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地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23 00: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扬州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2013.01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

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

在答题卡上。

3. 作答选择题与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 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

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图1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地方时为12:00 时,北京时间为 A.12:00 B.13:00 C.14:00 D.16:00 2.由图中信息推断,此日最可能是 A.夏至 B.冬至 C.春分 D.秋分

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正确表示2012年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地球再次回到①处历时365天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②为外力作用

高一地理(第1页,共10页)

图1 ③ ④ ① 图2 ② ⑦ B.③④为变质作用 C.⑤⑥为冷却凝固作用 D.⑦⑧为重熔再生作用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B.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C.沉积岩的典型代表有玄武岩,具有层理构造

D.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形成地壳的物质循环 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②-④

8.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图5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0° 10° 20° 23° 26 ′ 30° 图例 气压带 风带 变质岩 ① 岩浆 ⑥ ⑤ ② B ⑧ A ③ ④ 图3

① ④ ② 图4

③ 大气上界

地面

图5

9.图中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湿润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10.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中位置时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欧洲西海岸高温少雨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 图6为“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1-12题。

高一地理(第2页,共10页)

11.a、b、c、d四箭头所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力,乙地大于甲地 B.气压,丁地大于甲地

C.气温,丙地高于乙地 D.大气逆辐射,丙地强于丁地

图7为“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8中,表示①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A.a B.b C.c

D.d

② ① 23°26′ ③ ④ 图6

66°34′ 14.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图7

17℃ 19℃ 21℃ 21℃ 19℃ 17℃ 19℃ 21℃ 23℃ ℃ 23 21℃ ℃ 19 a b 图 c d 8

A.洋流①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B.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 C.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 D.洋流④对欧洲西部气候的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图9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完成15-16题。

图9

15.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碳流动环节是

高一地理(第3页,共10页)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16.此图可以说明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B.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C.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D.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不会跨越圈层界限

D.②④

图10为“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关系图”,读图完成17-18题。

图10

17.据图分析①自然带的名称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高山草原(草甸)带 18.自然带沿a方向更替,其形成的基础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大气环流

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完整、理论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强调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图11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图”,据此完成19-20题。

图11

19.图示虚线箭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不和谐,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资源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高一地理(第4页,共10页)

20.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注重环境保护 ②提倡节能减排 ③合理利用资源 ④遵循自然规律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1.有专家指出2012年初一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高峰即将出现,本次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①②

②世界各地降水量均增多 ④航天发射受太阳活动影响

C.①④

D.③④

B.②③

22.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②太阳辐射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和生物的活动 ③太阳能量巨大而且集中,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 ④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12,完成1-2题。 23.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A.暖锋 B.冷锋 C.低压系统 D.高压系统

24.冬春季节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台风 B.伏旱 C.寒潮 D.暴雨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13),完成14-15题。

图12

25.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状况看,它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26.若该天气系统7、8月份控制我国长江流域,则当地的天气为 A.沙尘暴 B.梅雨 C.出现 D.伏旱 27.有关水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的冰川,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B.蒸发使水变成水蒸气,是水从其它圈层进入大气圈的主要途径 C.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不改变地表形态

高一地理(第5页,共10页)

图13

D.降水一旦被生物吸收和利用,就不会参与下一轮水循环

28.“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9.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

A.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 B.水文、土壤、空气、阳光、交通 C.阳光、空气、土壤、市场、生物 D.太阳、土壤、水文、动物、人类 30.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的

A.非地带性规律 B.地域分异规律 C.地带性规律 D.整体性规律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探测器飞越小行星探测,圆满完成使命。据此完成31-32题。

31.在“嫦娥二号”探月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地球上之所以出现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有

A.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 D.地球上四季分明 3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嫦娥二号”的有 .

A. 地月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星系 图14中abcd四点间存在环流,根据下表提供的四点气压数值,完成33-35题。

图14

33.若abcd四点间形成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c处气流流向a处 B.a处气压低于b处,所以b处气流流向a处 C.b处气压低于d处,所以b处气温高于d处 D.c处气压高于d处,所以d处气温高于c处 34.关于abcd四点间存在的环流,判断正确的有

高一地理(第6页,共10页)

A. 若该环流表示中纬环流,则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则d为郊区 C. 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c为海洋 D.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则d为山坡 35.abcd四点间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垂直方向气压差异 B.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C.近地面温度差异 D.近地面风向差异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涂黑。(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36. 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干扰甚至中断无线电长波通讯。

37.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8.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39.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40. 对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41.图15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80°90°60°30°0°30°60°90°120°60°0°60°120°180°A C B D E 图15

(1)若某日A点和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 (2)图中ABCDE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3)从“国庆节”到我国的“春节”,A点的昼夜状况是 ,变化规律是 。

(4)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A、B之间,全球的热带范围可能 (扩大或缩小),寒带范围可能 (扩大或缩小)。

(5)若A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14:00,在图中用阴影画出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

高一地理(第7页,共10页)

42.图16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② ③ ④ ① 图16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 ;从地貌类型看,丙为 。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 作用形成,丙、丁处由 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处,请说明理由。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 ,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 。

(5)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

43.2012年距马可·波罗第一次东行抵达中国已有746年,马可·波罗的东行之旅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图17为“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70°E 马可·波罗东行路线 (1271-1295年) A E 图17

(1)图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 ,C处气候类型为 ,对应图18中的 图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高一地理(第8页,共10页)

15℃℃ 0℃ ℃ -15 ℃ -30 ℃ -45 ℃ -6030℃℃ 气温(℃)mm) mm 气温(℃) 降水(降水气温(℃) 降水(mm) 600 30℃ 600 500 500 15℃ 400 400 0℃ 300 300 -15℃ 200 200 -30℃ 图18 100 100 -45℃ 0 0 -60℃ 甲 乙

(2)图19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17中的 (C-E-D或A-B-C),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图19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 、 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于2012年指出: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高温的发生频率可能增加10倍,由此会更多地出现强降水,热带气旋的风速也会大大增加。

材料二 新华网马尼拉2012年12月16日电: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16日下午发布最新灾情通报,该国因台风“宝霞”死亡的人数已升至1000多人。

材料三 图20中甲为“宝霞移动路径示意图”,乙为“气压变化过程示意图”

高一地理(第9页,共10页)

图20 乙

(1)形成台风“宝霞”的天气系统类型是 ,此时我国台湾南部沿海的风向主要是 。

(2)乙图中A、B、C、D四条曲线,能表示“宝霞”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在图21中完成下列问题:

D A B C 图21

防 ① 御 ② 措 ③ 施 Ⅰ.洪涝、特大暴雨、台风、全球气候变暖与A、B、C、D四个方框的正确对应是 A ,B ,C ,D

Ⅱ.在最右侧方框中填写出针对上述灾害所采取的主要防御措施。

(4)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你有哪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第10页,共1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b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