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汇总

更新时间:2024-05-23 03: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严出的例子:

法国大学的淘汰率,更高得惊人,统计数据显示,法国公立大学的平均淘汰率高达60%,有的学校的淘汰率甚至达到接近90%。德国的大学对学生入学要求不资料图片严,但学生毕业却要求很严,淘汰率在30%左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每年只招收800名左右的本科生,平均每年要淘汰200名左右的后位学生。 精英教育

根据《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录取率多余15%的都是大众教育,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个人修养,大众化教育的目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精英教育的规模是学生数2000~3000人,大众化教育的规模是教职工、学生数3~4万,显然清华北大也不属于精英教育!

4月,2011年秋季本科录取结果已经明朗,在2011年秋季入学本科申请中,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再创新低,录取率仅为6.17%。而且八所录取率在10%以下的大学的录取率都比2010年的录取率有所降低,特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率降低幅度最大。在2011年秋季入学本科申请中,除了哈佛外,其他几所录取率在10%以下的大学为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这八所大学可谓美国最难进的研究型大学。另外两所常青藤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宾西法利亚大学的录取率稍高,分别为17.95%和12.26%。

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武大学生超过5万人,教授讲师为3600人。

淘汰制,在国外大学并不新鲜。法国大学的淘汰率,更高得惊人,统计数据显示,法国公立大学的平均淘汰率高达60%,有的学校的淘汰率甚至达到接近90%。德国的大学对学生入学要求不资料图片严,但学生毕业却要求很严,淘汰率在30%左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每年只招收800名左右的本科生,平均每年要淘汰200名左右的后位学生。

我国的高考制度,实行的是“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考试、录取规则,在这一规则之中,统一高考是行政许可的权威考试,高校必须依照这一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的志愿进行录取。按照规则,一名考生,填报了某所学校,其分数达到该校录取分数线,学校没有正当理由,必须录取,这体现的是行政许可的强制性。在这一规则之中,学生和学校都是没有充分选择权的,进而也就产生一个问题:当一名学生在具体的求学过程中,难以达到学校的要求,学校是否有权将其淘汰?换句话说,连自主招生权都没有的大学,拥有自主淘汰权吗?没有高校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个问题。

发达国家的大学却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其实行的是申请入学制度。这些国家虽然也有统一的考试,但考试不是行政许可的,而是由社会专业机构组织,学校自主认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考试,并拿着这一考试成绩去申请相关的大学,在申请大学过程中,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决定。这种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不受行政制约,给选择很大的自由度,学校自然拥有在办学中按质量标准淘汰学生的自主权。

我国的学籍管理制度,与高考制度相对接,也实行计划模式,俗称“一个萝卜一个坑”。由于每所大学的招生计划,是由行政部门审批,且具体到某个专业,在招生录取

时,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录取分数线,所以,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在校内转专业都难(受各专业计划数和不同录取分数线约束),更不用说在学校间转学了。在这种计划模式之下,如果一名学生在大三时被学校退学或者开除,他如果想继续在国内读大学,必须重新回到高考体系,重走一遍高考程序:报名参加高考、填报志愿??这也就意味着,他三年的大学时光白费了。而如果由于家庭原因,他无法再报名参加高考,就会出现退学、开除变为变相剥夺其受教育权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淘汰学生,就扮演着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角色,这也就难怪,遭遇退学、开除的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学校的处理,甚至有学生走极端。

而再看国外大学,淘汰既普遍也正常,不会有学生感到天塌下来。原因是,对接大学招生时的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大学学籍管理实行的是自由转学制度,不管是学生对学校不满主动退学,还是学校对学生不满学生“被退学”,当事学生都无需重回招生原点,而是可随时申请进入另一所大学求学,且在原来大学所学课程学分得到认可。 反方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及答案:

1我们的大学生进入了大学就像放了长假一样。人家国家的大学却是进了大学就进入了人生的一个起点,开始了更多的知识的涉猎和研究,开始为以后展开更加严谨的学习和探索及积累。人家的就业实际上这个时候,就在打基础了。 我并没有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像是在放长假

2.上大学的人少了,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就会少,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牺牲自己同胞的发展机会啊

对方辩友这是什么逻辑呢?难道大学就是他们唯一的发展机会吗?或者说难道非得考上大学才能优秀吗?我看不是吧,没有上大学的人同样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3. 一次考试决定了他们下半生的命运

对方辩友这句话有失妥当了,首先,高考是当今中国所有考试里面最公平的,另外,发挥失常可以明年再考么

3. 毕竟全民教育是政府理所当然应该实行的义务,而大学则是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之实行精英教育,那么就会造成这么一种情况:人们在蹋入社会之前,他未来的社会地位就已经被规划。就像农民在进城之前,他们就知道自己将来最有可能的是做一名打工者,想成为白领比较困难,而爬上社会上层的更是凤毛麟角。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差别,很多程度上就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别,而差别最主要就体现在高等教育上。

社会地位并不是大学教育就能决定的,也不是上了大学就能改变的问题,贫民出身,只要你从小就开始努力,同样能够考上好大学啊。俞敏洪、李嘉诚、牛根生、温家宝、左宗申、尹明善,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你们面前,对方辩友怎么视而不见呢?

4. 有些人会说,一个人成功与否不能光看大学的文凭,但目前很多企业拿文凭这个硬杠杠来说事儿,很多有才能没文凭的人连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都没有 的确成功与否不能观看文凭,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为什么拿不到那一纸文凭呢?与其口头上抱怨这世界的不公,为什么不看看那些为之奋斗而努力上了大学的人呢?企业涉这些硬杠杠不就是为了招揽有能力的人吗?

5. 高中全是应试教育,然而大学你必须要估计科技成果,社会实践,人文科学等等方面才能顺利毕业,这样的严出肯定不是四年的高考,因为大学的严出考察他们的是不仅仅是一张卷子。

大学的宽出反而更有利于他们各方面才能的培养,让大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更好的心情去搞科研,去做实践啊,严出会使学生过多的关注自己的成绩,失去了想象与创新的空间,做事过于功利,严出会使学生为了学分,为了将学金,为了保送对老师阿谀奉承,在道德上迷失了自我,严出使得大学生要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自身的成绩上,造成一种过盛竞争的恐怖氛围,处事冷漠而自私

6.让很多有特长的人,例如艺术生能够进入大学学习,非要拿成绩来限制他们,显然不妥。

艺术生就要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他们,郎朗是大学教育出来的吗?贝多芬是大学教育出来的吗?莫扎特的音乐天赋难道是大学教育的吗?

7. “在我国,‘宽进严出’对某些大众化类型高校而言应该是可行的,而对部分精英高校而言,只能是‘严进严出’。

我同意对方的观点,那请您为我列举几个精英化高校吧

(如果对方说清华北大,就用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来驳他们)

8. 不管在这四年中学到了多少,别人评价的第一标准是听你的学校名称! 就算高考时没考好,你在大学的四年中又补回来,那也不行!

如果高考时考得不错,就算你的四年是混过来的,人家还是会说这人能力肯定错不了! 高考,是一种选择人才的方式,但是,它的作用已经被过于放大!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它的功能已经已经大大萎缩!

答:大丈夫能屈能伸,走进了社会,我们还会纠结于我们的高考成绩吗?自己的心结为什么总要别人来解决呢?如果连这样的挫折都经受不住,那我们岂不是成了名符其实的温室的花朵?您觉得今天您输了这场比赛,您是不能再辩论,还是要告诉评委,是辩论这种不胜即败的形式让我们丧失了辩论的信心?

9.《联合国宣言》还告诉我们,教育权是人的一个基本人权,但现在中国很多适龄高中生上不了大学,湖北省分数线是 560 分, 550 都上不了大学这公平吗?

对方辩友您是说所有的高中生上大学就是公平吗?《联合国宣言》还告诉我们说,绝对

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只有对待成绩不对分数线标准进行判别,这才是公平。

【正式上场】

【立论7】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中国大学教育应该严进宽出。首先,让我们了解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近些年,随着大学的扩招人数逐年增加,教育投资不足,大学的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质量的下降有目共睹,一位私企老板甚至在《21世纪人才报》上撰文指出,再也不招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泛滥,其整体素质下降,就业压力增大,大学自身的底蕴和品牌也越发暗淡。美国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12,而中国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23,有些大学甚至达到1:40!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方认为中国大学教育在面临转型时应当严进宽出,理由如下:

第一,严进宽出更有利于大学职能的实现。大学职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其核心便在于培养人才。去年10月13日,李晓红校长在与学生面对面时坦言,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武大要想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面对扩招后的烦恼,须在招生数量上进行控制,要力争在2015年将在校本科生数量控制到3万以下。不难看出,李晓华校长和我方有着相同的观点,就是要通过严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高效的培养尖端人才。哈佛,剑桥耶鲁都有严格的准入制度,而这些大学的名声效率如何,大家心中都非常明了。

第二,严进宽出更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当严进成为我们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大学的宽出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是连接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中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里,活在父母和老师的庇护之下,缺乏的是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但社会不需要大学继续培养这样的模仿者,大学应该给社会培养更多的创造者,创造力,是一个社会不断前进的灵魂。

第三,严进宽出更有利于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在“五四”和民国时期,北大、清华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风采至今让人留恋,其气象恢弘、学术自出、欣欣向荣的面貌正是现今中国大学发展的目标。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当时的清华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大学不是看人多,而是需要有一群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有一批真正以学术和思想为乐的学者。严进可以为大学输入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而一种宽松的环境,恰恰是大学精神滋生的土壤,是大师和学者成长的摇篮。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中国大学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立论8】(还没搞完)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中国大学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今天我们比较这两者的标准,就是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在当今的现状之下,哪一种更有利于大学职能的实现。

首先,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于现实的分析。先让我们了解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吧。当今我国有十三亿人口,每年高考报名人数有近一千万,而我国大学却只有区区609所,而美国只有3亿人口,却有着近4000所大学。美国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12,

而中国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23,有些大学甚至达到1:40!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说严进,也就成为了大学必然的选择。

再看看大学职能的实现。大学职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其核心便在于培养人才。

第一,严进宽出更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当严进成为我们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大学的宽出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是连接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中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里,活在父母和老师的庇护之下,缺乏的是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但社会不需要大学继续培养这样的模仿者,大学应该给社会培养更多的创造者,创造力,是一个社会不断前进的灵魂。

第二,严进宽出更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大学是连接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刚刚和社会接轨的阶段。着这种状况下,大学不仅仅起到了一种培养人才的作用,而是肩负着为社会筛选人才的职责。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中国大学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驳辩稿2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的论证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对方辩友认为为了要普及高等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要让那些向上大学的学生都能够上大学,所以应当宽进。我们当然理解也很赞同对方辩友的美好愿望,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现在的实际情况啊!我们都知道中国有13亿的人口,每年高考参考人数也有近一千万,而大学却仅仅只有1000所,相比之下,美国只有3亿的人口,但是大学数量却达到了将近4000座!我们如何宽进?又怎能宽进?在这种状况之下,宽进不是不愿,而是不能啊!对方辩友又要说了,中国大学的资源不够不是不能解决的,是因为国家的投入不足,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到2007年我国三级(初、中、高)教育生均经费比1∶3∶7,世界平均为1:3:3,从这份数据可以看出来,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已经很高了啊!这个数据对方辩友要不要看?难道在一个本就是畸形分配资源的情况下,对方辩友还要继续让国家往大学增加资源投入,您让那些小学中学怎么办?您想让它再畸形一些吗?

对方辩友还说了,我方的宽出会导致大学生松散堕落不努力,导致大学生质量下降?这个逻辑好奇怪,宽出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知道,无论是宽出还是严出,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逃课,不能违反校纪校规是本分。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而非制度之过啊!让我们设想一下,即使有了再怎么严格的毕业考试,可是学校平常的管理太松散,不是一样会出现这种状况吗?而对方辩友却一口把它栽赃到了宽出上,这顶大帽子我方可是带不起的啊!

攻辩:(重点放在资源缺少上,师资缺少?无法宽进,人才缺口?无法严出)

1、谢谢主席,有请对方辩友了。李晓红校长在与学生面对面时黯然坦言,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随着逐年的扩招,中国大学平均师生比已达1:23,有些大学甚至达到1:40!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个老师要会36变,符合40个学生的口味,顾及40个学生的心情,这位未免过于苛责我们稀有的教师资源了呢?答:①怎么是苛责老师呢,我们学生完全有能力适应老师啊。

②对方辩友,教师资源的稀缺不是正告诉我们需要宽进来拓展我们的人才培养基数啊。

对:①好了,对方辩友是告诉我我们的学生都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了,那是不是严进才能保证我们学生的质量呢?

②对方辩友似乎还没弄清目前教师资源已经缺失的现实啊,目前宽进只会使得大学生群体过于臃肿没有良师引导,恶性循环更是令人堪忧啊。您对未来的大学生展望美好的未来,将今日大学生放置何地呢? 答:①

②难道没有老师我们就要限制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力吗?那是不是粮食不足就命令有些人没有资格吃饭了呢?

对:粮食影响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这和大学教育问题有可比性吗?好了,看来我们已在师资力量不足上达成共识了。而中国的人口基数告诉我们,已有的大学满足不了13亿人的需求。录取率尚且百分之七十的情况下,我们为了上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已经要背水一战,请您告诉我还要宽进,到底是降低了我们的压力,还是增大了呢?

答:当然是降低了,我们有更多的渠道进入大学了啊,压力大正是因为没有贯彻宽进啊。

………………………

对:渠道真的变多了吗?哪些放宽的政策是在哪呢?艺考,自招,推优。。。这些政策是帮助了那些家里有能力去学艺术,有能力弄到指标的特殊群体,还是真正需要读大学的普通大众呢?可见,面对资源缺陷,严进不才是对学生,学校的双赢政策吗 小结:

谢谢主席,听了对方的侃侃而谈,无非是在担心宽出会让我们的大学生走向堕落。且不说大学生之于高中生心智是否更为成熟,您不担心高中时宽进会导致高中生走向堕落又如何来怀疑我们大学生在大学就因为宽松自主的环境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呢?来看看,丁肇中教授对中山大学的科研团队在AMS实验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的高度肯定,看看那些在奥运场下默默付出的大学生自愿者,抑或是看看自习室里深夜不灭的灯火。不论在社会的哪个角度,我们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是不能被抹杀的。而这不正是宽出体质下给予我们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不正是我们需要体现的大学生精神,不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再者,我们所说的宽出也是有其底线与标准的,在教育部定下的规章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宽出的政策下是有利于我们思想的解放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能旷课,不能作弊了啊。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真的是宽出的错吗?不然,正如我们知道法律是打压小偷维护社会治安的,但小偷因为自身原因还是会去偷东西啊,这难道说是我们法律的错,是法律不够严格,应该在每个人身上都装上监视器,来监视一言一行?同理,对方辩友担心的那些不学无术的大学生,是大学的宽出纵容了他们,还是他们本身的执行绊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呢?

况且,为了我们宽松政策的更好实施,严进在人才的筛选上已帮助我们把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分流开来,合理利用了教师资源,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虽然我们能够理解对方辩友想要大家都步入好大学的美好夙愿,但资源不足这一现状告诉我们,如果不对大学严进,那么这仅有的资源也将被肢解的失去其本来价值啊。所以说,当今中国,铺设好严进的大道,插上宽出的翅膀,才能让我们的大学生成为敢于竞争而又具有创新精神与独立人格的新世纪人才。

【四辩稿5】

谢谢主席!纵观对方的整场辩论,对方存在以下几点漏洞

1.对方辩友说加大教育投资,同时宽进严出,培养更好的人才。

我理解对方辩友这样希望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加完善,中国的人才更加丰富的情感是好的,但是我们能脱离现实吗?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大学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不只体现在教育经费上,还体现在师资力量上,更重要的是校园的整体氛围。教育经费可以要求政府加大投入,可是大学的软实力呢?能是说提高就能提高吗?再退一步,就算我们的师资力量上去了,可是我们校园的文化氛围呢?我们难免会潜移默化的被周围的同学影响,您能抛开这个问题不管吗?

2.对方说,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大学良好的教育,请问您了,放低门槛不会导致大学的贬值吗?当公众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下降之后,大学生的市场价值不会下降吗?大学的目标都无法实现了,大学的精神都无法发扬的时候,我想请问您了,在中国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措施更加行之有效?

3.我们今天谈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无非是想谈论,这个严到底应该卡在高中结束呢?还是卡在大学结束?我们所说的严进宽出,是设在高中毕业的,为什么说这种好呢? 1.高中心智不成熟,需要一个严格的考试来督促他们好好学习。2.社会需要自主学习的人,宽出比严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在我们思索究竟应该走哪种道路时,我们必须先明确大学的职责是什么,大学的职责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教学和科研就是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是公平与效率,是通过选才严格来体现公平、育才高效来体现效率。对方的宽进能严把质量关么?进来的学生质量相对较差能实现培养人才的效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如低标号的水泥,无法建筑高质量的防洪大堤一样呀。而大学的第三职责社会服务,宽出让我们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尽快适应未来的社会,不是更好吗?

5.对方辩友说站着听课总比不让听课要好。可是,中国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严进,请问您读大学是专业可重要,还是公选课重要,就算你让十三亿人都站着听公选课,那有什么用呢?听课可以站着听,但是当仪器不够时,您也可以让人看着做吗?

(以下是两套用来升华方案,第二套主要是想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是我总感觉第二套方案不好,您看一下吧) 【第一套】让我们看一下,今天我们这场辩论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来探索一条道路,让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好,有良好的生源质量,优秀的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设备,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这是我们双方以及在场的各个观众的共同夙愿。但是,究竟哪一种道路是我们应该实施的呢?今天我们双方最多的都是纠结在大学的进口和出口上,可是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过程,是大学在校期间的管理和教育,如果管理和教育到位了,不管是宽进还是宽出,都能保证毕业生的质量,相反,如果管理和教育不到位,整个校园的学风差劲,就算对方辩友说的,要严格控制出口,可是忽视了培养的过程,又有何意义呢?还能真的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吗?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探求哪一种道路,更有利于我们终极目标,也就是让大学越来越好这个目标的实现了。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严进比宽进的学生有更加强能力,表面上我们可能认为高考考得好的都是考试机器,其实则不然,倘若你没有好的自制力,没有好的自

我管理能力的话,就算外界的压力再大,你能成功拿下高考吗?也就是,严进比宽进的学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学习能力上,还体现在自我约束能力上,这样的学生,是不是更能适应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呢?再来看宽出,我们的宽出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无限制的宽,而显然,相对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的人才,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中小学的创新意识较低,那你大学如果再不培养的话,什么时候培养呢?而且,一些犹如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可不是靠考试来提高的,也不是那个考试能够考察的,那么,在宽出的情况下,大家有相对充沛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有特色的活动,更有利于这些软实力的培养。中国未来的大学究竟是怎样?我们无法预测,但是,严进宽出是目前推动大学教育不断完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我们为大学教育的探索与改进说一声,加油,让我们对更加美好的未来说一声,加油。 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c5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