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更新时间:2024-05-08 1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绩效的影响

一、分析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概念: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一般而言,非正式组织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群体中。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

大背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人们从众心理较强,个体行为倾向于加入一定的群体组织以求得心理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 个体加入非正式组织是自觉的,源于情感的需要; ◎ 个体加入非正式组织源于个体偏好;

◎ 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和核心凝聚力。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 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 ◎ 非正式组织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 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 ◎ 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感觉、情感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二、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 两者关系:

◎ 两者相比较,正式组织以组织为纽带,更具有确定性;而非正

式组织则以感情为纽带,更具有社会属性。

◎ 从本质上来讲,非正式组织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要而在正式组织中出现的一种自发形式,通常是在友谊和共同爱好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促而生,相伴而存的。由于个体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正式组织很难满足其所有的需要,非正式组织便常常伴随着正式组织产生。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绩效影响:

非正式组织作为存在于正式组织中的一种非正式的社会交往关系,它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利:

1、非正式组织增强了正式组织的有效性。 2、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成员的沟通。

3、非正式组织对增强组织成员的工作满足感和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4、非正式组织能帮助成员释放压力 5、非正式组织促使管理者做决策时更加谨慎

(PPT 加国外研究的图)近10年, 国外组织行为研究已经开始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并对此进行研究,总结为:非正式组织在感情释放、促进沟通、弥补管理者的工作缺陷、组织系统完整性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弊:

1、非正式组织抵制一些变化

2、非正式组织具有社会控制功能,会导致成员的从众行为。 3、非正式组织容易使成员产生角色冲突。

4、由于非正式组织是独立于正式组织而存在的,因此有时正式组织的权利无法有效地控制非正式组织。

5、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交往非常频繁,信息传递快捷,容易导致小团体主义,造成谣言和小道消息的流传。

管理者要学会如何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正式组织的绩效:

◎ 消除非正式组织?引入松下幸之助对于非正式组织的看法:“经常有人提到‘消除派系’的问题。然而仔细思考一下,我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制造派系是人类的本能,我认为该谈的是这派系是好还是坏......既然如此,倒不如肯定派系的存在,然后再考虑如何活用派系。换句话说,与其各个分散,倒不如分成几个较容易管理,办事也会较有效率......派系是没有办法消除的,而且有派系也许比没有派系更好。关于如何活用派系,只有靠每个人正确的认识了。”

◎ 于管理者而言:管理者既不能创建非正式组织,也不能废除他们。但管理者可以学会与之共处并对其施加影响,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正式组织的优点,对其缺点加以抑制。

◎ 管理方向:组织的管理者可以从几个具体方面来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

(1)加强正式组织的团结 (2)减少对非正式组织的刺激

(3)注意对非正式组织领导人的管理 (4)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设置

三、实践研究:在大学生团体中,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绩效影响

研究课题:基于“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绩效的影响”这一课题的选择,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大学生团体中,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绩效的影响。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负责人及参与者。(PPT上我们的实践图)

文献研究方面广泛参考近年来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研究的相关文献。(PPT上舍长发的各种研究的表格图,最后附一张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

《大学生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作者:王飞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机制探讨》 作者:赵镝 山东大学蒋雯 清华大学

《基于群体动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效应实证研究》 作者:徐碧琳

研究总结:

存在:在如今大学生团体中除了班集体、学生会、团委等正式群体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学生非正式群体如宿舍小团体、老乡会等。

形成原因:这些非正式群体大多是为了满足同学之间相互交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等需要,而由一些兴趣、爱好、习惯、观点、志向、态度一致的学生自发结合而成的。其主要形成原因可归纳为: (1)心理因素。孤独和寂寞是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心理基础。 (2)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一致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研究表明:人的

大部分需要是在其群体的相互理解中才能得到满足。 (3)具有相类似的社会背景和经历。相类似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给了学生们更多的共同话题;相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容易相互同情。这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可以深入接触的机会。如学院的各种社团、老乡会等都属于这一种类型。

(4)时空因素。绝大多数学生都住校,他们的活动轨迹基本上是“四点一线”,即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因此彼此间有时间和空间条件接触,有面对面交流的优越性。在频繁的相互交往中他们不断磨合,不断适应,使他们的行为模式趋同,这样很容易就形成了非正式组织。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绩效影响:

经过对所收集的调查问卷及今年来的参考文献综合讨论分析,我们发现正如巴纳德所言,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正式组织所构成的。大学生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都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组织要依赖非正式组织来调节才更具有活力。非正式组织需要正式组织约束才更加规范。总体来说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绩效的影响是即有利也有弊。

利:其中积极作用有:

(1) 满足需要。非正式组织可以满足成员多种层次的需要,实现一

定的社会满足和心理满足。让那些被忽视、失落、压抑的学生摆脱窘境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2) 中介作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可以起到联系社会与学校、学校

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作用。正式组织可以通过

非正式组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正式组织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渠道向学生传达。

(3) 补偿作用。目前学生管理力量薄弱,仅有的少数辅导员忙于应

付日常管理,难以有精力指导学生正式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导致学生工作大大削弱,于是学生纷纷通过参加非正式组织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4) 自我教育作用。非正式组织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平台,开

拓了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人充分合作和共同生活的机会。 弊:而在另一方面,大学生团体中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不利影响有:

(1) 产生抵触情绪。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正式组织某些要求、工作产

生不满情绪时,或受到批评处分时,容易引起其内部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引起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对立。

(2) 降低工作效率。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发生矛盾时,

或者正式组织的某些制度限制了非正式组织活动时,非正式组织就会成为一股销蚀力量,降低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削弱正式组织的作用。

(3) 产生帮派势力。非正式组织容易产生小圈子,成为传播小道消

息和谣言的温床,不利于学生的团结。在评先评优等选举工作中,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会联合起来,影响选举的结果。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容易勾结在一起,集体逃课旷课,甚至打架斗殴 (4) 造成非正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冲突,形成双重人格。同一个人

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中可能具有双重的身份,常常扮演双重角色,这会使他产生观念、规范、任务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处于两难选择之中, 长期下去严重的会造成人格变形, 形成双重人格。

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应对方案:

实践研究证明,在大学生团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对于正式组织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使用这把剑。经小组讨论及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总结出应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的做法。

◎ 首先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它。一是不忽视,非正式组织是大学生成长需要的产物,当前各高校的非正式组织遍地开花,人员众多,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关注它,了解各种非正式组织的情况,掌握动态,以便开展工作。二是不敌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所追求的目标和大学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所开展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在校规校纪允许的范围内的、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只占极少的比例,代表不了非正式组织的主流。对非正式组织要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不能轻率地扣以小集团、小圈子和宗派主义的帽子加以否定和打击。

◎ 然后要把握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类型多样,针对不同的类型,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和教育形式,牢牢把握

好他们的发展方向。对学术型、信仰型等积极型非正式组织,通过学生会等正式组织对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其开展的活动提供场地、资金、时间等保障,并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并适时促使其向正式社团转化。对中间型的非正式组织,要坚持正面引导,强化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并努力引导其向积极型转化。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要重在教育转化,但对于有严重破坏性的,如打架斗殴等,应坚决予以取缔,并对其核心人物予以纪律处分。

◎ 发挥核心人物的特殊作用。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大都具有某种被其他成员所佩服的能力或性格,他们的行为,对整个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规范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充分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有利于引导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对部分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的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要努力做好沟通和说服工作,解决其合理需求,打击其无理需求。

◎强化正式组织的功能。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大量出现,说明高校的正式组织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减少非正式组织发展的机会,削弱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强化正式组织的功能。在开展正式组织的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最终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在正式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自我提升的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a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