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13: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州诚博煤业有限公司 探放水设计

习水县天合煤矿

矿井探放水设计

矿 长: 吴朝文

总工程师: 胡万辉

编 制: 周勇强

编制时间:2015年3月

习水县天合煤矿 矿井探放水设计会审栏

会审日期:2015年3月15日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姓名 吴朝文 胡万辉 吴朝中 陈宗朋 胡孝坪 刘高云 李朝军 周勇强 职务 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采掘副总工程师 通防副总工程师 地测副总工程师

签字 备注

培 训 学 习

组织培训人: 培训时间: 参加学习人员 参加学习人员 参加学习人员 参加学习人员 参加学习人员

目 录

说 明 ......................................................................................................... 1 第一节 设计的目的 ............................................................................. 1 第二节 设计的依据 ............................................................................. 1 第三节 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2 第一章 概 述 ....................................................................................... 3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 ......................................................................... 3 第二节 矿井生产概况 ......................................................................... 5 第二章 矿井地质 ................................................................................... 8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 8 第二节 矿井地质 ............................................................................... 10 第三节 煤层特征 ............................................................................... 12 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 ......................................................................... 14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14 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15 第三节 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的导水性 ............................... 17 第四节 地表水、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动态 ........................... 18 第五节 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 ....................................................... 19 第四章 矿井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 ...... 20 第五章 矿井防治水措施的确定 ...................................................... 22

第一节 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 22 第二节 防治水煤(岩)柱的留设.................................................. 24 第三节 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设备 ........................................ 29 第六章 探放水的安全措施 ................................................................... 36 第七章 水灾避灾路线及避灾措施 ...................................................... 38 第八章 老窑积水的防治及防断层水、底板水措施 .......................... 39 第十一章 井下排水 ............................................................................... 41 第十二章 地表水防治 ......................................................................... 44 第十三章 小窑、采空区防治 .............................................................. 47

说 明

第一节 设计的目的

为加强天合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及矿井安全顺利生产,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结合天合煤矿实际,特编制《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指导矿井探放水工作。

第二节 设计的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煤矿防治水规定》; 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3、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2002年7月编制的《贵州省习水县马临煤矿区天合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4、2003年5月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编制了《贵州省习水县马临煤矿区天合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并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函[2003]第89号)“关于印发《贵州省习水县马临煤矿区天合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的函”批准。

5、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2009年编制的习水县天合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6、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2012年3月编制的习水县天合煤矿水患物探勘查报告。

1

第三节 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严格遵循《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及行业主管部门关于煤矿放治水的有关规定。

2、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3、坚持“科学、经济、合理”,编制既符合行业技术安全政策,又符合煤矿开采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矿井防治水方案。

2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

一、位置、范围和交通

习水县天合煤矿为生产矿井,2014年5月取得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2031120128797)。采矿权人:贵州诚搏煤业有限公司;地址: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尚华村;矿山名称:贵州诚搏煤业有限公司天合煤矿;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煤;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15.00万吨/年;矿区面积:1.1416平方公里;开采深度:由1070m至850m标高。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

表1 -1 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号 矿区拐点坐标(1954坐标系) X Y 3127560 35612900 3127950 3129060 3129700 3129030 3128810 35612470 35613180 35614110 35614100 35613670 矿区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X Y 3127592.594 35612821.889 3127892.597 3129002.602 3129642.603 3128972.599 3128751.599 35612391.887 35613101.894 35614031.901 35614021.899 35613591.896 A B C D E F 矿区面积:1.1416km2:开采标高:+1070m~+850m 天合煤矿行政区划隶属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管辖。地理坐标:地理坐标为: 东经106°08′28″-106°10′55″,北纬28°14′49″-28°16′45″。

天合煤矿隶属习水县马临经济区管辖。矿区位于习水县城南,距习水县城直距8km,距习水马临经济开发区4 km,矿山有简易公路与茅~习公路相连,至习水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公路运输条件都较好,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

3

图1-1 天合煤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位于大娄山脉的北西段,地形切割深,起伏大,山脊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NE~SW向展布。斜坡地形发育,总体上东部地形平缓,西部地形较陡。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部杯儿山山顶,海拔+1493.0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部河流附近,海拔约+770.6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相对高差722.4m。

总体上,矿区地貌属中高山地貌,区域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啐屑岩地层在反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

4

三、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裂隙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根据《贵州省习水县天合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本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四、气候条件

矿区位于贵州省北部边缘,地处黔渝交界之边远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快而多绵雨,冬季多低温阴雨,春季气温回升慢而不稳定,多夜雨,四季分明。

根据习水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3.1°C,极端最高气温34.4°C。极端最低气温-8.3°C。年平均无霜期250d,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平均年降雨量1150mm,日最大降水173.8mm,雨季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风速平均1.5m/s,区内多为WS风。

第二节 矿井生产概况

根据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2010年8月提交的《习水县天合煤矿补充勘查地质》:估算了习水县天合煤矿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量为1004万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266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738万吨。

其中C5煤层(332)资源量为5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65万吨。

设计划分两个采区,整个井田两个采区双翼开采,单翼走向推进长度约950~1150m。采区内划分为区段,同一区段内煤层间的开采顺序为下行式。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即由采区边界向采区下山方向推进。煤层倾角较缓10~15°,设计采区下山采用区段斜巷联系各煤层。

矿井采区采用混合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矿井现在安装主要通风机

5

两台,(FBCDZ-6-№16型防爆队旋轴流式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其风量范围28.3~62.8m3/S,风压为702~2650Pa,电机功率2×75kw。

该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I回:取自马临变电站(等级35kV)隆马线10kV供电线路,导线型号:LGJ-70,距离约3km。

II回:取自临江变电站(等级35kV)10kV线路,导线型号:LGJ-70,距离约3km。

第三节 周边老窑及采空区开采情况

习水县天合煤矿属深部开采,开采标高为+1070m~850m,只有浅部有煤矿及小煤窑开采,本矿上部南西翼为习水县庆华煤矿,西翼为习水县振兴煤矿,北翼为习水县富星煤矿,东翼为习水县富泓煤矿,上部东南翼为习水县天生桥煤矿,现将井田外相邻的煤矿情况简述如下:

1、习水县庆华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上部南西翼,为主平硐上山开拓,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在天合煤矿+1028水平以上,废弃的巷道和采空区对本矿井有一定的影响,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必须按规定留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 2、习水县振兴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西翼,振兴煤矿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在天合煤矿井田下部,水害对矿井的开采没有大的影响,但采掘作业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 3、习水县富星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北翼,富星煤矿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在天合煤矿井田+850水平下部,水害对矿井的开采没有大的影响,但采掘作业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必须按规定留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不能破坏保

6

安煤柱,要预防相邻矿井越界开采对本矿造成安全威胁。 4、习水县富泓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东翼,富泓煤矿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水害对矿井的开采没有大的影响,但采掘作业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必须按规定留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不能破坏保安煤柱,要预防相邻矿井越界开采对本矿造成安全威胁。

5、习水天生桥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上部东翼,天生桥煤矿为主平硐上山开拓,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在天合煤矿+1028水平以上,废弃的巷道和采空区对本矿井有一定的影响,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必须按规定留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

7

第二章 矿井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皆为沉积岩组成,除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缺失外,自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其中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组成桑木背斜的核部,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则分布于背斜的两翼和向斜的轴部,第三系和第四系零星分布。区域地层见表3-1及图3-1。

8

图3-1 区域地质图

二、区域构造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之西北缘,现今构造面貌皆为燕山期地壳运动的产物,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

9

断裂次之。褶皱一般呈北东向展布,断裂以北东~南西向断裂为主,北西~南东向断裂次之。前者规模较大,延伸较长,在区域西北隅断层面倾向多向南东,以高角度逆断层为主,正断层次之;在区域东南隅断层面倾向多向北西,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近北西~南东向的断层规模较前者小,延伸短,断面倾向一般不甚明显,多切割前者。区内无岩浆活动。

第二节 矿井地质

一、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1q)和茅口组(P1m),上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和第四系(Q)。 栖霞组(P1q)

上部为深灰、灰黑色透镜状灰岩、细晶灰岩,含少量泥质条带;下部为灰、深灰色微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大于130m。

茅口组(P1m)

上部为浅灰、灰、灰白色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块状细晶灰岩;下部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团块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透镜状灰岩。厚度约74.0~266.0m。

龙潭组(P2l)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的沉积组合,岩性为粘土岩、砂质粘土岩、泥质粉砂岩和细-中粒砂岩,夹煤层、菱铁矿、黄铁矿和高岭土,富产植物化石,顶部夹少量灰岩。厚75-135m。

龙潭组是矿区唯一的含煤地层,根据地层结构、含煤性可分成三段。

10

第一段(P2l1)

为一套灰黄、浅灰、深灰色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煤层、菱铁矿、黄铁故。底部为一厚3-8m的铝土质粘土岩该段所含煤层厚度均较小,多为煤线,且煤质差,多为劣质煤或泥岩。厚度15.1-20.3m。

第二段(P2l2)

灰黄、浅灰、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夹煤层及菱铁矿。本段内C8、C12煤层,以块状为主,厚1.26-2.40m,全区可采。厚24.8-35.0m。

第三段(P2l3)

上部为灰黄色钙质粘土岩夹透镜状灰岩,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夹砂质页岩、砂质粘土岩及菱铁矿;下部为灰黄、褐黄色粘土岩、细砂岩、砂质页岩夹煤层及菱铁矿。本段内C5煤层,以粉煤为主厚1.8-2.2m,厚度稳定,全区可采。厚度37.5-60.2m。

长兴组(P2c)

上部为深灰色钙质页岩、粘土岩;下部为灰、深灰色薄-厚层块状微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厚35.7-50m。

夜郎组(T1y)

上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泥质灰岩及紫红色钙质页岩、泥岩;中部为紫红色夹黄灰色页岩、砂质页岩、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下部为黄绿色页岩、钙质页岩及灰色-紫灰色薄至厚层状细晶灰岩、泥质灰岩。厚度大于170m。

第四系(Q)

灰黄、土黄色粘土、亚粘土、砂、砾及坠积物。厚度0~12.0m。

11

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桑木场背斜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10~15°。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

区内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仅在龙潭组内有局部因重力下塌见有小的滑动及挤压破碎。节理构造相对较发育,主要分布于栖霞组及茅口组灰岩中。

该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 煤层特征

一、含煤性

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本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地层。出露矿区东部,岩性由灰、深灰、黄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上部夹0~3层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及泥质灰岩,底部为铝土质泥岩与茅口组分界,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本组厚度77.90~87.48米,平均80.75米,走向和倾向上均无明显变薄变厚趋势,含煤11~18层,一般15层,含可采煤层3层,由上至下编号为C5、C8、C12号。

二、可采煤层描述

矿区可采煤层为C5、C8和C12煤层。分述如下:

C5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中上部,煤层上距长兴组灰岩24~36m左右。煤层厚度为 1.75~2.00m,平均厚度约1.88m。煤层夹矸石一层,夹矸主要为炭质泥岩,厚约0.10~0.20m;煤层上分层厚0.60~0.95m,下分层厚0.40~0.60m。煤层厚度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灰黄色粉砂质泥

12

岩,强度较低,易风化破碎;底板为深灰色薄层状泥岩,易风化,软弱,稳定性差。

C8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中部,上距C5煤层20~25m左右,顶板为深灰色薄层状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灰、深灰色薄层状炭质泥岩;煤层平均厚度约2.2m,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煤层厚度稳定,为矿井主采煤层。

C12煤层:位于龙潭组(P3l)底部,上距C8煤层15~22m左右,下距茅口组灰岩约15m左右;顶板为灰黄色薄层状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底板为灰色铝土质粘土岩,局部含铁质;煤层厚度1.30~1.53m左右,厚度稳定,煤层夹矸石一层,夹矸为粘土岩,厚0.05~0.10m。

13

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下游的补给区和径流区,南距赤水河约13km,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赤水河下游的地下水补给单元和径流单元。

区域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最低点位于南部的赤水河,河床最低标高+310m(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赤水河由东向西径流,并依次切割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的所有地层,各地层的地下水均由北向南径流,最终排泄于赤水河。详见4-1区域水文地质图

14

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下游的补给区和迳流区,南距赤水河约13km,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赤水河下游的地下水补给单元和迳流单元。

矿区属长江流域赤水河一级支流临江和马岩沟的分水岭地带,区内无河流、山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旱季流量较小或干枯。一般小于2L/s。

15

一、含水层及隔水层

1、含水层

矿区内的含水层岩组包括第四系(Q)、夜郎组(T1y)、长兴组(P2c)、茅口组(P1m)及栖霞组(P1q)。

第四系(Q)含水层:由粘土、亚粘土、砂、砾和坠积物组成,分布零散,为孔隙含水层,由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厚度0~12m。

夜郎组(T1y)含水层:由中-厚层状灰岩、薄-中厚层状泥岩、页岩组成,为煤系上覆的弱含水层,含孔隙水,常形成高少年或陡崖。厚度大于170m。

2、隔水层

区内隔水层岩组主要是龙潭组(P2l)地层。为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夹煤层。砂岩孔隙水受粘土岩、煤层阻隔,含水量微弱,为相对隔水层。厚度80~110m。

二、构造富水性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1q)和茅口组(P1m),上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和第四系(Q)。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包括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及上统长兴组灰岩,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灰岩,分布广泛。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溶丘、峰丛等较发育,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迳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或暗

16

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

三、老窑、采空区水文地质特征

天合煤矿距离煤层露头线有800多米,老窑多分布于矿区东部的煤层露头一带,开采历史悠久,多属季节性,农闲时开采,农忙时停产,以开采C8煤层居多。开拓方式一般为斜井,沿煤层倾向掘进,遇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布设水平巷道。开采最大垂深约50-100m,一般30-50m,其规模较小,产量低,乱挖乱采现象严重,现已全部关闭。井下资料无法收集,老窑距矿区有800多米,不会对该矿造成影响(中间隔有庆华煤矿);矿井与庆华煤矿在南翼相邻,与富星煤矿在北翼相邻,与振兴煤矿在西翼相邻;在矿井东翼与天生桥煤矿(原新华煤矿、临丰煤矿、天生桥煤矿整合)相邻区域有老窑和废弃巷道存在,在雨季时,通过地表渗透有一定积水,由天生桥煤矿排出。因此必须保证留足矿井边界煤柱,不能破坏此煤柱开采,也要预防相邻矿井越界进入矿井对安全构成威胁。 四、地表水

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2~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

第三节 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的导水性

区域内主体构造为桑木场背斜,次级褶皱不发育。

桑木场背斜:桑木场背斜近轴部一带,北东向和南西向的断裂构造发育,呈菱柱状展布,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桑木场断裂、二郞滩断裂、安

17

青山断裂等,其特征如下:

桑木场断裂:位于桑木场背斜南东翼,全长64km。破碎带宽1.5~20m,断距一般200~400m,最大700m。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5~80°。为国压扭正断层。

二郞滩断裂:位于桑木场背斜北西翼,长20km。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75°。为一压扭性正断层。

安青山断裂:横切桑木场背斜轴,区域长13.4km,走向北西,为一性质不明断层。

另外,区域内垂直节理相对较发育,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南东部的茅口、栖霞灰岩地层中,节理走向北东、北西,长850~3400m,裂隙宽0.1~2.0m。

今后采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断层等构造,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做到“有掘必探”,发现断层及构造及时掌握其含水、导水情况,并调查其与上下含水层及地表的水力联系。

第四节 地表水、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动态

矿山范围内出露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中统高台组和石冷水组、上中统娄山关群,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经花园组、湄潭组、中统十字铺组、宝塔组、下统涧草沟组、五峰组,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石牛栏组、韩家店组,二迭系中统栖霞组、茅口组、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迭系下统夜郞组,第四系零星分布在各时代地层之上。

地表无大的水体,仅存在地表溪沟,区内地形较陡高差变化大,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区内断层不发育,矿区位于深部,距离地表垂深较

18

大,采动裂隙导通地表的可能性极小,大气降水作为地下水补给水源的补给通道不发育,对矿井采掘工程影响较小。

矿区分水岭以东,为一阶梯状水文地质补给区,主要为大气降水直接补给,经漏斗和山间沟谷排泄于临江河;分水岭以西,大气降水经漏斗和顺层发育的岩溶管道补给地下水,在马岩沟一带出露,集中排泄于赤水河。

第五节 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

一、矿区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位于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下游的补给区和迳流区,系长江流域,临江河经赤水河于合江汇入长江。矿区属长江流域赤水河一级支流临江和马岩沟的分水岭地带,区内无河流、山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旱季流量较小或干枯。一般小于2L/s,C5煤层上距长兴煤灰岩底界20.2-35.1m,C12煤层下距茅口灰岩顶界15.1-20.3m,不受上下含水层威胁。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二、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天合煤矿现正常涌水量为8.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

19

第四章 矿井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

地点

一、矿井水文地质特点

根据以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如下: 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②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

③煤系地层为隔水层,设计开采的C5、C8、C12煤层位于龙潭组隔水层,C5与长兴组和C12与茅口组均有大于15m的隔水层相隔,含水层对煤层开采不构成威胁。

④目前未发现断层,断层水对矿井威胁不大。

⑤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770.6m至开采最低标高+850m垂高79.4m,存在承压水的可能,但水压不大,煤层有顶底板隔水层相隔,不应存在承压含水层威胁。

⑥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二、水患威胁程度

根据以上分析,矿井水患类型为:

水患类 型 影响分析 水文条件 区内无大的水体,仅有地表溪沟,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 威胁程度 有影响,但不构成威胁 有影响,威胁不大 措施 加强地表疏通、排泄和防治工作 雨季加强排水 备注 地表水 沿裂隙下渗,增大矿井涌水量 含水层水 隔水层厚度不煤系地层为够,安全水头值超隔水层,上覆长兴过其承受能力突水 组含水层和下伏注意隔水加强探、排水 层厚度变化

20

顶底板裂隙水 沿采动裂隙进入巷道、采掘工作面 采掘工程遇含水断层淋水;导水断层与含水层导通形成导水通道 采掘工程揭穿突水 茅口组含水层均有隔水层相隔 不构成威胁 加强排水 断层水 无断层 暂不构成威胁 加强探排水,留设足够的煤柱 今后很有可能遇新断层 今后会形成采空区 老窑及采空水 无老窑及采空区 严格探放水,暂不留足隔水煤构成威胁 (岩)柱 由此可知目前不存在对矿井构成威胁的重大水患,但含后矿井开采形成采空区若积水,对矿井威胁程度将增大,需严防,另外需加强探查,注意新的含水导水断层的出现,注意隔水层厚度的变化,当隔水层厚度不足时及时制定疏水降压或注浆堵水措施。

三、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 1、老空突水

目前无采空区,但今后形成的采空区积水若巷道揭穿则突水的可能性大。

2、顶、底板突水

煤系地层本身为隔水层,C5与长兴有20.2-35.1m隔水层,C12与茅口15.1-20.3m隔水层,突水可能性不大。

21

第五章 矿井防治水措施的确定

第一节 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一、矿井工程开拓工程位置及层位选择 1、巷道布置层位

1、煤系底部有强岩溶承压含水层时,主要巷道和硐室必须布置在不受水威胁的层位中,并以石门分区隔离开采。

①本矿主平硐布置于底板茅口,风井为穿层布置(布置于煤系隔水地层),副平硐为底板穿层,布置于茅口,上述巷道均已形成,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且有主平硐作为排水通道,不受威胁。

②轨道大巷布置于C12底板13~15m,下山布置于C12底板10m,未布置于底板含水层中,且下山已形成。

2、巷道、采面不通过采空区,不受采空区威胁,本矿巷道布置情况分析如下:

(1)井筒:主斜井布置于C12底板,风井穿C12煤层,且均为已有巷道,目前来看未受水威胁,仅有少量淋水。

(2)大巷:轨道大巷布置于C12底板13~15m,未穿采空区,为已有巷道,目前来看未受水威胁,仅有少量淋水。

(3)下山:C12底板10m,已有巷道,未穿采空区,目前来看未受水威胁,仅有少量淋水。

(4)石门:为新掘巷道,岩巷,布置于煤系隔水地层,受水的威胁较小,但可能有淋水产生。

22

(5)顺槽:沿煤层布置,由于开采的影响巷道围岩裂隙水将可能进入巷道,引起底板软化,底鼓等,对巷道的维护影响较大,因此巷道的坡度须满足排水要求,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断面满足排水要求,并定期清理,保证排水畅通,对巷道积水须及时处理。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海拔约+770.6m(煤矿最低侵蚀基准面),开采水平标高+1028m,井筒均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不受承压水威胁,下山布置于C12底板10m,C12下距茅口灰岩顶界15.1-20.3m,下山距茅口约5~10m,为隔水层,下山底部标高+917m,高于侵蚀基准面+146m,目前轨道下山、皮带下山和回风下山未发生涌水、突水现象,但矿井仍需加强观测和进一步对茅口水文进行勘查,严防底板突水。

二、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水措施

1、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防隔水煤(岩)柱。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确定。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并通报相邻矿井。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2、 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必须标绘出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涌水量、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底板标高和积水量等。

3、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当有专业人员分工观测井上积水情况、洪水情况、井下涌水量等有关水文变化情况以及矿区附近地面有

23

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报告,并将上述情况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情况危急时,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井下撤人,确保人员安全。

4、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5、矿井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应当采用钻探方法,由专业人员和专职探放水队伍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同时应当配合其他方法(如物探、化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确保探放水的可靠性。

第二节 防治水煤(岩)柱的留设

在受水害威胁的地方,预留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煤层不采,使工作面和水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地下水或其它水源溃入井下,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

一、防水煤(岩)柱的种类

根据防水煤(岩)柱所处的位置,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对于本矿井而言主要有:井田边界煤柱、采空区防水煤(岩)柱、煤层露头风氧化带煤柱、水平(大巷)及采区边界煤柱等。

24

二、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原则

1、在有突水威胁但又不宜疏放或注浆堵水(疏放会造成成本大大提高时)的地区采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

2、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把煤柱的宽度或高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留设防水煤(岩)柱必须与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煤层的组合结构方式等自然因素密切结合,还要与采煤方法、开采强度、支护形式等人为因素互相适应。

4、一个井田或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的防水煤(岩)柱应该在它的开采设计中确定,即开采方式和井巷布局必须与各种煤柱的留设相适应,否则,会给以后煤柱的留设造成极大的困难,甚至无法留设。

5、在多煤层地区,各煤层的防水煤(岩)柱必须统一考虑,以免某一煤层的开采破坏另一煤层的煤(岩)柱,致使整个防水煤(岩)柱失效。

6、在同一地点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留设煤(岩)柱的条件时,所留设的煤(岩)柱必须满足各个留设煤(岩)柱的条件。

7、对防水煤(岩)柱的维护要特别严格,因为煤(岩)柱的任何一处被破坏,必将造成整个煤(岩)柱无效。防水煤(岩)柱一经留设不得破坏,巷道必须穿过煤柱时,必须采取加固巷道和其它防水设施,保护煤(岩)柱的完整性。

8、留设防水煤(岩)柱所需的数据必须在本地区取得。邻区或外地的数据只能参考,如果需要采用,应适当加大安全系数。

9、防水岩柱中必须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质隔水岩层或裂隙不发育、含水性极弱的岩层,否则防水岩柱将无隔水作用。

25

三、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1、断层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地质报告未发现有落差较大的断层,因此按井田内未来揭露断层落差小于30m考虑,按下式计算:

L?0.5MA3P/KP

式中:L——顺层防水煤柱宽度(m)。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KP——煤层的抗张强度(kgf/cm2)。 P——水头压力(kgf/cm2)。

A——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次设计取5。 计算结果如下:

煤层C5C8C12M(m)2.122.301.60A(2~5)555P(kgf/cm2)16.716.716.7KP(kgf/cm2)101010L(m)11.8612.878.95设计留设宽度(m)备注15按煤层最大15厚度15 今后若揭露落差大于15m,断层两侧各留设20m防水煤柱;落差大于30m,断层两侧各留设30m防水煤柱;落差大于50m,断层两侧各留设50m防水煤柱。

2、井田边界煤柱的留设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五十三条:矿井应当根据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方法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煤柱留设计算如下。

L?MA3P/KP

26

式中:L——顺层防水煤柱宽度(m)。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KP——煤层的抗张强度(kgf/cm2)。 P——水头压力(kgf/cm2)。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次设计取5。 计算结果如下:

煤层C5C8C12M(m)2.122.301.60A(2~5)555P(kgf/cm2)16.716.716.7KP(kgf/cm2)101010L(m)23.7325.7417.91设计留设宽度(m)505050备注本矿25m 根据以上计算,并按《煤矿防治水规定》“总宽度不得小于40m”的规定,本井田边界煤柱宽度按25m留设(相邻矿井也按此留设)。

3、主要巷道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本矿下山位于C12底板,无需留设。

区段斜巷均布置于下山之间,采面停采线煤柱即为隔水煤柱,按断层煤柱留设方法计算如下:

煤层C5C8C12M(m)2.122.31.6A(2-5)555P(kgf/cm)16.716.716.72KP(kgf/cm2)101010L(m)11.8612.878.95设计留设宽度(m)备注15按煤层最大15厚度15 4、水淹区或老空积水区(采空区)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目前无采空区,今后形成采空区且积水时按下述留设:

(1)在水淹区或老空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本设计巷道最大高度3.0m,经计算为10×3.0=30 m

本设计目前不存在此种情况,设计要求工作面回采时排干本煤层采空区水,当在采空区下煤、岩层中需掘进巷道时打钻孔向上方采空区探

27

水,若有积水且具备疏水条件将其疏干,否则严格按上述要求留设。

(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的煤柱留设,采用下式计算:

L?MA3P/KP

式中:L——顺层防水煤柱宽度(m)。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KP——煤层的抗张强度(kgf/cm2)。 P——水头压力(kgf/cm2)。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 计算结果如下:

煤层C5C8C12M(m)2.122.31.6A(2~5)555P(kgf/cm2)16.716.716.7KP(kgf/cm2)101010L(m)23.7325.7417.91设计留设宽度(m)备注30按煤层最大30厚度30 (3)在水淹区或老空积水区下回采时,防水煤(岩)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与保护带厚度之和,因此按下式计算:

本矿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或细砂岩),按中硬岩石考虑:

?100?M???3MH防?H导裂?H保???5.6?1.6?M?3.6???

式中:h导裂——导水裂隙带高度(m)。 h保——保护层厚度。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煤层C5C8C12M(m)2.122.31.6H导裂(m)35.9237.1931.57H保(m)6.366.904.80H防(m)42.2844.0936.37煤层间距(m)上距C5煤层15.2-20.1m上距C8煤层24.8-33m 由上表可知,无论在C5积水区下开采C8还是C8积水区下开采C12

28

其层间距均不满足要求,因此下一煤层开采前均须提前探上一煤层采空区水,经疏放或经探证实无水时,然后再布置开采,否则必须留设煤柱,煤柱留设方法按上一煤层采空区边界30m后按65°岩石移动角投影到下一煤层。

5、煤层露头风氧化带煤柱 区内无露头,不存在此种情况。 6、水平及采区边界煤柱

整个矿井一个采区,不存在此种情况,采区边界即为井田边界,按井田边界煤柱留设。

7、地表水煤柱

矿界内无大的河流、水库和山塘等需保护的地表水体,地表仅有小的溪沟,无需留设煤柱。

第三节 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设备

一、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设备 1、探放水原则 (1)探水的目的

探水系指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邦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包括陷落柱)、含水层、积水老窑等水体的具体位置、产状等,其目的是为有效的防治水害作好必要的准备。

(2)探放水的原则

矿井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探放水原则。在探水前,煤矿必须编制有针对性的探放

29

水设计和安全措施,确保探水警戒线,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必须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防止采空区积水和老窑积水的突然涌出。

(3)水害预测要求

对于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矿井,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充水条件分析,并遵守下列规定:

①每年年初,根据每年的采掘接续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提出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害预测图;

②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③采掘工作面年度和月度水害预测资料及时报送矿井总工程师及生产安全部门。

二、探放水注意事项

1、安装钻机探水前,要遵守下列规定:

(1)加强钻场附近的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3)在打钻孔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4)测量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2、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

30

第六章 探放水的安全措施

1、探水前应加固探水工作区支架,背好帮顶,以免压力水冲垮煤壁和支架。

2、清理巷道,保证安全撤退路线畅通无阻。

3、保证水沟畅通,并有适当的坡度和断面,水仓和排水设备要有足够的容量和能力。

4、探水地点安装电话,与所有可能受水威胁的工作地点连通,并事先拟定好撤退路线,以防探意外事故的发生。

5、打钻过程中,如发现煤、岩松软或沿钻杆向外流水超过打钻正常供水量时,要立即停钻(不要移动或拔出钻杆),派人监视水情并报告矿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要立即通知所有受威胁地点撤人,并采取应急措施。

6、钻孔接近采空区,可能有有害气体涌出,必须随时进行有害气体监测,发现有害气体超限时,要立即停钻、停电、撤人,并报告调度室处理;探水点通风工作必须按规定进行。

7、预计水压较大时,孔口要用套管加固,使钻杆通过套管内打钻,套管上要装水压表和水闸阀,探到水源后,即利用套管放水。

8、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 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 m;

(2)沿岩层探放含水层、断层和陷落柱等含水体时,按下表要求确定

36

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

岩层中探水钻孔超前钻距和止水套管长度

水压(MPa) <1.0 1.0-2.0 2.0-3.0 >3.0 钻孔超前钻距(m) >10 >15 >20 >25 止水套管长(m) >5 >10 >15 >20

9、井下排水系统必须保证完好、可靠,定期检修水泵,清理水仓。

37

第七章 水灾避灾路线及避灾措施

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应撤退到涌水地点上部水平,避免进入涌水附近的独头巷道。但当独头上山下部唯一出口被淹没无法撤退时,也可在独头工作面暂避。若是老塘老空积水涌出,则须在待避前快速构筑避难硐室,以防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应撤退到涌水地点上部水平,避免进入涌水附近的独头巷道。但当独头上山下部唯一出口被淹没无法撤退时,也可在独头工作面暂避。若是老塘老空积水涌出,则须在避灾前快速构筑避难硐室,以防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采掘工作面发生水灾时的避灾线路为:

1802回风巷→1802回风石门→轨道(皮带)下山→(①轨道下山→副平硐→地面;②主平硐→地面)。

1803运输巷→1803运输石门→轨道(皮带)下山→(①轨道下山→副平硐→地面;②主平硐→地面)。

1803回风巷→1803回风石门→轨道(皮带)下山→(①轨道下山→副平硐→地面;②主平硐→地面)。

11202运输巷→11202运输石门→轨道(皮带)下山→(①轨道下山→副平硐→地面;②主平硐→地面)。

11202回风巷→11202回风石门→轨道(皮带)下山→(①轨道下山→副平硐→地面;②主平硐→地面)。

38

第八章 老窑积水的防治及防断层水、底板水措施

一、老窑积水的防治

1、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

2、钻孔放水前,应当估计积水量,并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防止淹井;放水时,应当设有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和水压,做好记录。如果水量突然变化,应当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3、当钻孔接近老空时,预计可能发生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涌出的,应当设有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处理。

4、探放水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二、防探断层水措施

1、应核准(包括补钻探明)断层产状、位置、分析断层带的富(导)水性,并在平面图、剖面图上确定断层与采掘工作面的空间几何关系。

2、井巷通过导水或可能导水断层前,必须超前探水。探水线(探水起点)至断层交面线的最小距离不得于20米,水压大于20kgf/cm2时应按比例增大。

3、当井巷通过(导)水断层时,要严防来压冒顶突水或迟到突水(突泥砂),并及时建议采掘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如加强支护、砌碹、

39

注浆封闭等。

4、对与强含水层连通的导水断层,必须按规定留设隔水防煤柱。采掘工作面接近断层煤柱前,要复查煤柱的可靠性。

三、防探底板水措施

1、探放底板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

2、钻孔放水前,应当估计积水量,并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抽放水流量,防止淹井;放水时,应当设有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和水压,做好记录。如果水量突然变化,应当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3、当钻孔接近底板水时,预计可能发生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涌出的,应当设有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处理。

4、探放水孔应当钻入底板水体,并监视抽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矿井不受底板水威胁为止。

5、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探测巷道与茅口灰岩的法距,并注意探放水和疏水工作,可采取防水闸门、注浆加固底板、留防水煤柱、增强排水能力等技术措施,确保安全。

40

第十一章 井下排水

一、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天合煤矿为生产矿井,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m3/h,最大涌水量为30.0 m3/h。矿井采用平硐下山开拓,井下涌水经巷道水沟自流经过轨道下山、皮带下山、总回风下山汇集到一采区井底车场主、副水仓,由水泵排至主平硐,顺水沟自流出地面;主平硐标高为+1028m,一采区井底车场水泵房标高为+917 m,高差为111 m;排水线路井底水仓→轨道下山→主平硐与轨道下山间联络水仓→主平硐→地面污水处理池;排水设备有水泵房设置的排水泵数量3台,型号均为D155-30×50型,流量为100 m3/h,扬程为150 m,重庆工业泵厂生产,电机型号为315L-2型号,电动机功率110kw, 电动机转速148r/min,电压660v,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主排水管路管径为吸水管径Φ175×4.5无缝钢管,主排水管两趟,选择管径为Φ150×4.5无缝钢管,壁厚为3.82mm;水仓容量为主副水仓400立方米;(其中主水仓断面形状为半圆拱,规格为宽3米,深2米,长70米;副水仓断面形状为半圆拱,规格为宽3米,深2米,长65米)。

二、其它防水措施

1、巷道穿越断层时,应采取有效支护和防治水措施,避免断层出水或滞后出水。

2、应根据新的勘探资料和该矿井建设期间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进一步认识,及时调整防治水方案。

3、矿井建设期间的排水措施:

(1)矿井建设期必须在所有施工巷道的最低处设置临时排水窝,并

41

设置排水沟,将施工巷道中的水引至间临时排水窝,在临时排水窝中设置水泵将水集中排到地面。

(2)临时排水窝上部必须上盖板,防止人员意外落入水窝,必须有可靠的安全设施。

(3)所施工的临时水窝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水量的实际情况确定水窝子的容积。

(4)临时水窝必须随掘进工作面的前进而前移,并能保证将施工过程中的水及时排出。

(5)临时水窝必须设备用水泵。

(6)若施工的巷道较长或较深,临时水窝及水泵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时,可设临时水仓进行集中排水。

4、发生透水预兆及防范措施

(1)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现象时为透突水预兆。

(2)凡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都视为有突水预兆,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的人员。

(3)井下发生透水时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按发生水灾时的避灾线路撤出地面。

5、巷道识水及围岩淋水的处理措施

井下发生巷道积水时,应及时处理,主要用排水沟或潜水泵把水引至主排水仓,再排出地面。当出现围岩淋水时,首先要查明淋水的原因,当是一般的淋水时,只需采取一般的堵水、封顶等措施,当淋水增大或

42

出现其它的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43

第十二章 地表水防治

一、设计依据 1、防洪标准

根据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矿井井口的防洪设计频率为百年一遇,校核频率为三百年一遇;工业场地的防洪设计频率为百年一遇。

2、防洪坝墙设计要求

(1)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保证任何情况下不致于被洪水淹没。

(2)在井口修筑坚实的高台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防洪堤和防洪沟,防止洪水灌入井下。

(3)防洪堤坝应选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力求长度最短,阻水作用最大。

(4)一般在工业场地四周修筑沟渠,截洪泄洪,沟渠应避开煤层露头、裂缝、透水层和建筑群。

3、开采塌陷、裂隙对地表水系和降雨渗漏的影响

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将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灾害,大气降水将渗入井下,形成水患。因此除留保安煤柱外,在矿井后期生产中,对采煤可能引起的裂缝应及时用土石进行填平夯实,应对地质环境变化加以监测和防护工作。设计中要对地表沉陷影响的重要建筑设留保安煤柱,对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坑,要尽量整平,回填造地,易产生滑坡的地方应提前修筑挡土墙,打抗滑桩或削坡减载等,另外,平时应

44

经常有巡视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地表水防治

由于区内含煤地层裸露,地表水与含煤地层间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该矿井需专门的地表水防治工程。

1、对于已与地表联通了的裂隙,应及时查明,并采取一定的堵漏措施(如灌浆等)进行封闭,防止地表水直接由裂隙直接浸入。

2、要对所开采煤体上方的冲沟,采取一定措施,将地表水,尤其是雨季时期的大气降水疏排或尽量避开开盘区域上方。

3、加强地表防治水工作,要随时观测地表滑坡及工程地质变化引起的地下水变化,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搞好综合防治水工作,加强对地表水体的疏、防、排水系统工作,防止地表水大量渗入井下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4、对勘探钻孔的可能引起的导水,首先要加强排查,开封孔严密,防止钻孔成为导水通道。

5、对容易积水的地点修筑沟渠,排泄积水,对较低洼地点、塌陷区及地面裂隙就及时进行充填压实;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及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6、为了防止雨水渗入到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gd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