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学案2完美版

更新时间:2023-11-22 23: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荷塘月色》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结构,掌握本文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2、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硬说朱自清对蒋介石不满才写《荷塘月色》的,有人认为,《荷塘月色》的灵魂,不是诗人的“淡淡的喜悦当中夹杂着淡淡的哀愁”,而是诗人的热爱祖国山水的爱国情思和诗人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 4、补充:关于荷花的名句

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 《爱莲说》)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③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5、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冲关”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蓊蓊( ) 踱着 ( ) 独处 ( ) 弥望( ) 袅娜( ) 似的( ) 霎时( ) 脉脉( ) 参差( ) 倩影( ) 乍看( ) 敛裾 ( ) (2)词义积累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斑驳:色彩杂乱;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丰姿:丰度姿态

袅娜: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也形容体态轻盈柔美。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羞涩:害羞,态度不自然

没精打采:精:精神;采:神色。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不高兴,不振作。

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3)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请找出这篇文章的文眼。

(4)理清各段内容。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8、9段 第10段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品评鉴赏文章4、5、6自然段。 1、朗读第4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有何特点?

顺序 特点 (2)填空题:鉴赏景物特色及语言技巧。

◆荷塘 曲曲折折 用叠词,突出 ◆ 田田 用叠词,突出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 手法,以动写静,写出了 风姿 ◆荷花

袅娜,用 手法,写出了 羞涩,用 手法,写出了 明珠,比喻 ,暗写月光柔和 星星,比喻 ,暗写月光柔和 美人,比喻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去说明和描述同一个本体的修辞手法叫做 的

◆ 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用 和 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扩大意境,烘托环境优雅、宁静。

像闪电,用比喻手法,突出

◆ 流水 脉脉 用 手法,写出了流水的深情。 2、归纳月下荷塘的总体特点和作者寄寓的感情。

3、朗读课文第5段,完成以下问题。

(1)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3)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月影?哪个动词用得精妙?

(4)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5)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朗读鉴赏第6自然段:

(1)提问: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 (2)提问: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5、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6、本文的情与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学习后记】

【达标检测】 一、基础与表达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颤动(chàn) 空隙 ( xì) 纤腰束素 ( shù ) B.霎时 ( shà ) 煤屑 ( xiāo ) 蓊蓊郁郁 ( wěng ) C.独处 ( chǔ ) 倩影 ( qiàn ) 妖童媛女 ( yuàn ) D.幽僻 ( pì ) 踱步 ( duó ) 参差不齐 ( cēn )

2、“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金竹没回答。凤月的一句话,戳到了她的痛处。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3、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008年,山寨产品大举登堂入室,成为中国一道靓丽的风景。追本溯源,“山寨”一词发迹于广州方言,来源于一些仿冒手机等电子产品,因为它们功能实用、廉价而且大受低端消费者推崇。

A.登堂入室 B. 追本溯源 C. 发迹 D. 而且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部门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部门应防止对毕业生的恶意歧视的现象不再发生。

B. 社论指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就必须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显得尤其重要。

C. 2009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f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