文说,中日两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和日本承诺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并呼吁就全球贸易自由化谈判尽早达成协议。
材料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近年来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为首的右翼势力不顾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感情和反对,执意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曾使中日关系跌入“冰点”。后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被称为中日关系的\暖春之旅\。此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着重落实了\暖春之旅\经贸方面的成果,中日关系重现“春意”。
(1)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折射出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2)分析中日两国既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又有“冰点”、“春意”蕴含的政治学道理。
8.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A 2.C 3、C4、D
5、(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为推进世界和平进程做出了切实的努力。
(2)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联合国的主导下,为推进世界和平进程做出了切实的努力就是最好的例证。
8.2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1、C 2、C3、A 4、A 5、⑴竞争、合作和冲突。
⑵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②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日两国在很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所以中日关系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春意”。③国家间利益差别和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中日两国在一些领域存在利益的对立乃至冲突,会有“冰点”。④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需要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中日两国领导人修补两国关系的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课时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课标要求】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 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学习目标】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学习重点】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自学导航】第一目从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变化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但是阻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需要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 【基础自学】
一、历史的沉思 时代的呼唤
40
〖思考〗应如何概括当代和平与发展的形势?
二、呼唤和平、渴望发展是历史的潮流
1.和平问题的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 、防止 的问题。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1)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维护世界和平将给 和 的解决创造必要的 。
(2)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的增长超过了 的增长, 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求 、谋 、促 已经成为不可阻当的时代潮流。 但是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这些不安宁因素主要有: 。 因些,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 。
3.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 的发展,特别是 的发展问题。 4.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1)二战后, 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 ,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日益受到关注。 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2)由于不公正、不合理的 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和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建立以 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 和 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 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 的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 的权利。
3.中国政府主张,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都应该做到:在政治上相互 ,共同 ;在经济上相互 ,共同 ;在文化上相互 ,共同 ;在安全上相互 ,共同 。环保上 。 〖自学探究〗
4.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重难点解析〗 “反恐”与“反霸”的关系
1.当今世界存在两大祸根,从全球性范围讲,是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地区性范围讲,是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本质上与战争有共同之处,都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有了新的表现: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利用“民主”、“人权”甚至“价值观”等问题,任意干涉别国内政。
2.恐怖主义不择手段,伤害无辜,其反人类、反文明、反道德性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恐怖主义恶性膨胀的根源极其复杂,它与和平与发展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南北差距的拉大,民族宗教矛盾日益尖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发展以及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抬头有密切关系。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源,仅靠军事打击是不够的,要求国际社会联合起来“综合治理”,要动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种力量。其中,缩小贫富差距和尊重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3.霸权主义危害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诱发了恐怖主义的产生,恐怖主义则刺激霸权主义,为霸权主义行径提供了某种依据,彼此正在形成一种恶性互动。必须将“反恐”与“反霸”紧密结合,既不能用恐怖主义来反对霸权主义,也不能用霸权主义来反击恐怖主义。以暴制暴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达标检测】
41
1.综观当代世界,直接关系着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为当代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 A.和平与进步 B.稳定与发展 C.和平与发展 D.人口与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时,世界仍让很不安宁。据此回答2—4题。
2.和平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因为 ( )
①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②维护和平将给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③和平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④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和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3.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 ) ①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③总体稳定、局部动荡④南北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 ) A.新殖民主义的存在B.民族和宗教的冲突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D.恐怖主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11”事件发生后,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人们普遍认识到恐怖主义是 全世界共同的敌人,国际社会迅速结成反恐怖主义联盟。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都分别召开会议并作出决议,谴责恐怖主义的罪行。
材料二 美国总统奥巴马28号签署了从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的财政年度国防预算案,总额为6800亿美元,相比美国2009财年的国防预算总额,2010财年的国防预算案超过近700亿美元。这份预算与往年相比有两大特点,一是削减为应付大规模常规战争而开发的高科技项目,取而代之的是增加实战型武器的采购,第二是加大对战争的投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框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课标要求】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史当今时代的主题; 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 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学习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学习目标】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学习导航】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若干经济政治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伴随者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形成了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对中国来讲,要正确对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基础自学】
一、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不可逆转。
(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 为标志的 格局。
(2)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心。 、 、 、 、 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 ,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 。
42
2.世界走向多极化,是 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 。
3. 与 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 与 的矛盾、 与 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1.当代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 的局面。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 和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 和 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合作探究〗我国为什么要想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各国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 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 ,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当前,我们要落实 ,全面建设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机遇大于挑战? 〖自学探究〗
结合教材103页,2007年我国综合国力又有新的提高,从中你能得到说明启示?
〖重难点解析〗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原因:世界各种力量不断重新组合,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的增强和大国实力的均衡化使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拉丁美洲经济组织、北约、上海合作组织等。
2.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超级大国一意推行单边主义,力图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所以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称霸斗争将长期存在,但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的、曲折、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作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社会繁荣进步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它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达标检测】
1.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西欧各国昔日是美国的保护国,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也敢于同美国分庭抗礼。俄罗斯在经历了几年政治和经济动荡之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力图重振大国地位。这说明 ( )
①经济上的大国必然在政治上谋求霸权 ②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经济实力的增长是多极化趋势形成的重要原因 ④国际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近年来,中国依托自身经济调整增长的独特优势,以更具主动性、建设性和负责任的姿态,在更大的
范围内参与处理世界和地区事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和平崛起 ( )
A.标志着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B.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表明任何国家都不再干涉中国内政
D.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实力 3.尼克松曾这样说过:“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 完全占支配地位
43
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
济力量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一一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这说明 ( )
①世界多极化的出现将会使世界更加动荡不安②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③美国仍与俄罗斯维持着两极的世界格局④多种力量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是世界多极化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4.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弱,不仅决定了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和对外贸易,影响着国民的教育程度和基本素质,而且直接制约着国家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水平与规模,制约着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这主要说明 ( )
A.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发展是各国的首要任务 C.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竞争的重点
D.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弱是国家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决定因素
5.面对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的挑战,美国科学基金会发表了一份“2001~2006 财政年度的战略规划”。日本召开信息技术战略会议,会议决定日本信息技术的国家战略。 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制定了《俄罗斯联邦2010年前景发展战略》。中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印度制定了2003~2008第十个五年计划。巴西制 定了《巴西在前进计划》。总之,第一轮的国际竞争正在全世界轰轰烈烈地展开。
请结合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对上述全球现象作简要评论。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框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课标要求】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史当今时代的主题; 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准则等,理解我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学习重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准则。 【自学导航】 “中国外交硕果累累”,展示了我国外交活动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引导我们感悟和体验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证明了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基础自学】
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探究〗中国外交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多的成就?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是指 。 2.我国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
依据:我国的 和 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
(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 。
(4)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它包括 、 、 、 、 五项原则构成的有机整体。 三、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1)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①新中国建立之际,提出了三条外交原则: 、 、 ;
44
②50年代到70年代的重大事件: 。 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活动进入了 的时期。
(2)中国是 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 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思考〗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条件有哪些?
〖重难点解析〗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其一,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国历来具有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其二,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其三,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其四,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达标检测】
2009年是中韩建交17周年,在2007年中韩交流年中,“动感韩国”活动在北京开幕。向中国人民展示了多彩的韩国文化,为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此回答1~2题:
1.举办中韩交流年“动感韩国”活动体现了 ( ) A.国家履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能 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国家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
2.对中韩交流年,中韩双方的宣传口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方宣传口号是“友好交流、共创未来”,韩方的宣传口号是“友情共展韩中美好未来”。从两国的宣传口号中可以看出 ( ) A.中韩之间存在着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 B.中国已是一个富强、发达的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中韩之间有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3.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不作为”的指责,中国政府一再声明自己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立场。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 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B.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 C.我国坚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国家性质决定国际关系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推进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为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据此回答4~5题: 4.中国领导人有关“和平发展”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是 ( )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威胁 ②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和平发展成为可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中国发展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这说明 ( ) 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②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③我国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45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0年1月25日至2月6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先后出席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和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并对土耳其、塞浦路斯、法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在结束访问之际,杨洁篪接受媒体采访,再次就美售台武器和达赖企图窜访美国表明严正立场。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9.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C 2.C 3.A 4.C 16.答:(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2)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①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实现本国的经济发展,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②发展经济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穷和落后则是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主要原因。
9.2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B 2、B 3、D 4、A 5.答:(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各国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我们应该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历史机遇,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几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B 2.A 3.A 4.B 5.C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46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0年1月25日至2月6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先后出席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和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并对土耳其、塞浦路斯、法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在结束访问之际,杨洁篪接受媒体采访,再次就美售台武器和达赖企图窜访美国表明严正立场。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9.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C 2.C 3.A 4.C 16.答:(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2)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①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实现本国的经济发展,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②发展经济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穷和落后则是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主要原因。
9.2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B 2、B 3、D 4、A 5.答:(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各国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我们应该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历史机遇,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几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B 2.A 3.A 4.B 5.C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46
正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2全册学案02-29
享受春天作文700字06-17
99S304卫生设备安装图集04-23
2019年中考数学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19届九年级中考学业05-16
人机交互课后习题答案11-28
2012年4月25日大田坝完小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101-17
京东协议SOP参考版04-20
描写吊兰的作文07-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必修
- 高一
- 政治
- 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 A13-C地块总承包施工合同(最终)
- 宕昌官鹅沟小游记 - 图文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
- 非正式英语 正式英语
- 欢送会主持人开场白
- 石油地质论文 - 图文
- 服务外包工作总结及明年思路(1)
- 精品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4)
- 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情况汇报
- 创业基础2
- 夜景拍摄技巧 - 图文
- 消防检测设施报告 - 图文
- 实验试剂常识及英文缩写
- 答案-运动学自测试卷
- 2012.3.22农村会计核算 综合实习实训大纲Microsoft Word 文档
- 4.2.2化学电源(人教版选修4)
- 博弈论第二章习题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12月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