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难题集锦(含答_案)

更新时间:2023-08-08 14: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 Rt△ ABC 中,∠ACB=90°,AC=3,BC=4,过点 B 作射线 BB1∥AC.动点 D 从点 A 出发沿射线 AC 方向以 每秒 5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 E 从点 C 沿射线 AC 方向以每秒 3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 过点 D 作 DH⊥AB 于 H, 过点 E 作 EF⊥AC 交射线 BB1 于 F,G 是 EF 中点,连接 DG.设点 D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1)当 t 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 DE 的长度; (2)当△ DEG 与△ ACB 相似时,求 t 的值.4.如图所示, 在△ ABC 中, BA=BC=20cm, AC=30cm, 点 P 从 A 点出发,沿着 AB 以每秒 4cm 的速度向 B 点 运动;同时点 Q 从 C 点出发,沿 CA 以每秒 3cm 的速 度向 A 点运动,当 P 点到达 B 点时,Q 点随之停止运 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x. (1)当 x 为何值时,PQ∥BC? (2) △ APQ 与△ CQB 能否相似?若能, 求出 AP 的长; 若不能说明理由.2.如图,在△ ABC 中, ABC=90°,AB=6m,BC=8m,动 点 P 以 2m/s 的速度从 A 点出发,沿 AC 向点 C 移动.同 时,动点 Q 以 1m/s 的速度从 C 点出发,沿 CB 向点 B 移 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 动的时间为 t 秒. (1)①当 t=2.5s 时,求△ CPQ 的面积; ②求△ CPQ 的面积 S(平方米)关于时间 t(秒)的函数 解析式; (2)在 P,Q 移动的过程中,当△ CPQ 为等腰三角形时, 求出 t 的值.5.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12cm,BC=6cm,点 P 沿 AB 边从 A 开始向点 B 以 2cm/s 的速度移动;点 Q 沿 DA 边从点 D 开始向点 A 以 1cm/s 的速度移动.如 果 P、Q 同时出发,用 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 。 (1)当 t 为何值时,△ 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当 t 为何值时,以点 Q、A、P 为顶点的三角形 与△ ABC 相似?3.如图 1,在 Rt△ ABC 中, ACB=90°,AC=6,BC=8, 点 D 在边 AB 上运动,DE 平分 CDB 交边 BC 于点 E, EM⊥BD,垂足为 M,EN⊥CD,垂足为 N. (1)当 AD=CD 时,求证:DE∥AC; (2)探究:AD 为何值时,△ BME 与△ CNE 相似?二、构造相似辅助线——双垂直模型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 的坐标为(2,1), 正比例函数 y=kx 的图象与线段 OA 的夹角是 45°,求这个正比 例函数的表达式.

7.在△ ABC 中,AB=,AC=4,BC=2,以 AB 为边在 C点的异侧作△ ABD,使△ 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 CD 的长.三、构造相似辅助线——A、X 字型 11.如图:△ ABC 中,D 是 AB 上一点,AD=AC,BC 边 上的中线 AE 交 CD 于 F。 求证:8.在△ ABC 中, AC=BC, ∠ACB=90°, 点 M 是 AC 上的一点, 点 N 是 BC 上的一点,沿着直线 MN 折叠,使得点 C 恰好 落在边 AB 上的 P 点.求证:MC:NC=AP:PB.12.四边形 ABCD 中,AC 为 AB、AD 的比例中项,且 AC 平分∠DAB。求证: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ABCO 的边 OA 在 x 轴上, 边 OC 在 y 轴上,点 B 的坐标为(1,3) ,将矩形沿对角 线 AC 翻折 B 点落在 D 点的位置, 且 AD 交 y 轴于点 E. 那 么 D 点的坐标为()13.在梯形 ABCD 中,AB∥CD,AB=b,CD=a,E 为 AD 边上的任意一点,EF∥AB,且 EF 交 BC 于点 F,某同学 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如下事实:(1)当时,EF=;(2)当时,EF=;(3)当 A. B.时,EF=.当时,参照上述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 a、b 和 k 表示 EF 的一般结论,并 给出证明.C.D.10..已知,如图,直线 y=﹣2x+2 与坐标轴交于 A、B 两 点.以 AB 为短边在第一象限做一个矩形 ABCD,使得矩 形的两边之比为 1﹕2。 求 C、D 两点的坐标。

14.已知:如图,在△ ABC 中,M 是 AC 的中点,E、F 是 BC 上的两点,且 BE=EF=FC。 求 BN:NQ:QM.求证:.15.证明: (1)重心定理:三角形顶点到重心的距离等于 该顶点对边上中线长的 . (注: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18.如图,在△ ABC 中,已知 CD 为边 AB 上的高,正 方形 EFGH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 ABC 上。的交点) (2)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 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求证:.四、相似类定值问题 16.如图,在等边△ ABC 中,M、N 分别是边 AB,AC 的中 点,D 为 MN 上任意一点,BD、CD 的延长线分别交 AC、 AB 于点 E、F. 求证: .19.已知,在△ ABC 中作内接菱形 CDEF,设菱形的边 长为 a.求证: .17.已知:如图,梯形 ABCD 中,AB//DC,对角线 AC、BD 交于 O,过 O 作 EF//AB 分别交 AD、BC 于 E、F。五、相似之共线线段的比例问题 20.(1)如图 1,点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上,一直线过点 P 分别交 BA,BC 的延长线于点 Q,S, 交 于点 .求证: 在上一点, 过 C 作 CF∥AB, 延长 BP 交 AC 于 E, 交 CF 于 F. 求 证:BP =PE·PF .2(2)如图 2,图 3,当点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或 的 延 长 线 上 时 , 是否仍然成 立?若成立,试给出证明;若 不成立,试说明理由(要求仅以图 2 为例进行证明或说 明) ;22.如图,已知ΔABC 中,AD,BF 分别为 BC,AC 边上的高,过 D 作 AB 的垂线交 AB 于 E,交 BF 于 G, 2 交 AC 延长线于 H。求证: DE =EG EH23.已知如图, P 为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上一 点,过 P 的直线与 AD、BC、CD 的延长线、AB 的延长 线分别相交于点 E、F、G、H.求证:24.已知,如图,锐角△ ABC 中,AD⊥BC 于 D,H 为垂21.已知:如图,△ ABC 中,AB=AC,AD 是中线,P 是 AD

心 (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 ; 在 AD 上有一点 P, 且∠BPC 2 为直角.求证:PD =AD·DH 。E 是 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与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 F. (1)求证: .(2) 若 G 是 BC 的中点, 连接 GD, GD 与 EF 垂直吗? 并说明理由.六、相似之等积式类型综合 25.已知如图,CD 是 Rt△ ABC 斜边 AB 上的高,E 为 BC 的 中点,ED 的延长线交 CA 于 F。 求证:28.如图,四边形 ABCD、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 AE、 CG,AE 与 CG 相交于点 M,CG 与 AD 相交于点 N.求 证: .26 如图,在 Rt△ ABC 中,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点 M 在 CD 上,DH⊥BM 且与 AC 的延长线交于点 E. 求证: (1)△ AED∽△CBM; (2)29.如图,BD、CE 分别是△ ABC 的两边上的高,过 D 作 DG⊥BC 于 G,分别交 CE 及 BA 的延长线于 F、H。 2 求证: (1)DG =BG·CG; (2)BG·CG=GF·GH27.如图,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CB=90°, CD⊥AB 于 D,

七、 相似基本模型应用 30.△ ABC 和△ DEF 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A=∠D=90°, △ DEF 的顶点 E 位于边 BC 的中点上. (1)如图 1,设 DE 与 AB 交于点 M,EF 与 AC 交于点 N, 求证:△ BEM∽△CNE; (2)如图 2,将△ DEF 绕点 E 旋转,使得 DE 与 BA 的延 长线交于点 M,EF 与 AC 交于点 N,于是,除(1)中的 一对相似三角形外,能否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 你的结论.32.如图,在△ ABC 中,AD⊥BC 于 D,DE⊥AB 于 E, DF⊥AC 于 F。求证:31.如图,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CED 都是平行四边形, 点 R 为 DE 的中点,BR 分别交 AC、CD 于点 P、Q. (1)请写出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 1 除外) ; (2)求 BP:PQ:QR.

答案:1.答案:解: (1)∵∠ACB=90°,AC=3,BC=4 ∴AB=5 又∵AD=AB,AD=5t ∴t=1,此时 CE=3, ∴DE=3+3-5=1综上,t 的值为或或或.3.答案:解: (1)证明:∵AD=CD ∴∠A=∠ACD ∵DE 平分 CDB 交边 BC 于点 E ∴∠CDE=∠BDE ∵∠CDB 为△ CDB 的一个外角 ∴∠CDB=∠A+∠ACD=2∠ACD ∵∠CDB=∠CDE+∠BDE=2∠CDE ∴∠ACD=∠CDE ∴DE∥AC (2)①∠NCE=∠MBE ∵EM⊥BD,EN⊥CD, ∴△BME∽△CNE,如图(2)如 图 当 点 D 在 点 E 左 侧 , 即 : 0≦t≦ DE=3t+3-5t=3-2t. 若△ DEG 与△ ACB 相似,有两种情况:时,①△DEG∽△ACB,此时,即:,求得:t=; ∵∠NCE=∠MBE ∴BD=CD 又∵∠NCE+∠ACD=∠MBE+∠A=90° ∴∠ACD=∠A ∴AD=CD②△DEG∽△BCA,此时,即:,求得:t=;∴AD=BD=AB如图, 当点 D 在点 E 右侧, 即: t>时, DE=5t-(3t+3)=2t-3.∵在 Rt△ ABC 中, ACB=90°,AC=6,BC=8 ∴AB=10 ∴AD=5 ②∠NCE=∠MEB ∵EM⊥BD,EN⊥CD, ∴△BME∽△ENC,如图若△ DEG 与△ ACB 相似,有两种情况:③△DEG∽△ACB,此时,即:,求得:t=;④△DEG∽△BCA,此时,∵∠NCE=∠MEB ∴EM∥CD ∴CD⊥AB ∵在 Rt△ ABC 中, ACB=90°,AC=6,BC=8 ∴AB=10 ∵∠A=∠A,∠ADC=∠ACB ∴△ACD∽△ABC即:,求得:t=.

∴解得:(符合题意) ;∴②当△ PAQ∽△ABC 时, 解得: (符合题意) ., 即:,综上:AD=5 或时,△ BME 与△ CNE 相似. ∴ 当 或 时,以点 Q、A、P 为顶点的三角4.答案: 解 (1) 由题意: AP=4x, CQ=3x, AQ=30-3x,当 PQ∥BC 时,,即:形与△ ABC 相似. 6.答案:解: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解得:(2)能,AP=cm 或 AP=20cm①△APQ∽△CBQ,则 解得: 此时:AP= 或 cm (舍),即过点 A 作 AB⊥OA,交待求直线于点 B,过点 A 作平 行于 y 轴的直线交 x 轴于点 C,过点 B 作 BD⊥AC 则由上可知: 由双垂直模型知:△ OCA∽△ADB =90°②△APQ∽△CQB,则,即∴ ∵A(2,1) , =45°解得:(符合题意)此时:AP=cm故 AP=cm 或 20cm 时,△ APQ 与△ CQB 能相似.∴OC=2,AC=1,AO=AB ∴AD=OC=2,BD=AC=1 ∴D 点坐标为(2,3) ∴B 点坐标为(1,3) ∴此时正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3x 第二种情况,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5.答案:解:设运动时间为 t,则 DQ=t,AQ=6-t,AP=2t, BP=12-2t. (1) 若△ 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 AQ=AP, 即: 6-t=2t, t=2(符合题意) ∴t=2 时,△ 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B=∠QAP=90°①当△ QAP∽△ABC 时,,即:,过点 A 作 AB⊥OA,交待求直线于点 B,过点 A 作平 行于 x 轴的直线交 y 轴于点 C,过点 B 作 BD⊥AC

则由上可知: 由双垂直模型知:△ OCA∽△ADB=90°∴ ∵A(2,1) , =45°∴OC=1,AC=2,AO=AB ∴AD=OC=1,BD=AC=2 ∴D 点坐标为(3,1) ∴B 点坐标为(3,﹣1)∴此时正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x情形三:7.答案:解:情形一:8.答案:证明:方法一: 情形二: 连接 PC,过点 P 作 PD⊥AC 于 D,则 PD//BC 根据折叠可知 MN⊥CP ∵∠2+∠PCN=90°,∠PCN+∠CNM=90° ∴∠2=∠CNM ∵∠CDP=∠NCM=90° ∴△PDC∽MCN

∴MC:CN=PD:DC ∵PD=DA ∴MC:CN=DA:DC ∵PD//BC ∴DA:DC=PA:PB ∴MC:CN=PA:PB∴x=∴,则。 答案为 A方法二:如图, 过 M 作 MD⊥AB 于 D,过 N 作 NE⊥AB 于 E 由 双 垂 直 模 型 , 可 以 推 知 △ PMD∽NPE , 则 10.答案:解: 过点 C 作 x 轴的平行线交 y 轴于 G, 过点 D 作 y 轴的 平行线交 x 轴于 F,交 GC 的延长线于 E。 ∵直线 y=﹣2x+2 与坐标轴交于 A、B 两点 ∴A(1,0) ,B(0,2) ,而 MD=DA , ∴MC:CN=PA:PB ∴OA=1,OB=2,AB= ∵AB:BC=1:2 ∴BC=AD= ∵∠ABO+∠CBG=90°,∠ABO+∠BAO=90° ∴∠CBG=∠BAO 又∵∠CGB=∠BOA=90° ∴△OAB∽△GBC,根据等比性质可知 NE=EB,PM=CM,PN=CN, 9.答案:A∴ 解题思路:如图 过点 D 作 AB 的平行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M,交 x 轴于 点 N,则∠M=∠DNA=90°, 由于折叠,可以得到△ ABC≌△ADC, 又由 B(1,3) ∴BC=DC=1,AB=AD=MN=3,∠CDA=∠B=90° ∴ ∠1+∠2=90° ∵ ∠DNA=90° ∴ ∠3+∠2=90° ∴ ∠1=∠3 ∴ △ DMC∽△AND, ∴GB=2,GC=4 ∴GO=4 ∴C(4,4) 同理可得△ ADF∽△BAO,得∴DF=2 , AF=4 (5,2) 11.答案:证明: (方法一)如图∴OF=5∴D∴设 CM=x,则 DN=3x,AN=1+x,DM= 延长 AE 到 M 使得 EM=AE,连接 CM ∵BE=CE,∠AEB=∠MEC ∴ △ BEA≌△CEM∴3x+=3

∴CM=AB,∠1=∠B ∴AB∥CM ∴∠M=∠MAD,∠MCF=∠ADF ∴△MCF∽△ADF∵AC 为 AB、AD 的比例中项 ∴即 ∴ ∵CM=AB,AD=AC 又∵∠1=∠2 ∴△ACD∽△ABC∴∴∴∴ (方法二) 过 D 作 DG∥BC 交 AE 于 G 则△ ABE∽△ADG,△ CEF∽△DGF 13.答案:解:∴,∵AD=AC,BE=CE 证明: ∴ 过点 E 作 PQ∥BC 分别交 BA 延长线和 DC 于点 P 和 点Q ∵AB∥CD,PQ∥BC ∴四边形 PQCB 和四边形 EQCF 是平行四边形∴PB=EF=CQ, 12.答案:证明: 过点 D 作 DF∥AB 交 AC 的延长线于点 F,则∠2=∠3 ∵AC 平分∠DAB ∴∠1=∠2 ∴∠1=∠3 ∴AD=DF ∵∠DEF=∠BEA,∠2=∠3 ∴△BEA∽△DEF 又∵AB=b,CD=a ∴AP=PB-AB=EF-b,DQ=DC-QC=a-EF∴∴∴ ∵AD=DF 14.答案:解: ∴

连接 MF ∵M 是 AC 的中点,EF=FC∴MF∥AE 且 MF=AE∴△BEN∽△BFM ∴BN: BM=BE:BF=NE:MF ∵BE=EF ∴BN:BM=NE:MF= 1:2 ∴BN : NM = 1:1 设 NE = x ,则 MF = 2x , AE = 4x ∴AN=3x ∵MF∥AE ∴△NAQ∽△MFQ ∴NQ: QM = AN : MF = 3:2 ∵BN : NM = 1:1 , NQ : QM = 3:2 ∴BN:NQ:QM=5:3:2(2) 如图 2,AD 为△ ABC 的角平分线 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 CE 交 AD 的延长线于 E 则∠BAD=∠E ∵AD 为△ ABC 的角平分线 ∴∠BAD=∠CAD ∴∠E=∠CAD ∴AC=CE ∵CE∥AB ∴△BAD∽△CED15.答案:证明: (1) 如图 1,AD、BE 为△ ABC 的中线,且 AD、BE 交于点 O 过点 C 作 CF∥BE,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F ∵CF∥BE 且 E 为 AC 中点 ∴∠AEO=∠ACF,∠OBD=∠FCD,AC=2AE ∵∠EAO=∠CAF ∴△AEO∽△ACF ∴∴∴ ∵D 为 BC 的中点,∠ODB=∠FDC ∴△BOD≌△CFD ∴BO=CF 16.答案:证明: ∴ 如图,作 DP∥AB,DQ∥AC 则四边形 MDPB 和四边形 NDQC 均为平行四边形且 △ DPQ 是等边三角形 ∴BP+CQ=MN,DP=DQ=PQ ∵M、N 分别是边 AB,AC 的中点∴ 同理,可证另外两条中线 ∴三角形顶点到重心的距离等于该顶点对边上中线长∴MN= 的BC=PQ∵DP∥AB,DQ∥AC ∴△CDP∽△CFB,△ BDQ∽△BEC∴,∴

∵EF=DE=a ∵DP=DQ=PQ= BC= AB ∴ ∴ AB( )= 20.答案: (1) 证明: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D∥BC, ∴∠DRP=∠S,∠RDB=∠DBS ∴△DRP∽△BSP∴ 17.答案:证明:∵EF//AB,AB//DC ∴EF//DC ∴△AOE∽△ACD,△ DOE∽△DBA ∴ 同理由 AB∥CD 可证△ PTD∽△PQB∴ ∴ , ∴ ∴ ∴ ∴ 18.答案:证明:∵EF∥CD,EH∥AB ∴ ∵ , , (2)证明:成立,理由如下: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D∥BC, ∴∠PRD=∠S,∠RDP=∠DBS ∴△DRP∽△BSP∴ 同理由 AB∥CD 可证△ PTD∽△PQB∴△AFE∽△ADC,△ CEH∽△CAB∴ ∵EF=EH,∴∴ ∴ ∴ ∴ 19.答案:证明:∵EF∥AC,DE∥BC ∴ ∵ , ,∴△BFE∽△BCA,△ AED∽△ABC 21.答案:证明: ∵AB=AC,AD 是中线, ∴AD⊥BC,BP=CP ∴∠1=∠2 又∵∠ABC=∠ACB ∴∠3=∠4∴,∴

∵CF∥AB ∴∠3=∠F,∠4=∠F 又∵∠EPC=∠CPF ∴△EPC∽△CPF ∴BP =PE·PF2又∵∠3=∠4 ∴△APE∽△CPF∴ 即证所求 ∴ 24.答案:证明:如图,连接 BH 交 AC 于点 E,∴22.答案:证明:∵DE⊥AB ∴ ∵ ∴ ∵ ∴△ADE∽△DBE =90° =90°∴ ∴DE2= ∵BF⊥AC ∴ ∵ ∴ ∵ ∴△BEG∽△HEA =90° =90°且 ∵H 为垂心 ∴BE⊥AC ∴∠EBC+∠BCA=90° ∵AD⊥BC 于 D ∴∠DAC+∠BCA=90° ∴∠EBC=∠DAC 又∠BDH=∠ADC=90° ∴△BDH∽△ADC∴ ∴ ∵∠BPC ∴ = ∴DE2=EG•EH,即为 直 角 ,AD⊥BC ∴PD2 = BD·DC ∴PD2 = AD·DH 25.答案:证明:∵CD 是 Rt△ ABC 斜边 AB 上的高,E 为 BC 的中点 ∴CE=EB=DE ∴∠B=∠BDE=∠FDA ∵∠B+∠CAB=90°,∠ACD+∠CAB=90° ∴∠B=∠ACD ∴∠FDA=∠ACD ∵∠F=∠F ∴△FDA∽△FCD23.答案:证明: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1=∠2,∠G=∠H,∠5=∠6 ∴△PAH∽△PCG∴ ∵∠ADC=∠CDB=90°,∠B=∠ACD ∴△ACD∽△CBD∴

∴中, G 是 BC 的中点, ∴GD=GB ∴∠GDB=∠GBD 而∠GBD+∠FCD=90° 又∵∠FCD=∠FDB(1 的结论) ∴∠GDB+∠FDB=90° ∴GD⊥EF 28.答案:证明:由四边形 ABCD、DEFG 都是正方形可 知,∠ADC=∠GDE=90°,则∠CDG=∠ADE=∠ADG+90° 在 和 中∴ 即 26.答案:证明: (1)∵∠ACB=∠ADC=90° ∴∠A+∠ACD=90° ∠BCM+∠ACD=90° ∴∠A=∠BCM 同理可得:∠MDH=∠MBD ∵∠CMB=∠CDB+∠MBD=90°+∠MBD ∠ADE=∠ADC+∠MDH=90°+∠MDH ∴∠ADE=∠CMB ∴△AED∽△CBM∴≌则∠DAM=∠DCN 又∵∠ANM=∠CND ∴△ANM∽△CND则 (2)由上问可知: 故只需证明 ∵∠A=∠A,∠ACD=∠ABC ∴△ACD∽△ABC ,即 ∴ 即可 29.答案:证明:找模型。 ( 1 ) △ BCD 、 △ BDG , △ CDG 构成母子型相似。 ∴△BDG∽△DCG∴ ∴,即∴ ∴DG2=BG·CG (2)分析:将等积式转化为比例式。27.答案: (1)将结论写成比例的形式,,可BG·CG=GF·GH ∵∠GFC=∠EFH , ∠GFC+∠FCG=90° ∴∠H=∠FCG 而∠HGB=∠CGF=90° ∴△HBG∽△CFG 而 ∠EFH+∠H=90° ,以考虑证明△ FDB∽△FCD(已经有一个公共角∠F) Rt△ ACD 中,E 是 AC 的中点 ∴DE=AE ∴∠A=∠ADE ∵∠ADE=∠FDB ∴∠A=∠FDB 而∠A+∠ACD=90° ∠FCD+∠ACD=90° ∴∠A=∠FCD ∴∠FCD=∠FDB 而∠F=∠F ∴△FBD∽△FDC∴∴BG·CG=GF·GH.∴ ∴ (2) 判断: GD 与 EF 垂直 Rt△ CDB30.答案: (1)证明:∵∠MEB+∠NEC=180°-45°= 135° = ∠MEB + ∠EMB ∴∠NEC = ∠EMB 又 ∵∠B=∠C ∴△BEM∽△CNE ( 2 ) △ COE∽△EON 证明:∵∠OEN=∠C = 45°,∠COE =∠EON ∴△COE∽△EON 31. 答案:解: (1)△ BCP∽△BER,△ CQP∽△DQR, △ ABP∽△CQP,△ DQR∽△ABP (2)∵AC∥DE ∴△BCP∽△BER

∴ ∵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CED 都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CE ∴BC=CE,即点 C 为 BE 的中点 ∴ 又∵AC∥DE ∴△CQP∽△DQR∴ ∵点 R 为 DE 的中点 ∴DR=RE∴综上:BP:PQ:QR=3:1:232.答案:证明:∵AD⊥BC,DE⊥AB ∴△ADB∽△AED∴ ∴AD²=AE AB 同理可证:AD²=AF AC ∴AE AB=AF AC

反比例函数典型例题1、 (2011 宁波)正方形的 A1B1P1P2 顶点 P1、P2 在反比例 函数 y=2、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3x+a=0 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 和等于 3,且关于 x 的方程(k-1)x2+3x-2a=0 有实根, 且 k 为正整数,正方形 ABP1P2 的顶点 P1、P2 在反比例 函数 y=2 (x>0)的图象上,顶点 A1、B1 分别在 x 轴、y x 2 (x>0)的图象上,顶点 A2 在 x 轴的正 xk 1 (x>0)图象上,顶点 A、B 分别在 x 轴 x和 y 轴的正半轴上,求点 P2 的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 P2P3A2B2,顶点 P3 在 反比例函数 y=半轴上,则 P2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则点 P3 的坐标为 __________。答案: (2,1)或 ( 6 ,6 ) 2答案: P2 ( 2 , 1 ) P2 3、如图,正方形 OABC 和正方形 AEDF 各有一个顶点 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 OABC 的边长为 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 D 的坐标.( 3 +1, 3 -1)答案: (1) y= ( 5 1 , 5 -1 ) 4、两个反比例函数 y=4 x(2)3 6 ,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 x x如图所示,点 P1、P2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过点 P1 作 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 P2 作 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 N, 若点 N(m,n)恰好在 y= 的乘积是______。 答案:33 的图象上,则 NP1 与 NP2 x答案:3

5、(2007 泰安)已知三点 P1(x1,y1) ,P2(x2,y2) , P3(1,-2)都在反比例函数 y= x2>0,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y1<y2<0 B.y1<0<y2k 的图象上,若 x1<0, x)答案:D C.y1>y2>0 D.y1>0>y2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1 的图象上有点 P,过 P 点 x答案: (1) y 分别作 x 轴和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A、B,使四边形 OAPB 为正方形,又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点 P1,过点 P1 分别作 BP 和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A1、B1,使四边形 BA1P1B1 为正方形,则点 P1 的坐标是________。12 x(2)2 9、如图,已知△ OP1A1、△ A1P2A2、△ A2P3A3、…均为等 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顶点 P1、 P2、 P3、 …在函数 y= (x >0)图象上,点 A1、A2、A3、…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则点 P2010 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4 x答案: 5 1 5 -1 2 ,2 7、在反比例函数 y=1 (x>0)的图象上,有一系列点 xP1、P2、P3、…、Pn,若 P1 的横坐标为 2,且以后每点的 横坐标与它前一个点的横坐标的差都为 2.现分别过点 P1、P2、P3、…、Pn 作 x 轴与 y 轴的垂线段,构成若干个 长方形如图所示,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 记为 S1、S2、S3、…、Sn,则 S1+S2+S3+…+S2010=________。答案:2 2010 2 2011答案:1 8、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点 A 在 x 轴上,点 B 在 y 轴上,且 OA=2,OB=4,反比例函数 y=k (k≠0)在第 x一象限的图象经过正方形的顶点 D. (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将正方形 ABCD 沿 x 轴向左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 时,点 C 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4 8 ,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第 x x 4 二象限如图,点 P1、P2、P3…P2010 在 y= 的图象上,它们 x10、两个反比例函数 y= 的横坐标分别是有这样规律的一行数列 1,3,5,7,9, 11,…,过点 P1、P2、P3、…、P2010 分别作 x 轴的平行线, 与 y=-8 的图象交点依次是 Q1、Q2、Q3、…、Q2010,则点 xQ2010 的横坐标是______________。答案:-803811、如图所示,正方形 OABC,ADEF 的顶点 A,D,C 在 坐标轴上; 点 FAB 上, 点 B, E 在反比例函数 y= (x>0) 的图象上. (1)正方形 MNPB 中心为原点 O,且 NP∥BM,求正方 形 MNPB 面积. (2)求点 E 的坐标. 答案: (1)正方形 MNPB 面积=4×正方形 OABC 的面积 =4×1×1=4 (2) 13、如图,梯形 AOBC 中,对角线交于点 E,双曲线y=1 xk (k>0)经过 A、E 两点,若 AC:OB=1:3,梯 x) D、形 AOBC 面积为 24,则 k=( A、 5 1 5 -1 2 ,2 108 7B、35 2C、65 427 2答案 A12、(2011 十堰)如图,平行四边形 AOBC 中,对角线交 于点 E,双曲线 y=k (k>0)经过 A,E 两点,若平行四 x边形 AOBC 的面积为 24,则 k=________。 答案: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cs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