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兄弟浅析

更新时间:2024-01-27 05: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讽刺小说,而兄弟形象众多是这部经典作品的一大特色。吴敬梓在塑造这些兄弟形象时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通过细节描写来渲染兄弟形象,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中国,这些兄弟形象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儒林外史》兄弟形象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其启迪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发展观,确立符合经济时代的正确伦理道德观,以德治国,以解决当前的道德滑坡现象,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儒林外史》 兄弟形象 艺术手法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人伦关系分为五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合称“五伦”。兄弟关系作为“五伦”之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人伦关系。它反映到中国古代小说中,则化作多种多样的兄弟形象,展现出百味人生。在《儒林外史》中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五十多回的小说里出现了众多的兄弟形象,这在中国的古代小说中十分罕见。细剖一对对兄弟形象,不难发现:不管吴敬梓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这一系列形象都有规律地呈现出不同的类型特征,导致了不同的客观效果。据考察,《儒林外史》大致写了二十对兄弟,作者对他们的用笔或浓抹或淡描,或细致,或敷衍,给人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此外,作者对严贡生严监生、王德王仁、余特余持等兄弟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可与范进、周进、杜少卿等主要人物相媲美。从最先出场的二严到最后出场的二徐,穿越百年,小说对世情世态的揭露具有极其深刻的警世意味。 一、《儒林外史》中主要的兄弟形象

《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其艺术表现手法极其精湛。小说中的兄弟形象,虽可以类相别,但是同一类的兄弟形象亦有其各自特点。应该说,这是吴敬梓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

对于处理兄弟关系而言,儒家文化讲求一个“悌”字诀,它要求兄弟之间应相互友爱,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兄友弟恭”是封建道德理想之一,而吴敬梓在现实生活中所亲历的却是“兄

弟参商”,在吴敬梓生活的时代,由于在父母双亡后,吴敬梓亲眼目睹了一场财产争夺战,这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这种经历引发了他对传统伦理中的兄弟关系的深思,并将这种思考借小说中的兄弟形象传达出来。

按兄弟间的关系来划分,《儒林外史》中的兄弟形象可分为两类: 1、兄友弟恭型兄弟形象

《儒林外史》中也不乏兄友弟恭形象,较为典型的有余特。余特、余持兄弟是遵循人伦纲常的孝悌君子。他们像是暗夜里的灯火,可将人心导向光明。

余特、余持两兄弟在小说中,是一对不可忽视,也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形象。他们最引人瞩目的表现是尽孝。邻居家失火,不得不把父母灵柩抬出。而当地风俗认为,抬出的棺木如再抬进家门是“要穷人家”的,众亲友都劝他们就此下葬,但他们宁可“穷死”也要把灵柩请进中堂。

余特身陷官司,而余持恪尽悌道,余持对兄长的赃事给予包办,不辞劳累多次顶抗官司,替兄受罪。值得一提的是,余特、余持兄弟生活的五河县,在作者笔下是一个“礼义廉耻都灭绝了”的地方。个个都想巴结彭家和方家,就只有这弟兄两个守着祖宗的家训,闭户读书,不讲这些“隔壁帐的势利”。他们洁身自爱、兄友弟恭的行为,与当地趋炎附势的人们形成了鲜明对比。余氏兄弟如青莲般出淤泥而不染,可谓君子也!

除了余氏兄弟之外,吴敬梓还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描写了倪廷珠和倪廷玺兄弟的相识。他们都是作品中兄友弟恭的典型代表。 2、情义淡薄型兄弟形象

与兄友弟恭的温情相较,情义淡薄的兄弟关系则散发出透心的凉意。作者在作品中对这一类兄弟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儒林外史》严贡生、严监生虽是同胞兄弟,“却在两个宅里住”,与兄弟同居共产的传统不符。二严是吴敬梓的“诛心”之笔,给予谴责和嘲讽那些情谊淡薄型的兄弟。特别是对寡恩薄情的严贡生,作者更是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小说中出现的严贡生,他鼓吹自己与知县相与,行凶于乡间,拴人猪仔,讹人利钱,攀结官亲,讹诈船钱,极其可恨。严贡生的作恶行为受到控告,便逃到省城去了,从而牵连到其弟严监生。严监生家私万贯,却胆小吝啬。闻说严大披案逃跑,严监生甚是害怕,又是留差人饮酒吃饭,拿钱充塞,又是请来妻舅商量对策。他身怀十万,却舍不得买一斤猪肉来家,当儿子要吃肉时,就到熟切店买四个钱的肉哄儿子。他对自己的刻薄更胜于对家人,病重也舍不得银子吃人参,导致身亡。更为可笑的是,在他即将断气的时候,却因多点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还高高举着两个手指。

曹植曾作《七步诗》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严贡生、严监生虽是同胞兄弟,却近乎“有名无实”,严监生扶正赵氏时,严贡生不贺喜,严监生死,严贡生不奔丧,并要其另葬,不入祖茔,毫不履行兄弟间的“救

乏、贺善、吊灾、祭敬、丧哀”的义务和责任。最令人愤慨的是当弟死侄夭后,他竟欺侮弟妇,从中作梗,使其立嗣不成,又乘兴讼之机,吞并了胞弟遗产的七股,全然不顾礼仪和兄弟之情。小说中其它情义淡薄型的兄弟形象,吴敬梓都对其冷嘲热讽,或直接予以批评。

《儒林外史》中的兄弟形象,按性情差异分为两类,即相似性与相异性。吴敬梓调动了多种手法,运用同则归类,异则互衬的手法来进行描写,加深了刻画兄弟形象的力度。 1、相似型兄弟形象

相似兄弟是指成长经历相似,性情大同小异的兄弟。《儒林外史》中有很多性情相似,言行举止不谋而和的兄弟形象。他们的行为上具有一致性,如娄三娄四兄弟,常常同时出现在小说中,两人言行举止十分相似,具有相似的性格特点,是相似型兄弟的典型代表。再如王德、王仁兄弟,身为廪膳生员却见利忘义,两人互为补充,以至不可分割,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兄弟形象。

再如卜诚、卜信为人淳朴老实;余敷、余殷趋炎附势,无知做作;汤由、汤实不学无术、四处招摇等。吴敬梓突出了他们性格中共有的主要特征,对这种性格特征加以突出强化,这样处理有利于激化矛盾冲突,容易产生戏剧性的效果,更易达到讽刺目的,符合《儒林外史》反映世情世相的创作意图。如果分开来写这些兄弟形象,对兄弟形象的刻画则显单薄,艺术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b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