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更新时间:2023-09-25 04: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刘莎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摘 要: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青少年同伴群体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强大的凝聚力等特点,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地道德品质、为青少年社会化提供角色体验、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等。应引导青少年同伴群体朝健康方向发展,从而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 关键词:同伴群体;青少年;社会化
①
The Positive Impact of Peer Group to Socialization of
Adolescent Liu Sha
(Political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Abstract: Peer group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adolescent socialization. Adolescent peer groups have equality, openness, strong cohes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young people have a positive effect,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young people with good moral character for the young, provide role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s, improve social skills and life skills, etc. Adolescent peer groups should be guided towards healthy development, so a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future society to prepare.
Key words: peer groups; adolescent; socialization
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学习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参与者”和“社会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过程。[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社会化极其重要。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体自身等。同伴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影响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青少年时期同伴群体的特点
同伴群体,又称同辈群体、同龄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群体成员的地位相近,具有共同的爱好或者兴趣,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及外在的行为表现也大致相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①作者简介:刘莎(1986--),女,安徽宿州市萧县人,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
1
处于矛盾冲突期,其同伴群体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同伴之间的关系是自发形成的并且是平等的。同伴群体的形成具有一个过程,是缓慢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成员会融入群体,与整个群体的价值观不相同的个体则会被排除在外。在交往过程中,同伴群体会形成自己特有的规范和目标,这些都是群体内部自发形成的。同伴群体中的关系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成员的年龄接近、社会地位相当,即使有领导和服从,也是他们之间协商的结果,是他们自愿自发组成的群体,不是教师有意安排或组成的,没有教师的领导,因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二)同伴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内容是多样的。以往的青少年群体交往基本上是面对面地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工具日益发达,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多样化,比如发短信、聊QQ、MSN、微信、发邮件、微博等等。青少年有自己独特的亚文化,他们之间讨论的话题跟成年人不同,除了学习内容,还可以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崇拜的明星、心中的偶像、流行服饰、时尚发型等等。总之,他们的话题不拘一格,对个体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
(三)同伴群体内部的凝聚力是强大的。同伴群体中的个体之间不像成人世界会有多方面的利益冲突,他们之间的地位也基本是平等的,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个体希望在群体中得到接纳和认可,从而在群体中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即使有时候成员间也会产生摩擦,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但他们最终会努力维系彼此间的情感,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强大的凝聚力还表现在一旦形成固定的同伴群体,也就是说,群体内部已形成自己特有的规范和准则,外人则难以加入这个群体。因此,同伴群体的凝聚力非常强大。
二、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一)群体间成员的交往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并转化为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主要表现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上。在交往过程中,同伴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强化物,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树立同伴中的榜样可以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同伴间的成员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由于没有成人权威的影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原始的反馈。若出现不道德或违法社会规范的想法,其他成员会对其约束并予以制止;对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则会予以肯定,并逐渐强化,最后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成员间相互影响,使其道德品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同伴群体为青少年社会化提供角色体验。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是认同与角色混淆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迅速发展,为进入成年期做准备。青少年要面临生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会产生角色混乱,如果他们能认清自己是谁,就会形成自我认同感。同伴群体为青少年提供了承担种种角色的机会。在家庭,他是一个孩子,在学校,他是一个学生,这些角色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同伴群体中,他们可以承担多种角色,可以是领导,也可以是下属,这种角色体验使得青少年较早地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为青少年将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提供了锻炼的机会。青少年时期是向成人世界过渡的时期,要顺利完成这一过渡必须借助一定的纽带或桥梁,而同伴群体恰恰为其提供了实践的场地。由于年龄的差异以及经历不同,青少年无法与成人世界沟通获得成熟经验,于是只有在同伴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参照标准,以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加深对所承担角色的认识。
(三)同伴群体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二者对青少年社交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青少年接触最多的是同伴群体,群体间成员的交往可以锻炼其社交能力。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了与兄弟姐妹的互动和交往,不懂得谦让、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而在同伴群体中,彼此之间的交往锻炼了青少年和别人交流的能力,使他们知道如何加入与其他人的谈话,怎样委
2
婉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时,学习如何委婉地批评别人才容易为别人所接受,如何向他人表示真诚的歉意,如何寻求别人的帮助等,而且学会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同伴间的交往需要合作、谦让、宽容、共享等良好的社会行为,通过交往,青少年意识到要与他人相互合作、商讨,不能一意孤行,认识到别人也有同样的权利,从而渐渐地克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尊重他人。
(四)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社会化,主要包括学会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识、劳动职业技能等。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很少让孩子做家务,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有的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甚至不会洗衣服。同伴之间在日常生活中,会交流或讨论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技能,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当别人都会做一件事情时,不会做的个体就会有羞愧感,知道自己的不足后就会弥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他们之间会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
三、引导同伴群体健康发展的对策
以上主要分析了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应引导同伴群体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同伴群体健康发展。
(一)在态度上要尊重和接纳同伴群体。家长和教师要了解同伴群体产生的原因,它是青少年交往和心理需要的产物。青少年是在寻求成人群体中得不到的平等而走进同伴群体的,在群体中没有等级压迫、没有制度的约束,他们可以平等对话,能够互相理解并真诚地合作,在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当孩子加入了某一同伴群体,家长和教师不能盲目地排斥,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作为监护人应该辩证地对待同伴群体。如果同伴群体能够促进孩子学习进步、心情愉快,也就是说符和社会主流文化,应予以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其发展;若同伴间的交往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整个群体处于消极状态,甚至出现反社会的现象,这时要分析原因,引导其朝积极的方向转化。
(二)在教育方式上应注重引导,不应采取暴力。同伴群体中会存在一些不良和消极的现象,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对其加以引导,不能简单地采取暴力措施。青少年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若对他们采取高压政策,不但达不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反而可能会使他们走向另一个极端,会引起他们更大反感和更强烈的反叛,使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僵,不利于二者之间的沟通。因此,要与青少年多沟通,给他们讲道理,使其从心里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尽量满足青少年的合理需求,他们的一些需求若是得不到满足,就会在同龄人中寻求情感支持,若他们参与的是消极的同伴群体,就会对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积极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同伴群体。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教师或家长需要站到青少年的立场上,通过移情的方式来理解青少年的同辈交往和自己可能介入的程度。[2]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有关条件、场所等,帮助其建立更为积极的同伴群体,使青少年的同伴交往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之内。
(三)注重班级正式群体和同伴群体的优势互补。同伴群体中一般都有核心人物,也就是骨干成员,教师可以加强对群体骨干人物的重点教育,从而带动整个群体健康发展。同伴群体具有民主性、平等性等特点,有助于成员形成敢于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同伴群体的核心成员一般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教师可以发掘同伴群体中的骨干使其担任班级职务,带动整个班级积极向上地发展。班级这个正式群体又可以促进或带动一些小同伴群体的发展,从而实现班级正式群体和同伴群体之间的优势互补。
(四)教师要关注被群体孤立或忽视的青少年。班级中除了同伴群体,还有个别青少年必须要关注,那就是经常独处的学生。有的青少年不被别人选择,但仍选择其他人,说明他
3
们对班集体仍然认同;还有的青少年既不与其他人交往,也不希望别人与其交流,这类青少年若长期得不到关怀或重视,就会转向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群体中,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此外,经常受老师批评的学生,也往往受到同伴的忽视,给其同伴关系带来恶劣的影响。教师的行为在无形中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渗透着分享、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从而感染一些同伴群体,使其接纳更多的孤独的青少年,进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琨.论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1,(20).
[2]金盛华,宋振韶.当代青少年同辈交往的影响机制及其引导[J].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5).
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春华园13栋211室(刘莎) 邮编:241003
手机:18355306689 邮箱:liusha50@163.com
4
正在阅读:
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09-25
包粽子作文600字02-04
2021财务管理实训报告总结05-17
见习记录薄附页05-06
笑男和笔作文700字07-14
最高院判例:支持月薪已包含加班费约定01-25
美丽的银杏树作文300字06-20
宁德市食用菌栽培企业名录2018版567家 - 图文06-27
高中英语篇目索引02-01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机电系优秀 毕业论文08-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社会化
- 同伴
- 青少年
- 群体
- 积极
- 影响
- 双语国际幼儿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word) - 图文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 2015组织学教学大纲
- 金蝶K3供应链常见问题集6
-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笔记
- 初级维修电工模拟试题A
- 云桂铁路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 2013版用于立项充电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审查要求及编制方案 - 图文
- 2017年秋季新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4.1、全等三角形学案
- 四渡赤水纪念馆解说词
-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阅读训练 记叙文阅读 5.专题五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 2012春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图文
- 2012年银行从业《公司信贷》最后押密试卷(八)-中大网校
- 地基处理及路基填筑质量控制研究
- 读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 2010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 2018年中国牙科激光治疗仪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目录) - 图文
- 2018年陕西省宝鸡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 复习资料
- Linux基本网络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