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最后压轴模拟)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10-18 09: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西周时期中国人形成了亲戚观念。父母,祖父母,叔伯、婶婶,姑姑是血缘关系中最近的亲人;外祖父母,舅舅、舅妈,姨妈是血缘关系第二重要的亲人。材料反映 A. 宗法制影响了亲戚观念 B. 西周亲戚体系较为庞大 C. 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 D. 宗族凝聚力在逐渐加强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最近的亲人、第二重要的亲人”等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近远疏划分的,也就说明了宗法制、宗法观念影响了亲戚观念,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周亲戚观念的形成而非亲戚体系较为庞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男尊女卑和宗族凝聚力的问题,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 春秋时代的战争,通常采用车阵战,一经交战,即刻决出胜负。战国时期,作战军队的数量大为增加,步兵、骑兵为主的野战和包围战逐渐代替车阵战,战争往往旷日持久,残酷性大大加剧。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各诸侯国人口大幅增长 B. 战争目的由争霸到兼并 C. 战争科技出现重大突破 D. 礼乐制度已经受到冲击 【答案】B

............

3. 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 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 B. 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 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 D. 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答案】D

【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忠

君思想,也就说明了材料意在强调理学思想已经影响到了对人物评价,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物评价标准是很多的,并不是逐渐统一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不符合题意,排除;诗人地位也不是由评论家决定的,选项C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4. 清康熙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如以康熙中期粮价指数为100,则乾隆初为132.90,嘉庆初高达264.82,至道光年间达到532.08。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的动荡 B. 社会需求的扩大 C. 粮食出口量增加 D. 高产作物的引入 【答案】B

【解析】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是由于人口激增,社会需求量的扩大而造成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C均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所以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闭关锁国,不存在粮食出口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 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 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C.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 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答案】C

【解析】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汉族官员李鸿章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重用汉族官员,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缓和民族矛盾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洋务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政府权威性仍然存在而非逐步丧失,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6. 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各省谘议局相继成立。立宪派一方面以谘议局为论坛,发表各种议论,

通过各种决议,力图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运作有所监督;同时互通声气,函电往来,发起和组织联合请愿,要求尽快成立“责任内阁”,加快立宪步伐。材料说明 A. 谘议局使立宪派有代表民意的合法性 B. 立宪派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先锋力量 C. 谘议局议员的产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性 D. 中国责任内阁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是通过谘议局而使自己的主张能够代表民意,从而具有合法性,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较强的民主性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要求尽快成立“责任内阁”等字眼足以证明中国责任内阁制的框架尚未形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7.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毅然通电全国:“力谋统一,贯彻和平”“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遂将热河划归东北,并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据此可知

A. 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央集权 B. 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 C. 东北己归属国民政府管辖 D. 三民主义得到认可和实践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东北易帜,而东北易帜标志着东北己归属国民政府管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并未实现了中央集权,也未完成了国家统一,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说遵守三民主义而未强调三民主义得到认可和实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8. 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的目的是

A.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 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 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答案】B

9. 梭伦改革颁布的《解负令》规定,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解负令》的颁布

A. 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B. 冲击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C. 推进奴隶制度走向瓦解 D. 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答案】A

【解析】《解负令》的颁布使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扩大了公民的基础,也就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解负令》是促进了奴隶制经济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解负令》推进奴隶制度走向强盛而非瓦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解负令》并未解放雅典的奴隶群体,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0. 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美洲则增长到近58%。材料说明

A. 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 B.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 C. 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 D. 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把北美这块殖民地作为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使英国对美洲贸易迅速增长,也就说明了北美这个殖民地对英国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没说英国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工业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与欧洲各国贸易比重下降而非关系恶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1. 在1776—1780年间,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州宪法都附上了“权利法案”,列举了受到保护的人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增大了议会的权力。材料说明美国

A. 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 B. 引领世界民主进程的发展 C. 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 D. 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 【答案】D

【解析】“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等属于美国地方民主改革的内容,也就说明了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州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而非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主张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12. 1944年苏联提出,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苏、英、美、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只要五国中一个国家反对,决议就不能通过;英美代表则主张少数服从多数。苏联提出一票否决权的出发点是

A. 真正体现世界大国的强权政治 B. 使大国之间实现政治利益平衡 C. 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劣势 D. 推动联合国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C

【解析】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一票否决权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一票否决权是利于改变美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劣势的, 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强权政治和政治利益平衡的信息,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 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h5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