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实验指导手册(定稿)

更新时间:2024-05-07 07: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一 SPSS的数据管理

[目的要求]

熟悉SPSS的菜单和窗口界面及SPSS的数据管理功能。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二 描述性统计分析

[目的要求]

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 定义变量,建立数据文件并输入数据。

2、 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选择分析变量,要输

出的统计量以及要绘制的统计图,即完成了频数分析。

3、 在1的基础上,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选

择分析变量即完成了描述性分析。

4、 在1的基础上,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选择

Dependent变量和Factor变量,要输出的统计量以及要绘制的统计图,即完成了探索分析。

5、 在1的基础上,首先对频数变量的值进行加权处理,再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选择分组变量和分析变量,然后选择卡方检验,定义列联表单元格中需要计算的指标,即完成了交叉列联表分析。

实验三 均值检验

[目的要求]

利用SPSS进行单样本、两独立样本以及成对样本的均值检验。 [实验内容]

(一)描述统计(Means过程)

某医师测得血红蛋白值(g%)如表3.1,试利用Means过程作基本的描述性 统计分析。

表3.1 对象 编号 1 2 3 4 5 性别 女 男 女 女 男 年龄 18 16 18 17 16 血红蛋白值 12.83 15.50 12.25 10.06 10.88 对象 编号 21 22 23 24 25 性别 女 男 男 女 女 年龄 16 16 18 18 17 血红蛋白值 11.36 12.78 15.09 8.67 8.56 男 女 6 18 9.65 26 18 12.56 女 女 7 16 8.36 27 17 11.56 男 男 8 18 11.66 28 16 14.67 女 男 9 18 8.54 29 16 7.88 女 男 10 17 7.78 30 18 12.35 男 男 11 18 13.66 31 16 13.65 男 女 12 18 10.57 32 16 9.87 男 女 13 16 12.56 33 18 10.09 女 女 14 17 9.87 34 18 12.55 女 男 15 17 8.99 35 18 16.04 女 男 16 17 11.35 36 18 13.78 男 男 17 17 14.56 37 17 11.67 男 男 18 16 12.40 38 17 10.98 女 女 19 16 8.05 39 16 8.78 男 男 20 18 14.03 40 16 11.35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4个变量:ID、Gender、Age和HB,分别表示编号、性别、年龄和血红蛋白值。 2. 选择菜单“Analyze→Compare Means→Means”,弹出“Means”对话框。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血红蛋白值”进入“Dependent List”列表框,选择变量“性别”进入“Independent List”,单击“Next”按钮,选择变量“年龄”进入“Independent List”。

3.单击“Options”按钮,在弹出的“选择描述统计量”对话框中设置输出的描述统计量。

4.单击“OK”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二)单样本T检验(One-Sample T Test过程)

实验步骤:

(三)双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过程)

实验步骤:

(四)成对样本的均值检验

实验四 方差分析

[目的要求]

利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 [实验内容]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过程)

(二)多因素方差分析(Univariate过程)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变量名:编号、大肠杆菌数量、处理方法和排污口的变量名分别为x1、x2、x3和x4,之后输入原始数据。

2. 选择菜单“Analyze→ General Linear Model→ Univariate”,弹出“多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大肠杆菌数量”进入“Dependent Variable”框,选择“排污口”和“处理方法”进入“Fixed Factor(s) ”框。

3.选择建立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模型。

单击“Univariate”对话框中的“Model”按钮,弹出“Univariate: Model”对话框。选中 “Full Factorial”单选纽即饱和模型。

4.设置多因素变量的各组差异比较。

单击“Contrasts”按钮,弹出“Univariate: Contrasts”对话框,在 “Contrasts”下拉框中选择Simple;单击“Change”按钮可改变多因素变量的各组差异比较类型。

5.设置以图形方式展现多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单击“Plots”按钮,弹出“Univariate:Profile Plots”对话框。选择变量“排污口”进入“Horizontal Axis”编辑框,单击“ADD”进入“Plots”框后,选择变量“处理方法”进入“Horizontal Axis”编辑框, 单击“ADD”进入“Plots”框。

6.设置均值多重比较类型。

单击“Post Hoc”按钮,弹出“Univariate: 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s for Observed Means”对话框。将因素“排污口”选入“Post Hoc Test for”列表框,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在“Equal Variances Assumed”复选框组中,选择LSD法进行方差齐时两两均值的比较。

7.设置输出到结果窗口的选项。

单击“Options”按钮,弹出“Univariate:Options”对话框,在“Display”复选框中选择Descriptive statistics和Homogeneity tests.

8.单击“OK”按钮,执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到输出结果。 (三)协方差分析(Univariate过程)

政府实施某个项目以改善部分年轻工人的生活状况。项目实施后开始对年轻工人生活的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工人受教育程度、是否实施了该项目、实施项目前的工资(前工资)和实施项目后的工资(后工资)如下表所示。用实施项目后的工资来反映生活状况的改善,要求剔除实施项目前的工资差异,分析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和该项目实施对工人收入的提高是否有显著的影响。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前工资 后工资 8 8 8 9 7 8 8 9 7 7 6 10 6 8 12 12 10 11 18 12 15 13 22 18 9 8 20 14 16 25 受教育程度 初中 高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初中 大学 项目前工编号 实施 资 否 否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否 否 是 是 是 否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 8 8 9 7 8 8 9 7 7 8 8 9 11 6 后工资 12 10 11 18 12 15 13 22 18 8 12 15 13 14 14 受教育程度 初中 高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高中 大学 初中 项目实施 否 否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实验步骤:

1. 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5个变量:x1、x2、x3、x4和x5,分别表示编号、前工资、后工资、受教育程度和项目实施。注意:这5个变量都应是数值型的。

2.选择菜单“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弹出“多因素方差分

析”对话框。

3.选择进行协方差分析的变量。

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后工资”进入“Dependent Variable”框;选择变量“受教育程度”和“项目实施”进入“Fixed Factor(s)”框;选择变量“前工资”进入“Covariate(s)”框。

4.选择建立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模型。

单击“Model”按钮,弹出“Univariate:Model”对话框,选择饱和模型。 5.其他设置与多因素方差分析类似,在此略。

6.单击“OK”按钮,执行协方差分析,得到输出结果。

实验五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目的要求]

利用SPSS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性元线回归。 [实验内容]

(一)两变量的相关分析(Bivariate过程)

(二)偏相关分析(Partial 过程)

(三)距离分析(Distances过程)

(四)一元回归分析(Linear过程)

(五)多元回归分析(Linear过程)

实验六 绘制统计图

[目的要求]

利用SPSS绘制各种统计图。 [实验内容] (一)直条图

研究血压状态与冠心病各临床型发生情况的关系,分析资料如下所示,试绘制统计图。 血压状态 正常 临界 异常 年龄标化发生率(1/10万) 冠状动脉机能不全 8.90 10.63 19.84 猝死 12.00 18.05 30.55 心绞痛 34.71 46.18 73.06 心肌梗塞 44.00 67.24 116.82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变量名:年龄标化发生率为RATE,冠心病临床型为DISEASE,血压状态为BP。RATE

按原数据输入,DISEASE按冠状动脉机能不全=1、猝死=2、心绞痛=3、心肌梗塞=4输入,BP按正常=1、临界=2、异常=3输入。

2.选择菜单“Graphs→Bar”过程,弹出“Bar Chart”定义选项框。在定义选项框的上方选择复式直条图“Clustered”。

3.单击“Define”钮,弹出“Define Clustered Bar: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rate,使之进入“Bars Represent”栏的“Other summary function”选项的“Variable”框,选择变量disease,使之进入“Category Axis”框,并选择变量bp进入“Define Clusters by”框。

4.单击“Titles”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血压状态与冠心病各临床型年龄标化发生率的关系”,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Define Clustered Chart: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

5.单击“OK“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二)线图

某地调查居民心理问题的存在现状,资料如下表所示,试绘制线图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居民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心理问题检出率(%)

年龄分组

男性 女性

15- 10.57 19.73 25- 11.57 11.98 35- 9.57 15.50 45- 11.71 13.85 55- 13.51 12.91 65- 15.02 16.77 75- 16.00 21.04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变量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RATE,年龄分组为AGE,性别为SEX,AGE与SEX可定义为字符变量。RATE按原数据输入,AGE按分组情况分别输入15-、25-、35-、45-、55-、65-、75-,SEX是男的输入M、女的输入F。

2.选择菜单“Graphs→Line”,弹出Line Chart定义选项框,选择” Multiple“绘制多条线图。

3.单击“Define”按钮,弹出“Define Multiple Line: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rate,使之进入“Lines Represent”栏的“Other summary function”选项的“Variable”框,选择变量age,使之进入“Category Axis”框,选择变量sex,使之进入“Define Lines by”框。

4.单击“Titles”按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某地男女性年龄别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Define Multiple Line: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

5.单击“OK”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三)区域图

实验内容:

在某城市抽样研究20-49岁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频数分布资料参见下表,试绘制区域图。

年龄分组 避孕现状

20- 25- 30- 35- 40- 45-

有 63 939 1860 1277 1141 987 无 68 184 273 91 173 399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变量名:避孕有无的人数为NUMBER,年龄分组为AGE,避孕现状为CONTRA,AGE与CONTRA可定义为字符变量。NUMBER按实际人数输入(有无避孕的人数全部输入变量NUMBER中),AGE按分组情况分别输入20-、25-、30-、35-、40-、45-,CONTRA有的输入Y、无的输入N。

2.选择菜单“Graphs→Area”,弹出“Area Chart”定义选项框,选择 堆积区域图“Stacked”。

3.单击“Define”钮,弹出“Define Stacked Area: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number,使之进入“Areas Represent”栏的“Other summary function”选项的“Variable”框,选择变量age,使之进入“Category Axis”框,选择变量contra,使之进入”Define Areas by”框。

4.单击“Titles”按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某市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状况分析”,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Define Stacked Area: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

5.单击“OK”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四)构成图(Pie Chart过程)

实验内容:

某年某医院用中草药治疗18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疗效如下所示,试绘制构成图。

疗效 病例数 百分构成(%) 控制 37 20.3 显效 71 39.0 好转 60 33.0 无效 14 7.7 合计 182 100.0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变量名:百分构成资料为DATA,构成部分的名称为TEXT,TEXT定义为字符变量。DATA按实际百分数输入,TEXT依次输入1、2、3、4。

2.选择菜单“Graphs→Pie”,弹出“Pie Chart”定义选项框。单击“Define”按钮,弹出“Define Pie: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data进入“Slices Represent”栏的“Other summary function”选项的“Variable”框,选择变量text进入“Define Slices by”框。

3.单击“Titles”按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中草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构成图”,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Define Pie: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

4.单击“OK”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五)高低区域图(High-Low过程)

实验内容:

90-2-1

为了解水体污染情况,某市测定三种水源中放射性元素锶(Sr)的含量(10Bq· L),资料如下,试绘制高低区域图。

水源点 范围 均值 自来水 0.65~0.93 0.79 湖 水 1.31~2.11 1.71 水库水 1.01~2.16 1.58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变量名:变量DATA将范围的低值与高值以及均值一并输入;变量CAT用于定义低值、高值和均值,低值为1、高值为2、均值为3;水源点变量名为GROUP,依次输入1、2、3。

2. 选择菜单“Graphs→High-Low”,弹出“High-Low Chart”定义选项框,选择“ Simple High-Low-Close”(简单线型高低区域图)。

3.单击“Define”按钮,弹出“Define Simple High-Low-Close: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data进入“Bars Represent”栏的“Other summary function”选项的“Variable”框;选择变量cat进入“Category Axis”框, 选择变量group进入“Define High-Low-Close by”框。

4.单击“Titles”按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某市测定不同水体放射性元素锶的含量比较”,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Define Simple High-Low-Close: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

5.单击“OK”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六)直条构成线图(Pareto过程)

实验内容:

随访1000名20-25岁的男性一年,分季节考察其感冒发生情况,结果如下,试绘制直条构成线图。

季节 病例数 百分构成(%) 春 443 39.80 夏 104 9.35 秋 379 34.05 冬 187 16.80 合计 1113 100.00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变量名:各季节病例数的变量名为DATA,输入具体数字;季节的变量名为SEASON,依次输入1、2、3、4;系统自动生成百分构成。

2.选择菜单“Graphs→Pareto”,弹出“Pareto Chart”定义选项框,选择“Simple”(单一直条构成线图),

3.单击“Define”按钮,弹出“Define Simple Pareto: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data进入“Sums of variable”框,选择变量season进入“Category Axis”框。

4.单击“Titles”按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1000名20-25岁男性各季节感冒发生人数分析”,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Define Simple Pareto: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

5.单击“OK”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七)质量控制图(Control过程)

实验内容:

对一种标准试液中某物质含量测平行样5次,结果如下,试绘制质量控制图以便对准确度与精确度进行评价。

平行样

测定次序 均数 极差

第一次 第二次

1 10.4 10.1 10.25 0.3 2 10.8 11.0 10.90 0.2 3 9.8 10.4 10.10 0.6 4 9.4 11.0 10.20 1.6 5 10.1 11.3 10.70 1.2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变量名:平行样数据的变量名为DATA,将测定数据一并输入;变量GROUP,用于定义测定次序,依次输入1、2、3、4、5。系统自动生成均数和极差的数据。

2.选择菜单“Graphs→Control”,弹出“Control Chart”定义选项框,选用“X-Bar, R, s”控制图。

3.单击“Define”按钮,弹出“X-Bar, R, s: Cases Are Units”对话框,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data,使之进入“Process Measurement”框,选择变量group,使之进入“Subgroups Defined by”框。在“Charts”栏中选“X-Bar and range”项, 输出均数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

4.单击“Titles”按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样品测定的质量控制图”。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X-Bar, R, s: Cases Are Units”对话框。

5.单击“OK”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八)箱图(Boxplot过程)

实验内容:

研究甲基汞对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毒性作用,选用25只大白鼠,随机分成五组,按不同剂量染毒一段时期后测定肝脏LPO含量(n mol/L),资料如下表,试绘制箱图。

染毒剂量(mg/kg体重)

编号

5.0 10.0 20.0 30.0 40.0

1 184.30 391.50 1025.40 1897.21 1821.33 2 268.20 487.25 1289.24 1705.33 2897.53 3 222.64 345.69 1463.55 1532.46 2001.40 4 127.52 574.12 1168.47 2015.46 2748.97 5 291.50 526.78 1356.70 2100.40 4539.75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所测定肝脏LPO含量数据的变量名为DATA,输入原始数据;再设一变量为GROUP,用于定义不同染毒剂量组,依次输入1、2、3、4、5。 2.操作步骤

选Graphs菜单的Boxplot...过程,弹出Boxplot Chart定义选项框,有2种箱图可选:

Simple为简单箱图,Clustered为复式箱图,本例选用简单箱图。然后点击Define钮,弹出Define Simple Boxplot: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图15.10),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data点击?钮使之进入Variable框,选group点击?钮使之进入Category Axis框。点击OK钮即完成。

(九)均值相关区间图(Error Bar过程)

实验内容:

食品中微量砷(As)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一是新银盐法,另一是DDC-Ag法。今比较两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As标准液(μg/5ml)的光密度值可信区间,试绘制均值相关区间图。 编号 1 2 3 4 5 新银盐法 1.0 0.150 0.130 0.140 0.180 0.190 2.0 0.330 0.410 0.250 0.380 0.350 3.0 0.490 0.510 0.570 0.530 0.550 4.0 0.690 0.620 0.730 0.780 0.810 5.0 0.990 0.810 0.860 0.940 0.950 DDC-Ag法 1.0 0.021 0.033 0.038 0.041 0.029 2.0 0.065 0.059 0.048 0.069 0.057 3.0 0.087 0.089 0.092 0.073 0.081 4.0 0.112 0.109 0.119 0.134 0.127 5.0 0.169 0.148 0.134 0.175 0.162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数据的变量名为DATA,将新银盐法和DDC-Ag法的测定所得光密度值一并输入;然后设一变量为GROUP,用于定义不同标准液浓度组,依次输入1、2、3、4、5;再设一变量为CATE,用于定义不同方法组,依次输入1、2。 2.操作步骤

选Graphs菜单的Error Bar...过程,弹出Error Bar定义选项框,均值相关区间图有2种,Simple为简单均值相关区间图,Clustered为复式均值相关区间图,本例选用复式均值相关区间图。然后点击Define钮,弹出Define Clustered Error Bar: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对话框(图15.11),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data点击?钮使之进入Variable框,选group点击?钮使之进入Category Axis框, 选cate点击?钮使之进入Define Clusters by框。

(十) 散点图(Scatter过程) 实验内容:

研究饮茶对人体血清微量元素(μmol/L)的影响作用,结果如下,试绘制散点图。 编号 1 2 3 多喝茶组 Zn 15.87 16.27 16.77 Fe 36.87 35.90 37.45 Mn 0.29 0.28 0.24 少喝茶组 Zn 13.25 12.98 13.64 Fe 32.40 32.65 33.04 Mn 0.21 0.22 0.19 不喝茶组 Zn 11.40 10.89 11.05 Fe 29.87 30.14 30.70 Mn 0.12 0.14 0.11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数据的变量名为DATA,将各组各微量元素的测定值一并输入;设一变量为CATE1,用于定义喝茶状况组,多喝茶组为1、少喝茶组为2、不喝茶组为3;再设一变量为CATE2,用于定义微量元素种类,Zn为1、Fe为2、Mn为3。

2.操作步骤

选Graphs菜单的Scatter...过程,弹出Scatterplot定义选项框(图15.12),散点图有4种,Simple为单层散点图,Overlay为多层散点图,Matrix为矩阵散点图,3-D为立体散点图,本例选用单层散点图。然后点击Define钮,弹出Simple Scatterplot对话框(图15.13),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data点击?钮使之进入Y Axis框,选cate1点击?钮使之进入X Axis框(指定饮茶状况为横轴标目), 选cate2点击?钮使之进入Set Markers by框(指定微量元素种类为散点标志)。点击Titles...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饮茶与人体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点击Continue钮返回Simple Scatterplot对话框,再点击OK钮即完成。

(十一) 直方图(Histogram过程) 实验内容:

现有某地某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资料如下表,试绘制直方图。

年龄分组 0- 1- 2- 3- 4- 5- 6- 7- 8- 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44 45-54 55-64 患者人数 30 30 75 78 77 49 71 59 56 67 143 77 16 10 12 7 3 1 每岁患者人数 30.0 30.0 75.0 78.0 77.0 49.0 71.0 59.0 56.0 67.0 28.6 15.4 3.2 2.0 2.4 0.7 0.3 0.1 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频数资料的变量名为NUMBER,将每岁患者人数资料输入;设一变量为GROUP,用于定义年龄组,将各年龄分组的下限值输入。为使频数资料在作图中生效,应选Data菜单的Weight Cases...命令项,在弹出的Weight Cases对话框中取Weight cases by项,并选变量NUMBER点击?钮使之进入Frequency Variable框,点击OK钮即可。 2.操作步骤

选Graphs菜单的Histogram...过程,因直方图只有一种类型,故直接弹出Histogram对话框(图15.14),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group点击?钮使之进入Variable框;点击Titles...钮,弹出Titles对话框,在Title栏内输入“某地某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年龄分布”,点击Continue钮返回Histogram对话框,再点击OK钮即完成。

系统在Chart Carousel窗口输出直方图。由于本例资料的分组情形比较细(即每岁一组),而系统只按默认的每5岁一组方式输出图形,所以需要安用户的要求对统计图进行编辑。点击Chart Carousel窗口上端工具栏中的Edit钮,弹出!Chart1窗口,将鼠标箭头指向图的横轴并双击鼠标左键,弹出Interval Axis对话框,在Axis Title处将“GROUP”改为中文“年龄分组”;在Intervals栏选择Custom项,点击Define...钮,弹出Interval Axis:Define Custom Interval对话框,在Definition栏的Interval width处输入1,要求按每岁一组的方式作图;在Range栏的Minimum处输入0,在Maximum处输入65,要求横轴从0岁开始至65岁止。点击Continue钮返回Interval Axis对话框,再点击OK钮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g5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