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拯救大兵瑞恩_与美国必胜信念

更新时间:2023-05-30 21: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国必胜信念

《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国必胜信念

文/〔美国〕阿尔伯特 奥斯特

译/吉晓倩Ξ

。    

———威廉 T.谢尔曼将军(1880年)  

21世纪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个突出的文化主题,即对经历过大萧条并且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做出了英勇牺牲的一代的颂扬。对他们的这种崇奉体现在畅销书中。比如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汤姆 布罗考写了《最伟大的一

(TheGreatestGeneration)和(TheGreatestGeneration代》《最伟大的一代在发言》

(FlagofOurFathers)中讲述了Speaks);詹姆斯 布雷德利在《我们父辈的旗帜》

他父亲约翰 布雷德利的故事,约翰 布雷德利是把美国海军旗帜插上硫磺岛的几个著名士兵之一,还有史学家斯蒂文 埃姆布罗斯关于二战历史的系列著作

(D2Day)《(CitizenSoldiers)《(BandofBrothers)和《D日①》、公民士兵》、兄弟帮》

(TheVictors)。这种崇奉还体现在一项有争议的决定上,即花费一亿《胜利者》

美元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草地广场上建一座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以此向40万死于这场战争中的男人和女人以及1600万服役者表达敬意。

这种颂扬是对历史修正派观点的全面反拨。自20世纪80年代起,直至90年代末,没有一场战争,甚至是二战,能够逃脱历史修正派成员的批评。他们,比

(战时岁月》如由文学批评家转为战争回忆录作者的保罗 福赛尔《[Wartime]的

(一个士兵的故事》作者)和塞缪尔 海恩斯《[ASoldierπsTale]的作者),强调了战

争的荒谬与残暴。这些二战修正论者无疑受到了美国介入越战并失败的影响,并且认为有必要击败二战是“好的战争”的正统观念。

对于大萧条和二战一代的迷醉恰好与90年代一系列划时代的事件———美Ξ译自美国《大众电影与电视》杂志,2002年夏季号。作者系福德姆大学传播学与媒体研究系副教授,近作有《1945年以来的美国电影与社会》。———编者

①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法国北部发起进攻的日子(即1944年6月6日)。———译者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  35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当代美国战争片专辑

国以冷战反对苏联的胜利,海湾战争中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的胜利,以及科索沃战争的胜利———同时发生。值得讽刺的是,尽管这些胜利巩固了美国作为现存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地位,却没有一个如其他战争或外交成功那样获得过标志性的胜利结局,比如对于欧洲胜利日或抗日战争胜利日那样的庆祝。实际上,在苏联这个昔日的帝国解体的过程中,避免去揭俄罗斯人的伤疤。式结束,,侯赛因执政,由于这些胜利,,电影中也可以出现对于美。,,有一部是大卫 拉塞尔的《三个国

Kings,1999),在片中,开小差的美国兵去偷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偷来的金条。不过在抛掉自己的贪欲之后,美国兵帮助一群陷入重围的什叶派教徒从伊拉克逃到了伊朗,这使得美国军队数十年来第一次在电影中披上了“好人”的外衣。但是,即使给了军方道德上的胜利《三个国王》,也没有真正提供在海湾战争中必胜的感觉。确实,战胜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肯塔基州的伊拉克,或者像塞尔维亚那样在反对美国轰炸的抗议集会中穿着耐克跑鞋,炫耀自己的

①“感恩死者”圆领衫的民族似乎没有多少荣耀可言。最终,好莱坞,如在越战中

(1970)和(又译用《陆军野战医院》《放荡的一伙》《一帮无法无天的人》,TheWild

Bunch,1968)来进行影射一样,要为美国在冷战中及随后的一系列胜利寻找一个替身。可能对这一需求最明确的体现就是斯蒂文 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

(1998)的发行以及在票房和奥斯卡奖上的双重胜利。恩》

从某种意义上讲,斯皮尔伯格是执导一部二战史诗片和世纪末美国必胜信念的标志性影片的完美人选。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前他没有制作过描述二战战斗场面的影片,事实上,这或多或少令人感到惊讶,因为战争在他的许多影片中

(SchindleπsList,1993)之前,纳粹扮演了突出的角色。甚至早在《辛德勒的名单》

(RaidersoftheLostArk,1981)和(又译就在《夺宝奇兵》《圣战奇兵》《印第安纳

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IndianaJonesandtheLastCrusade,1989)中作为坏蛋出

(Always,1989)是斯皮现了,在《圣战奇兵》中甚至还让希特勒露了一面。《永远》

(AGuyNamedJoe)的翻拍,片中尔伯格对1943年的战争情节剧《名叫乔的人》

(EmpireoftheSun,1987)讲述了二战期间的日本有很多个人色彩。《太阳帝国》

①TheGratefulDead:美国迷幻摇滚乐队。———译者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36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国必胜信念

集中营。斯皮尔伯格在滑稽胡闹剧领域唯一而且徒劳的尝试———《1941年》(1979)———讲的是偷袭珍珠港的后果。而少年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影片是二战

(EscapetoNowhere,1960)的8毫米胶片版。片《走投无路》

更重要的是如下的事实:

斯皮尔伯格曾执导过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中的6部,是好莱坞最成功的娱乐人士,环,大屠杀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片,比如《侏罗纪公园》,(的主题,比如《友谊号》,1997)中的美国种族主义

和。

《拯救大兵瑞恩》

在《拯救大兵瑞恩》开始的画格中,斯皮尔伯格显出了娱乐片大师和严肃艺术家的双重特质。他用充满整个银幕的美国国旗的形象,约翰 威廉姆斯的哀伤的音乐,一位美国老人及其家人走过令人肃然起敬的诺曼底阵亡者公墓的场景,奠定了严峻的基调。粗粗几笔,斯皮尔伯格就触及了集体记忆,激起了哀悼感和爱国情。斯皮尔伯格在影片前25分钟对于战争恐怖的具有戈雅①风格的展示,

①戈雅(1746—1828),西班牙画家。作品有铜版组画《狂想曲》,版画集《战争的灾难》等。———译者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  37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当代美国战争片专辑

就是依靠集体记忆而不是我们在公墓中看到的老兵的实际思维与经验完成的。

(古索,B11)。军事史家约翰 基冈称这些场面为“电影中最恐怖也最真实的”

有些评论家争论说,斯皮尔伯格把战争描绘为血淋淋的屠宰场的做法是受了数十年来被越战所激发的反战影片的影响。但与其说这些场面是反战的,不如说它们是反对死亡的,后者要更符合事实。有一个场面是,现头盔救了自己一命,但紧接着,,个场面是米勒上尉(汤姆 汉克斯饰)身已经被炸飞了。在这些场面中,、随意性的本质。、溅满了水珠与鲜血,这些,这些照片和。

那些在登陆第一天冲上奥马哈海滩的人对于恐怖、痛楚和牺牲的集体记忆为《拯救大兵瑞恩》定了调子,从一开始就为它打上了英雄主义和美国在二战中必胜的印记。它提醒我们,正如罗纳德 里根在纪念诺曼底登陆40周年时引用的奥马尔 布雷德利①将军的话“,那天每一个踏上奥马哈海滩的人都是英雄”(坎农,第484页)。

不过,斯皮尔伯格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英雄主义上。在影片开头无与伦比的现实主义段落之后仅仅几分钟,场面就转向了对爱国主义的升华。首先,我们得到消息,瑞恩兄弟中有三人于当日阵亡(两个在奥马哈海滩,另一个在新几内亚),第四个在登陆当天被空投到法国之后就失去了联系。所有这些都通过国防部秘书们兢兢业业地用打字机打出官方阵亡通知书的严肃场景表现出来。下面的场景转化为瑞恩兄弟的母亲在听到儿子们的命运后瘫倒在地的悲剧景象。

该场景信手拈来了美国的文化资料,其形象设计取自格兰特 伍德②和安德鲁 韦思③的作品。随之是在陆军参谋长乔治 马歇尔将军(赫尔沃 普莱斯奈尔饰)的办公室里举行的作战室会议。军官们被召集起来,是为了讨论这一事件可能会造成的潜在的公关灾难。该事件是海军萨利文兄弟的悲剧在陆军中的重演,在那一悲剧中,萨利文兄弟五个同乘一艘军舰,在他们的舰艇沉没后全部丧

①奥马尔 布雷德利(1893—1981),美军将领,在二战中多次挫败轴心国军队,曾于1944年6月参

(1951)。—加诺曼底登陆,在欧洲作战直至欧战结束。著有回忆录《一个士兵的故事》——译者

②格兰特 伍德(1891—1942),美国画家。关心传统题材,提倡美国本土艺术风格。———译者

),美国画家。以对宾夕法尼亚州和缅因州人们和乡村景色的描绘而闻③安德鲁 韦思(1917— 

名。———译者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38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国必胜信念

生。不过,当马歇尔将军读了林肯总统在美国内战中写给莉迪亚 毕克斯比夫人的信之后,军事上的必要性与战场人道主义之间的争论出现了爱国主义的转折。在信中,总统安慰了五个儿子均阵亡的毕克斯比夫人。搬出林肯的话使影片脱离了单纯的现实主义领域,使它沐浴着与林肯有关的、。正

(PatrioticGore)中所指出的“他()确如埃德蒙德 威尔逊在《爱国者的血》,

(实具有英雄色彩,在信中他似乎最终……逊,第115页)。

(桑德伯格认为这封信是“美国《圣经》],它变成了美国内的东西[皮特森,第246页])。这也是一个具有某种,因为后来发现毕克斯比夫人只有两个儿子,而不是五个,历史学家对于林肯是否真写了这封信而长期争论不休(唐纳德,第680页)。

毕克斯比信件的真伪姑且不论,它在《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出现代表了片中胜利的第一小部分———美国精神的胜利。我们看到,我们的领导者,从林肯直到马歇尔,不管战争给予了他们怎样的历史重担,他们依旧具有同情心,愿意去安慰战争的受害者,并有能力来公正行事。

马歇尔将军决定找到列兵瑞恩。这一决定启动了约翰 米勒上尉———小分队的头儿———称为“公关”行动的任务。他组织起来的小分队是二战片的老一套:成员们的民族、宗教、家乡和社会状况各异(唯一缺的就是种族,因为二战时美国军队还没有让黑人与白人混编)。结果,这个小分队包括一个工人出身的意大利裔列兵卡帕佐(文 迪塞尔饰),痛恨纳粹的犹太人列兵麦里什(亚当 戈德堡饰),不合群的纽约客列兵莱宾(爱德华 伯恩斯饰),来自南方、时时引用《圣经》的神射手列兵杰克逊(巴里 佩珀饰),富有同情心的卫生员列兵魏德(乔万尼 里比斯饰),明智务实的豪沃斯军士(汤姆 塞兹摩尔饰),以及书呆子气十足、未经战阵的下士厄珀姆(杰里米 戴维斯饰)。

关于这个小分队,以及更早的出现在如下战争片《瓜达尔卡纳尔岛日记》

(AWalkintheSun,1945)《(GuadalcanalDiary,1943)《、阳光下的散步》、大兵乔

(TheStoryofGIJoe,1945)中的小分队,应该记住,重要的是他们不仅的故事》

仅是美国丰富多变与宽容的隐喻,不仅仅是美国作为大熔炉的活生生的例子,还是美国文明与价值观的核心。同样,米勒上尉也具备所有好莱坞英雄的通用特征“:不普通的普通人”。他的战前生活对于他的手下来说是一个谜(他们甚至为此而打赌),他们说他是“用死去的美国兵的器官组装起来的”。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  39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当代美国战争片专辑

他本是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兼棒球教练,并非出于嗜血的欲望和对荣誉、升职或征服的渴望才去战斗;相反,他之所以参战是为了长期以来普通美国士兵的共同夙愿———回到妻子与家人身旁,而这个愿望,据米勒说,会随着他每一次杀人而淡漠下去。由于频繁的战斗而造成的压力和目睹死亡所带来的痛苦,米勒的手会时不时地颤抖。他还代表着一个伤亡统计数字,据他自己计数,个人在他的指挥下死去。尽管如此,,(凯的意义上,二战中所有小分队的真正“任务”恩,第101—149页)。

在。,柴纳克展现诺曼底登陆战的史诗片《最长的一天》(Day,1962)则承认美国的盟友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的贡献,刻画了几十个参与登陆行动的或有名或无名的角色。柴纳克甚至通过对隆美尔、冯 伦斯泰特和普通德国士兵的充满同情的塑造而向敌人表示了敬意。在斯皮尔伯格的影片中,没有提到苏联人,唯一一处提到英国人的地方是评论蒙哥马利将军的寥寥数语,说他被“过高的估计了”。尽管法国人的确在片中出现了,但出现的仅仅是作为象征而飘扬于瑞恩一家在开始段落中所参观的诺曼底公墓上空的三色旗,以及当美国和德国狙击手们在周围激烈交火时躲在公寓楼的残骸之下、吓得魂不附体的法国家庭。

在影片中,对于盟友仅有的正面提及都是间接的,比如美国士兵在战斗间歇饶有兴趣地聆听伊迪斯 比阿夫①的唱片,以及由凯瑟林 拜伦来饰演老年瑞恩的妻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斯皮尔伯格崇敬迈克尔 鲍沃,并以此作为向他致敬的手段。迈克尔 鲍沃是凯瑟林 拜伦的长期合作者,并执导了一系列由她出演的著名的英国二战片。参见冯 贡登)。

斯皮尔伯格并不满足于仅仅消弱盟友的重要贡献,并且宣扬美国人自己在诺曼底登陆中的成就。他与编剧罗伯特 罗达走得更远,甚至展现了“优等民

②族”的成员对于美国流行文化的关注。因此,一个被小分队抓获后吓破胆的德国士兵,为了讨好他们,歇斯底里地卖弄他关于美国女影星贝蒂 格拉布尔的知(漂亮的大腿”),而且在最后绝望的求生努力中,喊出了美国粗话之最“识“:操希特勒!”

①伊迪斯 比阿夫(1915—1963),法国女歌唱家、演员。———译者

②MasterRace,纳粹所谓的德国非犹太族的白种人。———译者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40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国必胜信念

这个德国兵的被俘,以及米勒上尉在厄珀姆下士抗议后拒绝下令处死这个德国兵的行为,使小分队内慢慢累积起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队员们因为这项几个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营救一个人的任务而感到沮丧,而且攻打德国阵地时“医生”魏德的死激起了复仇情绪,他们最想做的莫过于枪毙他们的囚犯。米勒决定饶他一命,这差点儿引发一场叛乱,生活情况,在部下眼里,真实的人时,骚动才平息。,在《拯救大兵瑞恩》,能够而),但这是特例而不是规则。在其,。

,他在小分队和影片里扮演了一个奇怪的角色。在那些饱经战火锤炼的游骑兵①中,他显得对战斗一无所知。米勒上尉把他招来是让他做翻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厄珀姆可以随口引用爱默生②1838年的著名演讲《战争》“:战争培育理智,将意志转化为行动,锻炼人的体格,

(理查森,第在危急时刻把人们带入突发的密切冲突之中,让人们相互较量。”

275页)。厄珀姆做不到的是背自己的装备,而且,直到影片结尾,他依然无法履行士兵的基本功能———杀人。

在真正的意义上,厄珀姆正是爱默生在他的经典之作《论美国学者》中所贬斥的人:依赖于过去的书呆子。相比之下,能够立即听出爱默生的引言,从而表明他多少也是个知识分子的米勒,则是爱默生理解并赞许的依靠自己的人,这种人“在

(阿特金森,第150页)。大庭广众之中也能以十足的可爱态度保持孤单的独立”

提及美国第一个伟大的学者仅仅是为了强调斯皮尔伯格和罗达对于美国文化资源的忠诚。他们本可以轻松地在无数欧洲诗人和哲学家那里找到有关战争的引语。他们却选择了这个曾被评论家欧文 豪称为“美国新纪元”的诗人和哲学家,在影片中创造了另一个例子来说明美国的卓越,这次是在思想领域。

与米勒和厄珀姆的博学以及小分队的种族差异和地域特点相对照,列兵瑞恩(马特 达蒙饰)是被扔进恐怖的欧战的天真纯洁的农场男孩。他是那种在欧内斯特 海明威、约翰 多斯 帕索斯和e.e.卡明斯,可能还有司各特 菲茨杰拉

①Rangers,二战中,美国仿效英国突击队组建的特种部队。———译者

②R.W.爱默生(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演说家和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文学运动领袖,其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极大。———译者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  41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当代美国战争片专辑

尔德笔下①,一眼就能认出来的人:就存在的意义上说,是那种在战争中创造自我的美国人。因此,瑞恩在听到兄弟的死讯和要他回家的命令后,他的评论是:“我现在仅仅是和曾被我抛弃的兄弟在一起,我不会再舍弃他们了。”

确实,瑞恩几乎已经记不起他的弟兄与家庭了历中怀念他们之后,和两个兄弟对大哥搞了一个恶作剧,追忆,中,随时等待德国人又一轮的进攻瑞恩拒绝回家,:原先的普通人变成了能够击败世界上最强。影片的最后20分钟证明士兵们已经多么精通杀人的技术。小组战术,米勒上尉创造的“粘性炸弹”、杰克逊列兵出神入化的射击,大多数人从未动摇过的忠于职守的信念,通过这一切,他们在一座生死攸关的桥上挡住了一支德国机械化部队的推进,直到救援纵队和空中掩护到来。

可以预言的是:小分队的大部分成员在战斗中阵亡了,包括豪沃斯军士和米勒上尉,米勒上尉的遗言是给列兵瑞恩的命令“:打赢这一仗!”他的临终嘱托被劫后余生的瑞恩铭刻在心,因此在米勒上尉的墓前,他要求他的爱妻“:对我说我的一生过得很好。对我说我是一个好人。”瑞恩这一深刻反省式的要求得到了他身旁充满敬意的家人和爱妻的明确回应。

尽管对于瑞恩的命令,在潜台词中,是对于他这一代人的命令,但“打赢这一仗”也是从瑞恩的一代一直回响到婴儿潮的一代甚至X一代和Y一代的命令。确实,每一代美国人都必须对得起奥马哈海滩和二战其他战斗中的牺牲。

米勒上尉的遗言使将来的世世代代在20世纪和21世纪有可能把大萧条/二战的一代转化为自我牺牲的美国理想的化身。正如南北战争在19世纪的后半叶成为同样的爱国观的试金石一般,二战对于美国人来说,已经变成了神话般的时刻,在那一时刻整个国家都致力于战胜邪恶和野蛮。

①E.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他的两部分别描写一战和二战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成为现代世界名著。J.多斯 帕索斯(1896—1970),美国小说家,其作品反映二战后青年人的迷惘情绪。代表作有《曼哈顿中转站》《、美国》三部曲等。F.S.菲茨杰拉尔德(1896—194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和《最后一个巨头》等。e.e.卡明斯(1894—1962),美国现代美术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曾在巴黎学习艺术,以大胆的现代派艺术创新著称。成名作有《巨大的房间》和《埃米》,诗集有《郁金香与烟囱》。———编者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42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国必胜信念

从二战的回忆中所获得的力量,即使在冷战期间、在朝鲜那场“被遗忘的战(布莱尔)期间和美国介入越战期间,也没有消逝。因此,二战已经变成了美争”

国爱国美德和必胜信念的不可或缺的象征。无论何时,只要有必要,它就会被提出来颂扬美国军队和美国精神。美国在冷战和海湾战争中低调的胜利使其荣誉多少显得有些暧昧《拯救大兵瑞恩》,对此是一剂解毒的良药有令人震惊的现实主义《拯救大兵瑞恩》,美国那位受难圣徒般的第16,,史真实、,对美国思想传统的颂扬,,这些混合在一起,使,比如《珍珠

(ThirteenDays)就继续欢呼美国的必胜信念,并将21。

[参考书目]:

BrooksAtkinsoned.TheCompleteEssaysandotherWritingsofRalphWaldoEmerson(NewYork:ModernLibrary,1950)

(纽约,现代图书馆,1950)布鲁克斯 阿特金森(编)《拉尔夫 瓦尔多 爱默生论文全集及其他作品集》

MichaelBechlossandTalbottStrobeAttheHighestLevels:TheInsideStoryoftheEndoftheColdWar(NewYork:Lit2tleBrown,1993)

(纽约,小布朗出版社,1993)迈克尔 贝克洛斯与塔尔博特 斯特罗布著《最高层:冷战结束的内幕》

ClayBlairTheForgottenWar:AmericainKorea,1950—1953(NewYork:FreePress,1987)

(纽约,自由出版社,1987)克雷 布莱尔著《被遗忘的战争:美国在朝鲜,1950—1953》

LouCannonPresidentReagan:TheRoleofaLifetime(NewYork:SimonandSchuster,1991)

(纽约,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1991)卢 坎农著《里根总统:终生的角色》

DavidHDonaldLincoln(NewYork:SimonandandSchuster,1995)

(纽约,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1995)戴维 H.唐纳德著《林肯》

(NewYorkMelGussow“Achild(andanAdult)ofWar:AmilitaryHistorianPutsaVividCastonWorldWarI.”

Times,July3,1999:B11)

(麦尔 古索著《战争的孩子(与成人):军事史学家令第一次世界大战栩栩如生》《纽约时报》,1999年7月3日,B11)

IrvingHoweTheAmericanNewness:CultureandPoliticsintheAgeofEmerson(Cambridge:HarwardUP,1986)

(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86)欧文 豪著《美国新纪元:爱默生时代的文化与政治》

KathrynKaneVisionsofWar:HollywoodCombatFilmsofWorldWarII(AnnArbor:UMI,1982)

(安阿伯,UMI,1982)凯瑟林 凯恩著《战争景象:好莱坞的二战作战影片》

MerrillDPetersonLincolninAmericanMemory(NewYork:OxfordUP,1994)

(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梅里尔 D.皮特森著《美国人记忆中的林肯》

RobertD.JrRichardson.Emerson:TheMindonFire(Berkeley:UofCaliforniaP,1995)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5)小罗伯特 D.理查森著《爱默生:燃烧的思想》

KennethVonGundenPostModernAuteurs.Coppola,Lucas,DePalma,SpielbergandScorsese.(Jefferson:McFarland,1991)

(杰斐逊,麦克法兰出版社,肯尼思 冯 贡登著《后现代“作者”:科波拉、卢卡斯、德 帕尔马、斯皮尔伯格和斯科塞斯》

1991)

EdmundWilsonPatrioticGore:StudiesintheLiteratureoftheAmericanCivilWar(NewYork:OxfordUP,1966)

(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6)埃德蒙德 威尔逊著《爱国者的血:美国内战文献研究》

世界电影 WORLD CINEMA  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c3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