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24 2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定 B、法院判决 C、国会立法 D、委托立法

3、下列( )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 B、常规政策 C、程序性政策 D、初始政策

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 )。

A、地理环境

B、国际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7、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 )。 A、西蒙 B、林布隆 C、詹尼斯 D、戴伊

8、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 A、传统政治学

1

)。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 )中。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

C、零起点法 D、对演法

10、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11、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 )。

A、对演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零起点法

12、下列人物中( )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A、查尔斯·奥·琼斯 B、大卫·罗宾逊 C、佛瑞斯特 D、安德森

13、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评终

14、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 A、政策监控 B、政策检查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15、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 )。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16、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2

D、高等院校评估

17、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C、总结与报告 D、搜集信息 18、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 )。 A、信息资料 B、评估标准 C、评估方法 D、评估报告

19、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 )。 A、学术团体评估 B、高等院校评估 C、委托评估 D、专家评估

20、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针对政策效果进行的评估通常称为( )。 A、政策分析 B、政策反馈 C、后评估 D、前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A、人大决定 B、基本法 C、一般法律 D、地方性法规 E、宪法

2、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 A、立法机关 B、政党

C、利益集团

D、行政执行机关 E、法院

3、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 ) 。 A、胡弗研究所 B、联想集团 C、兰德公司

D、肯尼迪政府学院 E、野村研究所

4、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 ) 。 A、妥协 B、替代 C、合并 D、分解

3

E、缩减

5、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 ) 。 A、自然灾害 B、生态变迁 C、国际冲突

D、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 E、战争

6.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含下列哪几方面( )。 A.研究对象 B.概念体系 C.研究方法

D.研究机构

E.研究目标

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步骤通常的安排是( )。 A.从经验观察开始 B.从经验概括开始 C.从理论开始 D.从假设开始 8.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克劳塞维茨 C.卡尔·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E.托克维尔

9.在90年代,公共政策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 )。 A.伦理取向 B.管理取向 C.民族取向

D.理想取向

E.政府改革取向

10.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在 ( )。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机构的设立

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E.政府的关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答:(1)管制功能。(2)导向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2、简述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

(1)地理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4)社会变迁。(环境。

3、简述渐进模型的特点。

答:(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4、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答:(1)政治原则的偏离。

4

。 5)国际 )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超重。 (5)表达方式失当。

5、简述政策评估的功能。

答:(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去向的主要依据。 (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答:(1)公民个人的作用;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

(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它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3)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他们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的角色。

(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影响。

(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

2、试述政策终结的地位和作用。

2.答: (1)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二是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2)政策终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②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③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

刚打 上 流 上算 足 ?

我国南方某乡政府召开扩大会议商讨同外省Y县进行农业贸易往来事宜。任的刘乡长希望通过大家的赞成和支持干一番事业,副乡长王某另有其它,对这一提案谨慎对待。

会议开始,主持人刘乡长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老李说:“自古以来Y县人狡猾,诡计多端,实在是不好惹??”

老杨说:“上次从报纸上看到,Y县人与外地人打了经济官司,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这桩买卖太难做,弄不好落个血本无归??所以我坚决反对” 小王伸了伸懒腰,满不在乎地说:“我不了解这方面的事,??我随大?”

副乡长王某:“这件事还须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 ????

5

意吧

经我还根( (

见,

过一段时间的七嘴八舌,刘乡长坐不住了,他看了看表说,对于大家的们会进一步分析,然后再征求大家的意见做出具体安排,今天先到这儿有其他事情要办。于是大家在七嘴八舌中离开了会场。 据上述事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老李、老杨、小王三个人的话语分别反映了什么心理效应? 2) 刘乡长终止会议的做法又反映了哪种心理效应?

答:(1)老李、老杨、小王三个人的话语分别反映了定型效应、光环效应、从众效应。 (2)刘乡长的做法反映了黄灯效应。

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威尔逊 B、伊斯顿 C、戴伊 D、内格尔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错误的政策会具有负导向功能 B、正确的政策只会产生正导向功能

C、正确的政策会具有正导向功能和负导向功能

D、西方某些国家的福利政策体现了政策的负导向功能 3、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环境是( )。 A、地理环境 B、政治传统 C、经济环境 D、国际环境

4、提出满意模型的学者是( )。 A、西蒙 B、詹尼斯 C、林布隆

D、托马斯·戴伊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 A、西蒙 B、詹尼斯 C、林布隆 D、戴伊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7、“因为??所以??”,因为A=B,B=C,所以A=C,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

6

A、经验思维 B、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创新思维

8、首因效应又称为( )。 A、新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先头效应

9、人们把决策活动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 )。 A、新闻效应 B、黄灯效应 C、红灯效应 D、乐队效应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

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D、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

1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 A、确定政策目标 B、评估政策方案 C、拟定政策方案 D、择定政策方案 12、前评估是指( )。 A、对政策目标的评估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C、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D、对政策价值的评估

13、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 A、职员要求公司老板发放交通费 B、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C、群众强烈要求电视台报道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 D、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14、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 D、社会问题的认定

15、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 )。 A、社会动员 B、媒体宣传 C、体制内运作 D、公众参与

7

16、下列选项中,( )属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A、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B、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C、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社会公正原则 D、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17、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前评估 D、委托评估

18、外部评估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学术团体评估 B、咨询机构评估 C、高等院校评估 D、委托评估

19、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 A、脚本写作 B、头脑风暴法 C、博弈法

D、个人判断法

20、委托高等院校进行评估属于( )。 A、外部评估 B、内部评估 C、正式评估 D、前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 B、其目标在于产生物质性效果

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 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 E、政府想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2、一般说来,政策议程的主要阶段包括( ) 。 A、公众议程 B、政党议程 C、媒体议程 D、政府议程 E、专家议程

3、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 ) 。 A、决策者

8

B、执行者

C、专业学术团体 D、研究机构 E、政策目标群体

4、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终结方式的是( ) 。

A、我国单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分解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多项。 B、学校禁止学生抽烟喝酒 C、我国企业实行利改税 D、工人要求老板缩短工作日

E、街头出现了许多染成金发的中国少年 5、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从众效应的有( ) 。 A、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B、谢利夫的光点实验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 E、我思故我在

6.( )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A.公共问题 B.公共目标 C.公共利益 D.公共伦理 7.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由哪几个层级构成。( )

A.中央政策 B.省政策 C.市政策

D.地方政策

E.基层政策

8.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有哪几部分组成(BCD A.立法决策 B.党的政策 C.人大决策

D.行政决策

E.司法政策

9.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 )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10.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 )。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 答:(1)政治价值观。 (2)组织价值观。 (3)个人价值观。

9

(4)公众价值观。 (5)意识形态价值观。

2、简述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 答:(1)以主权者身份,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用个人的权力;

(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 (3)使用威胁手段,如请愿、示威、罢工等活动;

(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游说等手段,影响政策导向;

(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3、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 .答:(1)一致性思维。

(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 (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4、简述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条件。 答:(1)经费资源。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4)权威资源

5、简述政策终结的对象。 答:(1)权力与责任。

(2)政策功能(服务与管制)。 (3)相关组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答案要点: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政策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1)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需要而产生。 (2)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

(3)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2、试述政策终结的措施。 2.答案要点:

(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 (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 (5)做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

10

C、颂歌效应 D、黄灯效应

14、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简单多数方法 B、加权简单多数法 C、同意表决法 D、赞成投票制

15、―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两句话的思想均体现了下列哪一理论模型( )。 A、渐进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传统理性模型 D、过程模型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 )。

A、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 B、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 C、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

D、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17、下列机构和组织中不属于思想库的是( )

A、兰德公司 B、野村研究所 C、布鲁金斯学会 D、奥姆真理教

18、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施 C、收集信息 D、总结与报告 19、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正、修正,这种做法属于( )。 A、政策均衡 B、政策终结 C、政策持续 D、政策调整

20、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1、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 )。 A、政治价值观 B、组织价值观 C、个人价值观 D、公众价值观

E、意识形态价值观

2、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以分为(CDE ) 。 A、中央政策 B、反馈政策 C、权力型政策 D、妥协型政策 E、博弈型政策

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 ) 。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 C、群体狂想症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E、指鹿为马

4、下列对政策终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政策终结与一般自然现象中终结无异 B、它是人们的主动性行为

C、当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时,可以终结政策

D、当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时,可以终结政策 E、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5、下列对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 B、政策诉求主体希望能够建立相应的公众议程 C、客观上一般不涉及公众 D、其主要特征是―体制内运作‖

E、其扩散的对象不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 6、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ABCDE)

A、关联性 D、历史性

B、主观性 E、动态性

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D、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C、人为性

7、通常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ABCDE) A、政治领袖 E、政府部门本身 8、在现代政府构成中,( A、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E、公民

22

C、民意代表和大众传媒

)等都会成为政策问题的提出者。 B、行政机关 D、军队

9、边界分析法往往有下列哪些步骤组成。( A、相关性分析 C、饱和抽样

E、边界估计

B、层次性分析 D、诱导性提高

10、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为如下哪两类( A、系统议程 C、行政议程

B、政府议程 D、司法议程

E、立法议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1. 答:(1)外在创始型。 (2)政治动员型。 (3)内在创始型。

2、简述决策过程中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

(2)双趋冲突,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

3、简述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 答:(1)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

(2)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问题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3)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在遇到满意方案时便会终止其搜索行为

5、简述政策终结针对的主要情况。 答:(1)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

(2)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

(3)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

(4)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6、简述政策终结的对象。 答:(1)权力与责任;政策终结预示着相应权力的丧失和相关责任的放弃。

(2)政策功能;政策终结意味着相应服务的停止或相关管制的撤销。 (3)相关组织;政策终结通常伴随着相关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要点: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1)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①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③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23

(2)政策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公共政策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2、试述评估模型效用的一般性标准。 要点:(1)这种模型能够排列并简化现实;(2)这种模型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认定重要层面;(3)这种政策模型符合社会现实;(4)这种模型能够提供有意义的沟通;(5)这种模型能够指导调查与研究;(6)这种模型能够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

去年以来,山东省鱼台县供电部门按上级部署对全县农网实施改造。8月21日,山东省物价局、省电力工业局联合下发的鲁价工发[2000]268号文件规定:―农网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向农民收取费用,……农户电表更换和入户线改造均应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经校验不合格、不能继续使用的电表除外),每户收费额最高不得超过180元,并不得另外再加收管理费、施工费等任何费用。‖―农网改造所需设备材料一律以招标采购价格为到用户的最终价格,不得再另加任何费用。‖

然而,鱼台县供电部门既不校验电表,也不管农民愿意不愿意,便擅自强行拆除了全县所有农户正常使用的电表,换上了统一购买的新表,而且把换下来的农民自己花钱买的电表统统拉走了。收费额则由省里规定的―最高不得超过180元‖提高到200元、230元,有的村甚至收到260元。谷亭镇七圣堂村部分农户因拒绝缴纳多收费用,竟被停电30余天。 试从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鱼台县供电部门的行为。

答:

(1)政策执行主体思想觉悟低下,政治素质不合格,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与原政策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

(2)政策对象:群众的知识水平较低,传统观念比较浓厚,害怕受到惩罚。

(3)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措施,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保障政策的切实执行。

第五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斯图亚特·内格尔对公共政策的看法是( )。

A、公共政策是政治家判定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的决定 D、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最基本的公共政策形式是( )。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法院决定

24

D、政党政策

3、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 )。 A、三权分立 B、四权分立 C、议行合一 D、两权并行

4、下列选项中明显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常规政策 B、例行政策 C、定型化政策 D、象征性政策

5、公平方程式“个人:结果/投入=他人:结果/投入”的提出者是( )。 A、罗尔斯 B、亚当斯 C、诺齐克 D、克朗

6、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矮子协会 B、巨人集团 C、自然之友 D、野村研究所

7、尼采曾说:“疯狂对个人而言只是一种例外,但对有些小组来讲,却成为一种规律。”他的论断揭示下列哪种理论模型的后果( )。 A、精英模型 B、小组意识模型 C、系统模型 D、渐进模型

8、传统理性模型对人的假设是( )。 A、经济人 B、道德人 C、行政人 D、社会人

9、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 )模型。 A、团体 B、过程 C、理性 D、渐进

10、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 A、政策问题的确立 B、政策议程的建立 C、政策方案的择定

D、政策目标的确立

11、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 )。 A、设计政策方案

25

B、选择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评估政策方案

12、由群体成员对所有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胜出,这种择案方法称作( )。 A、正负表决法 B、孔多塞标准 C、博尔达计数 D、同意表决法

13、一票否决制又被称作( )。 A、淘汰投票制 B、正负表决法 C、全体一致原则 D、否定表决法

14、下列择案方法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博尔达计数 B、两两对比法 C、孔多塞标准 D、成对表决法

15、下列行为中属于政策诉求的是( )。 A、巴以冲突

B、学生要求校方解除网络封锁 C、矿工要求老板增加安全设施 D、农民要求政府提高粮食价格

16、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 )。 A、多数原则 B、赞成投票制 C、等级决定制 D、末位淘汰制

17、认知均衡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海森堡 B、海德格尔 C、海默 D、海德

18、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客观和中肯 B、极端和绝对 C、相对和主观 D、以上都不对

19、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属于心理压力中的(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前后冲突

26

20、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证实了( )的存在。 A、晕轮效应 B、光环效应 C、定型效应 D、从众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A、宪法 B、基本法

C、超出基本法律性质但仍包括在现行宪法界定范围内的其他法律 D、人大决定 E、地方性法规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 。 A、立法机关 B、选民

C、利益集团 D、领袖人物 E、行政机关

3、制定评估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工作( ) 。 A、描述评估对象 B、阐述评估目的 C、建立评估标准 D、选择评估方法 E、确定评估目标

4、下列选项中属于定型效应的是( ) 。 A、种族成见 B、职业成见 C、指鹿为马 D、性别成见

E、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5、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 ) 。 A、国际冲突 B、生态变迁 C、战争

D、自然灾害

E、意外的人为事件

6、政策目标一般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问题的针对性 C、公平性 E、可选择性

B、未来的预期性 D、效率性

27

7、确定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我们一定要(

A、从主观愿望出发 C、切实可行 E、降格要求

A、实事求是 C、系统协调 E、伦理考量

A、紧扣政策目标 C、方案彼此独立 E、方案切实可行

A、政策内容合法化

B、面向未来 D、明确具体

D、志存高远

B、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

8、确定政策目标要遵循的原则是(

9、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B、规划多重方案 D、方案要有创新

10、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B、决策过程合法化

D、以法律形成颁布所有政策

E、政治体系的合法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

.答:(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4)法院。 2、简述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答:(1)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与范围。 (3)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3、简述政策执行群体中的个体互补包括的内容。

答:(1)知识互补。(2)能力互补。(3)年龄互补。(4)性别互补。(5)个性互补。

4、简述政策执行的功能。

答: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政策执行的首要功能就是通过将政策转换成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按照政策既定目标进行努力。

(2)检验政策成效;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能对政策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完善政策。

(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制定一项新的政策往往要依据先前政策实施后由各种渠道反馈上来的信息,在分析先前政策效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新的政策

5、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答:(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28

(4)承受能力的超重。 (5)表达方式失当。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政策合法性的内容。

(1)从广义角度而言,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该过程分为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部分。 (2)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政策合法性意味着决策主体合法、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以及政策法律化。

2、试述政策终结的障碍。

政策终结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理方面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他们认为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工作的失误;二是政策执行者,当原来政策带给他们的权力、尊严和利益被取消时,他们自然会努力抗拒;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为了保护自己既得利益,自然会站在政策终结的对立面。

(2)组织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机构也会寻求自身的发展和扩展,当政策终结不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时,来自组织方面的阻力会增大。

(3)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面临终结时,社会上的反对势力会很自然地联合起来,形成利益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的终结。

(4)法律方面的障碍;政策的废止、组织的撤销都须经过法定的程序,而将失败的政策在法律程序中曝光,会使人们对立法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 (5)资源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中已投入的巨大成本会因政策终结而付诸东流,另外,政策终结行为本身也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2)首先,D乡的政策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没有能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其

29

次,政策目标不具有前瞻性,短时间内拆除新房只会造成极大浪费;再次,其目标定得偏高,远远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

(3)该县的评估标准存在问题,其评估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都出现了严重失误。

第六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韦伯 D、安德森 2、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政策学者是( )。

A、威尔逊 B、伊斯顿 C、戴伊 D、内格尔

3、认为“政治是社会中的弱肉强食”的观点属于( )。 A、社会达尔文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虚无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政策只会产生正导向功能 B、错误的政策会具有负导向功能

C、正确的政策可能具有正导向功能和负导向功能

D、西方某些国家的福利政策体现了政策的负导向功能 5、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分为( )。 A、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 B、长期政策、中期政策和短期政策

C、权力型政策、妥协型政策与博弈型政策 D、实质性政策与象征性政策

6、我国特区经济政策和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表现了政策的( )特征。 A、稳定性 B、倾斜性 C、合法性 D、普遍性

7、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 A、西蒙 B、詹尼斯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b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