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低效

更新时间:2023-10-13 10: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耗低效”,语文教学呼唤“低碳”课堂 ——2011语文“低碳课堂”课改研究会有感

今天上午在我县第三小学隆重召开了关于语文“低碳课堂”课改的研讨会!县教研室的舒小平主任,朱国华老师,还有我们教育局的钟副局和三小的张校长,亲自在现场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说!下面我就“低碳课堂”这一课改来说说我的想法!

2009年,由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的《中国教育发展系列报告》中,有一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检测的结果表明,在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四门课程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数学,占78.3%,科学为71%,品德与社会63%,语文学科的合格率最低,仅为62.8%,有近30%的学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基本合格水平,对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足……这一信息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论师资条件,在小学语文界的优秀教师可谓星汉灿烂,不会比其他学科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氛围也十分热烈;论备课、上课,语文教师似乎也特别卖力气,文本细读、深度开发,绝对没有少花功夫……如此高的“投入”,为什么“产出”却不如人意?若再联系报端常见的感叹:国人语文水平日见下降,等等,我们不能不认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这一老大难问题,说明了语文课堂的自然生态已遭致严重破坏。如果说,节能降排奉行低碳生活是人类回归自然,修复生态

平衡的唯一出路,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优质轻负、高效低耗,构筑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为主线的“低碳课堂”,同样也应是上乘对策。

提出“低碳”课堂的学习生态理念,决不是牵强附会。它虽借鉴于当下“节能”“减排”“低碳”已成现代生活方式的这一现实,但由于自然的大生态与课堂的小生态必然会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语文课堂的“高耗”现实,自然也有着“低碳”的必然要求。所谓“低碳”的生活或经济,在百度上的理解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动,这不仅是符合自然之道更健康、更安全更有持续长效的一种生存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人民教育》2008年第8期载有《期待“素课”》一文(朱华贤作),认为当下的课堂关键在于要“素”一点,所指即是“清淡、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这就如绿色的生态食品,不是那种作了所谓的深加工、加了许多的添加剂,作了时尚包装的罐头食品,也不是那种腌制、烘烤或油炸过的垃圾食品。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排放”出来的是由绿色食物变成的有害健康的废物。这种素色课堂理念,从根本上说,与“低碳课堂”有着一脉相通之处。语文课堂要实现优质轻负,必然要从“节能减排”入手。让课堂复归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演练的那种自然朴实的状态。看当下的语文课堂,从一个角度说,来自学习主体之外的“排放”确实太多,就主要方面

而言,如:

——教师“得意忘言”的讲问分析之风太盛。教师在文本细读上下工夫,在精致设计上花力气,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备课之所得,全盘托出,牵着学生听他的解读课文的“系统汇报”,就从根本上消解了学生应当用来自主解读演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如此一厢情愿的“排放”,学生只能是被动的配合应对,也就没有了自己解读,如此必然会恶化学生的学习生态。

——教学资源的过度开掘。语文课文的内容从人文地理到鸟兽虫鱼,可谓无所不包,教学资源自然也就格外丰富。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标”语),是新课程改革的合理要求。但课堂教学毕竟是一项有明确目标任务,又有严格时空限制的活动,教学资源的开掘必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若过度开掘,举凡作者生平、背景故事、历史事件、物界知识……只要有一丝关联,便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之便,一概呈现,便会挤压了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而本来应当首先保证的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反而遭致出局。这不能不说是当下语文课堂“高耗”的一个重要原因。 ——形式主义的花样翻新。课堂教学要讲技巧,要有创新,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所有的技巧运用和创新探索,都应当真实、扎实地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万不可堕入形式主义的泥沼。然而在课堂上(尤其公开教学的课堂)我们

会很多地见到:别出心裁的“导入”,花费了很多口舌却不如开门见山有效;没有童心的游戏,大费周折的结果,还不如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徒有形式的小组讨论,在讨论还没有展开就结束;迁移了某名师的一招,结果成了东施效颦的弄巧成拙……这种单纯为了追求教学“出彩”的形式主义套路,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空,给人留下不扎实、不朴实的印象。这样的“排放”,只能是一种师生生命资源的浪费。 ——拓展阅读的“虚晃一枪”。在用好教材的前提下,通过拓展阅读来丰富课堂阅读量,推进课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之一。为此,现今的课堂与结课处多有“拓展阅读”这一环节。有的是节选与课文相关的读物,通过课件或印发资料来当堂阅读;有的是推荐某一本与课文有些联系的课外读物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一环节并不见得落实。当堂阅读的往往处于下课在即或已经下课的当口,只能是“虚晃一枪”,推荐课外读物的也大多是形式一下,课外不再有后续活动。既然并不很落实,又为何要有这环节?可能只是为了体现一下重视拓展阅读的教学理念,求得课堂环节的完善。其实,拓展阅读顾名思义只是“拓展”,也就是必须在较好实现了学生对“本体”课文解读的基础上,再行自然的延伸。在课堂上,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演练,若缺失了对课文本体的充分解读,“拓展”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此用于“拓展”但并不落实的能量消耗还

不如先投放于课文本体的阅读为好。

其实,不只是语文课,所有的学习都必须由学习者自身的内化来实现。心理学家罗杰斯表达的一种信念是: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会”从根本上说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化学会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学。这就何妨是小学语文。因为“儿童不仅有语言的本能,还有着文法的本能,语言表意的本能”(语言学家平克语)。

把语文教学的时空,从教的“强势”“高耗”占领下解放出来,奉还给孩子,化教为导,让学生能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和自在。这应当便是语文低碳课堂的一种自然状态。

蓝田中心小学王莉 2011年11月17日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e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