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音乐文化

更新时间:2023-04-23 21: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音乐文化

内容摘要:音乐这种全球化是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音乐这门人文学科中,音乐与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艺术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如何在音乐课中适当的地渗透音乐文化。笔者以管窥之见,抛砖引玉与同行商榷。以使使音乐教学逐步成为音乐加音乐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音乐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建立音乐文化观念,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文化教育,是当前学校的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比如挖掘歌(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内涵,通过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生活经历,激发学生对作品本身的好奇心,将点点滴滴的音乐文化知识渗透到学生心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通过几年的教

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教学中渗透音乐文化教育可以有以下做法:

一、注重实践,渗透音乐文化。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随着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的设备日新月异,中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有意或无意)要比课堂上多的多,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某些音乐的商品化倾向,使家庭和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给学生的家庭及社会音乐生活以必要的指导,就难以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因此,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

1、在课前五分钟的音乐介绍中交流音乐文化。

我利用学生追求新奇,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开辟了课前五分钟小舞台栏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讲解,并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作品。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如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音乐是什么风格,有什么特点或优点等,也可以唱唱或演奏主旋律,并通过互相评说,鼓励学生再接再励,继续寻找更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大家一起分享。期末把学生舞台上的表演成绩作为评价学生音乐成绩的一个部分。通过这个栏目的开设,学生课外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大大开阔了。在这五分

钟里,学生了解了许多课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知识,而且学会了欣赏音乐的方法,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也提高了音乐的鉴赏能力。

虽然每次小舞台展示的时间不长,有时只能粗浅的介绍和浏览乐曲,但是学生很主动地参与这个上台介绍音乐的活动。因此,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选择欣赏优秀的校外音乐,通过独立地学习音乐、发现音乐、表现音乐的经历,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2、在撰写音乐日记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文化。

日记能真实地表达情感,抒发心声,把对事物的看法以自己的理解方式独特地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促进文化的内化。教学中我注意抓注这个有利因素,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一切手段,如电教录音、教学挂图、体态律动、CD、VCD等,从视觉到听觉多方面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感受所得用文字描述的形式记下,形成学习音乐的体会,即音乐日记。我开展每月一次上交“音乐日记”的活动,让学生在一个月学过的歌曲或乐曲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进行描述评价,如乐曲情绪怎样,强弱对比怎样,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描绘了怎样的意境,与哪些音乐文化相关,学习这首乐曲有什么感想等,在下堂音乐课上,我择优朗读学生的音乐日记,以激励学生学写音乐日记的积极性。其他上交的同学记上作业分。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查找许多相关资料,了解许多相关文化,再

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出来,因此,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研究和把握,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和表达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3、在校园文艺活动的表演中,促进音乐文化的内化。

校园文化是以愉悦学生的感觉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促进学生音乐文化内化的一个很好的表现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文化内化。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到每次演出孩子们总能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热情,从服装到化妆到演出前的彩排,小演员们是那么认真和专注,再苦再累他们也乐在其中且乐此不疲。比赛前许多同学都请教他们的家长或音乐老师帮忙指导,那认真劲儿真让人感动。再看他们在舞台上那全身心投入的表演,看台下同学发自内心的喝彩和情不自禁的鼓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样的文艺表现活动是那样深受学生的欢迎,使每位同学都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可见,校园文艺活动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是无比巨大的,它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挖掘了学生的表现潜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挖掘教材,拓展音乐文化。

音乐教材中有很多与音乐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当我们欣赏或学唱一个音乐作品时,我们不单单是为了唱好一首歌曲或听完一首乐曲而教学,我们还要了解作品的风格、体裁、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信息。

1、开展网络自主学习,感受相关音乐文化。

现代教育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音乐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扩大知识面。

音乐教材中很多歌曲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文化,我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音响书店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上课时进行相互交流。当然,在查阅资料以前,教师应当提供高效、明确的线索,告诉学生哪些网站、哪些名著、哪些工具书是有价值的,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提高查找资料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知道怎样去粗取精,怎样按照正确的索引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资料,这就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绎和谐的音乐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如今的学生已不满足于“黑板、钢琴、书本、录音机”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促进学生身临其境地直观形象地学习音乐。

因此我在备课前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来设计教案,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来点击教学内容,变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一直保持对音乐的好

奇和兴趣,学得津津有味。整堂课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在人人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唱会了歌曲,了解了音乐文化。

三、研究效果与思考

教学中通过长期注重渗透音乐文化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方面看,在课堂上渗透和培养音乐文化,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多角度、多方位的音乐学习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文化的积淀更加深厚,发展了各种能力,如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变原来的“我爱音乐,我不爱上音乐课”转化为“我爱音乐,我也爱上音乐课”。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形成了许多与新课标相符合的教学观念。首先在教材观的理解上,教师从原来只注重课本,教参拓展到渗透相关音乐文化,相关歌曲的教学,丰富了音乐课堂内容。其次,在学生观的理解上,教师从原来把学生当成单纯地学习者转变为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交流信息、表现音乐,从而接触、感受和理解相关音乐文化。再次在教学活动观的理解上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教师“教”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学”为中心,既做学生的“引导者”,来促进学生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有时也做一名纯粹的“学习者”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交流信息,一起了解相关音乐文化,体现了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师生间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学生愿意和我说音乐感受的心里话,体现了尊重学生,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情感交流更为融洽,促进了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的素

质也在提高,因为在学生这里,可以学到更多的音乐文化,了解到更多时代前沿的音乐信息,体现了“文化反哺”的现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作为音乐教师应该了解诗、词、歌、赋等文学与艺术形式。因为,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课程,而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课。音乐的课程内容和我们的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的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综观近几年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从选手的综合素质考试中不难看出,我们的歌手在相对掌握了较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忽略了有关音乐、文化素质的学习,成为了只会唱歌的匠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大问题。说明我们的歌手文化底蕴不深,文化修养不够。因为音乐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它是一个不断学习、逐渐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渗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当然我们不能为渗透而渗透,还需要把文化和音乐结合起来,变我们的音乐教学为音乐加音乐文化的教育。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随时随地吸取有用的知识养份,收集并记忆相关资料,并善于把自己的学习所得与教学结合起来,将新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音乐课堂,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渗透音乐文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与文献:

俞人豪、陈自明著,《东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75年 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中国音乐教育杂志》,2003年第二期

王 伟,《学习课标理念,培养创新意识》,《儿童音乐》,2003年第一期

朱文海,《校外音乐实践活动方法探究》,《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年第八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e5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