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开放互助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推广稿

更新时间:2023-12-02 07: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

教学研究推广稿

雁江二中2012级语文课题组

主研: 刘 琼 龙 运 鲁建南 朱俊杰参研: 杨建平 曾 理

张洪

一、课题提出

(一)传统的阅读教学弊端突出,探索新法势在必行。 1.文本解读的应试化 2.主题理解的单一化 3.有机整体的破碎化 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二)探索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突破阅读教学瓶颈的重要途径。

(三)探索和运用“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教学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要。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构建主义学习论

3、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去,对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构建一套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使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 二、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构建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学习模式,探索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方法。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等自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教师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内涵、特征及方式的研究 3、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研究

4、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师教师角色定位及主导作用的研究 5、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重点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学模式和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文献资料研究法:从现有的相关资料的扒梳中总结出自主阅读的指导策略。 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从中总结出开展自主阅读的规律和指导方法。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整理研究中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报告。

三、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 (2010.9-2011.2)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课的研究现状。确定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职责,分工到人。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请有关领导及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论证、开题。 3.展开调查。对学生语文阅读现状、教师阅读教学现状,特别是学生自主阅读现状展开调查研究,认真科学地分析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4.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拟定具体实施措施,并充分考虑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 (2011.3-2012.8)

1、根据调查对学生阅读阅读现状的分析 ,设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开放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

2、加强自主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抓实实验研究的过程管理 ,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好研究工作,在教学尝试中不断改进。作好记录 ,把实验中的问题及时整理 ,并注意阶段性的总结 。

3、定期组织试点班交流课,在研究过程中调整、修改研究实施方案。

4、撰写经验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成功个案,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 总结完善阶段。(2012.9-2013.8)

1.进行实验效果终结检测,对实验成果进行理论升华,广泛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

2.系统整理,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召开结题会。

四、研究成果

(一)遵循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构建“开放互动式”课堂

我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首先放在了学生如何学,研究学生阅读的认知过程及特点。只要有了解了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并根据它采用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恰当,最有效的。

研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如下的认知特点。

就阅读过程而言,任何人都得先按“句 →段→篇”的顺序把握文本内容,但是,却不能一次就把文章读透了。这个时候学生能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但这时的整体知是模糊的,片面的。而最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走一这一步就停步了或没有办法再深入了。这时往往又会出现约两类情况:一是有一些零散的疑问,但不知从何着手分析解决;二是发现不了任何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篇→段→句”的深入理解过程。这个过程是“整体-局部-整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整体把握是品析局部的总方向;对局部的品析会使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会更清晰,更完整,更深入。这种认识的升华也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各部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对忌局部的理解也会更深入、更准确。

正是基于此,我们研究构建了成果(四)所呈现的教学流程。

(二)运用“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如果读懂了“共性”, 读出了“个性”,就真正读透了“这一篇”、“这一类”,无论是质疑,还是释疑,还是写作,心中就有谱了。下面是我们根据各各类文体,针对阅读各类文体的方法总结出来的自主阅读导引表:

“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

基础 知识 作者:_________背景:____________ 文体: 文体知识: 字词: 写什么 阅读 理解 分析 判断 整理 表达 方法 怎么写 (如何实现) (写作目的) 内容、思想情感、主题等 技巧:选材立意、结构思路、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关键字词、标点等 常 规阅读要求自主的个性阅读,并不是“自由化”、“盲目化”、“随意化”的“乱”读,

既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也不可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明确阅读的常规阅读要求是个性化自主阅读的基础,个性化阅读实质就是在常规阅读目标中作出

为什么这样写 体会作者从整体构思直至遣词造句有何妙(是否实现) 处 圈、点、勾、划、批注、摘抄、质疑、讨论 1. 2. 3. 1. 2. 3. 1. 2. 3. 我的收获 个性探究我的疑问 我忽略的问题

取舍,或者是重新调整了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另外,要想突破个性化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难点必须从常规目标中找到切入点。

此表的运用方法:

此导引表“常规阅读要求”涵盖了绝大部分文体的阅读目标。运用前要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这一知识体系,学生对此表掌握得越全面越准确其自主阅读的自主性才越强。具体到某一篇文章的阅读时,此表中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完全用到的,这就需要在阅读实践中教会学生自主取舍,确定这一篇的具体目标。

此表针对面比较广,因此,一次印发后,可长期使用。最终目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学生能把它牢记在心中,并形成一种阅读习惯。

“个性探究”部分的内容不一定每次都要填写到表格中,相关的内容可以用相应的符号在文中圈、点、勾划、批注。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适用的阅读符号系统,如重点段落统一用一种符号,精彩语句统一用一种符号,疑难问题又统一用一种符号,忽略的问题也统一用一种符号,如果再辅以编号就更能事半功倍了。

(三)明确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1、学生的角色―――真正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目标。所以,不论是教学准备,还是教学实施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的成败最终也是在学生身上得得以体现。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尝试,谋求学生个体创造潜能地充分挖掘和个性地张扬,让学生接近生活,关注现实世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展开阅读,自主拓展阅读范围,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的角色―――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的提供者、促进者、引导者,作学生阅读的支持者和评价者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材料的个人意义,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对学生的引导,发挥协助的作用。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协助学生整理好学习成果。在“开放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中,

我们力求要让每个学生都会有事做,有问题问,有不同程度的实实在在的收获。

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操作流程。

“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操作流程图 课堂流程 激趣导向 自读感知 讨论交流 拓展升华 师生互动师 (主导) 激励引导 (师导) 巡视协助 (师助) 引领指导 (师导) 总结提升 (师结) 互动互进 生 (主体) 自主阅读 (生读) 尝试发现 (生疑) 协作探讨 (生议) 思考领悟 (生悟) 自主 合作 探究

此表详解:

(1)激趣导向,构建情景

学生自主阅读----依据共性目标,自主阅读;圈、点、勾划、批注;整理收获。

教师激励引导----热情鼓励,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阅读信心;制订弹性

目标,解除约束,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阅读目标制定要灵活有梯度。目标的制定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侧重于思考学生想学会什么,怎样学会不要仅仅想着培养什么,学会什么,应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侧重于学生不同水平实际,随时调整目标要求;因为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目标承认学生差异和差距,具有不固定性和广阔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境的顺利建构。

(2)自读感知,确定目标

学生尝试发现----发现问题,尝试探究。

教师巡视协助----了解学情,适时适度引导协助。

学生的自主阅读,应当是有目的的阅读,不过最初教师不设定过于细化的目

标或有意不出示,避免教师设定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从而锻炼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只需要抓住阅读与写作的核心问题:“写什么(表现什么、表达什么)”、“怎么写的”、“为何这样写”,让学生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根据相应的文体知识自主确定方向,逐步深入理解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同时发现问题,并做好标记或批注。

其次,可运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尽快接触目标

教材中的“思考、练习”不仅提示了阅读目标,而且暗示了实施目标的具体内容。明确目标后,可先引导从中寻找答案,以尽快接触目标。

另外,学生可基于自已的阅读能力,自主确立目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目标均由教师确定,阅读一篇课文要完成怎样的任务,教师明白,学生茫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决于教师的布置和安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可见,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发挥目标对其学习活动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近目标,而且要发挥教材对教学目标的暗示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目标。

(3)讨论交流,尝试目标

学生协作探讨----提出疑问,合作探究,生问生答,讨论辩论,生生互动。

教师引领指导----点拨引导,延伸深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涌动着的生命体,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然而,就每个个体而言,其经验又是独特的。因此,语文教学应牢固树立个性意识,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倡自主、自悟、自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让“文本”拓展开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活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然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下,按照“生问-生议-生悟-师结”的教学步骤,不拘一格地展示探讨学生疑问,教师不是“按部就班”按设计的教学程序实施教学,而是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教学顺序。

教师要让学生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机会尽可能的交给学生,因为甲同学提出的疑问,乙同学可回答,乙同学回答不全面的,丙同学丁同学可补充。教师要“吝啬”“懒惰”,问题的答案能不给就不

给,能“旁观”则“旁观”,只有当所有学生都无能力完成的难点问题,教师才可引导,但要掌握好“适时”“适度”引导的技巧,拿捏好引导提问的时机和难度。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促进阅读能力的形成。

对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可权衡比较,分门别类,联系点化,随机点化。 联系点化,指向中心。如难点的突破对理解中心关系密切,可着意运用,强化训练,探究其对中心表达的作用。

随机点化,简单交代。对与中心理解关系不大的,可随机点化,做到既不浪费时间,又使难点得以解决。如果是名词术语,只需以不影响课文理解为前提稍作交代,如因知识缺乏而难以理解,则可简单提示,或暂且存疑,待后解决;如果是背景缺乏,也只要三言两语,点到为止。

这一环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良好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构建师生互动情境,保障讨论交流的顺利进行。其主要指教师在与学生传递信息和思维互动共进的过程中,善于控制各种外在条件并能随机应变,较科学和灵活地调控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以达到教学进程的顺畅和完美。

教师应做到:

①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点引向正确轨道。

②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节和消除课堂阻碍,有效影响学生,如可采取幽默引趣法,巧妙对答法,近身暗示法,旁敲侧击法等。

③课堂师生互动应关注下层学生。

(4)总结提升,完善目标

学生思考领悟------在教师的引领,积极思考,加深领悟。

教师总结提升------教师质疑,延伸问题,引导深入探究学生忽略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和质疑的情况做出判断,迅速梳理学生所忽略的重难问题,按“生问-生议-生悟-师结”的程序循序渐进地质疑并引导学生释疑。

另一种操作方法,就是再学生的相关疑问后,顺势提出,以突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更易于形成系统,也节约了时间。

(五)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大胆让学生“尝试──合作──探究”,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① 让学生自己读的原则

每一篇文章,带给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让学生自己读,更能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能力的迁移。并在这一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快乐,获得读的幸福。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

②让学生自己问的原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如何在教学中引入“质疑”,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

需要指出的是,质疑问难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因为他们往往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③让学生自己感的原则

任何阅读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那一刹那间发生。学生这一情感形成的过程,是老师讲、灌、析都无法代替的。非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想、读中品,抓词析句,反复揣摩,层层推进,深入体验不可。真正溶入教材,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感是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④让学生自己说的原则

说,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主体的理解结果,或者说对事物认识过程的陈述,更是一种极强的言语交际活动。说与听是共时的,相依的、互动的,具有突出的情境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不敢开口说到敢开口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gv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