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期末总结
更新时间:2023-11-27 09: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学前心理学期末总结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二、新生儿年龄、生理特征(身高、体重)、神经系统
1、新生儿定义:从出生到出生后28天(国际上统一规定)。 2、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1)出生体重:足月正常体重儿:胎龄满37-40周,体重等于或大于2500克 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
巨大儿: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 (2)出生身长:卧位时头顶到足跟的距离
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厘米 男婴略长于女婴
(3)出生头围、胸围:头围:平均为34厘米,过大、过小为病态 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4)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胎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先发育,其次是躯干、发育最慢的是四肢 新生儿体型:头大,占去身长的1/4;躯干较长;四肢较短
由于头沉、脊柱支撑无力,抱新生儿时要使他们的头和腰部有支撑
3、神经系统
(1)脑重:新生儿的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4左右。脑细胞仍处于增殖阶段,脑细 胞数量在生后一年内仍在增加。
(2)神经细胞的结构:新生儿神经细胞的突起短而且数量少,有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外面尚无髓鞘, 所以刺激容易“泛化”。
(3)睡眠:新生儿初离母体,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声、光、风等等,对新生儿来说,都是过强的刺 激。新生儿几乎整天处于保护性的抑制——睡眠之中,每天睡眠时间长达20—22小时。 (4)新生儿的本能: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本能。比如握持反射(用手指触及新生儿的手心,立 即被他握住)、踏步反射(将新生儿扶至立位, 身体略向前倾,脚底着床,新 生儿能两脚交替向前迈出几步)等等。 由于非条件反射过于简单,数量也有 限,单靠这些本能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逐 渐建立起各种条件反射。
三、新生儿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1、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的。
(2)无条件反射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3)无条件食物反射:这种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当乳头或类似乳头的东西碰到新生儿 的面颊或嘴唇时,就会转头张嘴,做吸奶的动作,食物进入口里就会咽下去。 (4)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就属此类反射。当强光刺激眼睛时,新生儿会自动闭上眼睛或将头
转向背光处,当刺激物触及眼睑或睫毛时,头会向后仰并眨眼。打喷嚏、呕 吐也是无条件防御反射。
(5)无条件定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如大的声音或鲜艳的物体)出现时,儿童会自动把头朝向它, 或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好像在探究“这是什么?”这便是无条件定向反射。 (6)抓握反射:以手指或小棍触碰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 自身吊起来。这种反射均在出生后4-5个月消失。
(7)巴宾斯基反射:触摸新生儿的脚底,脚会向里弯曲,脚趾会成扇形张开。这种反射在其满6个 月时消失,以后再这样刺激儿童,脚趾就会向里屈曲。 (8)惊跳反射:又称搂抱反射(莫罗反射)。这是一种全身动作。当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 (如往小床上放他),或突然受到强声刺激时,会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 然后弯身收臂,紧贴胸前,作搂抱状。这种现象在3-5个月时消失。
(9)强直性颈反射:新生儿仰卧时,头常常偏向一侧,同时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屈起对侧的手 臂和腿,作出击剑状。经常伸出的那只手可能预示儿童将来的习惯用手。 这种反射在4个月以后消失。
(10)行走反射:双手托住新生儿腋下,使光脚板触地,儿童就会做迈步动作。此种反射在其2个 月左右消失。
(11)游泳反射:把新生儿肚子向下,横着托起,四肢便作类似游泳的动作,这种反射在其6个月 左右消失。
2、新生儿的条件反射:
(1)自然条件反射: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2)人工条件反射: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创造条件建立。对新生儿的脚底发出触觉振动作为条件刺激 物,同时用吹起引起新生儿眨眼的防御性无条件反射,经过124次两者同时结 合,新生儿在出生后第5天形成条件反射
(3)新生儿条件反射特点: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物结合的次数要多些,甚至多达 几十次,几百次。形成之后不稳定,如不继续练习,则易消退。不易分 化。对相似刺激都作同样反应。 (4)条件反射是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实现的。
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 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四、婴儿心理年龄时段、身体发展、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
1、婴儿期: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发展心理
学将出生1个月至1周岁这一时期称为乳儿期。这个时期儿童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2、身体发展:出生后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半年后每月约增长1-1.5厘米,1岁时身高 可达70-75厘米;1岁时体重可达9-10公斤,出生时的3倍。婴儿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 也很快:从2-3个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的力量逐渐增强。婴儿 的骨化过程远未完成,骨骼仍易变形,肌肉也易疲劳,让婴儿练习各种动作时,注意适 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婴儿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3、神经系统发展:(1)头围:出生约34厘米,1岁可达46厘米左右,成人头围约55厘米。 (2)脑重:1岁脑重可达900克,比出生时增加了一倍多。 (3)神经纤维髓鞘化:A感觉神经早于运动神经。
B额叶和顶叶约7岁时接近完成。
(4)皮质兴奋机能增强:A睡眠:新生儿20小时左右,周岁减少至14小时左右 B条件反射容易、巩固
(5)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A无条件抑制:与生俱来
B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狭义的条件抑制、 延缓抑制
(6)定向反射强化的方式、模仿的方式、动觉强化的方式、言语强化的方式 4、动作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方向)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近远方向)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 5、早期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婴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加深了婴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体验。 婴儿对身体活动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其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发展空间知觉、形成初步思维活动作准备。 使婴儿心理得到极大满足。
为有目的活动——游戏和早期学习准备条件。 发展婴儿的独立性。
五、婴儿手眼协调发展及其意义(73—74) 六、母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婴儿失去与母亲的交往,也就失去了被爱与爱的权利。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缺少与
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境。
七、先学前期对应的年龄范围、皮质抑制、第二信号系统
1、先学前期:1-3岁称为先学前期。1-3岁,特别是2岁之后,最突出的是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第
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
2、皮质抑制机能发展:皮质抑制的发展使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活动日益精细增强,对心理活动和行为 的调节作用也有所增强。先学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是极不平衡的。 3、第二信号系统:
(1)以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2)第二信号系统是在先学前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词是一种“信号的信号”。 (3)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直接刺激-直接反应。7、8个月以前。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直接反应。8个月以后。 第三阶段:直接刺激-对词的反应。1-1岁半。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词的反应。1岁半以后。
八、先学前期实物活动在先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实物活动:操作实际物体(包括工具)的活动。
2、儿童获得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途径:
(1)通过语言传递,从成人那里继承前人已经获得的认识
(2)依靠亲身实践,在成人的指导下实际地摆弄、操作物体,从而获得直接经验 3、为什么通过实物活动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呢?
(3)实物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组成活动的动作都是以某种实际的物体(包括工具)为对象的。
4、实物活动不仅使儿童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而且也获得了深刻认识事物的心理机能—思维。
九、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先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颜色知觉、数的知觉、空间知觉。
2、先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表PPT) 3、先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言语的形成过程: 单词句(1-1.5岁):在理解成人语言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词来与成人交流。“拿”、“要” 双词句(1.5-2岁):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串连在一起组成句子。“妈妈离开”、“我也去” 完整句的发展(2-3岁):2岁可以运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句表达思想;3岁已掌握最基本的词汇、词类和最基本的句型。
(2)言语发展的特点: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4、先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先学期儿童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出现
A知觉成为“理解性”知觉,即思维指导下的知觉。
B记忆的理解性增强了,有意性也出现了,情绪情感逐渐深刻。 C意志行动产生了。
D儿童的心理开始具有最初的系统性。
(2)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
十、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爱做事
(1)儿童学会独立行走以和用手拿东西之后,变得非常好动。喜欢模仿成人做事 (2)怎么办:珍惜儿童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加强引导。要注意安全。 2、闹独立 (1)“闹独立”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1岁多的儿童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 2 岁左右,儿童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为固执,不听从成人的吩咐 (2)这一年龄段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是第一个“危机期”。帮助儿童度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 教育是关键。对儿童的“独立性需要”,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多限制。
十一、学前儿童活动的发展
1、年龄范围:3岁到6、7岁的儿童,一般正在接受入小学之前的教育,所以被称为学前儿童(狭义) 习惯上也把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称为幼儿。 2、活动发展:
(1)幼儿三种基本形式:游戏,早期的学习,劳动 (2)游戏: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3)游戏是一种怎样的活动:
A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B游戏是幼儿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
C游戏使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像成人那样去活动,去生活。 3、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1)想象
——想象是游戏中最重要的成分 ——想象在游戏中具体表现:
A是游戏材料——以物代物 B是游戏角色——以人代人 (2)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
A直接兴趣是促使幼儿进行游戏的力量 B直接兴趣引起的活动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3)动作和言语
A动作和言语是实现游戏构思的基本手段 (4)其他:感知、记忆、思维等
4、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1)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表PPT) (2)游戏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 (3)游戏能加强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4)游戏能够锻炼儿童的意志(表PPT) (5)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5、游戏的发展:
(1)游戏的内容逐渐丰富、深刻
(2)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复杂,集体性逐步增强 (3)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
十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儿童心理的一般特点:
(1)游戏的内容逐渐丰富、深刻
(2)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复杂,集体性逐步增强 (3)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 2、幼儿初期(小班)的心理特点:更像个婴儿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A行动主要受情绪支配,较少受理智支配 B情绪强烈不稳定,易冲动,具有易变性 (2)爱模仿
A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 B教师常常是幼儿模仿的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A思维依靠动作进行
B思维依靠感知进行
3、幼儿中期(中班)的心理特点:真正的幼儿 (1)爱玩、会玩
A中班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对于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典型游戏 B中班儿童会计划游戏内容、分配角色、商量玩法 (2)思维具体形象
A典型的幼儿思维
B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 4、儿童晚期(大班)的心理特点:像个小学生 (1)好学、好问
A爱提问题 B喜欢拆拆卸卸,弄个究竟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十三、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意义(视觉,听觉,触觉) 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 (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 (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2、视觉:
(1)视觉的发生:对光的察觉、视觉的集中 (2)视觉的发展(详见PPT)
A视敏度: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即视力。 B颜色视觉: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 (3)了解儿童识别颜色能力的方法: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
3、.听觉:
(1)听觉的发生:胎儿的听觉反应、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2)听觉的发展:A听觉感受性:a绝对感受性: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
b差别感受性:幼儿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 B言语听觉:a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言的细小差别。
b幼儿晚期:基本辨别本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言
c语言教育中,注意幼儿是否听得清楚,及时发现听觉方面的缺 陷和重听现象。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 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 猜出说话的内容。 4、触觉:
(1)触觉的发生:触觉是肤觉、压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触觉的发展:A婴儿的触觉探索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手的探索。 B触觉绝对感受性:很小时候就发展起来。 C触觉差别感受性:幼儿期才开始发展。
十四、知觉
1、空间知觉:
(1)定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 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 (2)方位知觉(详见PPT) (3)深度(距离)知觉 2、物体知觉:
(1)定义:对物体自身的空间属性的知觉。(详见PPT) (2)形状知觉 (3)大小知觉 3、时间知觉:
(1)定义: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2)特点:A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
B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C儿童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D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3)发展趋势(详见PPT)
十五、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定义: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2、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激发观察的兴趣 (3)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 (4)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正在阅读:
学前心理学期末总结11-27
达内java15.12第二次月考(附答案).doc10-31
校长理念与学校和谐发展06-10
知错就改的孙小圣作文450字07-12
ANSYS静力分析实例208-27
员工利润分享与事业合伙人计划 方案11-11
小米公司战略分析报告12-01
2018届二轮复习 短文改错模拟试题10篇训练之六(8页word版)10-29
Oracle实验401-0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学前
- 期末
- 心理学
- 总结
-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 健康评估练习题
- 忌真十恶大败日
-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 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 宁夏2011年非公中级职称名单
- 陈省身杯 2005年 五年级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5套(2018审定新教材)
- 人文关怀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 综合题及答案 - 图文
- 追诉时效期限浅谈被害人控诉对追诉时效的影响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 物证技术期末论文
- 茂陵导游词
- Nothing与none的用法与区别
- 小学校刊创办方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5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计算机文化基础2015年复习宝典(1)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练习
-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