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统计

更新时间:2023-08-25 19: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基本概念

做到相互联系,以便核对.

而形成的一个数列. 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1统计是一种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的调查研究活动.包括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

2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是指统计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的数量资料及分析说明,图表等资料的总称.

3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指为取得统计资料而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4统计学是指根据统计的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述计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社会科学. 统计工作的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

5统计的性质有:数量性 总体性 社会性. 统计的任务:1.为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机构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2.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3.为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料.4.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5.为国际交往提供资料.

,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7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8指标又称统计指标,是指客观存在的,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9指标与标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是1.指标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二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二者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10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个工作阶段,是根据统计对象的性质和统计的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与安排的工作过程. 11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设计预定的目的,任务和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搜集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有关标志的大量原始资料的过程.

12统计调查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 访问法 报告法 问卷调查法

13: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5.确定调查空间标准 6.确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

14所选择的项目必须是能够取得确切资料的. 2.调查的每一项目应该有确切的涵义和统一的解释. 3.各个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

15普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普查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取得的资料更全面,更系统. 4.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适用于最基层,最重要的全面情况的调查,因此不宜经常进行普查.

16重点单位是指其标志值在总体的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对比重的单位.

17重点调查具有的特点:1.调查单位是由组织调查机构按照一定标准确定的. 2.由于重点单位数目少,而且比较集中,调查工作便于组织. 3.它可以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也可以用于经常的连续性调查. 4.重点调查的结果不能用来推断调查对象一般单位的情况. 18抽样调查具有的特点:1.按随机原则取样本单位. 2.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3.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4.数据的时效性强 5.数据质量有保证. 6.调查方法灵活,适应面广.

19典型调查具有特点:1.调查单位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意识地选出来的.2.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掌握与统计数字有关具体情况.3.调查的着眼点在于解剖分析,掌握情况,主要不在于取得数量资料,基本属于定性调查研究. 专门调查包括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20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三阶段,它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与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工作过程.

21统计整理的步骤: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2.按要求进行各种分组,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求出各项指标的总数与各分组的总数.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并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的积累.

22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的一种统计的方法.

23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有:1.对于零星的,分散的统计资料,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可以发现其特点与规律.2.可以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3.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4.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4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1.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必须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或主要特征的分组标志.3.必须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

25分配级数是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后,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同时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从

1

组距=上限-下限

组距=全距∕组数 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的最小组的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组距∕2 缺上限的最大组的组中值=下限+相邻组组距∕2

26手工汇总是指统计调查资料采用人工操作方法进行的汇总包括划记法 过录法 折叠法和卡片法. 27统计表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的结果,便得到一系列说明被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 统计数字,把这些数字用一定形式的表格表现出来.

28统计表按用途分为调查表 汇总表或整理表,分析表. 统计表按其总体分组的不同可以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29统计图是指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明数字资料的对比关系,进而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图形.

30统计图的作用有:1.统计图是表现统计资料的良好形式. 2.统计图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3.统计图是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一种良好的工具.

31统计图的种类有:几何图 象形图和统计地

图.

32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所进行的研究活动.包括对比分析法 综合指标法 动态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指标分析法就是结合各类指标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综合概括并加以分析的方法,是统计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抱愧哦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

33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34总量指标的作用在于:1。总量指标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国情国力和生产建设成果,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2.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局指标等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35相对指标是由二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也称相对数. 相对指标=比较数值∕基础数值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结构相对指标=总体某分组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体总量指标∕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总量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某指标数值∕基期同一指标数值*100%

36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要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2.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3.要把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4.要注意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37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平均指标的特点;1.平均指标只能就同质总体进行计算.2.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性指标3.平均指标是说明总体中标志值度等于相应时期各环比发展速度的乘积.

47增长速度指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也即扣除基础数之后的发展速度,它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

增长速度包括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 定期增长速度=定期发展速度-1=累计增长量/最初水平 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56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样本单位的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可能性. 57抽样推断的作用;1.在无法或很难进行全面调查的场合下,可以应用抽样推断来了解全面情况. 2.应用抽样推断可以对全面调查的结果加以补充或订正. 3.抽样推断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4.运用抽样推断可以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分布集中趋势的特征值.4.平均指标属于内涵指标,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变化. 38平均指标的作用:1.可以消除因总体范围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从而使不同的总体具有可比性. 2.可以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 3.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发展变化趋势. 4.可以进行数量上的计算和推算.

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值∕总体单位总量 39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平均数只能在同质总体中才能进行计算 2.要用组平均数补充总平均数. 3.要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4.要注意极端值平均数的影响.

40平均数指标将总体单位标志值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了,用一个代表数值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41标志变异指标有全距 平均差 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时间数列是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应用统计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变化发展过程,来认识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规律性.并预见其发展的趋势. 水平指标有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42发展水平指时间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 43平均发展水平指将不同是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得到的平均数,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44增长量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它反映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水平,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指标.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增长量包括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平均增长量指某种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量的数量. 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45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主要有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局增长速度.

46发展速度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的相对指标,它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指标.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发展速度包括环比发展速度和定期发展速度. 定期发展速

环比增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逐期增长量/前一期水平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48时距扩大法就是把原来时间数列的时期扩大,将几个时期的资料加以合并,得出较长时期的资料,以便清除较短时期内偶然因素的影响,反映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的方法.

49移动平均法是对原有的时间数列按事先规定的移动时期长度,采用逐项递移的办法,计算出一系列移动平均数,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派生的时间数列.

50统计指数是指一种特殊相对数,是综合反映由不能直接加总的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经济现象总体在数量上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统计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数量上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2.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 3.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51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二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同度量因素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可以把不能直接相加或对比的现象转化使其能国相加或对比,在指数中起媒介作用的因素.

52平均数指数是由个体指标数加权平均的总指数,它是总指数的另一重要形式. 指数体系就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数所组成的整体. 分项工程建安产值=分项工程工程量*分项工程预算单价

建安产值指数=分项工程工程量指数*分项工程预算单价指数 建安产值指数分子分母的差额=分项工程工程量指数分子分母的差额+分项工程预算单价指数分子分母的差额.

53因数分析法就是根据指数体系,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各有多大的方法. 材料费用总额=已完实物工程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

54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抽取的部分单位的实际数据,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55抽样推断的特点;1.抽样推断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 2.抽样推断是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 3抽样推断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

2

58全及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有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或母体.

59样本总体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出的一部分单位所组成的整体,又称子样,简称样本. 总体参数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其数值是由总体所有单位的标志值决定的.

60重复抽样亦称回置抽样,它是把已经抽出来的单位再放回到总体中,继续参加下一次抽选,使总体单位数始终不便. 61不重复抽样亦称不回置抽样它是把已经抽出来的单位不再放回总体中,每抽一次,总体单位数会相应减少.

62抽样误差是抽样推断所特有的误差,从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样本其结构不可能和总体完全一致,因而样本的信息与总体信息之间就必然存在误差. 63非抽样误差别是指抽样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人为造成的偏差.

64 抽样误差大小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2.样本单位数. 3.抽样方法.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第二章

统计

65建筑企业统计的对象;1.各种房屋,建筑物和构造物的建造. 2.各种线路,管道和机械设备的安装. 3.原有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修理 4.部分非标准设备的制造. 66建筑企业统计的具体任务是:1.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反映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计资料. 2.科学地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提出切合企业实际的建议和预测.3.长期地积累统计资料,为进行建筑科学,建筑企业经营和建筑经济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4.积极完成国家统计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任务.

67建筑企业的统计职能:1.组织执行国家统计调查或者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接受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2.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贯彻国家和上级部门规定的统计报表制度,负责督促各业务部门按时完成报表,并进行汇总及审核,以保证按质地提供统计资料. 3.对单位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4.负责本单位的统计报表管理和统计业务建设

工作,会同有关机构或人员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 5组织统计业务学习,踪迹推广统计工作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68项目部的统计职能:1.伴随项目管理全过程,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索,整理,分析各种统计资料. 2.准备地反映工程项目的进度,物耗,质量和经济效益情况,对上级下达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抽查与监督.3.认真执行上级规定的统计方法和制度,按规定向公司填报各种企业内部统计报表. 4.及时检查,反映和考核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找出影响计划完成的直接因素,为及时调整计划和加强项目管理提供据.5认真填写各种原始记录,通过整理汇总,开展单位工程的统计核算. 6.定期公布计划完成情况和有关生产,出勤等方面的统计资料. 7.全面积累工程项目的各种原始统计资料,为企业综合统计提供项目统计依据,为研究

项目管理理论和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服务.

建筑企业的统计管理:1.统计制度管理2.统计数字管理 3.统计人员管理.

69建筑企业统计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建筑企业在从事建筑业生产过程中,为掌握生产,经营情况而搜集统计资料,以及在统计的处理原则和统计方法方面的规定和规则,属于微观统计的范畴.

70建筑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映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系统.

71建筑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1.建筑产品生产统计 2.施工机械统计 3.劳动工资统计 4.建筑材料统计 5.财务成本统计. 6.附营生产活动统计 7.经济效益统计. 72算大帐指的是凡检查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需要观察各部门间的重大比例关系等都是运用统计的大数法则来完成,而会计以每个企业单位计算成本,资金运用与计算利润等为主要只能,从而进行财务管理. 73工程预算是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建设项目事先从经济上加以核算,正确地反映整个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所需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的预算造价和人工,材料,机构台班的需要量.

74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1.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经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扩大了核算的范围 3.充实了核算内容 4.改进了核算方法 5.提高了国际对比功能. 75建筑企业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 2.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净产值是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统计提供

这方面资料. 3.为党,政领导决策和检查执行情况,为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为建筑业科学研究提供决策依据.4.建筑企业统计也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76增加值指附加价值或追加价值,它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提供的劳务的价值总量,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该单位或部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77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提供的劳务的价值总和. 常住单位指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之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年以上.

78国民总收入GNP指核算期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之和. 第三章

经济

79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0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公民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81私营经济是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

82 外商经济是外国投掷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中国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 83港澳台经济是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举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

84联营经济是二个及二个以上相同或不相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的一种经济类型.

85股份制经济是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投资创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 86企业法人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由组织机构代码的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87企业详细名称是指经各级工商部门核准,进行法人登记的名称或行政事业单位填写的经上级批准的名称.

通信号码包括电话号码,邮政编码,传真号码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88企业资质是根据企业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承包能力和建设业绩进行综合评价而划分的等级. 控股情况包括国有绝对控, 国有相对控股,其他企业

3

营业状态包括营业,停业 筹建 当年关闭,当年破产 87营业指全年正常开业的企业和季节性生产开工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包括部分投产的新建企业.

88 停业指由于某种原因已处于停产状态,待条件改变后将恢复生产经营的企业.

89筹建指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正式开业,进行生产经营前的筹建工作的企业

90当年关闭指当年因某种原因终止经营的企业,包括关闭,注销,吊销的 企业,但不包括破产企业.

91当年破产指当年依照<<破产法>>或相关法律,法规宣布破产的企业.

92隶属关系指本单位隶属哪一级行政管理单位. 93开业时间指企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

94附营活动单位指一个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所属的从事除建筑业以外的多种生产经营的单位. 第四章 产品统计

95建筑产品是指建筑业的劳动者进行建筑,安装等生产活动所取得的直接而有效的成果.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勘察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

96计算实物工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1.计算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应与工程形象进度相一致. 2.计量单位必须与实物工程量的统计口径相一致. 3.实物数量应同预算数对照. 4.土石方混杂的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分别折算出土方工程量和石方工程量.

97施工工期是指单位工程从基础破土挖糟开始至完成设计要求的全部施工内容,达到竣工验收标准为止所用的全部时间,即建设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所需要的时间.

98定额工期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自然条件下,完成某个单位工程平均需要的标准天数.

99竣工日期是指单位工程按照设计的规定或合同承包范围的要求已经全部完成,达到设计规定的使用条件,并经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的日期.

100日历工期指自开工之日起至竣工日止所经历的全部日历天数.在全部日历天数中,扣除公休假日中没有施工的天数,以及由于设计,材料,资金和天气影响等原因而停工的天数称为实际施工日期.

合同工期达到率=按合同工期竣工和提前竣工的单位工程个数∕全部竣工的单位工程个数*!00% 或 合同工期达到率=按合同工期竣工和提前竣工的单位工程面积之和∕全部竣工的单位工程面积之和*!00%

平均工期达到率=竣工的单位工程实际工期之和∕竣工的单位工程合同工期之和*!00% 工期定额完成程度101报告期竣工的单位工程日历施工天数之和∕报告期

竣工的单位工程工期定额天数之和

102开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新开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它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而未竣工跨入本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已停建而在本期复工的房屋建筑面积.

103竣工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的房屋建筑面积.

104竣工面积统计的原则:1.住宅建筑按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使用条件,经质监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统计竣工面积. 2.厂房等工业建筑按设计要求或合同内容已全部完工,达到交付安装条件,分部分项质量验收合格后,可统计竣工面积. 3.施工承包合同不包括全部建筑安装内容的,在按合同内容的施工任务完成后,只能视为完成合同,不能计报竣工面积.4.由于工程停建,缓建,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施工单位不能按合同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并且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可作甩项竣工,但不能计报竣工面积.

105施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施工面积统计的范围:1.本期新开工的单位工程面积 2.上期施工未完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单位工程面积. 3.报告期曾经施工过并在报告期竣工或交付使用的单位工程面积,报告期施工过的,但又停建的单位工程面积. 4.上期停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单位工程面积.

106施工面积可分为; 本期施工面积,期末施工面积和自年初累计施工面积

本期施工面积=上期开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面积+本期新开工面积+上期停建而跨入本期复工的面积-上期竣工面积

自年初累计施工面积=上年跨入本年继续施工的面积+自年初起到报告期末新开工的面积+自年初至报告期末复工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自年初至报告期累计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自年初至报告期累计房屋建筑施工面积*!00%

107建筑产品价值量是指用货币表现的,综合反映建筑安装生产活动成果的施工项目工作总量.

108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示的建筑企业和附营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建筑产品的总和. 109建筑业总产值即施工产值,也称建筑安装产值或自行完成工作量,它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完成的建筑产品总量. 它包括建筑工程产值,

110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四个部分.

111建筑工程产值,指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工程价值.

112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指各种设备安装工程的价值总量.

113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指建筑工人对原有房屋和构筑物进行修缮所完成的价值总量,但不包括被修理房屋,

构筑物的本身价值的生产设备的修理价值. 114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是指加工制造没有定型的非标准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

报告期建筑业总产值(施工产值)=∑(预算单价*实际完成的实物量)(!+费率)+结帐尾款

115部位进度法指把一个单位工程划分若干个部位,按实际完成工程部位所占全部工程造价的比例计算施工产值的方法.

116工序比重法指按工序比重分段计算施工产值的方法.

117 扩大单价法指建筑施工过程中互相关联的分部分项进行合并,按合并后扩大分部工程预算单价计算施工产量.

118总包产值是指建筑安装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工程内容实际完成的价值,它包括总包单位自行完成的产值,也包括分包单位完成的产值. 119建筑业增加值是指建筑企业从事生产安装活动所提供建筑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包括除去外购物质产品价值,中间投入价值和劳务费用后的新创造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后的转移价值.

120建筑业务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生产法2.分配法 在计算建筑业增加值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同建筑业总产出口径保持一致.2.统计口径的要素项目在内容上不能互相重复.3.正确划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121计算增加值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采用生产法计算建筑业增加值时,在一般情况下,建筑业总产出等于施工产值. 2.采用分配法计算建筑业增加值时,企业应付工资不是企业的工资总额数,其中不包括由职工 福利费基金,营业外支出等提取的工资和奖金. 3.内部核算还不够完善的单位,要注意计算建筑企业增加值时各要素之间绝不能产生重要现象.

122竣工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所形成的成品的价值. 竣工产值率=报告其件竣工产值∕报告期施工工程的全部价值*100%

123最终建筑产品质量指已完成合同或设计规定的全部内容,具备交付使用或投产条件,经上级验收评定的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 124中间建筑产品质量指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

4

125评定建筑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 1.国家或主管部门规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操作规程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设计图纸,施工说明书及有关设计要求. 3.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的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4.土壤试验,打桩,结构吊装以及设备清洗,调试和试运转等各种记录.

126优良工程个数指按现行国家质量等级标准,经政府质量监督部门验收鉴定,评定为优良工程的单位工程个数.

127房屋建筑优良面积指按现行国家质量等级标准,经政府质量监督部门验收鉴定,评定为优良工程的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28单位工程优良品率指一定时期评定为优良的单位工程个数占同期进行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个数的百分比,用以综合反映最终建筑产品的质量.

优良品率=报告期评定为优良的单位工程个数或竣工面积∕报告期进行鉴定的单位工程个数或竣工面积*100%

129单位工程合格率指一定时期评定为优良或合格的单位工程个数或竣工面积占同期进行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个数或竣工面积的比例.

130单位工程合格率=报告期评定为优良或合格的单位工程个数或竣工面积∕报告期进行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个数或竣工面积*100%

131分部分项工程优良品率=报告期评定为优良的分部分项工程个数∕报告期进行验收鉴定的分部分项工程个数*100%

132分部分项工程合格品率=报告期评定为优良或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个数∕报告期进行验收鉴定的分部分项工程个数*100%

第一次交验合格率=报告期第一次交验合格的单位工程∕报告期核验的全部单位工程*100% 第五章

职工

133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建筑企业劳动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建筑企业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二部分。

134建筑企业职工是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形式的建筑企业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劳动报酬的各类人员.

135建筑企业职工统计中不包括下列人员:1.乡镇建筑企业从业人员. 2.私营建筑从业人员 .3.离休,退休,退职人员. 4.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有计划地从农村就近招用的民工. 5.参加单位生产劳动的军工,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以及大中专,技工学校的实习生. 6.单位批准停薪留职,保留单位职工身份的人员. 7.各单位工

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

136建筑企业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制度规定不作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企业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1.聘任和留用的离退休人员.2.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3.领取补贴的人员.

137职工人数统计的原则:1.谁发工资谁统计. 2.谁发基本工资谁统计. 3.档案所在单位先统计. 4.对于新招收人员,在单位内就统计为单位职工.

138期末人数指建筑企业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的实有职工人数. 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企业平均每天拥有的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

150在岗职工指调查时期点在建筑企业工作并领取工资的职工.

151不在岗职工指调查时期点不在建筑企业工作,但一直与单位保留劳动关系,并由单位统计的职工. 152下岗职工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一直与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发放生活费的下岗职工和不发放生活费的下岗职工.

163实际作业工时数指报告期内企业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工时数之和.

实际作业工时数=实际作业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数-非全日生产工时数-非全日停工工时数

164出勤率指反映职工在制度工日内出勤情况的指标. 出勤率=(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数)*100% 缺勤率指反映职工在制度工日内由于缺勤而未被利用工日的程度.

缺勤率=(缺勤工时数∕制度工日数) *100%=1-出勤率 职工人数.

139月平均人数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月平均拥有的职工人数. 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职工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天数

季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季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季平均人数=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指报告年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人数. 年平均人数=报告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或=报告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职工分类,按用工工期分:长期职工和临时职工. 按劳动岗位分:工人 建筑安装工人 学徒 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服务人员 其他人员

按照工作性质分:生产人员和非生产人员 按是否在岗分:在岗职工和不在岗职工(下岗职工和其他不在岗职工)

140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 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141工人指在建筑企业内从事建筑安装,附属辅助生产,多种经营与运输工作的工人.

142建筑安装工人指在施工现场从事建筑安装工作和直接服务于施工过程的工人.

143学徒指在熟练工人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享受学徒工待遇的人员.

144工程技术人员指担负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工作能力的人员.

145管理人员指在建筑企业及其附属企业中,从事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包括长期(连续六个月以上)脱离生产岗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工人在内.

146服务人员指服务于职工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147其他人员指由本企业支付工资或生活费补贴,但所从事的工作与企业生产基本去关或没有从事企业工作的人员.

148生产人员指企业中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学徒,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149 非生产人员指企业中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管理

153 其他不在岗位职工指调查时期点不在单位从事任何工作,与本单位保留了劳动关系但不参加单位职工人数统计的职工.

154对岗位职工的理解可一从几个方面:1.下岗的原因是建筑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而不是职工本人. 2.下岗职工不在原单位从事其他任何经济活动. 3.下岗职工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 4.下岗职工一直与单位保留劳动关系.

155增加职工人数指报告期内因企业招收,录用,和调入等原因增加的全部职工.

156 减少职工人数指在报告期内,离开单位并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全部职工.

起初职工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职工人数

157日历工日数指报期内,每日职工人数的总和. 制度公休工日数指报告期内国家规定的例假和节假日的每日职工人数的总和.

158工休加班工日数指报告期内职工在公休日每天加班工作的人数之和.

159实际公休工日数指在制度公休工日数中,每天实际休息的职工人数之和.

实际公休工日数=制度公休工日数-公休加班工日数 160 制度工日数指按照国家规定职工应参加作业的每日实有职工人数总和,即例,节假日以外的时间, 企业每日实有的职工人数之和. 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制度公休工日数 出勤工日数指企业在制度工日数内实际每天出勤职工人数之和.

161缺勤工日数指在制度工日数内,职工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出勤的每天实际职工人数之和. 制度内作业工日数指在制度工日数内,企业职工实际工作工日之和. 制度内作业工日数=出勤工日数-停工工日数-非生产工日数或=制度工日数-缺勤工日数-非生产工日数-停工工日数.

162实际作业工日数指在日历工日数内,企业职工实际作业的天数之和. 实际作业工日数=制度内作业工日数+公休日加班工日数

5

制度工日利用率指反映制度工日利用程度的指标. 制度工日利用率=(制度内作业工日数∕制度工日数) *100%

165出勤工日利用率指反映出勤工日内工日利用程度的指标. 出勤工日利用率=(制度内作业工日数∕出勤工日数) *100% 制度工日利用率=出勤率*出勤工日利用率

制度工时利用率指反映制度工日内,按工时计算的劳动时间利用程度指标. 制度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作工时数∕制度工时数) *100%

166出勤工时利用率指反映出勤工日内按工时计算的劳动时间利用程度指标. 出勤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作工时数∕出勤工时数) *100%

167平均作业天数指反映报告期内企业职工平均每人实际工作天数的指标,它与报告期制度工作日数比较,可以说明制度工作日的利用程度,.

平均作业天数=(报告期内实际作业工日数∕出勤工时数) *100% 制度内平均作业天数=(制度内实际作业工时天数∕平均职工人数) *100%

168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效率,用劳动者的生产成果与其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来表示。

用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表示 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用单位产品平均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 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产品量

169时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每小时每人生产效率所达到的水平。 时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实际作业工时数

170日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的生产效率。 日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实际作业工日数

171月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平均每人每月的生产效率。 月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月平均人数 172季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季的生产效率。 季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季平均人数

173年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年的生产效率。 年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年平均人数 174全员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成果与全部劳动消耗量之比。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建筑企业总产值或增加值/建筑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175建安工人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建安工人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全部劳动成果与建安工人的全部劳动消耗之比。

建安工人劳动生产率=建筑业总产值或增加值/建安工人平均人数

176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应是指劳动者生产的有效成果,不符合质量检验标准或合同技术要求,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劳动成果不予计算。 2。在计算工种工人的实物量指标时,如产品品种较多,应折合为标准产品计算。3.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应注意区分指标的时间范围和要求,使劳动成果的计算口径与指标要求相符。 4。劳动生产率指应注意区分从业人员,建安工人等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口径。

177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包括在岗职工

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俩部分. 178不统计为工资总额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奖,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5.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 6.稿费,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7.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和利息. 8.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 9.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和管理费. 10.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补贴.

179工资总额的构成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180计时工资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181计件工资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182奖金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183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184补贴指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185其他工资指根据国家规定支付的工资.

186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187职工工资外收入指职工在工资总额以外从本单位及本单位得到的各种现金和实物.

188保险福利费指各单位在工资总额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职工个人的劳动保险和福利费用的总和. 189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指职工从单位得到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夏季冷饮费等.

190实物折款指职工个人从单位向外得到的,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和保险福利费用的各种实物折款. 191财产性收入指职工个人从银行和企业获得的存款利息,债券利息,股息和股金分红等.

192转移性收入指职工从其他人员中得到的赠送收入,亲友搭伙费,遗产收入以及各种意外事故中得到的补偿和由于各种灾害从非营利机构得到的捐赠收入等 193不在岗位职工生活费指用人单位对不在岗职工支付的生活补贴费用.

194社会保险是指在既定的社会政策指导下,由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全体社会劳动者强制征缴保险基金,用以对其中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再分配形式。 195社会保险基金指为保障社会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采取在国家法律保证下,在社会范围内以向劳动者所在单位及个人征缴保险费和政府财政拨款的形式集中起来的,由专门机构掌管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196社会保险项目亦称险种,是指该项保险制度为哪一种特定的劳动危险事故提供物质生活保障。 197养老保险指根据宪法的规定,在劳动者退休以后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对其基本生活给予物质帮助和一系列社会性服务的项目,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由国家,企业, 个人三方面负担.

198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的办法,对因某种原因失去工作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的项目.

199医疗社会保险指劳动者因疾病,负伤或生育需要治疗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的项目. 200疾病社会保险指为劳动者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时

6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项目. 伤残社会保险指为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因伤,病而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时,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的项目.

201 生育社会保险指为妇女劳动者在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失去正常收入来源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项目.

第六章 材料

与设备

202材料收入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收到的材料总数量。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购入材料的规模和水平。

204材料收入量的范围:材料收入量是企业所掌握的可随时动用的实际收进的材料。

204材料收入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材料收入数量的检查 材料收入品种的检查 材料收入及时性的检查 品种计划完成率=完成进货计划的品种数∕进货计划规定的品种数*100%

205材料消费量是指报告期内建筑企业实际消费的全部材料数量,统计的对象是建筑企业

206材料消耗量是指报告期内用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材料的数量,统计对象是建筑产品

207材料消耗统计的方法:1。谁消费,谁统计 2。何时消费,何时统计。

208建筑材料消耗定额的表示形式一般有三种,即单位价值量材料消耗定额, 单位建筑面积材料消耗定额 单位实物工程量材料消耗定额

每万元表示的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检查 每万元建筑工程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报告期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报告期完成的工作量*100%

万元定额指数=每万元建筑工程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该种材料万元消耗定额*100%

每万元建筑工程某种材料节约(-)或超支(+)量=每万元建筑工程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该种材料万元消耗定额

每百平方米表示的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检查 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报告期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报告期完成建筑的建筑物面积(百平方米)

定额指数=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某种材料节约或超支量=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该种材料实际消耗定额

检查某项工程某种材料的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定额指数=单位工程实际消耗量/单位工程定额消耗量*100%

检查某种材料用于多项工程的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定额指数=某种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完成工程量*该种材料的消耗定额)*100%

检查一项工程中多种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 定额指数=∑(各种材料实际消耗量*相应材料预算价格)∕∑(各种材料定额消耗量*相应材料预算价格)*100%=

按预算价格计算的实际消耗材料费用定额∕按预算价格计算的定额消耗材料费用总额*100%

209材料库存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点实际存有的全部建筑材料的数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本期收入-本期支出(耗用+调出)

平均库存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2 若有N个间隔是,平均库存量=(0.5期初库存量+0.5期末库存量+中间各项)/2

建筑材料储备一般分为正常储备,保险储备和季节储备.

210正常储备是指正常情况下,在前后俩批材料到货间隔期内,保证日常生产所需的材料储备量. 材料正常储备量=平均每天材料需用量*储备天数

211保险储备又称最低储备,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而需要增加的材料储备量. 保险储备加正常储备等于最高储备

212季节储备是为由于某些季节性原因不能正常供应材料或生产消耗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情况而建立的材料储备.

实际储备对生产的保证数=期末材料库存量/日平均材料消耗量 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实际储备对生产的保证天数/定额储备天数*100%

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实际材料储备/定额储备量*100%

213建筑机械设备是指企业自由的,符合固定资产条件而又为施工生产所需用的机械设备。

214机械设备按用途分:施工机械 运输设备 生产设备 215机械设备按技术状况分:完好设备 在修机械设备 待修机械设备 不配套机械设备 待报废机械设备 216完好设备指报告期期末技术完好的在用,在途,出租,封存及在库机械设备.包括使用中停工修理在一天以内的机械设备.

217在修机械设备指报告期期末正在修理的机械设备.待修机械设备指报告期末由于缺乏材料,资金或其他原因而等待修理的机械设备.

218不配套机械设备指机械设备本身不配套而不能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

219待报废机械设备指机械设备损坏严重达到报废条件,或是国家规定淘汰的,经技术鉴定准备报废的机械设备.

220实有台数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期末机械设备的在册台数. 期末实有台数=期初实有台数+本期增加台数-本期减少台数

平均台数是报告期内每天拥有的机械设备台数. 报告期平均台数=报告期每天拥有机械设备实有台数之和/报告期日历天数

实有能力指各种机械设备能够承担施工工作量的能力.机械总能力=∑(机械台数*机械单台设计能力) 221平均能力是指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机械设备变动,而只计算一个时点上机械设备的台数和能力. 222机械设备的平均能力是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机械设备能力.

机械设备平均能力=报告期每日拥有的机械设备实有能力之和∕报告期日历天数

机械设备总功率是指列入企业固定资产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总动力数.

223机械设备价值是指由于各种性质,用途不同的机械设备实物量不能相加,就需用价值指标来说明企业的设备装备程度.

224原值是指建筑企业在获得全新机械设备时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净值是指机械设备原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价值.

技术装备率它反映了企业人均装备程度.技术设备率(元/人)=报告期末自由机械设备净值∕报告期末全员或工人人数

动力装备率它反映了企业人均动力装备程度. 动力装备率(KW/人)=报告期末自由机械设备动力数∕报告期末全员或工人人数

装备生产率它反映了机械设备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价值大小. 装备生产率=全年施工总产值/年末自由机械设备净值*100%

机械设备完好率=报告期末完好机械台数∕报告期末实有机械台数*100%

225机械设备台日完好率有以下几个概念:

日历台数指报告期企业实有机械设备台数与日历日数的乘积。

节假日台日数指报告期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中,每天实有机械台日数总和。

制度台日数指报告期间按制度规定应该从事作业活动的台日数。

停工台日数指机械设备因检修保养,拆迁安装,待命,待料等原因而全天未作业的台日数。

实作台日数指报告期内机械设备实际作业的台日数。 完好台日数指报告期制度台日内处于完好状态的机械设备台日数。机械设备台日完好率=报告期制度台日中完好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量

7

机械设备台日利用率=报告期制度台日中实作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100%

机械设备台班利用率=报告期实作台数∕报告期定额台班数

226GRC制品即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是一种轻质,高强,多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GRC夹心复合板是用GRC做面层,中间复合轻骨料而成。

227轻质GRC多孔墙板它是在一般的GRC中将沙子换成超轻集料制成的一种轻质新型墙体材料,是建筑物理想的非承重板材。

228GG-EPS轻质隔热夹心板是指俩层彩色涂层钢板与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芯板轻粘结复合构成的夹芯板。

229新型建筑机械设备有:卡特彼勒320挖掘机 地下连续墙挖掘机系列 GRADALL伸缩臂液压挖掘机 塔式起重布料俩用机 环保和容易操作的RC-30装载机 双垒传递高能量的振动压路机

第七章

资产

230资产: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3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存货等. 232存货的年末数:是指企业年末库存的主要材料,结构,机械件,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在建工程,工业化产品,半产品,产成品等的合计数,其数据来源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期末数摘取.

233在建工程年末数:是指施工企业报告期末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项目的期末数统计.

234长期资产:是指一年内不能变现或经营期限超过一年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专项工程,无形及递延资产等.

235长期投资:是指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转变为货币资金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股债权投资,本项数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期末数统计. 236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

237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总额.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指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或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总值. 238累计折旧:指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数额,是固定资产的备项目,本项数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的期末数统计.

239本年提取折旧:指企业在本年度内计提的折旧数

额,本项数据可根据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的金额栏统计.

240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经营或管理目的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241递延资产: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

242企业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需以资产或劳务去偿付.

243流动负债:是指企业预期在一年以内到期清偿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付股利,预提费用等.

244长期负债: 是指企业应偿还的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个营业周期的债务.包伙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245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数量上体现为资产与负债之差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246工程结算收入: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及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各种索赔款.

247工程结算成本: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已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

248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由于取得工程结算收入而负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以及按营业税的一定比例计交的教育费附加. 249工程结算利润: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已结算工程实现的利润,根据工程结算收入减去工程结算成本及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数据统计.

250其他业务收入: 指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净收益.

251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即企业发生的应由工程收入负担的管理费用.

252税金: 是指企业按照规定应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253财务保险费:是企业在报告期内为办理财产保险所发生的保险费用.

254劳动待业保险费: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交纳的劳动保险费和待业保费之和. 255财务费用: 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256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净额.

257营业利润: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由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主要由工程结算利润和其他业务

利润构成.

258利润总额: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利润之和,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组成. 259本年应付工资总额: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应付给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之和.

260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应付的与工程施工直接有关的职工工资.

261本年应付福利费用总额: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计提的全部职工福利费用之和.

262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用: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与工程施工有关的福利费用之和.

263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果,是指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效果,一般用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来反映.

264反映劳动效率的经营成果统计指标:该类指标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与建筑企业活劳动消耗量之比. 265工人劳动生产率指一个工人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产量或产值是多少.

266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每个职工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产量或产量是多少.

267工资产值率指每百元工资在报告期内创造的产值是多少.

268反映物化劳动消耗量水平的经营成果统计指标.该类指标是指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与物化劳动消耗量之比.

269每平方米一种材料消耗量,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消耗一种材料的数量.

270流动资金占用率: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内单位流动资金所提供的生产经营成果.

271固定资金占用率: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内单位固定资金所提供的生产经营成果.

272反映全部劳动消耗量的经营成果统计指标:该类指标是指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与全部劳动消耗量之比.

273工程成本降低率指工程成本降低额与工程预算成本之比.

274资金利润率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与全部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之和的比值.

275产值利润率:指报告期内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与同期完成的建筑企业总产值之比.

276反映满足社会需要的经营成果统计指标:该类指标是从产品的使用价值方面来考察企业的经营成果,主要指标为工程质量优良品率.

277工程质量优良品率是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评定为优良的单位工程个数占同期检验评定的单位工程个数的比例.

8

278反映建筑企业经营成果的总量指标该类指标主要是从绝对量方面来反映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成果.

279利润总额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各项利润之和.

280竣工面积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事建筑施工生产活动所完成的各类型房屋建筑物竣工面积之和. 281社会贡献总额指建筑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税金,净利润等内容. 282流动比率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资产作为还债的保障。

283速动比率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说明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速动资产作为还债的保障。 284资产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该指标能反映企业的资产实力,衡量债权人贷给企业款项的安全程度。

285所有者权益比率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关系。所有者权益比率=1-负债比率 286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指企业的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关系,该比率越低越好。

287企业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创造利润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经营资金周转越快,企业的经营能力则越强。

288总资产周转率指全部资产总额的平均周转速度,包括周转次数和天数。

289总资产周转次数指企业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总资产周转次数=建筑企业总产值/总资产平均余额

290总资产周转天数指企业总资产平均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天数

300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企业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建筑企业总产值/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01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主要指标有产值利润率,所有者权益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

302产值利润率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与产值之比。

303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304净资产利润率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与净资产的比率。综合指数法,就是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305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确定用于综合分析的经济效益指标 2.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3.确定用于作为对比分析基础的各项指标的标准值,4.将各项综合评价指标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求出各项指标的个体指数.5.依据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及计算出的个体指数加权求出综合指数.6.根据求出的综合评价指数的指标值大小进行评价.

306权重系数指所选的用于综合分析的各项指标在综合指数中的比重,依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 307建筑企业统计分析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各种有关统计分析的方法,将已整理好的与分析对象关的数字资料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概括出研究对象变化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提出建议的过程。

308监测分析是指对总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以推动事物发展。309评价分析是指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统计资料,对被研究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作出评价。

310预测分析是指以准确的统计数字为依据,使用数学方法和各种传统的方法,分析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对被研究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和综合估计。 311专题分析是指对一专门问题所做的分析,综合分析是指把研究总体中各个方面的指标与情况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所进行的分析研究。

312宏观分析是指所分析研究的对象为宏观领域的分析,微观分析是指所涉及的对象为微观领域的分析。 统计分析的作用:1。统计分析是统计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 2。统计分析便于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13统计分析的原则:1。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研究 2。必须分析现象的内容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评价。3。必须从研究现象全部总体的相互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

314统计分析的步骤:1。明确目的要求,拟定分析提纲 2。搜集整理统计资料 3。进行具体,周密的分析 4。提出统计分析报告。

315建筑企业统计分析常用的方法:1。分组分析法指将统计分组直接作为统计分析的方法。2。综合指标分析法指运用反映统计研究对象的各种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3.动态数列分析法指利用动态数列来分析现象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变动,周期性波动,从而根据统计研究对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情况来判断事物未来发展 趋势的方法。4.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利用现象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及量间的数量变动来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的方法。5.指数分析法指利用指数这

一特殊相对数来分析研究总体现象的发展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6。综合评价法指对俩个事物进行对比或将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时,将反映事物的多个指标综合起来评价,以找出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差异性,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规律。 316统计分析报告是对统计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和描述的成果文件,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de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