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09-29 15: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实验一 ARP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理解ARP协议报文格式;
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与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
ARP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格式;
同一子网内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不同子网上的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工作过程.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ARP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格式
操作类型:1—ARP 请求;2—ARP 响应; 四.实验条件 (1)报文捕获工具 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 (2)应用协议环境
每个学生的PC机(安装Windows xp 操作系统)处于同一个LAN,另外有一个服务器如学校的WEB服务器处于另外一个网络. 五.实验步骤
(1)同一子网内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主机A(IP地址为A.A.A.A)与主机B(IP地址为B.B.B.B)属于同一个子网;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主机A的ARP高速缓存;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a命令,检查主机A的ARP高速缓存区,此时ARP缓存区应为空;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Ping B.B.B.B ,同时用抓包工具捕获A与B之间的数据通信报文,并做如下工作:
——在捕获的报文中找出主机A和主机B之间通讯的ARP询问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
——分析ARP请求及应答报文的各字段,包括源,目的以太网地址,源,目的IP地址,数据报文类型.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a命令,检查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原因.
(2)不同子网上的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工作过程
主机A(IP地址为A.A.A.A)与主机C(IP地址为C.C.C.C)为不在同一个子网内的两台计算机;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主机A的ARP高速缓存;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a命令,检查主机A的ARP高速缓存区,此时ARP缓存区应为空;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Ping C.C.C.C ,同时用抓包工具捕获A与C之间的数据通信报文,并做如下工作:
——在捕获的报文中找出主机A和主机C之间通讯的ARP询问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
——分析ARP请求及应答报文的各字段,包括源,目的以太网地址,源,目的IP地址,数据报文类型.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a命令,检查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原因.
比较(1)和(2)两实验中得到的ARP报文,有何不同 分析产生二者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六.思考题
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实验过程中捕获网络上的多个ARP请求帧,观察这些帧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是否相同,分析其原因.
观察实验过程中捕获网络上的多个ARP应答帧,观察这些帧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是否相同,分析其原因.
实验二 IP/ICMP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IP协议包格式; 理解ICMP协议包格式. 二.实验内容
PING应用系统通信过程中ICMP 协议,IP协议分析.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ICMP 报文格式 (2)IP 报文格式 四.实验条件 (1)报文捕获工具 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 (2)应用协议环境
每个学生机的PC机(安装Windows xp 操作系统)处于同一个LAN. 五.实验步骤 (1)ICMP 协议分析
主机A(IP地址为A.A.A.A)与主机B(IP地址为B.B.B.B)属于同一个子网内的两台计算机;
在主机A上启动报文捕获工具,指定源IP地址为主机A的地址,目的IP地址为主机B的地址,分析开关为ICMP协议;
在主机A的DOS仿真环境下,运行ping B.B.B.B命令向主机B发送echo 请求报文,在主机B联网和未联网两种情况下,捕获ICMP请求数
据包与应答数据包(如有),记录并分析各字段的含义,并与ICMP数据包格式进行比较; 表1:ICMP报文格式 实验项
ICMP包字段名称 值 含义 1 2 3 ?
(2)IP 协议分析
主机A(IP地址为A.A.A.A)与主机B(IP地址为B.B.B.B)属于同一个子网内的两台计算机;
在主机A上启动报文捕获工具,指定源IP地址为主机A的地址,目的IP地址为主机B的地址,分析开关为IP协议;
在主机A的DOS仿真环境下,运行ping B.B.B.B 命令向主机B发送echo 请求报文,在主机B联网和未联网两种情况下,捕获IP数据包,记录并分析各字段的含义,并与IP数据包格式进行比较; 表2:IP报文格式 实验项 IP包字段名称
9) 分析不同SMTP帧的报文格式,掌握并验证SMTP协议的工作原理。 2.用Wireshark捕捉在本机中使用Foxmail接收邮件产生的流量,初步了解其使用方法:
1) 在PC机上运行Wireshark,打开菜单命令Capture->Options,将Interfaces设为本机的网卡,过滤器(Capture filter)不作设置(注:暂不要点击开始捕获按钮Start); 3) 打开Foxmail;
4) 切换到Wireshark的窗口,按Start按钮开始捕捉数据,然后再切换至Foxmail窗口从邮箱中接收电子邮件; 5) 切换到Wireshark的窗口,按Stop按钮; 6) 在Filter编辑栏中输入imap,按下Apply按钮; 7) 将捕捉到的数据保存到包文件IMAP.pcap中; 8) 打开实验保存的包文件IMAP.pcap;
9) 分析不同IMAP帧的报文格式,掌握并验证IMAP协议的工作原理。
实验五 IP子网划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设置 2.理解IP协议与MAC地址的关系
3.根据实际的网络需求设计合理的子网划分方案 二、实验环境
共6组,每组3台双网卡PC机,多台路由器,多台交换机,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起来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计算机。
图1 拓扑结构图
三、实验原理
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原先的IPv4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即网络号占位太多,而主机号位太少,所以其能提供的主机地址也越来越稀缺,目前除了使用NAT在企业内部利用保留地址自行分配以外,通常都对一个高类别的IP地址进行再划分,以形成多个子网,提供给不同规模的用户群使用。
本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设置的方法,具有根据实际的网络需求设计合理的子网划分方案的创新能力。
1、为什么要划分子网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Internet的工程师们并未意识到计算机和通信在未来的迅猛发展。局域网和个人电脑的发明对未来的网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开发者们依据他们当时的环境,并根据那时对网络的理解建立了逻辑地址分配策略。他们知道要有一个逻辑地址管理策略,并认为32位的地址已足够使用。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地址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如下表所示,其中A,B,C三类最为常用: A类 0-127 0 8位 24位 B类 128-191 10 16位 16位 C类 192-223 110 24位 8位 D类 224-239 1110 组播地址 E类 240-255 1111 保留试验使用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32位的地址空间确实足够大,能够提供232(4,294,967,296,约为43亿)个独立的地址。这样的地址空间在因特网早期看来几乎是无限的,于是便将IP地址根据申请而按类别分配给某个组织或公司,而很少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个地址空间,没有考虑到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被用尽。但是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它们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对于A、B类地址,很少
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使用,而C类地址所容纳的主机数又相对太少。所以有类别的IP地址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不适用于网络规划。 2、如何划分子网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引入了子网的概念。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位最高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所剩余的部分则仍为主机位。这使得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三级地址结构:网络位、子网位和主机位。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它的使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层次结构--如何既能适应各种现实的物理网络规模,又能充分地利用IP地址空间(即:从何处分隔子网号和主机号)。 3、子网掩码的作用
简单地来说,掩码用于说明子网域在一个IP地址中的位置。子网掩码主要用于说明如何进行子网的划分。掩码是由32位组成的,很像IP地址。对于三类IP地址来说,有一些自然的或缺省的固定掩码。
4、如何来确定子网地址
如果此时有一个I P地址和子网掩码,就能够确定设备所在的子网。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长,用32bit组成,其中的1表示在IP地址中对应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对应比特,0表示在IP地址中的主机号对应的比特。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位相“与”,得全0部分为主机号,前面非0部分为网络号
四、实验步骤 基础实验1:
Ipconfig是调试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命令,通常大家使用它显示计算机中网络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默认网关,Ipconfig /all:显示本机TCP/IP配置的详细信息。 基础实验2:
1) 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设置两台主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 A: 10.2.2.2 255.255.254.0 B: 10.2.3.3 255.255.254.0 2)两台主机均不设置缺省网关。
3)用arp -d命令清除两台主机上的ARP表,然后在A与B上分别用ping命令与对方通信,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4)在两台PC上分别执行arp -a命令,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提示:由于主机将各自通信目标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相\与\后,发现目标主机与自己均位于同一网段(10.2.2.0),因此通过ARP协议获得对方的MAC地址,从而实现在同一网段内网络设备间的双向通信。 基础实验3:
1)将A的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0,其他设置保持不变。 2)在两台PC上分别执行arp -d命令清除两台主机上的ARP表。然后在A上\,观察并记录结果。
正在阅读: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09-29
家乡的年味作文06-18
中医院中医健康指导11-04
生物练习题103-05
顽强的桔子树作文450字06-21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锅炉点检员考试题库11-17
续约申请书03-31
攀枝花学院建筑工程造价模拟试卷及答案02-28
高考英语复习之特殊句型考点例析07-28
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知识讲解04-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指导书
- 计算机网络
-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