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县新村小学校文化建设方案1-8

更新时间:2024-07-10 20: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垫江县新村小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一、学校战略定位系统

★【文化主题】 感恩

★【教育特色】 感恩教育 ★【办学宗旨】 唤醒心灵的智慧

★【学校发展定位】 垫江县品牌小学校

★【育人目标】 识恩·感恩·施恩 二、学校理念系统

★【教育理念】 感恩生命 激活梦想

★【校 训】 点滴恩 铭于心 ★【校 风】 平等宽容 和谐互动 ★【教 风】 以心育人 博学启慧 ★【学 风】 积善成德 诚敬求知

1

新村小学校地处全国文明社区、被评为重庆市“千百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合兴社区。学校位于垫白公路43千米处,是素有“西部千岛之湖”和“重庆瓜果之乡”美称的白家镇的南大门。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共有学生560余人(含幼儿园),现有教师共28人。学校校园布局较为合理,有150米跑道运动场一块,教学楼两幢共有教室22间,教师简易住房24套,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现有办学需要。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最关注学校内涵发展及学校办学形象,对我校发展的期望是建成与所在地全国千百工程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相匹配的学校。

新村小学一直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文化立校上做出了不少探索。但总的来说,我校学校文化建设还很不完善,整个系统并不严密,实践性不强。此次,借着教育部门关注学校内涵发展的东风,我校积极投入教育研发,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文化体系,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为更好地做好我校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经过反复探讨,我们首先确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所有学校文化的建设活动,都遵循着以下原则展开:

(一)方向性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应注重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

2

文化传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文化阵地。 (二)发展性原则

学校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构建一个富有现代精神和时代气息的学校文化体系。

(三)育人性原则

在文化建设中要克服为文化而文化的倾向,把文化的打造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结合起来,重视文化对于学生、教师的成长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把体现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四)整体性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完整性。要做到整体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整个文化建设中要找到一个精神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来进行理念系统的打造和校园文化的设计。

(五)特色性原则

学校文化的建设既要体现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又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历史渊源和现实状况,量身打造、因校制宜。此外,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3

(六)实践性原则

学校文化重在建设,更重在实践,虽然最初只是文字性的创造,但是最终要指向全校师生的实践和行为规范。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和支持的学校文化活动。 二、学校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经过详细的调查,我们根据SWOT框架对学校的情况作了一些分析。SWOT是企业根据自身既定的内部条件进行自我分析的一种方法,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遇(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同样适合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它可以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按照这种分析方法,它可以把学校发展“能够做的”(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与“可能做的”(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进行有机的协调。

在SWOT分析基础上,得到一个关于新村小学校的系统认识,为学校准确的定位和进行正确的学校理念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校优势

1、地理优势。学校位于素有“西部千岛之湖”和“重庆瓜果之

乡”美称的白家镇的南大门,地处全国文明社区、被评为重庆市“千

4

百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合兴社区。良好的地理位置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外在的支持与保障。

2、领导优势。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平均年龄仅36岁,是一支年富力强的领导团队。此外,本学期新任校长的到来,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任胡校长年轻有为、思维新颖、行为有魄力,虽然上任仅两个月的时间,却使学校的整体外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胡校长力抓教学质量建设,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从而,力争使学校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的学校。

3、人文优势。一方面,我校与教委、地方党委政府关系非常友好,是全县城乡结对帮扶学校之一,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白家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地域文化昌达,经贸繁荣,人杰地灵,众多成功人士感激故土,纷纷反哺家乡,为当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氛围。

4、师资优势。学校共有教师28人,其中30岁及其以下的教师占四分之一,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年轻教师充满活力,易于带动课堂气氛,这点对于小学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年轻教师发展潜力巨大。

5、心理优势。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全校师生齐心协力,迫切需要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对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全校师生充满信心并且干劲十足。

(二)学校劣势

1、师资劣势。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音体美及科学课程缺乏专

5

职教师,不利于对学生全面教育的开展。教师教育发展滞后,虽然潜力巨大,却存在着挖掘不足的劣势。

2、理念劣势。近些年,学校在教育理念上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定位,因此未能给学校的发展以全面、深入的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滞后,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硬件设施劣势。本学期以来,虽然学校的外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学校教学或开展活动所需具备的基本硬件设备仍待完善,如音乐课仍然停留在一唱一教的教学形式上,而缺少相应的辅助教具,科学课所需的相关器具不足等。

4、生源劣势。学校附近被三所学校所环绕,对学校的招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打工子弟的外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的生源数量难以保障。此外,由于地处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不良习惯的存在是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学校发展机遇

1、政策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教育的改革发展,借着这一机遇,学校可以争取政策上的支持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2、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机遇。教育行政部门最关注学校内涵发展及学校办学形象,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的发展必将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

3、领导机遇。由于县教委领导等的关心,同时随着现任校长的到来,一大批隐性和显性资源也将注入学校,为学校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

4、文化建设机遇。新村小学对于学校的发展理念虽然有一个大致的思考框架,但还不系统,无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规划。此次学校文化建设,我校引入西南大学教育专家进行指导,更加全面、系统地打造学校文化系统,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绘就蓝图。

(四)学校发展威胁

1、周边学校威胁。学校南北两端分别有鹤游小学、白家小学,西边有包家学校,这些学校都是镇中心小学,发展态势非常好。鹤游小学的“诚”文化、包家学校的“水”文化引领全县教育的发展,白家小学的“家”文化已初具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不加快自身的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2、教育观念守旧的威胁。落后的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在学校接下来的发展中,如果不能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或者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依然实行之前陈旧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学校战略定位系统

★【文化主题】 感恩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主要是指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也是指主体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 【内涵阐释】

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生命状态的释然。我们要让

7

学生知道无论富足还是还是贫贱,无论平淡无奇还是历尽沧桑,都别忘了对生活的感恩,在顺境中可以体验幸福,播撒关爱,在逆境中也要心存快乐,积极向上。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不一定要感激大恩大德,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兴趣。让感恩之心永驻我们的心间,懂得关爱和回报,懂得珍惜生命和自己拥有的一切,从而成为一个有爱心、有热情、积极进取的人。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感恩是生发万善之核心,尤其是在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影响的小学阶段,因此,将“感恩”作为学校的文化主题,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感恩使人富于责任感、使命感

有了感恩之心,定会有报恩之志。把别人的恩惠刻在心中,才能去孝敬父母和帮助他人。学生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有责任之心,才会自觉自愿地去体贴父母,理解他人,帮助同学,维护秩序,遵纪守法; 才会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创造佳绩,早日成才。教师有了感恩之心,才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将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自己的使命。 (二)感恩使人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人一旦有了感恩的情怀,就会乐于奉献,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在感恩情怀驱使下做出奉献,并在奉献中找到欣慰和幸福,找到自我价值感的存在,在奉献中超越自我,超越平凡,走向卓越,走向崇高。

(三)感恩使人心态平和、自强不息

心怀感恩之人,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平常心态去应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乐观豁达地应对一切。拥有这种

8

心态的人,也才会拥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感恩使人善良、热情

一个人心存感恩,就会发自肺腑地去爱。这是一种真爱,一种对人、事、物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会推动人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工作、去和人交流、去成就理想的事业。心存感恩,就会时刻牢记别人的恩惠,就会以一颗金子般的心去善待他人,不求回报,时时刻刻与人为善。

综上所述,学会感恩对人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其从明亮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待世界。那些懂得感恩的人,那些用感恩心态做事的人,在对生命有了一种深深的感悟之后,会伴着快乐和幸福的心态,去奋发进取,去获得成功。

对于新村小学校的学子来说,我校将以父母、家乡与祖国为载体开展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具体如下:

首先,感恩父母。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成人,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更应怀抱一颗感恩父母之心,要理解父母的外出务工,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鉴于学生中多为留守儿童,我校将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从细节着手以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要求牢记父母生日并在生日当天送上祝福。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生日记录簿”,对班里学生父母的生日一一加以记录,并不时地向学生提问以检查学生是否将其铭记于心。

9

2、定期开展“我为家里做家务”活动,可以以一周为周期,要求学生在家中帮助父母或其他亲人打扫卫生、叠被、洗衣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并要求得到家长的反馈。

3、开展以“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为主题的一封家书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协助学生以便这封家书能顺利地抵达父母手中。

4、定期举行“感恩自强 共同成长”的主题报告会,向学生介绍同龄人的相关感人事迹,让学生在这份感动中收获成长与感悟,并能自觉地转化成自己的实际行动。 其次,感恩家乡。

感恩家乡,因为这里是孕育我们生长的地方,它承载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也见证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坎坷曲折。如果说家庭是儿女生存的襁褓,那么故乡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不管以后走到哪里,家乡始终是我们心头的一丝牵挂。

对于新村小学校来说,我们将结合当地发展特色,在学校开展以“绘瓜果,惠家乡”为主题的绘画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对家乡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之感与回报之情。

最后,感恩祖国。

祖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源。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安栖之所;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做人的尊严;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所

10

拥有的一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感受党和国家对自己的爱和付出,并从小树立起报效祖国的信念。

近年来,重庆市开展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简称“唱读讲传”)活动,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肯定。唱歌,这一广受喜爱的文艺形式首当其冲,受到了学校的欢迎并纷纷采用。作为红歌,蕴含着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红歌能给人力量,壮人胆魄,催人奋进,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感恩教育和红色文化为我们学校进行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仅创新了感恩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给感恩教育系列增加新鲜的血液,达到更加完美的教育效果。

为此,我校将组建一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百人红歌合唱队,并将举行以“百首歌曲颂中华”为主题的团体歌咏比赛,以此来提升全校师生的精气神,让他们在歌声的旋律中,在浓厚的红歌氛围下,感念先辈的伟大功绩,感受祖国的辉煌成就,心底自然而然涌起感恩的情怀,并转化为报效祖国、报效家乡、报效时代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志向。 此外,通过举办校园红歌会的形式,让红歌长期萦绕校园,让健康向上的思想占据师生的头脑和心灵,荡涤落后、消极、颓废甚至反动的思想和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情操、道德修养、精神境界。

此外,我校还将在教师中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从而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具体如下: 首先,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五个一点”教育活动。

即:微笑多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做事勤一点、工作

11

细一点。倡导教师把感恩思想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把关爱送给学生,把友情送给同事,用激情回报学校。教师要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与家长的关系,特别是在做家长工作中,要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误会,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我与学生心连心”活动。

鼓励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关注学生冷暖、对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成功赏识学生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要求教师要把所教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了解清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献爱心。每一位教师都要掌握所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每学期要用不同的方式与每位家长至少沟通一次。 最后,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理解教育”。

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理解每一位学生,同情学生,保护学生的天性,要像宽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宽容学生的过失,同时欣喜学生的进步。 ★【教育特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识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内涵阐释】

将“感恩教育”定为学校的教育特色,原因在于:

其一,学校位于被誉为西部千岛之湖、重庆瓜果之乡的白家镇,

12

地处垫江唯一、重庆少有的全国文明村合兴社区,同时也是全国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示范村。这里文化昌达,经贸繁荣,人杰地灵,众多成功人士均感激故土,或是回乡新建产业,带动人们致富,或是回乡慷慨解襄,大义帮扶疾苦,创造了许多感激感恩,可歌可赞的人间传奇故事。因此,对于新村小学来说,开展感恩教育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然而,随着当地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在没有父母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这其中就包括儿童感恩意识的逐渐淡薄。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感恩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儿童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最后,现如今急功近利思想普遍,在孩子教育上重学习、轻品德,把分数、升学、上重点学校看得至高无上,严重忽视品德教育、情感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可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也不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自然谈不上感恩。

此外,我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素质教育,不是说让学生学习几门艺术技能就是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它指的是学生在从不

13

成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等。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感恩其实就是学会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教师,从而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学习才有了持久的源动力。

(二)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的民族,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就十分重视感恩情怀的培育与提升。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对物质无穷追求,显露了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成为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基础

在人际关系上,现代社会更推崇和强调的是个人奋斗,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是竞争、博弈,而非友爱、和谐。这种人际关系很容易导致人的异化与物化,最终必将提升社会整体熵值,从而导致更无序的混乱。感恩教育的实施,让学生经历一种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将目光投射到自己心灵之外,可以充实学生的心灵、提升人格的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为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对于我校来说,我们将力抓细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从小处着手,细节育人。学校的感恩教育要体现于行,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时时体现出爱的情怀,一个微笑可以给人一天的好心情,一份关爱可以

14

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陶冶,一个体谅可以让人体会到一个人博大的胸怀。学校是个育人的地方,在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对教师要体贴,对学生要慈爱,施爱才可能被爱,被爱才知道感恩,感恩才有动力,感恩才有热情,感恩才能促成和谐,感恩才能净化校园,感恩才能造就一个朝气蓬勃的精神世界。学校感恩教育要体现于行,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把感恩教育做好,才能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才能激发学生的慷慨之情,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才会使学生在健康的道路上持续的发展。

总之,把感恩教育作为新村小学的教育特色,就是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的目的上,要让学生学会爱。我们的教育开启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智慧,更是学生的人生智慧,即让学生了解生命本质以及人生真谛。拥有人生大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会感恩的人,他们用一种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拥有的是一种仁爱的大智慧。 ★【办学宗旨】 唤醒心灵的智慧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学校办学的总目标,它至少应当回答“做什么”

和“怎么做”两个基本问题。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尺,它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向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创新的意识、实践的能力,为成就美好人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内涵阐释】

为什么要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学会感恩,更重要的是通过感恩唤醒他们心灵的智慧,让生命进化到一个

15

新的境界。感恩之所以有这样的功能,原因在于只有感恩的人,才能够真正体察别人的心灵,也才能够得到别人心灵智慧的启迪,从而能够体察心灵的大智慧;只有感恩的人,获得其他心灵的回馈,获得良好的人际环境,从而获得一个智慧而幸福的人生。

唤醒心灵的智慧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德国的教育思想中有一种“唤醒”理论,其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智慧与智慧间的启迪。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感恩、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唤醒者。教师面对的是拥有各种性格的孩子,这就更需要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精心地培育,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唤醒他们内心美好的心灵,唤醒他们心灵中的智慧。

(一)唤醒心灵需要智慧

有了智慧,教育能柳暗花明;有了智慧,教育能曲径通幽;有了智慧,教育能润物无声。教育智慧从何而来?对于新村的教育者而言,应在经年累月的教育实践中,以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仰、丰富的教育理论作经,以健全的人格、深广的爱心、广博的知识为纬,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为学生美丽心灵的唤醒奠基,酿造出一杯杯最香醇的教育智慧之酒。

(二)唤醒心灵需要爱

16

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生命。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倾注在学生的各方面,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德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高尚情操的人。如果把老师的爱比做清泉,那么,这泉水应该倾注在学生的心田里,滋润他们健康成长。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师的爱,无处不在。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手执爱的钥匙,走进学生心灵的秘密花园,迎接我们的将是鸟语花香。

(三)唤醒心灵需要规范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更何况学生还都是孩子,自控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这个阶段,就需要教育者多从外部进行教导,逐渐规范学生的行为。所以学校应制定详细、科学、客观的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此外,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教学生学会感恩是唤醒学生美好心灵的有效途径。感恩,是教师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基础。只要学生们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大自然、家庭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教育就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感恩教育是唤醒学生美好心灵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们学会了感恩,就能懂得珍贵,就能体会到团结价值,就能为构建起学生健全的人格作好心理准备。因此,引导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世界,才能实现我校唤醒学生美好心灵的办学宗旨。 ★【育人目标】识恩·感恩·施恩

17

【内涵阐释】

识恩,就是别人对自己有了恩惠,自己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感恩的基础;感恩就是清楚地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恩惠之后,能够对他人或者环境产生感激之情;施恩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地帮助别人。新村小学感恩教育的育人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够识恩、感恩,进而能够施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行为,并通过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这三个依次递推的层面来实施感恩教育。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首先,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板报画廊、国旗下讲话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让学生认识识恩典故。其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蕴涵的感恩素材,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第三,在日常行为教育中,通过校园艺术节、感恩大合唱、感恩演讲、班会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点拨学生去识恩。

2、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恩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互动过程,它不同于行为可以靠强化训练而形成,感恩教育的一个良好方式是体验式教育。只有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其中的温暖,学生才能将认知层面的知恩转化为情感层面的识恩,并逐渐形成自觉的感恩意识。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报恩和施恩。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

18

让学生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因此,新村小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我们强调通过识恩于教、感恩于心、施恩于行这三条途径开展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让学生知道恩是什么,来自于哪里,自己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恩,通过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良好的品德。最终,通过教育来促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形成一种知恩、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施恩的行为。新村小学培养的学生都是能知恩、会识恩、善感恩的人,不仅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离开了新村小学升入初中、高中、大学直至步入社会,这种品德和行为将会伴随着他们一生的成长,成就学生一个幸福的人生。 【发展定位】垫江县品牌小学校

学校力争两年内以“跨越”为发展主题,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渐在教育教学特色和文化建设方面,形成鲜明的教育品位,将新村小学校打造成为垫江县品牌小学校。具体来说,学校的发展目标体现在: (一)学校秉着为学生、家长和当地政府负责的态度,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的学校。

(二)学校将逐步提升各项实力,通过内涵式发展力争成为全县完小中有专属特色的品牌小学校。这一目标的达成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9

首先,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素质如何。因此,干部队伍建设这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根据我校干部队伍素质的现状和形势的变化,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使学校干部队伍始终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道德品德,组织和带领教职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科学和谐的发展。

其次,提升中层队伍能力。

得力的中层干部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校长的决策要通过学校中层干部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为了强化学校中层干部能力建设,学校应当为中层干部拓宽学习、培训的渠道,可以外挂到兄弟学校任职务,接受不同风格学校文化的浸染,也可以与科研单位、院校挂钩,脱产学习。在中层队伍提升方面,根据我校现实情况,将主抓教学和德育两块 。 接着,注重教师队伍的提升。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我校要实施内涵式发展策略,必须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为此,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其一,抓制度建设。制度是保障。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制度的文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它能有效地制约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

20

思想意志、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等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而持久的巨大影响。 【内涵阐释】

“平等宽容”不仅仅是对于师生而言,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应该秉持这样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这是感恩这一品质待人接物的外在表现。只有在平等宽容这一基础上,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相处,良好的互动。

新村小学取“平等宽容 和谐互动”作为学校的校风,是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和谐相融的。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因此,我们希望在感恩教育的引领下,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能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彼此,互相学习进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具体来说,新村小学的师生应树立起正确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良好的心态,并以实际行动来感恩和报恩,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进取,奋勇前进。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他人,面对生活,进而形成一种互助、友爱、平等、宽容、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使校园溢满和谐之风。 ★【教 风】 以心育人 博学启慧

教风,是教师或教师集体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具体是指教师

26

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和学识风范,包括教书育人的目的、态度、行为特点、方法及教师集体的好传统。 【内涵阐释】

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感恩”二字皆从“心”。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我们应从内心出发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做一个教育中的有心人。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学习的持久的积极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段话:“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冰心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莎莉文用爱在幼小的海伦心中播洒了希望的种子,唤起她对生活的热爱,并使她一生都对莎莉文老师心怀感恩。可见要做一个让学生感恩的老师,要“从心出发”,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

博学强调教师应不断地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博己学而博社会之学。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才会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启慧是开启学生心智、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博学启慧要求新村小学教师博学、广学,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虚怀若谷的智慧,提高教育素养、丰富学识修养,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引导者。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追求卓越、精讲精练精神的凸显。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开蒙引导、启智化顽、涵养学生心灵的目的,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7

以心育人是从道德素养方面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博学启慧则是从知识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没有这点做基础,教师的学识再广博,也无法达到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

★【学 风】积善成德 诚敬求知

学风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全面反映,是求学的风气和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软环境,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纪律、学习方法等方面。 【内涵阐释】

“积善成德”语出《荀子·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即积小善为大德,那么就会达到高度的智慧。荀子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子也曾经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新村小学的学生而言,要养成自己识恩、感恩、施恩的美德,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形成感恩认识、情感和能力,从而开阔性情、激活智慧、激发动力。

“诚敬求知”是重要的学习法则。“诚敬”简单来说,就是诚恳恭敬。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儒程颐和朱熹都十分提倡学校要“存诚”、“居敬”。所谓“存诚”,简单来说就是对待知识、对待学习要在内心有着十二分的诚心,这样心灵才会对知识开放,知识就更容易被人吸收。所谓“居敬”,简单来说就是内心中对知识始终有一股恭敬之意,有了这种恭敬,才会真正安下心来融入知识的海洋。

28

“诚敬求知”与感恩的关系可以从对待知识、师长与同学三方面加以阐释。首先,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积淀,知识使人生得以升华。在感谢知识赋予我们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怀着敬畏的态度去学习,敬畏知识,恰恰就是认识到了它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也唯有敬畏知识,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重视学习。其次,敬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建立在敬畏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唯有敬畏知识,学生也才会敬重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师长,从而也才能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最后,对于同学,这一在求知过程中始终相随的同行者,只有彼此抱有感恩之心,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帮互助,诚恳相待,共同取得进步。综上所述,不管是敬重师长还是对同学以诚相待,其相处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求知的过程。 积善成德与诚敬求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学风,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感恩自强,快乐成长。 五、学校文化的实践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是全面提升学校物质、制度、组织、形象、精神建设的助推器,是使学校充满凝聚力、生命力、智慧力、创新力的内燃机,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不能放在纸上、贴在墙上,而应该进入学校的方方面面。在构建了学校理念系统之后,我校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力推进学校文化的实践,真正成为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垫江县品牌小学校。

(一)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物质环境

29

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学校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均应反映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精巧的设计,是无言的诗,立体的画,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墙壁文化

学校围绕“感恩教育”,可以开展根据主题设计宣传标语的系列活动。学校把孩子们创作的以“感恩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标语进行张贴,并利用学校橱窗进行交流,营造浓郁的德性环境。此外,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张贴在墙壁上,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其熟稔于心并能切实落实到生活中。

2、班级文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办学理念的独特解读,把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为张扬个性特点的天地。这些具体内容应该能展示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感恩的理解和感悟;师生可以设计并创作展示栏、心灵之光墙、感恩之星评比栏等等,结合感恩教育,冲击学生、家长、参观者的心灵世界,把感恩教育外显为校园里的风景线。

3、文化标识设计

首先,学校的教学楼及其建筑的命名要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校园内的宣传栏、各种指示牌、

30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具体的课程来体现。新村小学要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在遵守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使之有效地为感恩教育的推行服务。具体来说,要完成以下工作:

1、全面审核新村小学的课程

为更好地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现实。为此,新村小学要对全校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兴趣小组活动等进行全面的审核。

在审核的时候,需要对每一项课程提出以下质疑:对于已经将感恩教育贯彻在内的课程,是否贯彻充分?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是否也可以将感恩教育渗透其中?如果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运用?

通过上述质疑,学校就可以把课程根据需要甄别出来,为课程的系统构建奠定了基础。

2、构建学校课程全景图

在进行课程清理之后,学校已经清楚学校的课程是一个什么格局。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一格局进行补充、完善,以形成学校课程全景图。

形成全景图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根据感恩教育的理念,形成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这一体系规定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该展现的精神面貌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素养和行为规范。

其次,学校要把学校已有的课程与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对应起来,清楚地描绘每一项课程对应哪些目标,并说明这项课程在这些目

36

标实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发挥的作用是否充分等等。

第三,经过上述对应,就会发现三个方面的问题:a. 有些目标被现有课程过度强调;b. 有些目标在现有的课程中没有得到体现;c. 有些目标虽然现有的课程有所体现,然而体现得并不充分。

第四,对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一予以针对性的处理。对于问题a,需要做的就是删去一些课程的内容或者调整一些课程的分量,以使之重复性减少;对于问题b,需要做的就是增加校本课程;对于问题c,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校本课程,也可以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造,以强化感恩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五,在上述处理完成之后,就形成了以现有课程、现有课程修改以后的课程、新增校本课程构成的课程群,这一课程群围绕着感恩教育这一核心,形成了一个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

3、深化特色校本课程,推进感恩教育

为凸显学校感恩教育的办学特色,新村小学必须强化以培养感恩意识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具体来说,新村小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1)开发以感恩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来启发自己。纵观学校教育,感恩素材俯拾皆是,尤其对新村小学来说,位于全国文明社区这一优势更是为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可以在当地挖掘感恩素材,在课堂上去充分地感化学生,让学生去感受社会的文明,人们的关爱,体会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37

(2)搜集有关知恩、识恩、感恩的故事,将其集结成册,形成学校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读物,让儿童在阅读中建立知恩、识恩和感恩的意识。

(3)利用早上第一节课前和下午第一节课前的五分钟,全体学生起立宣读感恩词或齐唱感恩歌曲《感恩的心》、《爱的奉献》等,营造感恩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爱的情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深入开展使其逐渐成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四)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并不仅仅体现在特色校本课程上,而是要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为此,学校要深入研究,逐步以感恩的精髓为核心,构建特色教学模式。为此,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理清感恩教育的内涵,提升教师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重在体验的获得,进而通过与学生原有认知的结合,才能内化于心,形成学生个人的体会。对于教师来说,在提升感恩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尝试改变过去单调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或活动的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认识、发现知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扩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升华情感、增长知识、感悟人生。

2、探讨感恩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

感恩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十分巨大。根据目前的研究,主要

38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恩教育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也在班级树立正气;

(2)感恩教育可以很好地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形成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的氛围可以打开学生内心的防御机制,使学习中的交流更顺畅,也可以使学生个体更高效地接受新知识;

(3)感恩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情绪智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学习的阻碍,达成学习的成功。

(4)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积累成功案例,形成特色教学模式

在感恩教育应用到课堂教学一段时间之后,学校组织一定的科研力量,收集整理教师们的成功案例,然后对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最终构建富有新村小学特色的教学模式。然后在教师中进行推广、应用。在应用中进行修正、完善。

(五)构建师生行为规范体系,抓细节育人

师生行为是学校外显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行为是校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新村小学可以根据“感恩有你 伴我成长”这一核心理念,引导教师总结、提炼出师生应该具有的行为规范。具体来说,学校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研究感恩教育,发现教师和学生应该具备的几种重要心理品质;

39

2、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找到几种心理品质各自对应的行为特征;

3、采取适当形式,将适切的行为特征公布出来,让教师和学生遵照执行,比如“教师的十项美德”、“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等;

4、学校制定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展开行为规范的推广工作,同时积极地检查、监督,确保每一个行为规范都能够落到实处,长期坚持不懈,就会形成师生的行为习惯;

5、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开展“感恩标兵”、“感恩小明星”等评选活动,将班级评选与学校评选相结合,将周评选、月评选与学期评选相结合,使评选工作体系化,以此巩固师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