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依据及设计步骤

更新时间:2023-04-21 17: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毕业设计总依据与设计步骤(供参考)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步骤:

第一步、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一、建筑结构体系选型

(一) 合理选用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材料是形成结构的物质基础,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正确选用材料,

1 / 211 / 21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就成为经济合理地选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按材料分类的结构类型如下:

砌体结构体系

按建筑材料分类的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钢结构体系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二) 合理选择结构受力体系

现代建筑中,建筑物的造型可划分为两大类:多层与高层建筑、单层大跨度建筑,按结构受力形式分类,常用的结构体系大体如下:

混合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

多层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框架——剪力墙、全剪力墙结构)

筒体结构体系(包括框筒、筒中筒、成束或组合筒体结构)

巨型结构体系

单层大跨度建筑平面结构体系:门式刚架、薄腹梁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

空间结构体系: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框架结构体系

多层与小高层常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与装配整体式框架三种。

地震区框架结构宜优先考虑选择现浇框架结构体系,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现已很少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非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则可以根据施工条件等因素具体选定。

(3)钢框架:钢框架的受力骨架为钢梁、钢柱,根据梁柱连接型式可分为半刚接框架和刚接框架。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梁、钢柱相对混凝土梁、柱截面较小,增大了有效使用面积;钢框架自重较轻,大大降低了基础造价;且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钢框架多用于办公楼、旅馆、商场等公共建筑。

(4)框架结构体系选用限值:框架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主要取决于梁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梁柱截面惯性矩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较大,抗侧移能力较弱,属较柔结构。当层数较多、侧向荷载较大时,为满足侧向刚度和强度要求,需加大截面,很不经济。而且高度增加时,框架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相对位移较大,使得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建筑装饰、管道设备等)在地震时破坏较严重。因此,框架结构的最大高度受到限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是6~15层,最经济是10层左右;规范规定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可采用钢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1-2的限值;抗震等级见表1—3所示。

2 / 212 / 21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二、结构布置

结构体系确定后,应当密切结合建筑设计进行结构总体布置,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造型和合理的传力路线。

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是指其对高度、平面、立面和体型等的选择,除应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建筑美学要求外,在结构上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地震区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还应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要达到先进合理,首先取决于清晰合理的概念,而不是仅依靠力学分析来解决。确定结构布置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结构概念设计的过程。

(一)结构总体布置原则

1、控制高宽比

在高层建筑中,结构的位移常常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而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倾覆力矩将迅速增大。因此,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应满足表1-2的要求。对于满足表1-2的高层建筑,一般可不进行整体稳定验算和倾覆验算。

2、减少平面和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

3 / 213 / 21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结构平面应尽量设计成规则、对称而简单的形状,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量重合,以减少因形状不规则产生扭转的可能性。

结构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避免刚度突变,避免薄弱层。结构上部形成缩小面积的突出部分,这种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鞭梢效应,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加强。

3、变形缝的设置

在多层与高层建筑中,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裂缝,常隔一定距离用温度缝分开;在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之间,由于沉降不同,往往由沉降缝分开;建筑物各部分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或有错层时,用防震缝分开。温度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将高层建筑划分为若干个结构独立的部分,成为独立的结构单元。

(二)框架结构体系布置

1、结构布置原则

(1)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宜简单、规则,使各部分刚度均匀对称,减少结构产生扭转的可能性。

(2)控制结构高宽比,以减少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其高宽比限值见表1-2。

(3)尽量统一柱网与层高,以减少构件种类规格,简化设计与施工。

(4)房屋的总长度宜控制在最大温度伸缩缝间距内,当房屋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可设伸缩缝将房屋分成若干温度区段。

2、柱网和层高

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即平面框架的柱距(开间)与跨度(进深)和层高,首先要满足生产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其次是满足建筑平面功能的要求,还要力求做到柱网平面简单规则、受力合理,同时施工方便,有利于装配化、定型化和施工工业化。

3、钢筋混凝土承重框架的布置

柱网确定后,沿房屋纵横方向布置梁系,形成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上的水平作用。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承重体系可分为三种。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横向上布置主梁,在纵向上设置连系梁。楼板支承在横向框架上,楼面竖向荷载传给横向框架主梁。由于横向框架跨数较少,主梁沿框架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加房屋横向抗侧移刚度。由于竖向荷载主要通过横梁传递,所以纵向连系梁往往截面尺寸较小,这样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不利的一面是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对于给定的净空要求使结构层高增加。

4 / 214 / 21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5 / 215 / 21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纵向上布置框架主梁,在横向上布置连系梁。楼面的竖向荷载主要沿纵向传递。由于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这样对于大空间房屋,净空较大,房屋布置灵活。不利的一面是进深尺寸受到板长度的限制,同时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小。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主梁。楼板的竖向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柱网较大的现浇楼盖,通常布置成井字形式;柱网较小的现浇楼盖,楼板可以不设井字梁直接支承在框架主梁上。

由于这种方案沿两个方向传力,因此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也较好,通常按空间框架体系进行内力分析。

在地震区,考虑到地震方向的随意性以与地震产生的破坏效应较大,因此应按双向承重进行布置。高层建筑承受的水平荷载较大,应设计为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不应采用铰接,也不应采用横向为刚接、纵向为铰接的结构体系。

三、绘出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标出柱距,对框架进行编号。

第二步、初步选定梁柱截面尺寸与材料强度等级

一、初估梁柱截面尺寸

(1)框架梁截面尺寸: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应该根据承受竖向荷载的大小、梁的跨度、框架的间距、是否考虑抗震设防要求以与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情况下,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可参考受弯构件按下式估算:梁高(1/8~1/12)l ,其中l 为梁的跨度。梁宽(1/2~1/3)h 。在抗震结构中,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框架柱截面尺寸:框架柱的截面形式通常大多为方形、矩形。柱截面的宽与高一般取层高的1/15~1/20,同时满足25/0l h ≥、30/0l b ≥,l 0为柱计算长度。多层房屋中,框架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不宜小于300;高层建筑中,框架柱截面的高度不宜小于400,宽度不宜小于350。柱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为1~2。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宜大于4。 为了减少构件类型,简化施工,多层房屋中柱截面沿房屋高度不宜改变。 在计算中,还应注意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规范对剪压比(0/c c c c h b f V )、剪跨比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6 / 216 / 21 (c Vh M /=λ)、轴压比(c c c N h b f N /=μ)限值的要求,如不满足应随时调整截面尺寸,保证柱的延性。抗震设计中柱截面尺寸主要受柱轴压比限值的控制,如以ω表示柱轴压比的限值,则柱截面尺寸可用如下经验公式粗略确定:

?ω3

210)1.0(?-==c f GnF a A 式中;A ——柱横截面面积,m 2,取方形时边长为a ;

n ——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F ——验算柱的负荷面积,可根据柱网尺寸确定,m 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ω——框架柱最大轴压比限值,一级框架取0.7,二级框架取0.8,三级框架取0.9。 φ——地震与中、边柱的相关调整系数,7度中间柱取1、边柱取1.1,8度中间柱取1.1、边柱取1.2;

G ——结构单位面积的重量(竖向荷载),根据经验估算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约为12~18/m 2。

二、材料强度等级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和节点不宜底于C30,其他各类构件不应底于C20。

2、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钢筋宜采用、级变形钢筋,箍筋宜采用I 、级钢筋。

三、确定计算简图、选取计算单元

1、画出水平计算简图,标注框架编号(横向为1、

2、3,纵向为A 、B 、)、框架梁编号(材料、截面和跨度相同的编同一号),确定梁的计算跨度。

2、选取计算单元(所需计算的一榀或几榀框架),画出计算简图,标出计算跨度、柱的计算高度,并对柱编号(材料、截面和高度相同的编同一号)。

第三步、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与结构刚度参数

一、 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1、屋面竖向恒载:按屋面的做法逐项计算均布荷载×屋面面积;

2、屋面竖向活载:屋面雪荷载×屋面面积;

3、楼面竖向恒载:按楼面的做法逐项计算均布荷载×楼面面积;

4、楼面竖向活载:楼面均布活荷载×楼面面积;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7 / 217 / 21 5、梁柱自重(包括梁侧、梁底、柱的抹灰):梁侧、梁底抹灰、柱周抹灰,近似按加大梁宽与柱宽考虑,一般加40。

容重???+=l h b G )40.0(

混凝土容重:253

梁柱自重可列表,以方便后面的计算。如:

6、墙体自重:(包括女儿墙和各种纵横隔墙)

墙体两面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40考虑。

墙体容重墙厚)(墙宽墙高?+?

?=40.0G 单位面积上墙重量墙体面积?=

黏土砖的容重:193

同上列表:

7、荷载分层总汇

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屋面恒载+50%屋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下半层的柱与纵横墙自重;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恒荷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与纵横墙自重;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n

i i G G 1

二、刚度参数计算

1、梁的线刚度计算:

各层梁分别列表计算:(表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8 / 218 / 21

2、柱的线刚度计算 各层柱分别列表计算:

3、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值

根据D 值法,第i 层第j 根柱的侧移刚度为:

2

12h k D c

ij α

= 式中,α体现了节点转角的影响,对于框架一般层的边柱与中柱和首层的边柱与中柱的α值详见课本P119表5-4。 列表计算: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9 / 219 / 21

第四步、计算结构自振周期

顶点位移法计算基本周期:(课本P114)

T T T ?=?7.11 (5-2)

式中,T ?——基本周期调整系数,对一般民用框架取0.6。 T ?——结构顶点侧向位移,即为把集中在各楼层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视为作用在楼面处的水平力时,按弹性刚度计算得到的结构顶点侧向位移(m )。

∑==?n

i i T 1δ (5-3)

i i m

k ik i i D V D V //1==∑=δ (5-4)

式中,i V ——上述水平力作用下第i 层的层间剪力,∑==n

i k k i G V ;

i D ——第i 层柱的侧移刚度之和(前面已算出)。

第五步、计算多遇地震烈度下的结构弹性地震作用

对满足底部剪力法适用条件的框架结构,可用底部剪力法求解。

eq EK G F 1α=

)1(1n EK n j j

j

i

i i F H G H G F δ-=∑= EK n n F F δ=?

列表计算:

第六步、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弹性变形验算

1、层间剪力的计算(课本P119)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0 / 2110 / 21 ∑==n

i k k i F V (5-12)

2、层间弹性变形计算

i i i e D V u /=?

3、验算H u e e ][θ≤?是否满足。

列表计算:

第七步、上述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5-4)

一、求柱端剪力

第i 层第k 根柱子的剪力为

i n r ir

ik i i ik ik V D D V D D V ∑===1

(5-14) 二、柱的上下端弯矩

h y V M ij ij )1(-=上

yh V M ij ij ?=下

式中,y ——为柱子的反弯点高度比,3210y y y y y +++=

0y ——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是各层等高、各跨跨度相等、各层梁和柱线刚度都不改变的多层多跨规则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求得的反弯点高度比,查表得。

1y ——上下梁线刚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当某柱的上、下梁线刚度不同,柱上、下节点转角不同时,反弯点位置有变化,应将0y 加以修正,修正值为1y 。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1 / 2111 / 21

2y 、3y ——上下层高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

三、框架梁端的弯矩

根据节点平衡,求梁端弯矩:

对于中柱,左、右梁端弯矩可由上、下柱端弯矩之和按左、右梁的线刚度比例分配 )下

上右

左左左(c c b b b b

M M k k k M

++= (5-18) )下

上右

左右右(c c b

b b b

M M k k k M ++= (5-19) 对边柱节点:

上c

c b M M M += (5-20) 四、框架梁端的剪力计算

根据框架梁隔离体的平衡条件,梁端弯矩的代数和除以梁的跨度即可得梁端剪力

l

M M V r

b l b b += (5-21)

五、框架柱的轴力计算

对于中柱,每个节点左、右梁端剪力之差即为柱的该层层间轴向力; 对于边柱,节点一侧的梁端剪力即为柱的该层层间轴向力; 从上到下逐层累加层间轴向力,即得柱在相应层得轴力。 框架梁端剪力与柱轴力计算表: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2 / 2112 / 21

做出框架梁的弯矩、剪力图与柱的轴力图。

aq b a ??????? ??+322 (二)、分层法: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采用分层法进行简化计算,此时每层框架连同上下层柱组成基本计算单元,竖向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只在本层内进行弯矩分配,单元之间不再传递。梁的弯矩取分配后的数值;柱端弯矩取相邻两层单元对应柱端弯矩之和。

1、求梁的固端弯矩;

2、梁柱的线刚度(前面已算出);

3、分配系数:按与节点连接的各杆的转动刚度比值计算;

4、传递系数:底层柱传递系数为1/2,其余各层柱传递系数为1/3;梁远端固定传递系数为1/2,远端滑动铰支座传递系数为-1。

5、弯矩分配:分配2~3次为宜。

6、节点不平衡弯矩的再分配:由于柱端弯矩按1/3 传递系数传递到远端(底层按1/2传递系数),柱端弯矩取相邻两层单元对应柱端弯矩之和,此时原来已经平衡的节点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3 / 2113 / 21

弯矩由于加入了新的弯矩而不再平衡,应将不平衡弯矩再分配。

节点不平衡弯矩的再分配表

做出梁柱最终弯矩图。

7、考虑梁端的塑性变形与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即人为地减小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用括号在图上标出),相应跨中弯矩乘1.1。 三、梁端剪力与柱轴力计算 (

1) 梁端剪力:

l

M M ql V V V m q 右左弯矩引起剪力)荷载引起剪力)

-+=+=21

(( (2) 柱轴力:

)(节点集中力及柱自重(梁端剪力)P V N +=

第九步、内力组合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按下列公式验算: 非抗震设计: R S ≤0γ

0γ为结构重要性系数,重要、一般、次要分别取1.1、1.0、0.9。

抗震设计: R S RE ≤γ

(为了计算比较,在内力组合以获得荷载效应组合值S 的同时,乘上结构重要性系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4 / 2114 / 21 数0γ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RE γ。)

因此,内力组合应考虑两种情况:(1)恒载和活荷载效应的组合;

(2)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一) 梁的内力不利组合

(1)梁端负弯矩,取下式两者较大值

)2.13.1(G E RE M M M +-=-γ

)4.12.1(0活恒M M M +-=-γ

(2)梁端正弯矩按下式确定

)0.13.1(G E RE M M M -=γ

(3)梁端剪力,取下式两者较大值

)2.13.1(G E RE V V V +=γ

)2.12.1(0活恒V V V +=γ

(4)梁跨中正弯矩,取下式两者较大值

)2.13.1(G E RE M M M +=γ中

)4.12.1(0活恒中M M M +=γ

注意:上面第一式重力荷载代表值与地震作用组合后的最大值不一定在跨中,其位置和大小由作图法或解析法求得。

作图法:按同一比例尺作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弯矩图(乘分项系数)和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乘分项系数),在G M 弯矩图上作平行与的切线,交于m 点,作铅

垂线交与n 点,则的长度为max ,b M 。(如右上

max ,b M : )(1EB EA GA GB M M M M l ++--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5 / 2115 / 21

EA GA

M M +-(如右下图所示)。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

)2.13.1(max G E RE M M M +=γ

)0.13.1(min G E RE N N N +=γ

第②组内力组合(小偏心受压)

)2.13.1(max G E RE M M M +=γ

)2.13.1(max G E RE N N N +=γ

第③组内力组合(无地震作用)

)4.12.1(0活恒M M M +=γ )4.12.1(0活恒N N N +=γ

用轴压比0

bh f N

c =

ξ判断大小偏心,并以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分别配筋,取大者。 梁 内 力 组 合 表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6 / 2116 / 21

柱 的 内 力 组 合 表(某柱)

第十步、按组合内力进行梁柱配筋计算

为了较合理地控制强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机制和构件破坏形态,提高变形能力,《抗震规范》体现了能力控制设计的概念,并区别不同抗震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杆件”和“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要求。这个概念在设计时用调整内力的方式实现。

一、框架梁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

求出梁的控制截面组合弯矩后,即可按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进行配筋计算。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1) 剪压比的限制

对梁的剪压比的限制,也就是对梁的最小截面的限制。 梁的组合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02.0bh f V c b RE ≤γ

2)按“强剪弱弯”的原则,调整梁端剪力设计值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7 / 2117 / 21 (注意:调整前内力除于RE γ,并将调整后的值b V 放回组合表中备用)

调整值: Gb n r b l b

vb V l M M V ++=/)(η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Gb n r bua l bua

V l M M V ++=/)(1.1 vb η——梁端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3,二级为1.2,三级为1.1。

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0025.142.0h s

A f bh f V SV YV t b RE +≤λ 二、框架柱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

1)轴压比的限制

轴压比的限制是为了保证柱具有一定的延性。

bh

f N c =ω 要满足规范要求。 2)按“强柱弱梁”的原则,调整柱的弯矩设计值

(注意:调整前内力除于RE γ,并将调整后的弯矩值放回组合表中备用)

框架节点处柱弯矩,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其设计值应按下列各式调整:

∑∑=b c c M M

η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bua c

M M 2.1 c η——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1.4,二级为1.2,三级为1.1;一、二、

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增大系数分别为:1.5、

1.25和1.15。

调整后的柱端弯矩按原有柱端弯矩之值分配。

2、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1)剪压比的限制

对柱的剪压比的限制,也就是对柱的最小截面的限制。

柱的组合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8 / 2118 / 21 02.0bh f V c c RE ≤γ

2)按“强剪弱弯”的原则,调整柱的剪力设计值

(注意:调整前内力除于RE γ,并将调整后的值c V 放回组合表中备用)

n b c t c vc c H M M V /)(+=η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n b cua t cua

c H M M V /)(2.1+= vc η——柱端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4,二级为1.2,三级为1.1。

3)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N h s

A f bh f V sv YV t c RE 056.0105.100+++≤λγ λ——剪跨比,02h H n =

λ。当1<λ时,取1=λ,当3>λ时,取3=λ。 N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柱轴压力,当A f N c 3.0>时,取A f N c 3.0=。 当柱出现拉力时,应按下式验算:

N h s A

f bh f V sv YV t c RE 2.0105.100-++≤λγ 当右边的计算值小于0h s A f sv YV 时,取等于0h s

A f sv YV ,且不应小于036.0bh f t 。 分别列表进行梁柱正截面和斜截面的配筋计算。

三、框架节点核芯区验算

节点核心区抗震设计的原则要求是框架节点核心区不先于梁、柱破坏。

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应进行抗震验算;三、四级框架节点核芯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1、节点剪压比的控制

j j c j j RE h b f V ηγ30.0≤

j η——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

核芯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

结构依据与设计步骤

19 / 2119 / 21 2、核芯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a) 核芯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当验算方向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1/2时,可采用该侧柱截面宽度,当小于柱截面宽度的1/2时,可采用下列二者中的较小值:

c b j h b b 5.0+=

c j b b =

b) 当梁、柱的中线不重合且偏心距不大于柱宽的1/4时,核芯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可采用上式(5—9)和下式(5—10)中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e h b b b c c b j -++=25.0)(5.0

3、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验算

1)一、二级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s b b

jb j a h M V '-=∑0η(1-b

c s b h H a h -'-0) (5—23) 9度时和一级框架结构 尚应符合式:

s b bua

j a h M V '-=∑015.1(1-b

c s b h H a h -'-0) 2)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式验算:

s

a h A f

b b N bh f V s b SVj YV

c j

j t j j RE '-++≤0005.01.1ηηγ 9度时应符合: s a h A f bh f V s b SVj

YV t j j RE '-+≤009.0ηγ

第十一步、需要薄弱层变形验算否

一、根据梁柱配筋和柱的轴压力等,计算梁柱各控制截面的屈服弯矩

二、根据梁柱端截面的屈服弯矩,判断节点处梁柱的破坏状态,计算柱和层的屈服剪力

三、根据大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弹性地震剪力(i)和层间屈服剪力(i),计算层间屈服强度系数ξy (i)

四、判断结构的薄弱楼层,计算结构薄弱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Δμp

和层间角位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hd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