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诺商学院: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了解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26 16: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玖诺商学院实战项目三 调研论文

大学生对就业前景

的了解

指导老师:智佳琦 组 长:薛雅云

组 员:刘旭彤 李天

2015.12.20

目录

一、就业现状····································································· 1~12页 社会背景························································· 1~2 页 就业形势分析·················································· 3~6 页 原因分析··································································· 6~12 页

现状反思··································································· 12 页

二、对就业前景了解的现状············································13~38页 专业要求辨识不清 ·········································· 13~21页

就业方向认识不清 ········································ 21~25页 就业形势的看法模糊········································ 26~29页 思考不足 ········································ 30~33页 心理,影响就业观 ········································34~38页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了解的因素··························39~ 61页

社会因素 ··························· 39~49页

政府制度方面··························· 高校人才培养···························

39~41页 41~49页

个人因素 ··········································· 49~56页

就业观失当···································· 49~52页 自身素质欠缺 ··························· 52~56页 家庭因素 ························································ 56~59页 环境影响 ·················································· 60~61页

四、改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了解的办法···················· 62~74 页

五、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了解的意义····························· 75~89页

自身和社会获益 ···························· 75~78页 大学生兼职的影响···························· 79~89页

一、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社会背景】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继2013年669万的高校毕业生数据后,2014年再创新高,约有727万大学毕业生。在此之后,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持续突破700万,并超过去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也似乎成了常态。这样持续上升的数字,也让不少正在准备个人简历,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感到更大的就业压力。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让很多大学生一提到就业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难。

而通过对大学生的调研,得出的结论也完全支持以上说法,几乎所有的高校学生对目前就业状况的认识都是:就业很难,而且正变得越来越严峻!而究其原因呢,因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变得严峻。而就业严峻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目前非常多的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增加很多。

据有关调查表明,如果以目前中国GDP7%左右的增长速度,每年可多容纳1000万人就业。而这些增加吸纳就业者的行业几乎全部是比较普泛,适应大众的行业,因而本文中选取的行业均是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行业,餐饮、批发、运输等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则没有选取。 以下是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数据。2008-2013年全本科大学生就业率:

2008年82 %,2009年80% ,2010年75% ,2011年73 %,2012年72.6 %,2013年71%。虽然就业总人数是增多了,但不难看出就业率正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事业的人数正在不断正对,而这些剩余的人又会参与到下一轮就业中去,成为竞争者,这也直接导致了就业的越来越困难。

第 1 页 共 4 页

从太多数据的具体对比中不难看出,目前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产业人才需求不足,另外一方面相关人才供给不上。这是目前中国企业招人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所在。

中国的建筑业、制造业是新增吸纳就业的最多的两大行业,而这两大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的需要一线建筑工人和一线生产工人。虽然现在公人工资比以前高了不少,以东莞地区为代表的制造工业甚至存在常年的招工难。但是,高校目前培养的专科生从事这两大行业的意愿都比较较低,一方面的原因现在低技术含量的制造工业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另外一方面,艰苦的体力劳动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所以,可以支撑劳动力输出的行业却没有太多人,这就出现了中国式的就业矛盾,过高的期望值让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高速发展的产业却又招不到合适的人,因为高新产业往往需要真正具备一定素质的大学生,满足这个条件的大学生并不占多数。

第 2 页 共 5 页

随着国家和各地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类和房地产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依然乐观。

尤其是近两年来,路桥建设等相关专业开始升温,这使路桥规划人员变得畅销起来。用人单位表示,这主要与制造业升级换代及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关。制造业升级换代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则急需专业人才。 2.医学类专业特殊领域前景很好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医院,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学类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3.艺术类专业

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关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紧缺。

艺术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文化课严重缺失的“跛脚”毕业生就业压力必然不小。 4.纯文、理专业

文科类毕业生(如文、史、哲专业)就业困难,由于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有限,而且此类学科专业技能不强、替代性比较大,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受到限制。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

第 8 页 共 11 页

着重基础研究的纯理科专业毕业生身上。

因此,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是简单掌握文案写作技能,还应掌握其他一些技术,如计算机知识、经济学知识、外语等,方能胜任未来相对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在择业过程中,除了关注传统的求职项目,如企业行政助理、文秘等工作岗位之外,也应注意到媒体、出版、广告、市场营销等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文科生比较占优势。而对做基础学科研究的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平时善于积累,在热门行业也有后天优势:基本功扎实,入手快。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可向相关热门转向,比如转向IT、金融、教育等行业。 5.师范类专业区域供求不均衡

而据有关数据显示,工作的稳定性和自主性、待遇不断提高到等促使教师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从大城市的就业状况来看,师范类学生的供求量趋近平衡,其中民办教育机构(包括培训机构)对师范类人才的需求量占了很大比例。而在师范类各专业中,需求较大的专业有教育学、特殊教育、教育技术、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时候、物理、计算机等专业。

由于我国教育政策的调整,近几年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大量兴起,这使得师范生就业机会增多,又在教育系统内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市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中西部面临优质师资匮乏、基层教育系统缺少编制的现实情况,而大城市教师职位日渐饱和,不可能再接收大量毕业生。因此,在普教系统就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和压力。近两三年来,中西部省会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线甚至三线城市成为师范类毕业生求职的热点地区。 6.外语类专业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逐渐深入,特别是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旺盛,应该说其就业前景是乐观的。从近几年需求情况看,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 此外,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

第 9 页 共 12 页

容易,高层次的外语人才供不应求。有专家预测,小语种将走向热门。

近年来,外语类毕业生去向已完全呈现多元化态势,除了传统的外交外事领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金融、通信、传媒、咨询、体育、物流等领域就业。就业领域的扩大无疑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那些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具备金融、法律、经贸、外交、新闻、中文等知识背景的外语类毕业生,契合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直接推动着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7.法学专业

从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可得知,政府部门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 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我国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涉外专业的人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每年都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企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律师行业更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律师人才。但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相当的压力:一是社会上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该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

因此,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这一状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将开始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参加司法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成为共识。 8.农林类专业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断传来“利好”消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给农林类专业发展带来了曙光。因此,虽然农林类毕业生目前总体就业形势不如其他专业,但可以看到,今后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将会日益走俏。

在农林类各专业中,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选准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十分重要。未来需求较多的将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

第 10 页 共 13 页

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

另外,农林类专业毕业生还有另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那就是到农村基层创业。到基层自办实业,积极创业,同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而且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9.机械类专业

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然“热销”。国家近几年加大力度强化装备制造业,鉴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也供不应求。

从当前机械行业的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然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10.经济类专业

市场营销类职位是人才市场需求榜上不落的冠军,从有关统计数据推测,销售类人才未来几年需求量仍然热度不减。

在收入调查中,金融业整体薪金水平总是在众多行业中排名靠前,金融业高薪引才。这与金融业的人才需求和其不断调整及推出的增值服务有关系,一些新兴的金融服务机构也逐渐成为吸纳金融人才的大户。

经济类专业,尤其是金融、财会类毕业生,要与时俱进,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具有必要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拓宽视野,立足现代市场经济新领域,掌握现代管理学新知识,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为既懂经营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具备熟练的常规业务能力之外,还要认真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预测、决策、控制、抗风险的能力,提高投资、融资等财务决策的质量,完善经

第 11 页 共 14 页

营管理。总之,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有较多的选择,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会计、审计、税务等工作外,从业领域还有很多。

【现状反思】

针对以上各种有利和不利的条件,以下是我对现在大学生对于自身建设的建议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好的专业包括四个原则: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

第 12 页 共 15 页

二、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了解的现状。

【总述】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一般,取得满意就业成绩较难,而在大学期间所做的准备不足,导致就业出现各种问题。经过为期5天的问卷、采访、考察和咨询,共收集了200份线上问卷和50份线下问卷,采访了20位大一至大四及保研考研学子,与中国药科大学就业办老师交流,获得了最真实的数据,为以下结论提供最真实有效的支撑。

(1)大学生对未来职业中自己的专业要求程度辨识不清,对就业前景不了解。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市场涌现出五花八门的新兴产业,淘汰了许多传统行业。相应的,人才市场也涌现出对应的新型职业,也淘汰、即将淘汰很多传统落后职业。新兴职业有理财规划师、人力资源师、电子商务工程师等,淘汰的专业也有很多,因此各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各行业之间的替代、互补形式也十分紧密,专业的选择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及对就业的了解情况。 问卷样本 第4题:

您对自己专业的喜爱程度和了解程度是 [多选题]

小选项 计 喜爱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 56 43.08% 比例 第 13 页 共 16 页

选项

之前有兴趣,现在没有兴趣

16

12.31%

不感兴趣,意愿从事其他专业

21

16.15%

已从事其他专业

0

0%

了解自己专业及工作方向,发展前景

48

36.92%

不太了解自己专业及未来工作,比较困惑 38

29.23%

不太了解但是因为兴趣所以坚持

8

6.15% 比例

13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43.08%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36.92%了解自己专业及工作方向、发展前景,其中被调查的21名大一同学中有76.2%的同学喜爱自己的专业,并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被调查的30名大二同学中有33.33%的同学喜爱自己的专业。被调查的

第 14 页 共 17 页

46名大三同学中有36.95%的同学属于此类。被调查的43名大四同学中有30.23%的同学喜爱自己的专业,并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百分含量呈43%下降趋势,变现了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对自己专业的喜爱情感的变化情况,从侧面反应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学生其实存在对自己兴趣不了解不坚定的一种问题。在倡导兴趣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当兴趣不稳定时,学习的热情、态度及意识也是不稳定的,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对自己将来专业发展迷茫的问题所在。大一至大四的四年时间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投入,随着学校课程的开设是逐步增加的,此时,出现了12.13%的同学在渐渐深入的专业学习中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兴趣,又因自身限制无法接触其他专业而造成迷茫。大一到大四(有43%的学生失去兴趣)呈现(严重下滑)趋势。可见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就业。 职业分为理论性职业和实践性职业,前者要求求职人员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极高的竞争力,而后者看重求职人员的经验。比如医学药学动物学生命科学等科研,看重理论知识,目标定在科研方向的学生应注重专业知识。而销售等工作注重经验积累,因此意愿从事此方面工作的学生应将精力投放在社会及相关工作经验上而非只求理论的高深。而 29.23% 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自己将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程度并不了解,导致就业前的精力分散或错投,认识不清,无法更好就业体现自己专业的价值。

? 以药学学科为例,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

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药学是第一大基本学科,第二学科分支药物制剂、药物化

第 15 页 共 18 页

学、药物分析、研究生更加针对性和专业性,按照课题研究与研究方向分为靶向分子、药剂辅料等数百种定向专业,且研究生专业的人数需求波动性很大。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而很多专业型研究型的药科大学,多看重专业学科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思维培养,实验的设计创新不太重视,学生往往可以通过考前突击便可得到高分,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对自己专业的从业方向和社会价值认识度不够。

专业需求:1.药学学生应该具备使用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能力,掌握正确的生产工艺、科学投料配料、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2.在药品经营企业,药学学生应该能正确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向购药者提供科学、合理、客观、可靠的咨询服务。

3.了解中、西药在储存保管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正确对药品进行储存、保管、养护,正确处理变质药品。

4.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工作和做出的各项决策符合法律规定 5.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对于药学专业就业方向而言,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应的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事生产质量保证等工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依然是很严格的。比较之下,从事销售工作专业要求要低一些,而更侧重销售能力。

? 以电气学科为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

第 16 页 共 19 页

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专业技能。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就业,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1、电业局 2、设计院 3、工程局

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总的来说是很不错的。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这个专业,强电,弱电都有的。因为,主要学习系统的东西。专业科目,主要是,电路、数学电子、模拟电子、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控制理论、还有电机拖动、PLC、电厂供电、单片机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你要是对电气自动化比较精通,用人单位立刻要你,不管是什么单位,是电子厂,因为电子厂天天用到自动化,编程,设计。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很看重。的是

第 17 页 共 20 页

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

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有两个方向:电力工程和电气工程,属强电领域。可以就业于电厂、 电业局等单位,待遇颇高,也比较辛苦。 1、各级电力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公司——大唐、华能、国电、华电以及中电投应该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但这些名企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竞争相当激烈。省一级的电力公司、地市一级的供电公司或供电局则是电气专业毕业生比较现实的选择,待遇也不错。要想在供电公司取得较好的发展,需要求职者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国内的发电公司主要有大唐、国电、华电、华能、中电、二滩、三峡、五陵,大型电厂还有核电站,如广核、中核等。在未来,风能、太阳能等投资高、技术密集的电厂也很有发展潜力。

2、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

设计院、研究所一向被认为是拥有研究生以上文凭的“精英”领地,主要从事设计电厂、

第 18 页 共 21 页

变电站和线路、现场调试、测试、数据报告、研究等工作。一般工作都相对轻松,但有的岗位需要经常出差。不同职位和年龄的人收入会有所不同,年收入范围大概在3万~15万之间。

国内的电力设计院主要有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华南电力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等,电力科学研究院主要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实验研究院等。 3、工程局

相对来说,工程局的工作相比较艰苦,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不断转移,但是待遇非常可观。工程局主要负责电厂建设的相关工作和变电站建设,一般电厂建设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上班。

4、电气设备公司和电力制造行业

有一半以上的电气专业毕业生都将从事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工作,他们大多选择进入一些大、中型的电气设备公司、自动化公司、通讯设备公司(在通讯服务公司主要从事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到信息、电子、机械、交通、外贸、政府等行业和部门工作,主要从事与电力工程和电气装备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实验分析、研制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力制造行业一次设备(变压器、发电机、开关等)制造的公司有东电集团、哈电集团、上电集团、西电集团等,二次设备制造的公司有南瑞集团、许继集团、四方集团等,这些都是技术含量高的知识型企业,代表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像用电设备、汽车、铁道、照明、通讯、化工等行业也需要电气人才。 5、全国各大高校

留在高校任教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丰厚的收入、优美的环境、浓厚

第 19 页 共 22 页

的学术研究氛围以及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成了很多毕业生留校的理由。而对于电工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留在高校任教无疑会使自己所学有了用武之地。以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工理论专业为例,该专业包括了电测、超导等研究方向,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但留在高校任教并不容易,毕业生除了具有相当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从事研究工作的潜质,是毕业生。此外,清晰的逻辑思维、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成为高校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 6、深造和创业

由于国外在电气专业方向的研究领先于我国,毕业生如果希望在专业研究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常情况下,电气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进入一些外资、私营企业,薪酬待遇都相当可观。但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7、其他

主要指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工作,如营销、咨询、政府公务员等。市场经济是运作时代,销售是很有发展前途,有能力的毕业生可以去销售部门从事销售工作。如果做得好,还有机会进入高层。

据某工作一年的学长转述,根本无需花三年时间读研究生,还需要从底层做起,不如别人积累了三年工作经验的人。由此可见,对自己就业前景的了解会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发展和个人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现在 29.9%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选择模糊不清。

第 20 页 共 23 页

而据数十位学长学姐反应,自己大学四年一字概括便是“混”,对自己专业知识仍旧以应试的学习方式,无法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对自己将来的就业迷茫,导致就业时能力不足影响选择。据了解,目前很多高校的考核制度单方面以学习为标准,其他综合素质不成文的与学习成绩挂钩,及时985高校,考试多用题库,老师上课也应试填鸭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度降低,兴趣降低,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因而导致积极性和目的性下降,影响了对日后就业的判断。

因此,在大学生对自己通过高考千辛万苦才进入的大学,由于对自己专业在就业领域、工作范畴,所需能力、发展前景等等的认识不够,致使对就业前景的被动接受,一片迷茫,认识现状堪忧。

(2)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方向认识不清,对就业前景不了解。

在调查的292名同学中有53.8%考研、进修,22.31%选择直接就业,6.15%选择直接创业。而剩下的17.69%的同学对自己将来的毕业发展方向暂不明确,不敢下定论。而想创业的同学也只是大概,缺乏具体可实施性。如39,76%的同学,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在被调查的292名学生中,毕业后打算考研的,其中大一占45.85%,准备考研的大二学生的占58,02%,大三的占31.25%,大四的占63.24%,趋势呈波动上升状,大一到大二,学生考研人数上升,推测在样本调查学校,学习风气和就业压力使得大一到大二的学生开始思考考研。而到了大三考研比例下滑,可见大三学生想要在考研和工作之间出现了再度思考,犹豫不决而到了大四,准备考研和工作的各占50%,考研比例骤然上升,可见大四学生中有不少是到大四才准备考研,仔细思索,背后是大四学生对就业前景认识不清的各种问题,对于自己竞争力不够、逃避就业、想要在专业方面更好发展、喜欢自己的专业等心态在大四时纠结在一起,影响就业判断,表现出的是对就业的措手不及和准备不充分,

第 21 页 共 24 页

第 22 页 共 25 页

毕业直接工自主创业及创业类暂不明确,不下定X\\Y 考研、进修 作 大一/男生 大一/女生 5(83.33%) 0(0.00%) 8(38.10%) 7(33.33%) 13(43.33大二/男生 %) 34(66.67大二/女生 %) 大三/男生 5(50.00%) 2(20.00%) 1(10.00%) 2(20.00%) 4(7.84%) 2(3.92%) 11(21.57%) 9(30.00%) 4(13.33%) 4(13.33%) 型 1(16.67%) 0(0.00%) 论 0(0.00%) 6(28.57%) 其他 小 计 0(0.00%) 6 0(0.00%) 21 0(0.00%) 30 0(0.00%) 51 0(0.00%) 10 1(16.67 大三/女生 0(0.00%) 5(83.33%) 0(0.00%) 0(0.00%) %) 6 大四/男生 大四/女生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 0(0.00%) 2 研究生及年级/男1(100.000(0.00%) 生 %) 0(0.00%) 0(0.00%) 0(0.00%) 1 研究生及年级/女1(100.000(0.00%) 生 博士生及年级/男0(0.00%) 生 博士生及年级/女 0(0.00%) 生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 %) 0(0.00%) 0(0.00%) 0(0.00%) 1 第 23 页 共 26 页 0(0.00%) 0(0.00%) 0(0.00%) 0 大一学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占了25.92%,其中男生占0%,女生占了25.92%, 大二学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占了16.04%,其中男生占11.11%,女生占了4.93%, 大三学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占了43.75%,其中男生占12.5%,女生占了31,25% 大四学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占了50%,其中男生占25%,女生占了25%。 可见从大一到大四就业意向与考研意向成反比。

但暂不明确的人大一22.22%,大二占了18.52%,大于选择毕业后就业的人少于选择考研的人,大三占12.5%,大四0%,比例下降,说明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规划有了了解和选择。这是一种较好的形势,调查显示至少没有学生在大四还处在犹豫状态,都做出了选择。

学生对就业方向存在两大迷茫纠结区:考研还是工作?从事本专业还是其他专业? 针对第一个纠结问题,药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多为理论性如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等,和工科性质如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前者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特意注明需研究生以上学历,而后者是工科,对于专业知识要求一般,重在经验积累,经验越多的应聘者越有竞争力。但,经过与大三大四学生的直接交流,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有从众的心态,当身边的人都考研时,他往往选择考研,不思考考研对自己将来工作发展和规划的影响,因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考研最后失败了却不知道怎么办,全国每年大概有72.6万人二次考研,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

在巨大的考研党中,有大约78.62%的人有从众心理,有63,67%的人有逃避心理,同时也一些真正想要在研究生领域做出自己成绩的人,但也是极少数。

因此盲目考研成为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了解的一大特征,此外,用人单位过度,学生竞争过度也是促成这些年考研大军的主要因素。而学生本身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 24 页 共 27 页

在从事本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抉择中,16,15%的学生意愿从事其他专业,有12.31%的学生对自己专业没有兴趣,而大多数学生都是对自己专业有兴趣的。

而在中国药科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 27.31)%的学生选择从事了其他与本专业紧密性较小的工作,

由此可见,有 19.29%的同学虽然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却无法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出于家庭、社会和外部条件的限制,是自己内心迷茫的同时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出现了困惑,在没有决断力和缺少勇气的行为下,只能被动接受家庭社会等安排,在安排的主力撤去后,自己依旧迷茫。而16.15%的学生也选择其他专业,出于本心,坚持追求,目标坚定,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规划。

喜爱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

56

43.08%

之前有兴趣,现在没有兴趣

16

12.31%

不感兴趣,意愿从事其他专业

21

16.15%

第 25 页 共 28 页

(3)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就业形势的看法模糊。

1、本科专业分析

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10名。从中可见,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最低的也有 96.8%。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其职业工作要求的专业性很强,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这些专业所就业的行业和职业是中国增长较快的的行业如医学仪器、建筑业、运输业、注册会计师等。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薪资也较高。

2、专科专业分析

老专业不等于夕阳专业,重工业土建等高速增长产业对传统高职专科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高职专科专业前10名。就业率最高的高职专科专业绝大多 数与中国高速发展的传统产业如能源、土木工程、机械、化工、交通等相对应。这说明传统产业对高职专科毕业生需求比较显著。

3、就业率最低的10个本科专业集中在艺术和生命两大类专业之中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名。从中可见,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 名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薪资也低。

4、公安法务和教育类高职

专科专业的就业率最低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的高职专科专业前10名。就业率最低的高职专科专业中,公安法务占据了前三名,教育类专业则占据了半壁江山。

第 26 页 共 29 页

大学生目前分为三种人,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先知先觉。

大部分大学生刚进校园属于不知不觉的人,对社会结构和就业框架的概念了解不强,什么都不懂,只能通过家长、网络信息来了解,并不能真实透彻了解自己的就业情况,甚至已经毕业的工作人员也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外界,就会导致内心迷茫,随着外界影响而变化而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轨迹。在外界“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的谣传下,认为能就业,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很好了,不知不觉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让自己失去了斗志,被各大高校的就业率所左右,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进入高校后,经过大学学习,发现自己想要的就业不只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想要高薪、体面、最好能轻松的工作,却因为没有热情、兴趣和耐心学习自己专业,当了解到自己将来的就业范围不是自己期待的,失去动力,用麻痹玩乐,放弃自己来来逃避面对问题,在学校四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学生是走一步看一步,等过且过的心态,对自己将来的就业状况也未深刻思考过,只是单纯学习,读书,考试,却不明白你为何学习读书。甘愿平平凡凡度过大学四年,没有什么大的追求。这与每个人的性格有关,也与学校的政策、家庭的影响有关。学校如果为了方面自己管理,而忽视学生追求,必然对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有负面影响,而家庭的建议干扰了大学生本身的思考。贫困家庭需要学生及早工作,因而在家庭负担下学生无法为自己的想法和理想选择,只能选择就业,牺牲个人理想,减轻家庭负担。而富裕的家庭,因为自身见识和接触的层次而对自己孩子有一定的规划或者建议,有时会无视学生的想法,迫使学生去争取他们不想要的资源,比如研究生博士生。而这些人拥有了资源之后却不利用,让想要拥有的人无法拥有,造成社会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对自己资源的浪费。

下面举一个例子。节目《奇葩说》海选中有一位清华学子,从本科到博士,有三个不同领域的专业,却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工作产生焦虑和困惑。可见不管在一流二流三流的高校,学

第 27 页 共 30 页

生都有对自己将来就业不明的问题存在。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先知先觉,对自己的认识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不局限于学校、课本、自己专业内的事,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兼职、实习、校内外活动积极参与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还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迷茫但态度积极,易受外界影响,在老师家人同学的建议下,受到刺激会有所反省思考,属于后知后觉的人。

而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形势根据以上三种人有对应的了解认识程度,先知先觉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利用知识和资源武装自己,让自己更适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成为迅速融入社会,适应职位,并在职位上取得成就的人。先知先觉的人比较少。而后知后觉的人由于原先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经过外界他人指引可以有所醒悟,能用自己积极的态度为自己筹得的能力,让自己较为成功的找到自己的目标,成功就业。后知后觉的人也不在多数。而大多数人约60%尤其是大学生在安逸的校园环境容易滋养人的惰性,浪费自己的青春,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那只能承受四年之后的痛苦。

因此,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形势的认识不清,了解不足,会严重影响未来发展。

在问卷中,“如果告诉您,您的专业就业形势严峻,你会如何对待”27%的同学选择考研,而46.3%选择坚持本专业,其余表示没想法。但是没有什么具体的回答,这是正常的,但是同时也说明大家对就业形势和为成功就业的准备工作不足。

第 28 页 共 31 页

第 29 页 共 32 页

(4)大学生生活状态普遍安逸,大学生对就业等将来思考不足。

1、学习状态不足。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在这些良师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严格的科学训练,同学们可以系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接近学科前沿,提高专业能力尤其是专业创造能力。同时,通过耳濡目染还能从这些良师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风,接受人格的熏陶。

而如今大学生上课状态不敢恭维,只有40%的少部分勤学的学霸和踏实的同学认真学习,而其他同学,大部分自由散漫,上课与手机为伴。而更多的同学是自学为主,临时抱佛脚,觉得上课老师讲的无法吸引自己,上课玩,下课学习,事倍功半。

第5题 您认为,未来工作中会运用大学课堂上所学知识吗? [单选题] 选项 基本不会 可能会 很大程度上会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43 135 84 262 比例 16.41% 51.53% 32.06% 第 30 页 共 33 页

对于未来工作在是否利用课题中的知识,16.41%的人觉得基本不会,一方面反映了大学课本的理论与实际的脱轨问题仍旧存在,教育方式与高中无异,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仍旧占据各大高校,很多高校上课考试,再无其他。究其原因是高校的竞争压力和社会的评判体系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想要改变,但是后路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有体现了此类学生上课的投入程度,大学拥有最优秀最完备的资源,大学老师学历最高,代表普遍水平高,而讲课相对较好,但现代大学生存在的不劳而获的心里和眼高手低的问题比较严重,影响其上课效果,使其对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不扎实,影响对专业的判断和后期就业的选择。

2.生活感觉不积极。

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顾此失彼。因此,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中国部分学生学费生活费来源仍是父母,与外国大学生打工自立不同,追求安逸,出现较多啃老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深入推进,大学生兼职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87%的学生做过各种各样兼职,并且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探讨。与此同时,对大学生兼职的调查研究也不在少数。大学生兼职的情况能在很多方面反应出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这个版块会在下面重点研究。

3社会活动匮乏。

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

第 31 页 共 34 页

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的爱好社团,培养自己的兴趣。 社团为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兴趣、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社团按照性质和功能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学习型社团。这类型社团一般是打着共同学习的招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而结合在一起。 2、艺术特长型。这类型的社团估计是大学里最多的之一了。他们大多以音乐、舞蹈、书画等主要特长结合在一起的学生社团。3、各种实用技能型。锻炼我们学生的各种技能。 4、体育运动型。这类社团也是很多的。5、公益性社团。6、娱乐休闲健身型。 7、咨询沟通型。8、其他类型。

【大学生重要生活之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研究】

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更有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 大学生的社团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在社团内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得以增强。社团的荣辱与共与每位成员休戚相关,人人希望社团发展壮大,人人都关心社团的各项事物,逐步培育了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

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创造潜能得以更大发挥 大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成立了许多科研类社团组织,将具有发明创造潜质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同进行研究创造。社团组织真正成为大学生开发潜质,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的发明创造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提高了素质,陶冶了情操 大学校园里,思想理论类、文学艺术类、体育健身类社团的大量涌现,使更多青年学生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文学艺术修养、身体素质等将会有较大提高。通过参加这样的社团活动,不仅使参加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才能,

第 32 页 共 35 页

掌握了本领,还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大学生自身的修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觉悟。

社团活动提高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在假期、周末、课余时间,放下课本,参加社团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与各种人交往,学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使自己更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克服“书生气十足”、看问题天真幼稚的作风,使自己思想意识接近社会现实。社会实践类社团、志愿者类社团,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广泛深入地了解社会,与方方面面的交往,积极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培育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

社团活动提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除同宿舍、同班级外,人际交往比较密切的就是社团里的同伴们,而同宿舍都是同性别,同班同学也未必如社团同学这般了解,这般熟悉,这般无拘无束。在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特长、共同的策划、研究与拼搏中,共同享受着成功的乐趣、失败的痛楚。同伴间有着共同的喜怒哀乐痛,共同的酸甜苦辣咸,因此,所结下的友谊也最为真挚。社团活动有时要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使青年学生的交际能力大为提高。

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个性为心理学的概念,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每位大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信念是不同的,所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同的,应因材施教。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学的课堂教育仅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共性培养问题,要做到完全对个性的培养尚存较大差距。社团活动无疑在解决个性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的能力心态也有极大的锻炼。因此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第 33 页 共 36 页

(5)大学生的不同的心理,影响就业观。大部分大学生偏于安逸的工作。

1、大学生心理情况现状

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多发期。调查表明,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的大学生对压力缺乏正确认识。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身心紧张状态对有机体适应环境、应对困难是有利的。但如果紧张反应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机体自身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 。

中国大学生心理压力源排序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按程度大小排在前五位的主要来源依次为: (1)学业压力(荣誉感、奖学金、毕业证) (2)环境压力(各种竟争机制、目标导向) (3)情绪压力(环境变化导致的情绪波动) (4)择业压力(人力市场竟争激烈) (5)人际压力 (人际关系复杂化、多元化)

2004年,上海市对2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让大学生们感到苦恼的主要问题依次是:

第 34 页 共 37 页

●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57.14%) ●教学改革滞后,不能满足成才愿望(39.98%) ●办学条件落后,不能满足需要(39.85%) ●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31.52%) ●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31.35%)

2009年,浙江省各大高校调查情况

调查于09年6月在浙江省各大高校以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分别发放了浙江大学、温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警官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本科及职业院校。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26份。

第 35 页 共 38 页

那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源在哪里呢?调查结果见表6。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状态

●常态心理: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第 36 页 共 39 页

●轻度失调心理: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

(一 )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多 ,而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毕业后出路在何方 ,将是大学生四年中一直考虑的问题 ,他们从入校到毕业前 ,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 ,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一般的学生 ,压力更大。

(二 )来自家庭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 ,下岗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因为父母下岗造成家庭生活压力 ,这种大学生将面临消费带来的压力 ,有些学生则因为父母下岗 ,整日忧心忡忡 ,他们的压力更多的来自成人感受 ,希望自己能早日帮助家庭 ,但又力不从心。再有 ,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希望子女早日成材 ,而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于是一种学生怕自己成绩不符合家长的要求 ,会挨责备而产生压力 ;另一种学生则怕因此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这种人心理压力则更大。

(三 )来自学校的压力。首先 ,大学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大学有较大差距 ,无论学校的硬件或软件 ,现实中的这些东西和他们所想的不一样 ,产生心理落差 ,从高中到大学 ,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 ,专业性相对突出 ,专业课占居很重要的地位 ,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变化 ,觉得学习负担加重 ,感到了压力很大。

(四)是竞争压力 。大学中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不同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在学校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学习竞争、各种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高低的竞争、班干部竞选、学生会、团

第 37 页 共 40 页

干等各种各类繁多的竞争 ,会使每位同学感到压力就在身边。

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毕竟是外来因素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压力 ,所受程度不同 ,这就和个体个性有关。比如同样的环境 ,有人能适应 ,有人格格不入 ,有人能合作 ,有人则孤僻独来独往。个性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决定了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 ,好胜的强期望值过高的人或自卑感严重的人 ,所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一些。

3 、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情绪处于兴奋而产生动力 ,使个性潜力良好发挥。但压力过大 ,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压力比其它任何影响因素更多地消耗学生的能量 ;压力能毁灭自信心 ,使学生感到自己无能 ,压力还能引起人际关系冲突。过度的压力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具有毁灭性的灾难源。

而对于就业的压力,大部分同学能正确对待,正视面对,积极寻找解救途径。而少部分同时面对压力选择逃避。对将来的就业必然造成劣势的影响,

【总结】

综上了解,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了解的程度令人堪忧,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盲目从众,得失偏颇。大学四年是少年乃至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也是积蓄才华,得到人生转折的四年,为将来工作成长成熟都是及其重要的四年。而在如今的大学里,这四年就是堕落无为,安于享受,没有追求,直达毕业才手足无措,追悔人生,懊恼至极,究其原因就是对个人就业前景的不了解,不知道,不主动思考,心理上面的懈怠以及行动上的迟缓。因此大学四年是两极分化的时段,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好好利用掌握的时段,因此,就业前景的了解显得尤其重要。

第 38 页 共 41 页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了解的因素

如今,面对成千上万的毕业大学生,人们最常提到的就是就业问题,那么为什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此严峻,以至于在校学生都已经人心惶惶,同时呢,也不乏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此不予重视,依旧我行我素,每天打打游戏睡睡觉,逛逛淘宝开个黑。对于此,我们仔细的调研,通过调查问卷,采访部分学生以及老师的方式,获得一些信息,并尝试分析一下到底影响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了解的的因素有哪些,在校大学生对此又了解多少呢,他们是否真正在意,真正了解过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

首先,我们发放了200份问卷,通过回馈的数据,已经很明显的反映了一些问题,单单从他们填写问卷的态度上就已看出一些原因。详加分析,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政府方面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不完善。 先介绍下当前国家最新的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 2 年或 2 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2)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

第 39 页 共 42 页

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 1 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3)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 ( 大专 ) 毕业生,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 ( 大专 ) 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 “ 高职 ( 大专 ) 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 ” ,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 ( 大专 ) 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尽管国家提供了很多福利保证大学生的就业,但是就业方面的制度远没有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设还没有完成,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缺乏道德的软约束和法律的硬约束。 【案例】

据新华社电 日前,全国总工会公布2014年我国十大劳动违法典型案件,“浙江新东方烹

第 40 页 共 43 页

饪学校侵犯女性平等就业权”一案位列榜首。得知这一结果后,当事人小郭表示很欣慰,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来鼓舞更多人:“小女生”不输“大企业”,要勇敢对就业歧视说不。 2014年11月,应届女大学生小郭在应聘新东方烹饪学校文案职位时,多次因烹饪学校“限招男性”的招聘条件被拒,随后她提起了诉讼。法院最终判决。烹饪学校行为属于就业性别歧视,侵犯了小郭的平等就业权,应向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无论是胜诉的结果,还是成为全国劳动违法典型案例之首,我觉得都是一种鼓舞和示范。”小郭说,遗憾的是,新东方烹饪学校自开庭起就没有露面,也未与其有过接触。“相比于抚慰金,他们的道歉对我来说更重要。出了事情就躲在后面,看不出任何诚意。” 据悉,目前小郭已在另一家企业找到了策划类的文职工作,身边的不少同事也知道她曾经状告知名企业并获得胜诉,对她的勇敢和执着表示钦佩。“维权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同学、老师、社工和法律界人士的支持。案子赢了,不是我一个人的胜利。”

政府在这方面的关注程度还未达到普遍群众的认可,这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路上的一大障碍,而目前,太多太多的大学生尚未意识到这一无形的障碍。 高校与人才市场的脱节。

【当代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预测和

科学论证,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曾有人做了关于这方面的社会调查,调查的对象全部是在校大学生,主要分布在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贵州大学,长安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等12间大学,分布在6个省。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有用问卷78份。

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有大约5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大约76%的人觉得工作不好找或者要通过关系才能找到一份工作,而有55%的同学认为大学专业课

第 41 页 共 44 页

程设置不合理,和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大学课程的设置并没有考虑到课程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生产方式更是几乎年年更新,那么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专业性技术人才也在变化,而且现在企业越来越注重操作实践能力,但是大学似乎并没有理会这些变化,还是按照原来陈旧的专业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刚毕业就会被社会淘汰,他们会觉得在大学里学的东西根本用不到工作实践当中,同时,由于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过分注重理论的知识,导致了毕业生操作能力远不能达到企业要求,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社会现状。实际上,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部分大学生专业理论与实际运用脱节,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眼高手低,这也是造成他们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大学开设的课程,很多课程根本和专业知识扯不上关系,但是因为是必修课,学生是必须要学的,不然就拿不到学分,我们也是怕拿不到学分,怕不能毕业才不得不学的,实际上学习的太多太杂会让我们失去方向,不知道哪方面才是重点,结果是各方面都只学到了皮毛,看似什么都懂一些,但实际上什么都不懂。而且,很多专业课老师上课的时候也不会提醒你哪些方面是要重点把握的,哪些是可以随便了解一下的,如果我们问哪些是重点的话,老师肯定会以为我们只不过是想要考试的重点而已,呵呵。”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傅其杰同学这样说道。

同时,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戴教授,他说:“学习知识到达一定程度可以拿到某某证,这是中国当代教育现状。有了某某证才能在某单位上班,这是中国当代企事业单位用人的现状。所以中国无数创新人才逼迫放弃实践和创新,去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来应试,所以中国也就出现了无数应试天才却无实际工作能力的书呆子,大学已经失去了原有大学的意义,她不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而是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场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已经成为

第 42 页 共 45 页

一种商品,要想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这话我们感同身受,就像我们学校,乱糟糟的课,多的数不过来的实验,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在拿别人的成果刷成绩,毫无意义,况且老师也是心知肚明,我不知道这样的课到底有什么意义。学生们忙着上课,昏头转向,一天推一天,只是把时间推过去,有谁还去考虑就业的想法,说起就业前景的了解,同学们的表情我印象深刻“期末考试过了再说吧!”。我竟语塞。

2、高校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质量不过硬。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

架内,师资多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力度自然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虽然说大学,大多数学校依然停留在初高中的模式,学校还是以成绩为主要目标,学生们忙着上课,考试,只为了回报给学校一个好的分数,可是学生进入社会,真正需要的其它能力,很少涉及,很多人说有社团啊,有学生会啊,这个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尽管这样,一者覆盖到的学生太少,再者能够得到的锻炼还是少的可怜。

3.“重入口,轻出口”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由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 社会、 家庭、 个人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 大学生人力资源的赋闲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也积聚了 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大学生就业难, 而且一年比一年难, 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比如国际分工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等。

其中高校扩招政策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直接 而显著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 就业竞争增大 客观来说, 高校扩招政策很明显达到了其本

第 43 页 共 46 页

身经济目标, 但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 当 2003 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踏入社会后, 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就空前强大了。 高校录取的学生多了, 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也就增多, 每年都以 60~70 万人的速度增加。 虽然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所增多, 但是需求的增长速度还是相对慢于供给的增长速度。 未来几年, 每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是会不断增加, 随着基数的增大, 即使是每年的待就业率都只有 17. 7%, 每年未能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是不断地增大, 就业竞争还是不断地增大, 形势不容乐观。

(二) 高校教育质量下降,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 扩招政策给高等教育带来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师资力量。 从教师数量上看, 一个合格的本科院校师生比应在 1?16 左右, 这既是国际通行惯例, 同时也是教育部的要求。 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不少本科院校的师生比在 1?20 左右, 有的甚至超过 1?30, 这些都基本源于近几年高校连续急剧扩招的结果。 不少学校由于合格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的补充, 导致学生合并上大班课的现象频频出现, 而院校也会因新教师引进过快且培养不能及时跟上出现教师质量下降问题。 可以看出过高的生师比、 偏低的教师总量已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同时, 高校在任用教师的公开性、 竞争性、 科学性和规范性上还存在不少缺陷。 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都将因为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受到影响。 其次是基础实施。 我国在扩招之前, 教学资源本身就不足, 扩招之后, 虽然国家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但投入速度远远低于扩招的速度, 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凸显。 因此, 由于教学设施的紧缺, 人均占有教育资源水平不断下降, 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 随着政府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 各高校的录取门槛都有很大的降低, 原先的精英式教育骤然转变为大众式教育, 这就使得许多原先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有了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因此, 高校扩招一方面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教育素质水平, 另一方面却使得大学生的平均素质水平大大

第 44 页 共 47 页

下降。

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密不可分,它的运作规律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推销不出去,生产再多再好也是积压品。由于就业工作滞后性,高校在招生时就应根据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相应地调查招生。

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向市场、信息化社会迈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如同一个地球村,这就决定了现代大学必须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工作分配。由调查结果的反馈,数据如下。

看的出来,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或者是苏杭南京等压力稍次于一线城市的城市生活工作,而现实中缺口最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很少有人愿意去长期驻扎,无形中给一些大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害怕毕业后工作在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不太好,时而政治动荡的地区,从而产生一种恐惧感,惧怕毕业,惧怕就业,惧怕工作。 根据麦可思最新完成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来分析一下大学生期待的就业城市类型以及实际就业选择的差异

麦可思研究按行政级别把中国城市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副省级城市,中国一共15个,沈阳、大连、

第 45 页 共 48 页

长春、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宁波、杭州、厦门、武汉、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可以看出许多省会城市不属于副省级;

地级城市,如绵阳、保定、苏州等,也包括省会城市如福州、银川,等等。

在调查毕业生所能接受的就业城市类型中,还多了县级市和区乡一项分类。这个行政级别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规模而不是政治中心。

结论如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城市期待较高,半数以上的应届毕业生突破了期待底线到地级城市或以下去就业。应届大学毕业生愿意就业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比例都大大超过了实际就业比例,这种大家都渴望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就业的期望与你我所认识到的一样。因此,大城市里自然就出现人才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的状况。而期待底线是地级市和县城的毕业生比例与在该类城镇就业的比例相差不大。

应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地区就业的货币收入存在差别,不会造成不同地区间就业的基本物质生活的差别,但各城市类别间的生活环境差距仍是巨大的。我们从图中还能观察到的符合情理的现象是:越发达的城市,薪资越高。不同类别间城市最大的差别是研究型大学“(211工程”高校)的直辖市与地级市的差别,963元,相差约40%。根据麦可思生活成本系数,如在上海工作,其生活成本指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8%,考虑到生活成本的差别,这种工资地区差别不会带来显著的基本物质生活的差别。

但是,从薪资上,我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尽管生活成本差别巨大,但是在上海拿4000元/月,省下1/4就有1000元,在齐齐哈尔拿2000元/月,省下1/4仅500元,久而久之,财富积累的速度的差距是巨大的。

同时,尽管基本物质生活没有差别,但是大城市在经济文化上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增长个人的见识与修养,使你能够走入更高的人生境界,也让你享受到更多经济上的便利和

第 46 页 共 49 页

文化上的美感。这种高层次的满足差别始终是存在的(即使收入限制了物质满足,精神上的渲染与洗礼仍是巨大的收获)。

再者,大城市让你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了解世界,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多的机会,你更容易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将刚刚毕业时仅能达到的平均薪资远远甩在身后,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大城市发展,不能在大城市就业的人,要能够降低期待到中小城市就业,就业总比不就业好。

等级证书的限制。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也成了某些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在就业中有一些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只因缺少一个英语六级证书,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实况报道】

近日记者跟着毕业生们的脚步来到了各招聘会现场,记者调查发现,前来招聘会上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们大都是有备而来。除了用人单位面试时需要的毕业证、身份证、个人简历等,他们的手里带着厚厚的文件夹,里面各种在校的获奖经历、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琳琅满目,场面甚为壮观。

考证现象在文科院校最为常见,就读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王琳介绍,因为是英语专业,英语的各种考证很受欢迎。为了更好地就业,除了四六级考试外,雅思、托福、剑桥商务英语等都是同学当中必考的证书。除此之外,还有些同学还会参加业余培训,像国家司法考试、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也被认为是找工作的法宝。当然,也不乏有一些理工科类的学生为了能更好地就业,跨行业地参加了金融、会计行业证书的考试。因此,招聘会上看到一叠叠厚厚的证书并不少见。

第 47 页 共 5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d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