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更新时间:2024-05-22 02: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理念】

对话教学,唯有高扬主体之魂,调动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得以升腾;唯有吮吸言语之汁,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才能得以升格;唯有浸润情感之泉,直抵学生的心灵,才能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

1、 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领悟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 凭借和整合文本材料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

2、这株柳树在作者的眼中是一株( ? )的柳树?师板书:神奇

3、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株柳树长得十分——高大,粗壮,让我

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直接描写柳树的这个段落,(出示投影5自然段)通过你们深情的朗读,让这株高大,粗壮的柳树巍巍然撑立在我们面前。 师:难道这株柳树的神奇就仅仅表现在它的高大与粗壮吗?让我们继续走近这株

柳树,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去感受它的神奇之所在。

二、品悟“撑立”,走进柳树的生长历程,体会柳树的顽强。

1、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语让老师感到疑惑,这个词语是:板书撑立。知道是什

么意思吗?(出示投影:撑——用手抵住,支住)

2、指名做撑这个动作,谈感受。师:做这个动作容易吗?(不容易)感觉怎样?

(很费力)

3、柳树撑立在高原上容易吗?(不容易)它用的力和刚才这位同学用的力一样

吗?(不一样)那么,这株柳树是靠什么力量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呢? 4、默读第6、7自然段,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勾画朗读相关句子,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1) 这株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不容易,默读时拿出笔把

重点语句划出来。

2) 交流:哪些语句看出柳树在高原上撑立不容易?(生读相关句子,师相机引

导、板书: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高原风雪,雷轰电击)

预设1: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师:是什么把其他的柳树苗子全毁了?(板书:持续的干旱)知道青海高原上的干旱有多严重吗?(师简介)如此干旱的环境中存活下来,神奇吗?所以作者说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的保存了生命。

预设2: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

师:除了持续的干旱,还有更为——严酷的寒冷,(师简介高原的寒冷,冻土)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预设3: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柳树还经历了什么?(板书: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它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预设4: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师:说明它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长到这样粗大特别——不容易。 5、播放录音,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7自然段。

师:孩子们,持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株柳树生存环境之恶劣,你们感受过这样的环境吗?来,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播放声音)你们听——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雪纷飞,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株柳树在高原上可怜无助的样子,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吗?(指4—5名学生说)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如此残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被劈断了枝干,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投影出示,指名读,齐读)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的一次吗?从哪里读出来?(投影出示,学生继续朗读) 有感情地妻读这段话。

6、填写成语,诠释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力

师:书读到现在,你知道这株柳树是靠什么力量撑立在高原之上了吗?(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指名说) 三、对比阅读,启发想象,深化顽强。

1、启发想象: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的翅膀,当这株柳树在高原上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平原上的柳树此刻在干什么了?(出示投影) 2、齐读8自然段,比较高原上的这株柳和家乡霸河的柳树,畅谈想法。 师:作者写的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为什么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家乡霸河边的柳树?起了什么作用?(对比、衬托,更加突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四、前后联系,再读柳树,启迪人生。 1、回读5自然段。

师:这的的确确是一株顽强的柳树。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描写柳树的这段文字,相信这一回读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投影5自然段) 生读,师相机引导

2、知道锻铸是什么意思吗?(引:古代剑的铸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什么在锻铸着这株柳树呢?(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持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

引读:正是因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砺,遭受到许许多多苦寒,所以它的树干和树枝才会呈现出—— 给人感觉——

它的叶子才会如此之绿,绿得——绿得——

3、此时此刻,巍巍然撑立在我们面前的还仅仅是一株柳树吗?透过这株柳树你想到了什么?

4、齐读这一自然段(加“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在末尾朗读) 5、写启示并交流。

难怪作者最后写到(投影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师:从两个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句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写启示后交流)

五、回读全文,畅谈神奇。

看来,这株神奇的柳树不仅深深感动了作者,也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灵。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这株柳树的神奇

六、拓展,积累语言。

1、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读懂了一棵树,更重要的是读懂了一种顽强的精神,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记住这株神奇的柳树。 最后,老师想送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投影齐读:

(就算、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不管(生存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命运对我们多么残酷),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

撑立

持久的干旱

严酷的寒冷 (顽强的生命)力

高原风雪 雷轰电击

教学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高原上一方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接到赛课任务后,我浏览了一下课文,内心也被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所深深震撼,于是将这篇课文定为赛课赛课内容。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的困惑。 困惑之一: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文字优美,但表达的情感却极其简单,处处文字似乎都能体现“顽强”,多数学生第一课时就能体会到柳树“顽强的生命力”,那么,我上课时教给学生什么呢?

困惑之二:由于散文“形散神聚”,通篇文字,处处皆有“顽强”,我该从哪里着手呢?

困惑之三:即使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但在教学中,面对通篇的“顽强”,又如何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呢?

这一系列的困惑的确让人感到头疼,但课还得上。不得已,只好重又拿起教材,细心研读,而且还上网查询了课文相关资料,阅读了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从中揣摩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对文本的领悟,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随着对文本理解的深入,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一、 目标的定位:

根据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第一课时领悟出的“顽强”只是对课文的整体的初步感知,学生理解的层面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层,所欠缺的是和文本中具体语言文字对话的过程以及对“顽强”的情感体验过程,因此,我把自己的教学重点仍然放在体会“柳树顽强的生命力”上,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 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领悟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 情感目标:凭借和整合文本材料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握好训练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

由于本文文字优美,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可供挖掘、展开的训练点较多,但最终落脚点是一致的。如果切入点找不好,整个教学程序就是乱的,不容易把控。思来想去,最终确立了以“神奇”为教学主线,从“撑立”一词切入,回扣时展开“锻铸”,层层深入,前瞻后连,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悟中,读透文字中藏着的人文情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有效增强对“顽强”的情感体验过程。

三、恰当取舍,整合教材,做到详略得当。

本文篇幅长,课后题明确提出来的训练点也多,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要体现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顾及诸多的训练点,就必须对教材作出取舍。我最先的设计思路是“一读柳树,体会高大——走进生长历程,体会顽强——对比阅读,深化顽强——再读柳树,启迪人生。”但试讲后才发现,内容太多,根本上不完,并且还发现,柳树的高大,粗壮学生一读就明白,并不需要老师生拉或拽地去引导和讲解。于是,我果断舍弃了这部分内容,直接由“撑立”切入,走进柳树的生长历程,通过朗读再现,想象体验,对比阅读,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顽强”,重点把握了教材5、6、7自然段。对8自然段的处理,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对比,衬托的知识储备,所以一带而过,作了简略的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b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