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第一套试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4 23: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考核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环境工程学 试卷编号:第一套 适用专业: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

学年学期: 考试时间:120min 层次:本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A B B A A C C A C B B D C C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2 3 4 5 6 7 8 × √ × √ × × √ ×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 共20分)

1、好氧活性污泥法的生化反应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9 A B 9 √ 10 D 10 √ 答:这一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它是由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反应过程所组成。大致由下面三个阶段组成(1分):(1)初期吸附去除(1分);(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1分);(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1分)

2、如何解释海港湾处泥沙沉积现象?

答:由压缩双电层机理可知,因河水(淡水)进入海水时,海水中盐类浓度较大,在扩散层中增加了阳离子浓度,减少了扩散层的厚度(1分),从而降低了胶体粒子的ξ电位(1分),使河水中胶粒的稳定性降低(1分),易于凝聚,所以在海港湾处泥沙易沉积(1分)。

3、制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作用?

答:是直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以防止大气污染(1分),这种标准是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1分),是控制空气污染的关键(1分),也是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环境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 (1分)

4、电除尘机理大致包括那几个过程?

答:电除尘机理大致包括气体电离(1分)、粒子荷电(1分)、荷电粒子的迁移和沉积(1分)以及颗粒的清除四个过程。(1分)

5、吸收过程的机理应用较广是双膜理论,为什么称为双膜理论?

答:双膜理论是假定气液两相间存在相界面(1分),在气相一侧存在气膜(1分),而在液相一侧存在液膜(1分),传质阻力主要存在于两膜之中,使复杂的问题合理简化,故称为双膜理论。(1分)

四、简单应用题(每题5分 共25分)

1、 BOD5 /COD=240/530=0.45,(3分)计算结果表明易生化处理。(2分)

-----------------------------------------------------------------------------------------------------------

出题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长江师范学院课程考核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环境工程学

0.1?10?3?1000?9?10?3?0.9 (3分) 2、∵Re? Re=?1.005?10?3?ds?u为滞流形态 (2分)

Q3、由q0? (2分)

A3500q0??1.75m3/m2?d (3分)

20004、∵La=350mg/L,BOD5?La(1?10?k1t)

∴水样ⅠBOD5?350(1?10?0.15?5)?287.8mg/L,(2分) 水样ⅡBOD5?350(1?10?0.20?5)?315mg/L(3分)

5、颗粒被除去的比例为P=h/H,∵h=ut,H=u0t,∴h/H=ut/ u0t = u/ u0, 而溢流率=2.0m3/m2.h=2.0×1000/3600≈0.56 mm/s(2分) ∴P = 0.2/0.56 =36%(3分)

五、计算题Ⅰ(12分)

已知某一废水排入河水中,流量为15000m3/d,BOD5=40mg/l。DO=2mg/l,水温为25°C。废水排入口上游处河流流量为0.5 m3/S ,BOD5=3mg/l,DO=8mg/l,水温25°C。假定废水和河水能瞬间完全混合,耗氧常数k1=0.10/d,复氧常数k2=0.17/d(25°C),试求临界亏氧量及其发生时间。(已知25°C时的清水饱和溶解氧浓度为S=8.4mg/L) 解:求混合后的各参数

废水流量Q:(1)Q=15000/(24×3600)=0.174(m3/S)

(2)BOD5(mix)=(40×0.174+3×0.5)/(0.174+0.5)=12.4(mg/L) (3)DO(mix)=(2×0.174+8×0.5)/(0.174+0.5)=6.5(mg/L) (4)La=12.4/(1-10-0.1×5)=18.1(mg/L)

(5)DO=8.4-6.5=1.9(mg/L) (以上每一步1分,共计5分)

(6)tc=(1/(0.17-0.1)lg(0.17/0.1)[1-(1.9(0.17-0.1)/(0.1×18.1)) =2.82(d) (3分) (7)Dc=(0.1/0.17) ×18.1×10-0.1×2.82=5.6(mg/L)( 3分) 答:临界亏氧量为5.6(mg/L),其发生时间为2.82(d)。(1分) 六、计算题Ⅱ(1题7分,2题6分,共13分) 1、解: 因纵轴截距=1/rmax(2分)

∴rmax=1/(0.21×104【m3.min.kmol-1】) =5.0×10-4【kmol. m-3.min-1】(2分) 又因为斜率=Km/ rmax (1分)

∴Km =斜率×rmax =24×5.0×10-4=1.2×10-2【kmol. m-3】(2分) 答:略。

2、解:∵由公式X=1.2R106/((1+R)SVI) (2分) 3000=1.2R106/((1+R)240)∴R=1.5(3分) 答:略。(1分)

-----------------------------------------------------------------------------------------------------------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a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