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内部技巧

更新时间:2024-07-10 01: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朗读的内部技巧

所谓备稿,有两层含义,一是广义备稿,一是狭义备稿。广义备稿是指播音员在平时所做的一切积累,比如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艺术修养,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新闻敏感度,掌握播音的内部和外部技巧等等。很多老播音员遇到急稿,依然能全神贯注,镇定自若,一字不差地播完,靠的就是这种长期的积累。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广义备稿对于提高播音员的播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狭义备稿是具体到一篇稿件的准备过程。通常我们所说的备稿就是指狭义备稿。

朗读的内部技巧,即内三,包括: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

情景再现

? 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播音特点的重要术语。情景再现在播音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即: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一种想象联想活动,不过它不是任意驰骋的它要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要符合稿件的需要,要服务于视听的需要。

情景再现有四步:1、理请头绪 2、设身处地 3、触景生情 4、现身说法 ?

第一步 理清头绪

我们头脑里连续的活动画面开头是什么?接下去是怎么变化的?以后又怎样发展?结果是怎样的?哪里是横向扩展的?怎样扩展?详细到什么程度?那里是重点的特写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哪个镜头大笔勾勒?哪个镜头工笔细描?这些在播音中要心中有数,不可走过场,也不可陷进去。

第二步:设身处地

要把稿件所叙述、描述的一切,作为亲身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进入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不能袖手旁观、闭目塞听.置身其中,并不是忘乎所以,而是处于情理之中.

设身处地主要是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第三步:触景生情

当某种生活图景在脑海里浮现时,我们一定要做出积极的反应,稿件是写情于景的,我们就要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播音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我们具体的”情”,而又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这种极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

聂耳在谱写《义勇军进行曲》时,“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他眼前仿佛展现出义勇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浴血奋战的画面,创作的冲动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简直连写都来不及。

第四步:现身说法

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终“我就在”,那么,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正是播音员始而有意,继而实现的责任.播音员头脑中再现了稿件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受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才算完成了自己的。

例如;“正在这时,大雨点噼哩啪啦打了下来

超越生命的爱 母爱

? 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

只有三斤,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 这样对峙着,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的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

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的看着小牛贪婪的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寂静中慢慢地往回走去······

?第一步:理清头绪

?文章有三个层次:分别从当地缺水极其严重;老牛挡住了运水车的路,主人寻

来,发现那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在拦车索水,恼羞成怒,用长鞭狠狠地抽打;老牛吧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给小牛喝三个方面讲述一份浓浓的母爱。 ?

?第二步:设身处地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试着吧文章演绎成电影,在一步步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谁先出场?做了什么?谁有出场了?两者什么关系?出人意料的结尾中又出现了谁?你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现场,真切体验到了整个故事的气氛转换变化的节奏。 ?

?第三步:触景生情

?1.西部缺水地区,干裂的土地,没有绿色,我们同情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不易,不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3斤水是人类队水的最低要求,是生命之水,只能维持生命。

?2.老牛拦路索水,以死抗争的细节描写,体会老牛坚定的决心,衬托了它的爱子心切牛的主人狠狠地抽打与运水战士的哭让人物定位清楚,主人的自律与战士的人文关怀色彩凸现。

?3.老牛慈爱的望着小牛将所有的水喝尽,进一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第四步:现身说法 ?小爱上升到大爱,情感呼之即出,随着脑海中情节的断反复,我们把“过电影”变成有声语言的表达,听众跟着你的播讲一起进入到情节当中。

实践练习

雪纷纷扬扬,下的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静,只听见雪花簌簌的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峻青《第一场雪》 提示:用视觉、听觉体会雪。 实践练习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共给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的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故事时代》中的《差别》 提示:体会连续的说话场景。 当然情景再现还要明确两个问题。

第一、情景再现一定要以稿件为依托,是在分析稿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与具体的感受当中,感受是要把文字搞变成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环节。还有就是播音时内在语的表达。

内在语是指那些播音语言中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它是帮助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提示播音员主持人找到恰当的表达语气的重要方法。 内在语对播音表达的直接引发和深化含义有重要意义。它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揭示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

内在语的分类

(一)发语性内在语

就是在呼号、节目、稿件、层次、段落、语句之前,加上适当的词语,用于“带发”出稿件原来的开头。 例1:(各位听众,我们这里是)XXXX人民广播电台。 例2:(青年朋友,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3:(听众朋友,您知道吗?)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密林深处,有一座边防哨卡…… 发语性内在语可以解决呆板、冷漠、平淡和流于形式的情况,还能解决某种心理源性发音障碍。

二、寓意性内在语

寓意性内在语是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是隐含在语句深层的内在含义,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挖掘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目的。 1、表面意义与内在含义截然相反的好判断出来: 例子:“你真坏!”,“你真傻!”等等

2、难点:把握意向色彩或程度、分寸上的细微差异: 例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3、新闻稿件中寓意性内在语的把握,还要结合语言简练、言简意赅的特点去进行挖掘。

三、关联性内在语

就是指那些没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语句关系。具体地说,就是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语法意义的隐含性关联词,以及关联词短语。 例子:她打了一个寒颤,(虽然)风又掀起她的衣襟,(但是)这次她没有去拉。

——《卖晚报的姑娘》

关联性内在语可以使语句关系更加明晰:并列、顺承、总分、选择、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取舍关系、连锁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加入内在语而表述的更为清楚准确。 例子:(当然)车祸问题是个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配合解决,(然而)在这里,我们谨向司机同志进言,

四、回味性内在语

俗话说:“语已尽,情尚存”;“言已尽,意无穷”。

上文结束,不管是漾形缓收、还是戛然而止,都要让人产生回味感。回味性内在语一般用于段落、层次,特别是全文的结尾处。 大体有四种形式:

1、寓意式回味。例:……,我需要它。

2、反问式回味。例:听众朋友,您说对吗?

3、意境式回味。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4、线索式回味。例:桌上的钟表滴滴答答地走着…… 五、提示性内在语

提示性内在语也是用于语句、段落、层次之间,也是为了解决上下句语气衔接的问题,但它不是以关联词或短语形式出现的,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关联性内在语是“沙里淘金”的过程,那么可以说提示性内在语就是“点石成金”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文气不太通,前后句转换突兀,语气不好衔接的地方,设计一个恰当的提示性内在语就能使语句更自然过渡。

它的形式有:设问呼应、提醒关注、表现情态、展示过程、感叹强调等等。

例1:敲起来吧!敲起来吧!敲起来吧!例2:这是什么?是高科技

例3:听众朋友,今天早上在市政府门口发生了一件怪事儿:一位居民提着一口铁锅要找市长讲理。

例4:一进家门,就闻到扑鼻的香味儿,我赶紧朝厨房跑去。

六、反语性内在语

直接体现了语句表层意义与深层内在含义的对立关系与对比关系。 1、对立型反语内在语。 例:鲁迅《友邦惊诧论》 2、反问型反语内在语。

例: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显然,也不怕) 3、双关型反语内在语。 4、非对立型反语内在语。

对象感

1对象感的概念:

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2对象感的特点:

一、对象感,正是被播音员、主持人用来作为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中的东西,谁如果以此为实有物,并执着地去追求他的客观实体,谁就不懂得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创作的特点。

二、对象感必须是具体的。只有具体的对象感才会对播音与主持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具体设想:这样的稿件,这样的栏目,这样的内容,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宣传目的,在今天应该给什么人听?哪些人最需要听?听了以后会有什么反应?播给什么样的人听最能增强我们的播讲愿望,最有利于达到播讲目的?

3错误的认识:

有些人主张用“对象交流”来说明宣传中要有对象,要有受众,并要和受众“交流”。我们认为“交流”是有来有往,互为因果,播音员、主持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受众想什么,说什么,有什么反应,不可当即得知,只是自己“一厢情愿”,谓之“交流”欠妥。

初学者容易产生“谁在听,我就播给谁”这样空洞的理论,有对象感绝不是说这个意思,因为“谁在听”播音员、主持人是无法具体窥测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对象感”肯定是消极的、被动的。

4对象感的形式 (一) 直线交流

通常是比较端庄严肃地面对着观众,坐在那里用播报式语言,规整有一定力度,语势流畅,干净明快。即使两个播音员,相互之间也无交流,只与想象中的观众“交流”呼应。 举例:新闻播音

(二)三角交流

两个主持人相互交谈,交流起来,再与观众形成互动。要求主持人必须默契配合,发挥得体,应变自如。 举例:对话播音、谈话主持 分两种情况:

一是直接面对听众、观众播讲,要求主持人情绪要与现场气氛相吻合; 二是热线交流,要求主持人(三)直接交流要自信、沉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例如;小崔说事,鲁豫有约 5如何设想:

对象的设想,必须从量和质两方面去进行,质的方面又是最根本的。 所谓量的方面,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有关对象的一般情况。 所谓质的方面,是指: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有关对象的个性要求。 因此,我们在设想对象的过程中,必须从稿件、栏目、受众人群、接受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想,深入到几乎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全局,有的放矢。

6如何获取对象感?

为了获得对象感,在量和质两方面的具体设想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孤立对待。 为了获得对象感,我们应尽可能多地熟知各种对象的情况,具体对象,应该是我们最了解、极熟悉的人。

就某一篇稿件、某一个特定栏目,我们设想的具体对象应该是稳定的、统一的。具体对象的稳定,毫不排斥我们设想的具体对象以外的人听。

同样的稿件、同样的节目,不同的播音员、主持人完全可以设想出不同的具体对象。对初学者来说,对象感的训练不应强求一律。

7 播音员、主持人与对象的关系

对象感不是单单考察设想对象的问题。一旦有了具体对象的设想,同时就产生了播音员、主持人与对象的关系问题。

一般情况下,播音员、主持人与所设想的具体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 对象感的作用:

对象感使我们播音、主持节目时思想感情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从中流露出与设想的对象相符合的态度、语气、眼神、姿态。在备稿中,在播音、主持节目前,具体对象的设想就要完成。开始播音、主持节目,具体对象就要在感觉上出现。形象也许十分清晰,也许并不明显,但对象感必须把握住,如果对象感时断时续,甚至消失,那就会“心中无人”,影响播音、主持节目的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