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题—药剂学1

更新时间:2023-10-28 0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药剂学执业药师考试模拟题—药剂学1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第一部药典的时间是

A.1950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E.1956年

2.下列关于片剂的叙述错误的为

A.片剂为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B.片剂的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C.片剂的生产成本及售价较高

D.片剂运输、贮存、携带及应用方便 E.片剂可以有效、长效等不同的类型

3.最适合作片剂崩解剂的是

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B.聚乙二醇 C.微粉硅胶 D.羧甲基淀粉钠 E.预胶化淀粉

4.应用球磨机粉碎,球与物料的合理装量为

A.占圆柱筒容积的15%-20% B.占圆柱筒容积1/3 C.占圆柱筒容积的50%-60% D.占圆柱筒容积的60%-80% E.没有具体要求

5.关于片剂的质量检查,错误的表述是

A.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B.凡检查均匀度的片剂不进行片重差异检查 C.糖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重差异 D.肠溶衣片在人工胃液中不崩解 E.口服片剂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6.下列关于休止角的正确表述为 A.休止角越大,物料的流动性越好

B.休止角大于30°,物料的流动性越好 C.休止角小于30°,物料的流动性越好 D.粒径大的物料休止角大

E.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

7.关于散剂的描述哪种是正确的

A.散剂为一种药物粉碎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B.水不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为临界相对湿度 C.一般药物CRH愈大,愈不易吸湿

D.水溶性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具有加和性 E.水不溶性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具有加和性

8.关于颗粒剂的错误表述是

A.颗粒剂可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 B.吸湿性和聚集性较小 C.飞散性和附着性较小 D.颗粒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 E.可适当添加芳香剂,矫味剂等调节口感

9.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1

A.液体药物 B.对光敏感的药物 C.药物的水溶液 D.含油量高的药物 E.具有苦味及臭味的药物

10.下列关于栓剂的错误表述是 A.栓剂为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B.栓剂通过直肠给药途径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C.栓剂可避免肝首过效应

D.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外型应完整光滑,无刺激性 E.栓剂应有适宜的硬度

11.甘油明胶中水∶明胶∶甘油的合理配比为 A.20∶20∶60 B.20∶30∶50 C.10∶20∶70 D.10∶30∶60 E.25∶25∶50

12.下列关于置换价的正确表述为 A.药物的重量与基质重量的比值 B.基质重量与药物重量的比值

C.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栓剂基质重量的比值 D.栓剂基质重量与同体积重量的比值 E.药物的体积与基质体积的比值

13.关于软膏剂质量要求的错误表述为 A.均匀、细腻并具有适当粘稠度 B.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

C.应无刺激性、过敏性与其他不良反应 D.软膏剂中药物应充分溶于基质中 E.眼用软膏剂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制备

14.关于溶液型气雾剂的错误表述为

A.药物可溶于抛射剂(或加入潜溶剂),常配制成溶液型气雾剂 B.常选择乙醇、丙二醇作潜溶剂

C.抛射剂汽化产生的压力使药液形成气雾 D.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附加剂 E.常用抛射剂为二氧化碳气体

15.有关注射剂的质量要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菌是指不含任何活的细菌

B.pH值和渗透压不适合可增加注射剂的刺激性 C.pH值对于注射剂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D.大量供静脉注射用的药物制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 E.脊椎腔内注射的药液必须等渗

16.关于注射剂生产区域的划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洁净区是指有较高洁净度要求和较严格菌落数要求的生产房间 B.控制区是指洁净度和菌落数有一定要求的生产或辅助房间 C.一般生产区是指无空气洁净度要求的生产或辅助房间 D.注射剂的灭菌、印字和包装应在控制区完成

2

E.最后可灭菌的注射剂的精滤应在洁净区完成

17.关于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叙述错误的有 A.氯化钠用于调节等渗

B.氯化钠可以提高盐酸普鲁卡因的稳定性

C.盐酸控制pH在3.5-5.0,提高盐酸普鲁卡因的稳定性 D.采用热压灭菌

E.采用流通蒸气100℃ 30min灭菌

18.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

A.与100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B.与10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C.与1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D.与1g氯化钠成等渗的药物重量 E.氯化钠与药物的重量各占50%

19.作为热压灭菌法灭菌可靠性的控制标准为

A.F值 B.Fo值 C.D值 D.Z值 E.Nt值

20.关于湿热灭菌的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灭菌效果与最初菌落数无关

B.蛋白、糖类能增加微生物的抗热性

C.一般微生物在酸性溶液中的耐热性比在碱性溶液中大 D.被灭菌物的体积与灭菌效果无关 E.过热蒸气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好

21.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正确表述为

A.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均相液体制剂B.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C.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内服的液体制剂D.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外用的液体制剂E.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22.司盘类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正确顺序是

A.司盘85>司盘80 B.司盘80>司盘65 C.司盘65>司盘60 D.司盘60>司盘40 E.司盘40>司盘20 23.尼泊金类防腐剂抑菌能力的正确表述为

A.尼泊金甲酯最强 B.尼泊金乙酯最强 C.尼泊金丙酯最强 D.尼泊金丁酯最强 E.各种酯的抑菌能力无区别

24.下列关于絮凝度的错误表述为

A.絮凝度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以β表示 B.β值越小,絮凝效果越好 C.β值越大,絮凝效果越好

D.用絮凝度可评价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E.用絮凝度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

25.不是药物微囊化的特点的叙述为

3

A.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味道

B.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C.缓释或控释药物D.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E.提高药物的释放速率

26.下列关于包合物的叙述错误的为

A.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孔穴结构内形成的分子囊 B.包合过程是化学过程

C.主分子具有较大的孔穴结构

D.客分子必须和主分子的孔穴形状和大小相适应

E.包合物为客分子被包嵌于主分子的孔穴结构内形成的分子囊

27.最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

A.﹤1h B.2~8h C.15h D.24h E.48h

28.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一般为

A.不小于0.01mg/ml B.不小于0.1mg/ml C.不小于1.0mg/ml D.不小于10mg/ml E.无要求

29.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对象选择例数为 A.6~9例 B.8~12例 C.12~16例 D.18~24例 E.24~30例

30.测定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时,至少应测定几个取样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31.适宜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 B.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 C.在水中和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 D.离子型药物 E.熔点高的药物

32.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不包括

A.膜控释型 B.粘胶分散型 C.复合膜型 D.微孔骨架型 E.微储库型

33.关于药物制剂配伍的错误表达为

A.药物配伍后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均称为配伍变化

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称为配伍禁忌 C.药物制备的配伍变化又称为配伍禁忌

D.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E.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34.一般多晶型药物中生物利用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

A.稳定型>亚稳定型>无定型 B.稳定型>无定型>亚稳定型 C.亚稳定型>稳定型>无定型 D.亚稳定型>无定型>稳定型 E.无定型>亚稳定型>稳定型

35.关于肾排泄率正确的叙述是

A.肾排泄率=滤过率+重吸收率-分泌率 B.肾排泄率=重吸收率+分泌率-滤过率 C.肾排泄率=滤过率+分泌率-重吸收率 D.肾排泄率=滤过率+分泌率+重吸收率 E.肾排泄率=滤过率-分泌率-重吸收率

36.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肝 B.肾 C.胆囊 D.小肠 E.胰脏 37.关与脂质体相变温度的叙述错误的为 A.与磷脂的种类有关

B.在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双分子层中疏水链可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 C.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膜的厚度减小 D.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减小

E.不同磷脂组成的脂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存在不同的相

38.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 A.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产生氨气 B.氯霉素与尿素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C.水杨酸钠在酸性药液中析出

D.生物碱盐溶液与鞣酸后产生沉淀

E.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制成溶液,维生素B12效价下降

39.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秋水仙碱抑制肠黏膜中多种酶使维生素B12吸收减少 B.光敏性药物避光保存稳定性增加

C.食物中的氨基酸可降低左旋多巴的吸收 D.含鞣质多中药不宜与生物碱类药物配伍 E.麦角胺酒石酸盐与咖啡因同服有利于吸收

40.下列不属于物理化学方面的配伍禁忌的研究方法 A.测定产生配伍变化溶液的pH值 B.测定配伍过程中有无新物质产生 C.通过药效学试验了解药效变化 D.测定配伍后制剂的粒度变化 E.测定配伍后药物的含量变化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每题0.5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5

[1-4]

A.生物药剂学 B.工业药剂学 C.剂型 D.临床药学 E.药剂学 1.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

2.研究药物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基本理论、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 3.适合于患者应用的最佳给药形式

4.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5-8]

A.含片 B.舌下片 C.多层片 D.控释片 E.分散片 5.可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

6.可避免复方制剂中药物的配伍变化 7.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8.在口腔内发挥局部作用

[9-12]

A.PVPP B.CMS-Na C.MCC D.PVA E.PLA 9.聚乳酸

l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l1.聚乙烯醇 12.微晶纤维素

[13-16]

A.可可豆脂 B.泊洛沙姆 C.甘油明胶 D.聚乙二醇 E.羊毛脂 13.加入10%可增加可可豆脂塑性 14.可乳化基质 15.具有同质多晶型

16.三种物质按比例混合而成

[17-20]

A.促渗剂 B.保湿剂 C.油脂性基质 D.水性基质 E.稠度调节剂 17.凡士林 18.聚乙二醇 19.甘油 20.丙二醇

[21-24]

A.0.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B.10%维生素C注射液 C.5%葡萄糖注射液 D.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 E.丹参注射液

21.制备过程需用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3.8-4.0,成品需检查热原

22.制备过程需用碳酸氢钠调节溶液的pH值及加入抗氧剂,并通过二氧化碳 23.制备过程中需加乳化剂并需检查成品的热原

24.制备过程中需调节溶液的pH值4.0-4.5及加入适量氯化钠

[25-26]

A.软膏剂 B.口服液 C.大输液 D.多剂量用滴眼液 E.颗粒剂

6

25.必须进行热原检查 26.必须加抑菌剂

[27-30]

A.干热空气灭菌 B.流通蒸气灭菌 C.热压灭菌 D.紫外线灭菌 E.滤过除菌 27.胰岛素注射剂 28.注射用植物油 29.0.9%生理盐水 30.无菌室的空气

[31-34]

A.消毒剂 B.克氏点 C.HLB D.CMC E.昙点 31.亲水亲油平衡值 32.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 33.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4.吐温60

[35-38]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乳 E.酸败 35.微生物使乳剂酵解 36.乳化剂性质发生变化

37.乳剂内相与外相的密度差所至 38.外加物质使乳粒的电ζ位降低 [39-41]

A.苯扎溴铵 B.PEG300-600 C.DMSO D.山梨酸 E.脂肪油39.抑菌剂 40.极性溶液

41.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2-43]

A.稀释法 B.物理凝聚法 C.溶解法 D.干胶法 E.复凝聚法 42.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43.制备乳剂的方法

[44-47]

A.肾上腺素 B.维生素C C.青霉素钾盐 D.四环素 E.硝普钠

44.具有双稀醇结构,易发生氧化反应 45.易发生光化降解反应 46.易发生氧化反应 47.易发生水解反应 [48-50]

A.亚硫酸氢钠 B.二丁甲苯酚 C.酒石酸 D.硫代硫酸钠 48.脂溶性抗氧剂

49.可增加抗氧剂的抗氧效果 50.可用于偏酸性溶液的抗氧剂

7

E.半胱氨酸

[51-53]

A.盐析固化法 B.逆相蒸发法 C.单凝聚法 D.熔融法 E.饱和水溶液法 51.微囊

52.固体分散体

53.环糊精包合物[54-56]

A.不溶性骨架片 B.亲水凝胶骨架片 C.溶蚀性骨架片 D.渗透泵片 E.膜控释小丸 54.用脂肪或蜡类物质为基质制成的片剂

55.用无毒聚氯乙烯或硅橡胶为骨架制成的片剂 56.用海藻酸钠为骨架制成的片剂

[57-60]

A.肠肝循环 B.生物利用度 C.生物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单室模型药物

57.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的药物 58.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

59.服用药物后,主药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60.体内药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 [61-64]

A.tmax=2.303lg(ka/k)/(ka-k) B.Cmax=(FX0/V)e-ktmax C.r=(1-e-nk?)/(1£-e-k?) D.AIC=NlnRe+2P

E.DF=(Cmax-Cmin)/×100% 61.波动度 62.多剂量函数

63.用于隔室模型的判别 64.达峰时间

τ[65-68] cdt?-kt0A.k0 B.Css=ko/kV C.fss=1-e D. E.Xu∞=keX0/k c ?τ65.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 66.稳态血药浓度 67.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68.尿药排泄总量 [69-72]

A.胃蛋白酶 B.螺内脂 C.胰酶 D.苯丙胺 E.羟苯磺胺 69.不宜与酸性药物配伍

70.与青霉素G在肾小管近端竞争分泌 71.影响地高辛排泄,导致中毒)

72.受碱性尿的影响,排泄速度显著下降 [73-74]

A.粘锅 B.薄膜衣起泡 C.排片 D.片面不平 E.色泽不匀 73.固化条件不当或干燥速度过快 74.衣层过厚或包衣材料致密 75.糖浆过多及搅拌不及时 76.撒粉过多而撒粉次数少

8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l.难溶性药物微粉化的目的 A.改善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B.改善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均匀性 C.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E.改善制剂的口感

2.下列关于片剂制备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颗粒中细粉过多,容易造成粘冲 B.颗粒硬度小,压片后崩解快 C.颗粒过干会造成裂片

D.可压性强的原辅料,压成的片剂崩解慢 E.随压力增大,片剂的崩解时间都会延长

3.水不溶型片剂薄膜衣材料为

A.乙基纤维素 B.醋酸纤维素(CA) 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D.羟丙基纤维素 E.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

4.关于散剂的吸湿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固定表面吸附水气分子的现象称为吸湿,药物的吸湿性决定其在恒温下的吸湿平衡 B.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为临界相对湿度 C.两种药物混合后,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符合Elder假说

D.由不溶性药物组成且互不发生作用的混合物,其吸湿性具有加和性

E.水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值比单一物料时的临界相对湿度值为低

5.胶囊剂的特点是

A.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于散剂 B.液体药物可制成软胶囊 C.可制成定位释放的胶囊剂 D.可填充药物的水溶性 E.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6.液状石蜡可用作

A.油脂性栓剂的脱模剂 B.水性基质栓剂的脱模剂 C.调节凡士林的稠度

D.乳剂型基质油相稠度调节剂 E.非极性溶剂

7.下列哪些物质可作为凝胶基质

A.卡波普 B.聚乙二醇 C.阿拉伯胶 D.海藻酸钠 E.甘油明胶

9

8.关于注射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无吸收过程或吸收过程很短 B.无首过效应

C.安全性及机体适应性好 D.可以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与固体制剂相比稳定性好

9.热原的组成包括

A.磷脂 B.胆固醇 C.脂多糖 D.核酸 E.蛋白质

10.关于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药典已收载此法为制备注射用水的法定方法 B.反渗透法可除去微生物、病毒

C.一级反渗透装置除去氯离子的能力可达到药典要求 D.目前我国药典已收栽反渗透法为法定方法

E.与蒸馏法相比反渗透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节省能源和冷却水

11.关于热原检查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药典规定热原用家兔法检查

B.鲎试剂法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更灵敏 C.鲎试剂法可以代替家兔法

D.放射性药物、肿瘤抑制剂应用家兔法检查 E.注射用水可用鲎试剂法检查

12.关于注射液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选择注射用规格的原辅料

B.注射剂在灭菌后含量有下降时应酌情增加投料量

C.配制容器多为夹层配液锅、不锈钢配液缸、搪瓷筒等,不能用塑料容器 D.配液后玻璃容器可加入少量洗液或75%乙醇放置,以免滋长细菌 E.称量时应至少3人以上核对

13.输液中微粒的污染途径有

A.工艺操作中的问题 B.橡胶塞与输液瓶质量不好 C.原辅料质量存在问题 D.医院输液操作不当 E.精滤选择了0.22μm的微孔滤膜

14.有关灭菌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辐射灭菌法特别适用于一些不耐热药物的灭菌

B.滤过灭菌法主要用于含有热稳定性物质的培养基、试液或液体药物的灭菌 C.流通蒸气灭菌法一般是100℃ 30-60min,此法能保证杀灭芽胞 D.热压灭菌121.5℃ 20min,能杀灭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胞 E.紫外线灭菌活力最强的波长是254nm

15.混悬剂的稳定剂根据其作用可分为

A.润滑剂 B.助悬剂 C.助溶剂 D.润湿剂 E.絮凝剂

10

16.下列关于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正确表述为

A.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可使ζ电位适当降低,称电解质为反絮凝剂 B.ζ电位在20-25mV时混悬剂恰好产生絮凝

C.同一电解质因用量不同,在混悬剂中可以起絮凝作用或起反絮凝作用 D.絮凝剂离子的化合价与浓度对混悬剂的絮凝无影响 E.枸橼酸盐、酒石酸盐可作絮凝剂使用

17.下列关于制剂中药物水解的正确表述为 A.酯类、酰胺类药物易发生水解反应

B.专属性酸(H+)与碱(OH‐)可催化水解反应 C.药物水解速度常数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无关 D.HPO42-对青霉素G钾盐的水解有催化作用 E.pHm表示药物溶液的最稳定pH值

18.一般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中影响因素考查包括 A.60℃或40℃高温试验 B.25℃下相对湿度(75±5)%高湿试验 C.25℃下相对湿度(95 ±5)%高湿试验 D.(4500±500)lX的强光照射试验 E.加速试验

19.药物微囊化的特点是

A.使液体药物固体化便于应用于存贮 B.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C.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D.可通过非胃肠道给药起缓释作用 E.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0.控释制剂的特点为

A.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服药顺从性 B.血药浓度降低,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C.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D.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 E.易于调整剂量

21.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药物理化因素是

A.稳定性 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C.pKa、解离度和水溶性 D.分配系数

22.以减少扩散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 A.制成溶解度小的酯或盐

B.与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难溶性盐 C.溶化剂

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E.制成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23.下列制剂哪些是缓释制剂

A.茶碱渗透泵型片剂 B.雷尼替丁骨架片 C.阿霉素脂质体

11

E.晶型 D.紫杉醇纳米囊 E.硝酸甘油贴剂

24.关于缓(控)释制剂的叙述错误的为

A.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大于15h),一般没有太大的必要做成缓(控)释制剂 B.某些药物可和羟丙甲纤维素制成片剂,延缓药物释放

C.维生素B2可制成缓(控)释制剂,提高维生素B2在小肠的吸收 D.抗生素为了减少给药次数,常制成缓(控)释制剂

E.作用剧烈的药物为了安全,减少普通制剂给药产生的峰谷现象,可制成缓(控)释制剂

25.有关经皮吸收的叙述正确的为 A.熔点高的药物穿透能力强

B.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越易吸收

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 D.皮肤用有机溶剂擦洗后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E.溶解态药物的穿透能力高于微粉混悬型药物

26.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叙述有 A.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

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

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无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

27.尿药数据处理方法有

A.速度法 B.残数法 C.亏量法 D.Michaelis-Menten法 E.Wagner-Nelson法(单室模型求Ka)

28.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ka B.k C.V D.Xu E.k0

29.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有

A.残差平方和判断法 B.拟合度法 C.AIC判断法 D.F检验 E.亏量法

30.一般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应用时可能产生下列哪种情况 A.引起溶血 B.使静脉乳破乳

C.输液剂中的氯化钠能使甘露醇从溶液中析出 D.由于pH的改变药物析出 E.药物的含量降低

31.克服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的方法有

A.改变调配次序 B.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C.调整溶液的pH D.采用过滤方式除去析出的固体 E.药物含量降低时增加投药量

32.药物常见的相互作用在代谢过程中的表现有

12

A.促进某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增强 B.促使某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降低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使活性降低

D.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使其活性降低

E.两种药物的竞争排泄致使产生某种药物在体内的累积中毒 33.影响药物从血液向其他组织分布的因素有

A.组织流量 B.细胞膜的通透性 C.药物血药蛋白结合率 D.给药途径 E.药物与红细胞的结合

34.单冲压片机的主要部件有

A.压力调节器 B.片重调节器 C.下压轮 D.上压轮 E.出片调节器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f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