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舞蹈资源对沧源艺术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

更新时间:2023-10-21 10: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佤族舞蹈资源对沧源艺术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

作者:黄玲

来源:《神州》2011年第12期

摘要:沧源佤族聚居地至今仍然基础设施滞后、经济较为落后,但却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佤族舞蹈已经成为提高和扩大佤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佤文化载体,具有不可复制性。把佤族舞蹈艺术资源运用到当地艺术职业教育中,使当地艺术职业教育体现当地特色,发挥优势资源,充分运用当地产业需求,从而推动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资源职业教育推动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需要通过一种载体来表现,并让人去接受、传承、挖掘、丰富。人们在想起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时,往往会首先想起这些载体。比如我们想起丽江,就想起活生生的东巴文字,就会想起来源于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精品“纳西古乐”、“东巴乐舞”想起《印象丽江》,这些都是丽江独有的文化,因为独有,就具备了竞争力,文化之手不仅将封闭的“纳西王国”变成“世界的丽江”推向了世界,也促进了丽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证明了文化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佤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佤族文化形态齐全,特点鲜明。佤族是一个纯朴、热情、奔放的民族,千百年来,佤族人民在佤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歌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佤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之一。 沧源是中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中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其佤族人口占全县人口近9成,占中国佤族总人口的4成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佤乡和世界佤文化之都。沧源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由于社会形态问题,及过去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沧源的佤文化保存较好,是当之无愧的佤文化发祥地和佤文化荟萃之地。在佤族传统的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形成的13种民间舞蹈如“木鼓舞”、“甩发舞”、“蜂捅鼓舞”、“刀舞”等,其主要特征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一步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的风格。“佤族的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蹈,也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唯一方式。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中的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人为创编的,它因为其深厚的渊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内容,其中的某些仪式性的含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舞蹈的服装、舞具都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远古含义。这种原生态的舞蹈完全体现了生命的自然性,佤族舞蹈是民间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内容存在于大众之中的,它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的方式表达生活的需求。佤族舞蹈是一种流传久远,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心理影响极深的一种民俗现象。当征服与支配自然界的强烈愿望,因手段的缺乏而难以实现的时候,盛大的仪式舞蹈就开始了。他们通过这种仪式舞蹈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意识到自身与群体的巨大潜在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apf.html

Top