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更新时间:2023-11-28 02: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多选题A 型题

1.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A.40% D.70% B.50% E.80% C.60%

[答案]C

[题解]正常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40%,细胞外液约占20%。 2.正常成人血浆占体重的

A.4% D.7% B.5% E.8% C.6%

[答案]B

[题解]正常成人的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约20%,而细胞外液可分为细胞间液和血浆两部分,前者约占体重的15%,后者约占5%。 3.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D.体液 B.细胞内液 E.血浆 C.跨细胞液 [答案]A

[题解]浸浴着细胞表面的细胞外液,是细胞摄取所需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必经的运输通道,所以细胞外液被视为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4.新生儿的体液占其体重的

A.50% D.80% B.60% E.90% C.70% [答案]D

[题解]人体体液的含量随着年龄而异,年龄愈小,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愈大,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的体液分别占其体重的80%、70%和65%。 5.血浆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D.Mg2+ B.K+ E.Fe2+ C.Ca2+ [答案]A

[题解]血浆中主要阳离子是Na+,其次是K+、Ca2+、Mg2+等。

6.血浆中主要的阴离子是

A.HCO3- B.HPO42- C.SO42- D.Cl- E.蛋白质

[答案]D

[题解]血浆中主要阴离子是Cl-、其次是HCO3- 、HPO42- 、SO42-及有机酸和蛋白质。 7.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K+ C.Ca2+ D.Mg2+ E.Fe2+

[答案]B

[题解]细胞内液中K+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其次是Na+、Ca2+、 Mg2+。 8.体液中各部分间渗透压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答案]E

[题解]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显差异,若按毫摩尔浓度表示,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由于细胞内液含二价离子和蛋白质较多,这样细胞内外所产生的离子数目基本上相等,而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总渗透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上相等。

9.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答案]D

[题解]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7%),而细胞间液含蛋白质仅为0.05%~0.35%,这与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液有关。 10.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清蛋白 B.球蛋白 C.Na+ D.K+

E.尿素

[答案]C

[题解]细胞外液中Na+最多,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构成了细胞外液的主要晶体渗透压,而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数值相比,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细胞外液Na+的浓度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11.正常成人的每天最低尿量为

A.1000ml B.800ml C.500ml D.300ml E.100ml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随尿排出的水量为1500ml左右。尿量的多少受饮水量和经皮肤与粪便两条途径排水量的影响。成人每天须经肾排出35g左右的代谢最终产物,而每克代谢最终产物须溶解于15ml的水才能随尿排出,故成人每天至少要排出500ml,称为最低尿量。 12.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为

A.3000~4000ml B.2500~3000ml C.2000~2500ml D.1500~2000ml E.1000~1500ml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饮水约1000~2000ml,随食物摄入水约为700~900ml,体内产生代谢水约300ml,因此共摄水2000~2500ml。而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每天经呼吸道粘膜不感蒸发排水350ml,经皮肤不感蒸发和发汗排水500ml,随粪排水150ml,随尿排水1000~1500ml,因此共排出水2000~2500ml,所以每天出入水量均约为2000~2500ml以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13.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范围约为

A.100~120mmol/L B.120~130 mmol/L C.130~150 mmol/L D.150~170 mmol/L E.170~190 mmol/L

[答案]C

[题解]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为130~150 mmol/L。 14.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为

A.1.0~2.5 mmol/L B.2.0~3.0 mmol/L C.2.5~3.5 mmol/L D.3.5~5.0 mmol/L E.5.0~6.5 mmol/L

[答案]D

[题解]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为3.5~5.0 mmol/L。 15.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部位是

A.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B.髓袢降支和远曲小管 C.髓袢升支和远曲小管 D.近曲小管和集合管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E

[题解]ADH能加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水的排出。 16.正常机体水、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什么作用来调节

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神经-内分泌系统 D.肾、肺 E.胃肠道

[答案]C

[题解]在正常情况下,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即主要通过下丘脑口渴中枢以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调节。例如机体失水过多或进食过多食盐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视前区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引起口渴中枢兴奋,通过饮水补充水分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在肾脏,抗利尿激素是一种最有效的调节水分重吸收的物质,而醛固酮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增加氯和水的重吸收。 17.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最重要因素是

A.血浆渗透压↓ B.血清[Na+]↑ C.血清[K+]↓ D.血容量↓

E.渗透压感受器敏感性↑

[答案]D

[题解]当血容量减少时,因循环血量减少通过肾动脉压下降,致密斑钠负荷减少,交感神经兴奋等机制,引起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多。

18.细胞外液透压增高时首先会引起哪一项变化

A.ADH↑ B.醛固酮↑ C.心钠素↑

D.细胞内外钠交换↑ E.血管内外钠交换↑

[答案]A

[题解]当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有1%~2%的变动),则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促使ADH分泌增多。 19.人体的体液包括

A.细胞外液、细胞内液、透细胞液 D.结合水和游离水

B.血管内液和细胞内液 E.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C.组织间液和血浆

[答案]E

[题解]人体的体液广泛分布于组织细胞内外,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20.细胞外液包括

A.血管内液和血管外液 B.组织间液和淋巴液 C.淋巴管内液和血管内液 D.血浆、组织间液和跨细胞液 E.血浆、淋巴液和第三间隙液

[答案]D

[题解]细胞间液与血浆共同构成细胞外液,在组织间液中有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的腔隙(如关节囊、腹膜腔等),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又称跨细胞液,因此细胞外液应包括血浆、组织间液和跨细胞液。 21.下述有关体液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不同年龄体液占体重都是60% D.和进水量关系十分密切 B.年龄越小,体液越少 E.体瘦者体液含量少 C.因年龄、性别、胖瘦而异 [答案]C

[题解]体液总量的分布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从婴儿到成年人,体液量占体重的比例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机体脂肪组织含量增加而体液总量减少。 22.有关心肌组织含水量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含水量可达90%

B.主要为自由水,有润滑作用 C.含水量多,便于舒缩

D.含水量多,有利于生化反应进行 E.主要含结合水,使之坚实柔韧 [答案]E

[题解]各种组织器官含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不同,因而坚实程度各异,心脏含水79%,比血液仅少4%(血液含水83%),但由于心脏主要含结合水,故它的形态坚实柔韧。 23.水通道蛋白AQP 1位于

A.红细胞膜上

B.肾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 C.肾集合管主细胞膜上 D.肺泡Ⅰ型上皮细胞膜上 E.泪腺细胞膜上

[答案]A

[题解]水通道蛋白AQP 1位于红细胞膜上,生理状态下有利于红细胞在渗透压变化的情况下(如通过肾髓质高渗区时)得以生存。 24.水通道蛋白AQP 0的作用是

A.维持晶状体水平衡 B.有利于红细胞对渗透压变化的适应 C.提供泪腺分泌泪水通道 E.在产生肺水肿时起一定作用 D.提供颌下腺分泌通道 [答案]A

[题解]水通道蛋白AQP 0是眼晶状体纤维蛋白的主要成分(占60%),现在认为其对水通透的特性是维持晶状体水平衡的重要机制。 25.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

A.120mmol/L B.125mmol/L C.130mmol/L D.140mmol/L E.150mmol/L

[答案]C

[题解]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26.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可称为

A.原发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低渗性脱水 E.慢性脱水

[答案]D

[题解]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因为在这种脱水中水、钠都有丢失,因此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减少,血清钠浓度降低,且失钠大于失水。 27.大量体液丢失后滴注葡萄糖液会导致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慢性水中毒 E.血清钾升高

[答案]B

[题解]各种原因所致的体液丢失,其丧失的液体中钠浓度都不会显著地高于血浆的钠浓度,因此体液丢失本身并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只有大量体液丢失后仅补充水分或滴注葡萄糖液,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

28.低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低于

A.320mmol/L B.310mmol/L C.300mmol/L D.290mmol/L E.280mmol/L

[答案]E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因失钠多于失水,血浆渗透压<280mmol/L。 29.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答案]A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细胞外液中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故细胞内液并无丢失甚至可超过正常,而仅仅细胞外液量显著减少。 30.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低钾血症

[答案]A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有大量细胞外液丢失,且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导致肾脏排水增多,可使细胞外液容量进一步减少。同时因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中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故细胞外液也进一步明显减少,血容量亦明显减少,患者容易发生休克,这是本型脱水的主要特点。 31.临床上对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一般首先应用

A.高渗性氯化钠液 B.低渗性氯化钠液 C.等渗性氯化钠液 D.10%葡萄糖液 E.50%葡萄糖液

[答案]C

[题解]对于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患者除去除病因,防治原发疾病外,一般首先应用等渗氯化钠溶液以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32.短期内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常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低钠血症 E.高钾血症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小肠分泌液以及胆汁和胰液的钠浓度都在120~140mmol/L。因此,小肠液在短期内大量丢失,首先常出现等渗性脱水,但若长时期发生,常因机体继续丢失,而出现高渗性脱水。 33.下述哪一情况可引起低渗性脱水

A.大量胃肠液丢失 B.经皮肤大量失液 C.髓袢升支功能受损 D.长期使用速尿、利尿酸 E.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水

[答案]E

[题解]低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是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补水而未补电解质平衡液。

34.下述情况不会引起低钠血症

A.急性肾衰竭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ADH分泌异常增多症 D.支气管肺癌 E.结核病

[答案]B

[题解]急性肾衰竭可因肾排水不足引起急性水中毒而导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恶性肿瘤(支气管肺癌等)、创伤、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病)等原因引起ADH分泌异常增多症而导致等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远曲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常引起高

钠血症。

35.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大于

A.120mmol/L B.130mmol/L C.140mmol/L D.150mmol/L E.160mmol/L

[答案]D

[题解]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150mmol/L。 3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

A.原发性高钠血症 B.高渗性脱水

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D.Cushing综合征 E.Addison病

[答案]B

[题解]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也可称为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Cushing综合征时,由于远曲肾小管对于钠、水的重吸收增加,出现高容量性高钠血症。原发性高血钠症时细胞外液无明显减少,而Addison病时出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37.原发性高钠血症产生的机制是

A.渗透压调定点下移 B.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 C.摄入钠过多 D.排出钠过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答案]B

[题解]原发性高钠血症患者都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病史,由于下丘脑受损,其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渗透压调定点上移,只有在渗透压明显高于正常时,才能刺激ADH的释放,血清钠须高于正常水平才能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由于其阈值升高,正常渗透压对它来说已属过低,因而ADH释放受抑制,排出水分过多而维持高钠血症。 38.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C. ↓ 正常 D. ↑↑ ↓↓ E. 正常 ↓

[答案]B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因丢失而减少,由于失水大于失盐,细胞外液呈高渗,细胞内液中的水分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外液量得不到完全补充而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 39.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低钠血症

[答案]A

[题解]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由于下丘脑病变使抗利尿激素产生和释放不足,肾型尿崩症患者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缺乏反应,肾浓缩功能不良,均可排出大量低渗尿,丢失大量水分,易出现高渗性脱水。

40.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

A. 水肿 B. 水中毒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高渗性脱水

[答案]E

[题解]代谢性酸中毒时,因过度通气,大量水分经呼吸丢失,可产生高渗性脱水。 41.低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C. ↓↓ ↓↓ D. ↑ ↓↓ E. ↓↓ ↑ [答案]D

[题解]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除直接丧失水分外,还可移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使细胞内液不减少且可增多,而使细胞外液进一步明显减少。 42.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清钠浓度是

A.>150mmol/L B.>160mmol/L C.>170mmol/L D.>180mmol/L E.>190mmol/L

[答案]A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由于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43.哪一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导致脑内出血

A.等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答案]B

[题解]高渗透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细胞脱水,脑容积因脱水而明显缩小,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44.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是

A.>250mmol/L B.>270mmol/L C.>290mmol/L D.>310mmol/L E.>330mmol/L

[答案]D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失水多于失钠,血浆渗透压>310mmol/L。 45.盛暑行军时只大量过多饮水可发生

A.等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水中毒

[答案]B

[题解]盛暑行军,大汗淋漓,可伴有钠水明显丢失,若只大量补充水分可造成细胞外液低渗,发生低渗性脱水。

46.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是

A.补0.5%葡萄糖液 B.补0.9%NaCl液

C.先补3%NaCl液,后补5%葡萄糖液 D.先补5%葡萄糖液,后补0.9%NaCl液

E.先补50%葡萄糖液,后补0.9%NaCl液 [答案]D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因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故应先给予5%葡萄糖溶液,以降低血钠浓度。但患者在失水时仍有钠盐丢失,体液内总钠是减少的,故在补葡萄糖后应再补充一定量的含钠溶液。 47.等渗性脱水时,体液变化的特点是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B. C. D. E.

↓ ↓ ↓ ↑ 变化不大

↓ ↑ 变化不大 ↓ ↓

[答案]E

[题解]等渗性脱水,因为水与钠按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细胞外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mmol/L正常范围内,与细胞内渗透压基本相等。此时,细胞内外没有明显的水分移动,所以细胞内液既不增多,亦不减少,变化不大,而主要丢失细胞外液。 48.等渗性脱水如末经处理可转变为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钠血症 D.低钾血症 E.水中毒

[答案]B

[题解]等渗性脱水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则患者可通过不感蒸发、呼吸等途径不断丢失水分,从而因失水多于失盐而转为高渗性脱水。

49.下列哪一种情况的早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急性水中毒 E.慢性水中毒

[答案]D

[题解]急性水中毒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压力也增加,故神经精神症状出现最早而且突出,严重病例可发生脑疝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50.下述有关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三类脱水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渗性脱水

B.分别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其病生变化相同 C.均有明显口渴、尿少症状

D.细胞内、外液量都会减少

E.严重时都可因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障碍 [答案]E

[题解]高渗性、低渗性与等渗性三类不同类型脱水,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条件,其病生改变是不相同的。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而细胞内液不但不减少反而可比正常略增多。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早期病人无口渴、尿少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等渗性脱水。不管是哪一类脱水,当发展到严重阶段均可出现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衰竭。 51.水肿的概念是指

A.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 B.体内体液含量过多 C.细胞内液含量过多 D.细胞外液含量过多 E.血管内液体过多

[答案]A

[题解]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52.下述哪一类水肿不属于全身性水肿

A.心性水肿 B.炎性水肿 C.肾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营养不良性水肿

[答案]B

[题解]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性水肿),肾病综合征和肾炎(肾性水肿)以及肝脏疾病(肝性水肿),也见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局部性水肿常见于器官组织的局部炎症(炎性水肿)、静脉阻塞及淋巴管阻塞等情况。

53.下述哪一项不是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因素?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微血管壁通透性 C.淋巴回流

D.血浆晶体渗透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

[答案]D

[题解]血浆中晶体物质可自由出入血管壁,所以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无影响,上述其他因素的异常均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产生影响,而导致平衡失调。 54.水肿时出现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淋巴回流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E.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

[答案]D

[题解]肾脏在调节正常机体水、钠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调节作用主要依赖于肾脏内的球-管平衡,即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也随之增加;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也随之减少。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或肾小管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功能增高,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高,均可引起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而产生水肿。

55.驱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即平均有效流体静压是

A.动脉端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之差 B.静脉端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之差

C.静脉端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 D.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组织间隙的流体静压之差 E.动脉端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 [答案]D

[题解]驱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是平均有效流体静压即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与组织间隙的流体静压之差。

56.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是

A.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C.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液流体静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液流体静压 E.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 [答案]B

[题解]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即正常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的差值。

57.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一血浆蛋白的含量

A.糖蛋白 B.脂蛋白 C.纤维蛋白 D.清蛋白

E.球蛋白

[答案]D

[题解]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清蛋白的含量。 58.全身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静脉血栓形成 B.左心衰竭 C.右心衰竭 D.纵隔肿瘤 E.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C

[题解]右心衰竭时,右心室不能将血液充分搏出,导致右心房淤血和全身体循环静脉淤血,全身静脉压升高。

59.炎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是

A.局部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增高

E.淋巴回流障碍 [答案]C

[题解]炎症时,某些毒性物质可直接损伤微血管壁或通过组胺、激肽等炎症介质的作用而使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滤出。于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上升,促使血管内溶质及水分滤出,而导致炎性水肿的产生。 60.使肾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因素是

A.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增高 D.醛固酮分泌增多 B.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E.心房肽分泌增多 C.ADH分泌增多 [答案]A

[题解]当各种因素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肾血流量随之下降,由于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高,因此肾小球滤过分数(FF)增加。此时由于无蛋白滤液相对增多,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后,流入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应增高,而流体静压下降,于是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61.下列哪一因素使肾近曲小管钠水重吸收增多

A.肾素分泌增多

B.肾上腺素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心房肽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答案]D

[题解]各种因素使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时,心房牵张感受器兴奋性降低,致使心房肽分泌减少,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 62.肾小球滤过分数的含义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管重吸收率之比值 B.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之比值 C.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之比值

D.肾小球滤过钠量与肾小管重吸收钠量之比值 E.肾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之比例 [答案]C

[题解]肾小球滤过分数(FF)=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63.肾脏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A.近球细胞

B.集合管上皮细胞 C.肾髓质间质细胞 D.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E.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答案]A

[题解]肾素是由肾脏的近球细胞分泌产生的。

64.下列哪一种激素病理性分泌增多可导致钠在体内潴留

A.甲状旁腺素 B.甲状腺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E.肾上腺素

[答案]C

[题解]病理情况下,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多,可促进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对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可导致钠在体内潴留。

65.漏出液的相对密度是

A.高于1.015 B.低于1.015 C.高于1.018 D.低于1.018 E.在1.015~1.018

[答案]B

[题解]漏出液的特点是水肿液蛋白含量低,相对密度低于1.015。 66.渗出液的相对密度是

A.高于1.015 B.低于1.015 C.高于1.018 D.低于1.018 E.在1.015~1.018

[答案]C

[题解]渗出液的特点是水肿液中蛋白含量高,相对密度高于1.018。 67.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是

A.腹壁水肿 B.皮肤肿胀 C.足踝部水肿 D.皮下水肿 E.眼睑浮肿

[答案]D

[题解]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特征。 68.心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四肢 B.面部 C.眼睑 D.下垂部位 E.腹腔

[答案]D

[题解]右心衰竭时,全身体循环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因受重力影响,距心脏水平面垂直距离越远的部位的外周静脉压与毛细血管静脉压增高越明显,因此首先在下垂部位出现水肿。 69.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是

A.上肢 B.下肢 C.腹腔 D.眼睑 E.下垂部位

[答案]D

[题解]肾性水肿患者体内钠水潴留明显,在组织结构疏松,皮肤伸展度大的部位(如眼睑等)容易容纳水肿液,组织结构致密的部位(如手指和足趾等),因皮肤较厚而伸展度小不易发生水肿。因此,肾性水肿不受重力的影响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眼睑部。 70.肝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上肢 B.下肢 C.下垂部 D.面部 E.腹腔

[答案]E

[题解]肝硬化时由于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与收缩,以及再生肝细胞结节的压迫,肝静脉回流受阻,进而使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由于局部血液动力的因素参与,故肝性水肿常最先出现部位是腹腔而形成腹水。

7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

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C.醛固酮增多

D.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答案]A

[题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以致管腔变窄,肾

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而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而产生全身性水肿。 72.有关水肿液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所有水肿液均含有血浆的全部成分 B.根据蛋白含量不同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C.漏出液蛋白质的含量低于2.5g% D.渗出液蛋白质的含量可达3g%~5g% E.渗出液多见于炎性水肿 [答案]A

[题解]水肿液含有血浆的全部晶体成分,根据蛋白含量的不同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漏出液蛋白压含量低于2.5g%,而渗出液蛋白质含量可达3g%~5g%,渗出液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多见于炎性水肿。

73.淋巴性水肿液蛋白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局部毛细淋巴管通透性高 D.局部组织蛋白分解多 B.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高 E.水和晶体物质透过血管壁回收 C.局部微静脉通透性高 [答案]E

[题解]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当淋巴干道被堵塞,淋巴回流受阻或不能代偿性加强回流时,含蛋白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其蛋白含量较高可达4g%~5g%,其原因是水和晶体物质透过血管壁回收到血管内导致水肿液浓缩,蛋白含量较高。 74.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

A.肠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D.肾的调节和皮肤的调节

B.肾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E.皮肤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C.肾的调节和肠的调节 [答案]B

[题解]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两大机制,即肾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75.下述有关钾平衡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体内的钾主要从食盐中摄入 B.肠道不易吸收故肠道中钾浓度高 C.细胞外钾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内钾浓度 D.多吃肾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E.主要靠远曲管集合管对钾的分泌和重吸收来调节 [答案]E

[题解]体内的钾主要靠食物中提供,肠道中K+很容易吸收。体内钾90%存在细胞内,其浓度约为140 ~ 160mmol/L,而细胞外液钾浓度约为4.2±0.3mmol/L,多吃肾多排钾,不吃也排。钾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不论机体缺钾或钾过多,在近曲小管和髓袢保持滤过钾的90%~95%被重吸收,因此机体主要依靠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钾的分泌和重吸收来调节,从而维持体内钾的平衡。 76.调节钾跨细胞转移的基本机制是

A.各种钾的通道 B.细胞膜上钠-钾泵 C.泵-漏机制

D.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

E.钾离子化学门控通道

[答案]C

[题解]调节钾跨细胞转移的基本机制被称为泵-漏机制。泵是指钠-钾泵,即Na+-K+-ATP酶,将钾逆浓度差泵入细胞内;漏指钾离子顺浓度差通过各种钾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外液。 77.影响钾的跨细胞转移的主要激素是

A.胰岛素 B.肾素 C.生长素 D.甲状腺素 E.甲状旁腺素

[答案]A

[题解]胰岛素可直接刺激Na+-K+-ATP酶的活性,促进细胞摄钾,且该作用可不依赖葡萄糖的摄取,血清钾浓度的升高也可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细胞摄钾。所以,胰岛素是影响钾的跨细胞转移的

主要激素。

78.有关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调节钾平衡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向小管液中分泌排出钾 B.重吸收小管液中的钾

C.钾的分泌主要由该段肾小管上皮的主细胞完成 D.主细胞基底膜面有Na+-K+泵

E.主细胞管腔面胞膜对K+有低度通透性 [答案]E

[题解]远曲小管、集合小管可向小管液中分泌排出钾,在极端高钾膳食的情况下,分泌排泄的钾量甚至可超过肾小球滤过的排钾量,也可重吸收小管液中的钾,使经尿中的钾排出量降至肾小球滤过量的1%以下。钾的分泌由该段小管上皮的主细胞完成,主细胞基底膜面Na+-K+泵将Na+泵入小管间液,而将小管间液的K+泵入主细胞内。主细胞的管腔面胞膜对K+具有高度的通透性,将钾排入管腔中。 79.促使肾排钾增多的因素是

A.醛固酮分泌减少 B.细胞外液钾浓度降低 C.远曲小管的原尿流速减慢 D.急性酸中毒 E.慢性酸中毒

[答案]E

[题解]醛固酮增多、细胞外液钾浓度增多、原尿流速增大均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钾作用;反之,醛固酮分泌减少、细胞外液钾浓度降低、管腔内原尿流速减慢均会减少钾的排出。酸中毒时由于H+浓度升高,通过抑制主细胞Na+-K+泵,使其泌K+功能受阻碍,因此急性酸中毒肾排钾减少;但慢性酸中毒时由于使近曲小管的水钠重吸收受抑制,从而使远曲小管的原液中钠浓度增大,该作用可超过H+对主细胞Na+-K+泵的抑制作用,从而出现慢性酸中毒时肾排钾反而增多的现象。 80.下述有关钾的生理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钾与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关系密切 B.钾参与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C.钾参与细胞内外酸碱平衡的调节

D.钾对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维持是不可缺少的 E.细胞外液钾含量少且浓度变动影响不大 [答案]E

[题解]钾参与多种新陈代谢过程,与糖原和蛋白质合成有密切关系,钾是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物质基础,而静息电位对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是必不可少的;钾能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虽然细胞外液钾含量少,浓度低,但浓度发生变动后,可出现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均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对神经-肌肉和心肌可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81.细胞静息膜电位主要决定于

A.膜对钾的通透性 D.膜对钠的通透性 B.膜内外钾浓度差 E.膜内外钠浓度差 C.膜对钾的通透性和膜内外钾浓度差 [答案]C

[题解]钾是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物质基础,静息膜电位主要决定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和膜内外钾浓度差。由于安静时细胞膜只对钾有通透性,随着细胞内钾向膜外的被动扩散,造成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形成了静息电位。

82.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A.1.5mmol/L B.2.5mmol/L C.3.5mmol/L D.4.5mmol/L E.5.5mmol/L

[答案]C

[题解]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83.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是

A.严重腹泻呕吐

A. 体内钠潴留 B. 体内水潴留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80.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时 181.营养不良性水肿时 182.低渗性脱水时

[答案]180 B

[题解]由于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故各种原因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导致肾脏排水减少,体内水潴留,这时所潴留的水分中2/3分布在细胞内液,其余的1/3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181 C

[题解]营养不良性水肿时,由于血浆清蛋白浓度明显降低,血浆胶渗压明显降低,大量液体滤出血管外。由于继发性血容量减少,导致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而引起体内钠水潴留。

[答案]182 D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明显丢失,虽失盐多于失水,但体内钠、水均有丢失。

A.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B. 心肌兴奋性降低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83.急性低钾血症时

184.血清钾迅速轻度升高时 185.血清钾迅速显著升高时

[答案]183 A

[题解]急性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钾急剧降低,而细胞内液钾浓度变化不大,神经-肌肉内的钾外流增多,导致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与阈电位差距增大,故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而此时由于心肌细胞对钾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细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所需的电位差相应减少,即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少,与阈电位的差距减少,故心肌兴奋性升高。

[答案]184 D

[题解]血清钾迅速轻度升高,如为5~7mmol/L时,细胞内、外钾浓度差减少,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差值减少,因而神经-肌肉和心肌的兴奋性均无降低而是均增高。

[答案]185 C

[题解]血清钾的迅速显著升高,如>7~9mmol/L时,由于静息电位过于接近阈电位水平,神经-肌肉和心肌细胞均处于除极化阻滞状态,钠通道失活,动作电位和扩布均发生障碍,所以两者的兴奋性均降低。

A.低钾血症 B.低镁血症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86.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易伴发 187.长期使用利尿酸时易发生 188.Addison病患者表现有

[答案]186 C

[题解]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细胞内合成糖原需钾,血浆钾随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此外胰岛素还能直接刺激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也促使细胞外K+进入肌细胞,所以此时可出现低钾血症;由于糖原合成时还需要镁,使细胞外液中的镁过多地转向细胞内液,故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不但可出现低钾血症,而且还可有低镁血症。

[答案]187 C

[题解]利尿酸能抑制髓袢升支粗段Cl-和Na+重吸收,使到达远端肾单位的原尿流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钾分泌增多,利尿酸还能使到达远曲小管的Na+增多,可通过Na+-K+交换加强而导致失钾,所以长期使用利尿酸可出现低钾血症。与此同时利尿酸还可抑制髓袢对镁的重吸收而致失镁,长期使用还可引起低镁血症。

[答案]188 D

[题解]Addison病患者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都不足而使肾排钾减少,易导致高钾血症;同时,

由于醛固酮可使肠道吸收镁减少,还能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镁而促进尿镁排出,故Addison病患者也可发生高镁血症。

A.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C.两者均有 B.远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D.两者均无 189.醛固酮分泌增多可引起 190.心房肽分泌减少可引起

[答案]189 B

[题解]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重吸收增多,同时伴有水重吸收增多。 [答案]190 C

[题解]心房肽分泌减少,使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且由于心房肽有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和拮抗醛固酮的潴Na+作用,当心房肽分泌减少时这种抑制和拮抗作用减弱,可促进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此时,血浆渗透压增高又使ADH释放增加,也会使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

A.心律失常 B.T波高尖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91.低钾血症可出现 192.高钾血症可出现

[答案]191 C

[题解]低钾血症时,由于心肌的自律性增加和兴奋性升高常诱发心律失常。低钾血症时由于复极化3+

相K外流减慢,使该相延缓,则T波降低,平坦,不会出现T波高尖。

[答案]192 C

[题解]高钾血症时,由于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降低以及兴奋性异常,因此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对K+的通透性增高,动作电位中与心电图T波对应的3相钾外向电流加速使T波突出而呈高尖状。

四、多选题X型题

193.跨细胞液包括

A.血浆 B.关节液 C.脑脊液 D.胸膜腔液 E.腹膜腔液

[答案]B C D E

[题解]组织间液中有极少的一部分分布于体内一些密闭的腔隙(如关节囊、颅腔、胸膜腔、腹膜腔)中,这一部分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称为跨细胞液。 194.水的生理功能是

A.参与重要的生化反应 B.良好的溶剂 C.调节体温 D.有润滑作用

E.增加组织坚实柔韧性

[答案]A B C D E

[题解]水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一切生化反应的必需物;又是良好的溶剂,使物质溶解,加速化学反应;能调节体温;有润滑作用;体内的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发挥其复杂的生理功能,如心肌主要含结合水,对增加心肌组织坚实柔韧性起重要作用。 195.正常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有

A.肺 B.脾 C.肾

D.皮肤 E.消化道

[答案]A C D E

[题解]正常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有4个:即消化道(粪)、皮肤(显性汗和非显性汗)、肺(呼吸蒸发)和肾(尿)。

196.正常机体内水的来源有

A.自由水 B.结合水 C.饮水 D.食物水 E.代谢水

[答案]C D E

[题解]正常人体体内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水和代谢水。 197.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释放的主要因素有

A.血压变化 B.血糖浓度降低 C.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D.循环血量减少

E.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答案]A D E

[题解]当细胞外液渗透压有1%~2%变动时,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就可影响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非渗透性刺激即血容量和血压的变化可通过左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处的容量感受器和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而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198.机体无机电解质的主要功能有

A.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 D.参与新陈代谢 B.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E.调节生理功能活动 C.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 [答案]A B C D E

[题解]无机电解质主要功能:①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②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③参与新陈代谢和调节生理功能活动。 199.醛固酮的作用有

A.排氯 B.排氢 C.排钾 D.保水 E.保钠

[答案]B C D E

[题解]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且通过Na+-K+和Na+-H+交换促使K+和H+的排出,故醛固酮有保钠、排钾、排氢的作用;随着Na+主动重吸收的增加,Cl-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多。因此,醛固酮还有保水的作用。 200.心房肽影响水钠代谢的机制有

A.减少肾素的分泌 D.拮抗醛固酮的潴Na+作用 B.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E.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 C.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 [答案]A B C D

[题解]心房肽主要从4个方面影响水钠代谢:①减少肾素的分泌;②抑制醛固酮的分泌;③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④拮抗醛固酮的潴Na+作用。 201.水通道蛋白(AQP)的生物学特征有

A.是一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B.是一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浆转运蛋白

C.哺乳动物组织中有六种不同的水通道蛋白 D.AQP2发生功能缺陷,将导致尿崩症 E.拮抗AQP3可产生利尿作用 [答案]A C D E

[题解]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是一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目前在哺乳动物组织鉴定的AQP有六种,AQP 2和AQP 3 位于集合管,在肾浓缩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当AQP 2发生功能缺陷时,将导致尿崩症,拮抗AQP 3可产生利尿作用。 202.下述哪些细胞分布有水通道蛋白 5(AQP 5)

A.泪腺细胞 B.颌下腺细胞

C.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D.集合管上皮细胞 E.红细胞

[答案]A B C

[题解]AQP 5主要分布于泪腺和颌下腺,可能的作用是提供分泌通道;在Ⅰ型肺泡上皮细胞也有AQP 5分布,对肺水肿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在红细胞膜上分布有AQP 1,在集合管上皮细胞分布有AQP 2、3、4。 203.水通道蛋白1(AQP 1)分布在下述哪些细胞

A.红细胞

B.髓袢降支上皮细胞 C.降支直小血管内皮细胞 D.集合管主细胞 E.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答案]A B C

[题解]目前,在哺乳动物组织鉴定的AQP有六种,各有其特异组织分布,发挥不同的作用。AQP 1位于红细胞膜上,生理状态下有利于红细胞在渗透压变化的情况下如通过髓质高渗区时得以生存。此外,AQP 1也位于髓袢降支管腔膜和基膜以及直小血管降支管腔膜和基膜,对水的运输和通透发挥调节作用。 204.水钠代谢障碍表现形式有

A.正常血钠性水过多 B.血钠浓度增高 C.血钠浓度降低 D.细胞外液增多 E.细胞外液减少

[答案]A B C D E

[题解]水、钠代谢障碍往往是同时或相继发生,并且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临床上常将两者同时考虑,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正常血钠性水过多(水肿)、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后两者分别有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外液增多和细胞外液正常三种形式。 205.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有

A.直立性眩晕 B.血压下降 C.脉搏细速 D.皮肤弹性减弱 E.尿比重增高

[答案]A B C D

[题解]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较早出现外周循环衰竭,表现有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症状。且由于组织间液减少明显,常出现明显的失水体征如皮肤弹性减退,同时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也相应减少,导致尿量较多和低比重尿。

206.肾外因素引起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晚期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少尿

C.尿钠含量减少 D.口渴 E.细胞皱缩

[答案]A B C

[题解]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由于细胞外液严重减少,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患者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尿量较多;但晚期患者由于血容量进一步减少,ADH释放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可出现少尿。如果是肾外因素所致,则因低血容量所致的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导致尿钠含量减少。至于口渴、细胞皱缩,均是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20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

A.细胞外液增加 B.细胞外液低渗

C.早期出现凹陷性水肿 D.脑组织水肿 E.红细胞压积降低

[答案]A B D E

[题解]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水中毒。主要表现为细胞外液增加,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降低。由于细胞外液呈低渗,过多的水分大都聚集在细胞内,因此早期潴留在细胞间液中的水分尚不足以产生凹陷性水肿,在晚期或重度病人方可出现凹陷性水肿。由于细胞内外液容量增大,常可导致脑组织水肿而出现颅高压的许多症状。

208.ADH分泌异常综合征可见于

A.恶性肿瘤

B.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C.肺结核病 D.肺炎 E.肺脓肿

[答案]A B C D E

[题解]ADH分泌异常增多症可见于恶性肿瘤(如支气管、胰腺、前列腺等的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部创伤、感染等)、肺部疾病(如结核病、肺炎、肺脓肿、正压人工呼吸等)。 209.糖尿病患者出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机制有

A.经呼吸道失水过多 B.经皮肤失水过多 C.经肾失水过多 D.经胃肠道失水过多 E.代谢水产生过多

[答案]A C

[题解]糖尿病患者常因代谢性酸中毒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导致经呼吸道失水过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而出现糖尿,尿中含糖多而导致溶质性利尿,也经肾丢失水分过多。 210.大汗后未经处理可能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低钾血症 E.高镁血症

[题解]肾排钾可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近曲小管和髓袢对钾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钾排泄的调节。

234.促使远端肾单位主细胞分泌钾的因素有

A.主细胞基底膜面的Na+-K+泵活性增强 B.肾小管重吸收Na+减少

C.主细胞管腔面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 D.血液与小管腔液的钾电化学梯度增大 E.远端肾单位小管液流速减慢 [答案]A C D

[题解]影响主细胞分泌钾的因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调节钾的分泌:影响主细胞基底膜的Na+-K+泵活性;影响管腔面胞膜对K+的通透性;改变血液与小管腔液的钾的电化学梯度。当上述的Na+-K+泵活性增强、膜对K+通透性增加、钾的电化学梯度增大时均可使主细胞分泌钾增加。 235.由于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导致低钾血症可见于

A.急性碱中毒 B.剧烈运动

C.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D.大剂量胰岛素

E.细胞外液渗透压急剧升高

[答案]A D

[题解]胰岛素可直接刺激Na+-K+-ATP酶的活性,促进细胞摄钾;急性碱中毒通过H+-K+的跨细胞交换以及改变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促使钾进入细胞内或滞留在细胞内。上述两个因素均会导致低钾血症的产生。而肌肉剧烈运动、α-肾上腺能神经的激活以及细胞外液渗透压急剧升高均促使钾离子自细胞内移出而出现高钾血症。

236.细胞外液钾浓度升高促使远端肾单位主细胞泌钾,其机制是

A.激活Na+-K+泵的活性

B.增大管腔面胞膜对钾的通透性

C.降低肾间质钾浓度与小管细胞内液钾浓度差 D.使远端流速减慢

E.使小管内液负电性减小 [答案] A B C

[题解]细胞外液的钾浓度升高通过如下三方面机制,可明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细胞的泌钾速率,即细胞外液钾浓度升高可刺激Na+-K+泵的活性,增大管腔面胞膜对钾的通透性,降低肾间质钾浓度与小管细胞内液钾浓度差,从而减少小管细胞内液钾离子向肾间质的返流。 237.醛固酮促进远端肾单位排钾的机制在于

A.小管对Na+重吸收增加,管腔内负电性增大 B.激活小管细胞基膜Na+-K+泵活动

C.减少小管细胞基膜Na+-K+的跨细胞交换 D.使小管主细胞管腔面胞膜钾通道开放数增多 E.小管对Na+水重吸收增加,远端流速减慢 [答案]A B D

[题解]醛固酮具有显著的促进远端肾单位排钾功效,它可使Na+-K+泵的活性升高,将间质钾泵入小管上皮细胞内,并增加主细胞腔面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同时还通过对Na+重吸收增加,使管腔内负电性增大,均有利于钾的分泌。远端流速减慢不利于钾的分泌排泄,醛固酮不会使小管细胞基膜Na+-K+的跨细胞交换减少。

238.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有

A.碱中毒 B.钾摄入不足 C.长期使用利尿酸 D.镁缺失

E.盐皮质激素过多

[答案]A B C D E

[题解]碱中毒时可使细胞外钾向细胞转移,引起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而出现低钾血症;钾摄入不足或者长期使用利尿酸、镁缺失、盐皮质激素过多等原因引起肾排钾过多,均会引起低钾血症的产生。 239.剧烈呕吐导致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A.促进肾排钾 B.碱中毒

C.肠内Na+-K+交换增多 D.消化液大量丢失 E.钾通道阻塞

[答案] A B D

[题解]因消化液含钾,大量消化液丢失,可引起低钾血症;大量消化液丢失还可引起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促进肾排钾;剧烈呕吐造成大量胃酸丢失而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也可使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引起低钾血症。呕吐不会产生肠内Na+-K+交换增多和钾通道阻塞。 240.低钾血症可使骨骼肌出现

A.兴奋性增加

B.静息电位负值减少 C.肌麻痹

D.肌细胞超极化阻滞 E.松弛无力

[答案]C D E

[题解]轻度低钾血症可使骨骼肌松弛无力,严重低钾血症时可出现肌麻痹。由于细胞外[K+]减小,使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即出现超极化,重者称为超极化阻滞,因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加大,兴奋性降低。 241.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A.心肌兴奋性降低 B.骨骼肌松弛无力 C.平滑肌蠕动增强 D.横纹肌溶解 E.多尿

[答案]B D E

[题解]低钾血症时,细胞外[K+]降低,骨骼肌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降低,表现为骨骼肌松弛无力,严重患者可出现肌麻痹。缺钾时肌肉运动所诱发的舒血管反应丧失,造成肌肉缺血,以致横纹肌溶解。缺钾时ADH介导的cAMP生成障碍,致集合管对ADH缺乏反应,表现为尿浓缩功能障碍而多尿。低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升高,而平滑肌和骨骼肌一样松弛无力,不会出现蠕动增强。 242.低钾血症和缺钾时的补钾原则是

A.尽量口服补钾

B.病人每日尿量大于500ml才能静脉补钾 C.静脉补钾浓度要低 D.静脉补钾速度要慢

E.严重缺钾时需要短时间内快速补钾 [答案]A B C D

[题解]低钾血症和缺钾时的补钾原则是:①口服补钾能奏效时尽量口服;②必须静脉补钾时须避免引起高钾血症,须每日尿量大于500ml才能补钾,补钾浓度要低,速度要慢;③严重缺钾(细胞内K+明显不足)须持续补钾一段时间,由于细胞内外钾完全恢复平衡较慢,补钾若操之过急易引起高钾血症。 243.高钾血症可见于

A.急性肾衰竭 B.慢性肾衰竭 C.Addison病 D.糖尿病

E.经胃肠摄钾过多

[答案]A B C D

[题解]急性肾衰竭的早期、慢性肾功能的晚期,因GFR明显下降以致钾滤出受阻而血清K+升高;Addison

++

病时醛固酮分泌不足,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泌K减少而血清K升高;糖尿病时,胰岛素缺乏,血糖升高引起高渗和糖尿病常伴有酮症酸中毒均可促进K+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使血清K+升高。若经胃肠道摄

钾过多,只要肾功能完好,一般不会引起高钾血症。 244.由于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而导致高钾血症可见于

A.急性酸中毒 B.钡剂中毒

C.使用氯化琥珀胆碱 D.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E.血管内溶血

[答案]A C D E

[题解]急性酸中毒时可使细胞内钾漏出增多。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等通过干扰Na+-K+泵功能妨碍细胞摄钾;肌肉松弛剂氯化琥珀胆碱则可增大骨骼肌膜的K+通透性,钾外漏增多;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内的K+大量释出。上述因素均可出现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液而导致高钾血症。而钡剂中毒是因引起钾通道阻滞而出现低钾血症。 245.假性高钾血症出现可由于

A.细胞内低钾 B.采血样时溶血 C.血小板过多 D.白细胞过多 E.血液浓缩

[答案]B C D

[题解]假性高钾血症是指测得的血清钾浓度增高而实际的血浆钾或血清钾并未增高。最常见的原因为采集血样时发生溶血,红细胞内的K+大量释放所致。此外,血小板超过1012/L时,在形成血栓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钾可使血清钾明显超过血浆钾;而当白细胞计数超过2×1011/L时,也可因取血后血样放置期间白细胞的K+释放使血清K+或血浆钾浓度升高。至于细胞内低钾和血液浓缩,引起的钾代谢紊乱不属假性高钾血症。

246.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可表现为

A.心肌收缩性下降 B.心电图T波高尖 C.窦性心动过缓 D.心肌传导阻滞

E.骨骼肌兴奋性先降低后增高

[答案]A B C D [题解]高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干扰Ca2+内流,心肌兴奋-收缩耦联受影响,心肌收缩性下降;

+

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升高,动作电位中与心电图T波对应的3相钾外向电流加速使T波高尖;高钾血症时由于心肌传导性降低,可出现各类型传导阻滞。高钾血症时骨骼肌的兴奋性是随血清钾浓度逐渐升高而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现。 247.降低血清钾的措施有

A.静滴葡萄糖液 B.应用胰岛素

C.胰岛素葡萄糖同时应用 D.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 E.腹膜透析

[答案]A B C D E

[题解]通过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或者向体外排出可降低血清钾,如给胰岛素、葡萄糖可促进K+移入细胞内;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能增加经肠道排K+;腹膜透析则能经腹膜排钾。 248.低镁血症可见于

A.严重腹泻 B.胰腺脂肪痢

C.肠瘘 D.肾盂肾炎

E.肾小管酸中毒

[答案]A B C D E

[题解]严重腹泻、胰腺脂肪痢、肠瘘等可引起大量含镁的消化液丢失,或者镁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形成不溶性镁脂肪酸盐,使粪镁排出增多而导致低镁血症。肾小管酸中毒等可因肾小管功能受损,使尿镁排出增多,导致低镁血症。

249.慢性酒精中毒是常见的低镁血症原因,其产生机制有

A.肠吸收镁减少 B.肠道丢失镁增多

C.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减少 D.细胞外镁向细胞内转移 E.醛固酮分泌减少

[答案]A B C

[题解]慢性酒精中毒引起低镁血症的机制是:由于长期饮酒常合并有肝、胰等损害使肠吸收镁减少;或因常呕吐、腹泻使肠道丢失镁增多,酒精也可抑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使肾排镁增多,导致低镁血症。 250.低镁血症患者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是

A.有效不应期缩短 B.高钾血症 C.自律性增高 D.心动过缓 E.传导加速

[答案]A C

[题解]低镁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Mg2+直接作用有关。即低镁使Ca2+和Na+经慢通道进入心肌细胞加快,平台期缩短,以致有效不应期缩短,以及自律细胞自动去极化加速等导致心律失常。 251.低镁血症导致低钙血症的原因有

A. 钙摄入减少 B.PTH分泌减少

C.肾小管重吸收Ca2+减少 D.Ca2+进入骨内

E.游离钙减少 [答案]B C D E

[题解]低镁血症引起低钙血症的原因有:①缺镁时,骨镁释放而Ca2+进入骨内;②低镁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cAMP减少,PT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Ca2+减少;③Mg2+可置换血浆中与蛋白及阴离子结合的Ca2+;④低镁可使游离钙减少。 252.高镁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可出现

A.骨骼肌麻痹 B.嗜睡、昏迷 C.高血压

D.心肌传导阻滞 E.心动过缓

[答案]A B D E

[题解]镁过多可使神经-肌肉接头处释放乙酰胆碱减少,抑制神经骨骼肌兴奋的传导,常表现为骨骼肌迟缓性麻痹、嗜睡、精神萎靡、昏迷等。镁过多可延长窦房结、房室结传导及不应期,出现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等。高镁血症常伴有低血压,不会使血压升高。 253.钙的生理功能是

A.骨骼和牙的主要成分 B.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 C.参与凝血过程

D.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E.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答案]A B C D E

[题解]钙有成骨作用,是构成骨骼和牙的主要成分;Ca2+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Ca2+是凝血过程必不可少的因子;Ca2+与Mg2+、Na+、K+等共同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Ca2+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渗出,有控制炎症和水肿的作用。 254.调节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是

A.PTH B.降钙素 C.生长素 D.雌激素 E.维生素D

[答案]A B E

[题解]机体对钙磷代谢有相当完善的调节机制,主要由PTH、维生素D和降钙素三种激素通过三个靶器官(肾、骨和肠)来调节。生长素、雌激素虽然也是参与调节钙磷的激素,但不是主要的激素。 255.PTH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表现为

A.动员骨钙入血 D.促进小肠对Ca2+的吸收 B. 增强远曲小管对Ca2+的重吸收 E.促进小肠对磷的吸收 C. 增强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答案]A B D

[题解]PTH可激活骨组织中的各种细胞,迅速释放骨钙入血;PTH能增强远曲小管对Ca2+的重吸收,抑制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PTH能促进小肠中Ca2+的吸收,但对肠吸收磷无明显影响。 256.引起低钙血症的原因有

A.甲状腺功能亢进 D.维生素D3代谢障碍 B.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急性胰腺炎 C.慢性肾衰竭 [答案]B C D E

[题解]引起低钙血症的原因有维生素D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急性胰腺炎、低镁血症等。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常引起高钙血症。 257.维生素D代谢障碍可见于

A.慢性腹泻 D.肝硬化 B.阻塞性黄疸 E.肺功能衰竭 C.肾衰竭

[答案]A B C D

[题解]慢性腹泻、脂肪泻、阻塞性黄疸等,可使维生素D吸收发生障碍;肝硬化、肾衰竭可由于肝细胞功能障碍和肾实质细胞破坏而使维生素D羟化发生障碍,不能在体内生成活性型维生素D3。至于肺的功能一般与维生素D代谢关系不大。 258.急性胰腺炎引起低钙血症的机制是

A.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钙皂 B.维生素D3羟化障碍 D.降钙素分泌增多 E.PTH缺乏 [答案]C D

[题解]胰腺因炎症、坏死释放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钙皂,可引起血钙暂时性降低。此外,胰腺炎可引起胰高血糖素过多分泌,后者刺激降钙素分泌,也可引起低血钙的发生。 259.低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可出现

A.手足抽搐 D.皮肤干燥 B.佝偻病 E.毛发稀疏 C.骨质疏松 [答案]A B C D E

[题解]低钙血症时由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又由于骨质钙化障碍,可表现为骨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小儿多表现为佝偻病;少数慢性缺钙患者可有皮肤干燥、毛发稀疏等表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d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